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拙政园铺装的现代意义开题报告

浅谈拙政园铺装的现代意义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18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
在初步阶段的基础上,深化课题研究,通过整合前期的工作内容及借鉴前人文献成果,撰写设计,并以电子稿形式交指导老师修改。
第四阶段(2018年4月-2016年7月)总结鉴定阶段:
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完成设计正稿,并用学校统一格式编排、打印,附电子文件交指导老师。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周娜.浅析古典园林铺装元素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2018(4):82
[2]石凡冉.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J].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2016(9):22
[3]曹晓.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J].山西:科技新闻,2016(5):42
[7]董秀奎.苏州古典园林元素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黑龙江省报刊,2014(9):259~260
[8]苏相健.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古典元素[J].北京: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10(22):181
[9]尚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山东: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山东林学会,2009(6):92~94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内铺装的特色充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希望在现代道路铺装中找出相应的要素,并找出其中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拙政园内展开调查,着重观察园路铺装的方式方法,将其材质、手法以及配合周边环境的效果情况调查清楚。归纳总结拙政园铺装的特色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或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近些年来,部分城市景观盲目西化,造成了“千城一面”的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的景观设计师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古典园林。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景观在设计的哲学思想、造园的手法、设计的对象等方面的差异,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影响。

关键字:古典园林;当代景观;景观设计近些年来,一部分城市兴起了崇拜西方风格的景观,即修建具有西方园林风格的大型广场和欧式居住区。

这无疑使城市文脉难以延续,造成了“千城一面”的严重影响。

就景观设计的目的而言,一方面是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景观设计对一个城市来说,更是反应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一扇窗口。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诸如此类的盲目模仿的景观设计难以体现人们对文化价值层面的诉求。

那么,我们如何创作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景观呢?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设计师们把眼光投向了世界园林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中国古典园林。

重拾古典园林的精髓,并在现代景观中加以实践也成为设计师这一阶段的设计目标。

1. 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园林的区别1.1哲学思想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古人对自然和对人生的思考,也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强调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古典园林的构成则将自然景观和人工造园艺术两者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境界。

而当代的园林主要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西方园林哲学注重数理性的思考并用逻辑表达,往往采用几何形的构图,具有优美的弧线或具有工业时代特征的直线构图。

他们更擅长于运用抽象的元素表达深远的含义。

1.2 设计对象的不同古典园林的设计主要是服务于一定的阶层,即封建的贵族和古代的知识分子。

而当代的园林是需要面向大众的,要满足整个群体的需求。

这就造成了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定位的不同。

具体的说,例如当代园林要考虑公园的功能分区,人流动线,消防等具体问题。

传统造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传统造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传统造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摘要:伴随时代需求的发展,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因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需求而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中国园林式造园手法。

而事实上,传统造园手法可以说是现在景观设计的“根基”所在,文章通过对主要的传统造园手法的分析,获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以扬弃的态度将传统造园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有效融合。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现代景观设计1.引言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文化背景之下,西方园林的设计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并不成熟的国内景观设计的风格、方向逐渐迷失。

盲目尊崇西方,而把我们传统的造园设计根基,能够表达设计情感,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手段逐渐摒弃掉了。

这是一个亟待我们改善的现象。

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虽然它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它的价值、它对现代景观设计深刻的启发。

继承传统、适应现代,将传统造园手法合理的引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来说,按园林所处地域或按照园林拥有者身份来分类。

那么,这里我们按照园林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来分类。

2.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帝王专享的一种园林形式。

从园林的起源看,主要是一种自发的“圈地”行为,为满足种植,狩猎,祭祀等,更多的是使用功能。

在园林的使用过程中,帝王们得到了平时所处环境所没有的愉悦感。

如在祭祀中,帝王登上高台,能够登高望远,俯瞰天下,得到了更好的观赏视点。

于是园林逐渐承载了帝王的享乐及祭祀等功能。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所以一般来讲,皇家园林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占地广,规模大,以真山真水为主。

因此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园林建筑物一般体量也较大,一个中型的皇家园林的构筑物往往比私家园林的大型园林建筑物还大。

从色彩上看,皇家园林的色彩饱和度高,体现了富丽堂皇的景观风格。

对现代园林影响较大的皇家园林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海公园、颐和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园林布局、建筑结构、意境表达、材料运用等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布局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园林注重园内景观的组织与布局,追求山水园林的自然美。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理念,例如将园林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后庭院形成空间层次感;同时注重景观的转换和过渡,通过布局的巧妙设计营造出多样的景观体验,使参观者无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景观的美妙。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建筑结构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园林建筑主要以亭、楼、台、阁等为主,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古典园林建筑追求精巧而富有意境的造型,融入了自然元素和人文精神。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注重在建筑结构上体现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参考古代建筑的形制和装饰方式,使现代园林建筑更加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表达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以山水为背景的虚拟环境,强调情意的表达和情趣的感受。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选择、布局和搭配来表达特定的意境,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借鉴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方式,现代园林设计中常常通过水景、假山、廊桥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材料运用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园林建筑以木、石、瓦等传统材料为主要构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材料运用上也考虑了古典园林的特点,选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材料,注重传统工艺和材料的使用,使园林景观更加贴近自然和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在园林布局、建筑结构、意境表达和材料运用等方面。

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的美学启示

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的美学启示

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的美学启示苏州古典园林源自千多年前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出古典风格的美丽景观,伴随着活动的水面和精美的景观植物,给人一种宁静、平静、宁静、清新的感受,具有完整的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和空间形式,尤其是满足人们视觉艺术需求的景观植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种独特而美丽的园林设计,不仅可以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提供美学启示,而且还可以为现代城市注入古代的空间品质,使人们在工作、生活和游玩中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与装饰部分,它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精细的设计上展现出古典的美,令人印象深刻。

它以几何图形结构,精雕细琢的精美雕塑,别致的石雕,令人叹为观止;它利用原木、新木结构,以自然为主题,以精雕古木、枯枝草木、石材建筑,令人着迷。

它运用各种装饰性的景观植物,搭配中式的装饰图案、蜂窝状的花坛结构,以多样的植物图案,营造出精美绝伦的景观,生机勃勃,极富空间表现力。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借鉴苏州古典园林建设,可以营造出更加精致、统一、和谐的景观,可以融入多样的景观元素,如筑物、植物、水面、灯光等等,使其面貌更加多样化,可以跨越时空,以古为新,从而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满足现代人追求美学审美的需求。

例如,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槽榫结构,灵活周转,利用有节度的水流,营造出和谐、释放、稳定、有序的景观氛围。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元素,尤其是花园池塘,丰富多彩的植物、鱼儿、莲蓬,营造出绿色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虽然古人的建筑作品已经远离我们,但古典园林的景观营造也可以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院落式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环境的需要,同样可以给周边带来美学享受,达到美观、实用及景观综合效果。

总而言之,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具有重要的美学启示,它既保留了古典园林的经典,又注入了现代空间美学,以其独特的设计,营造出安静、宁静、舒适的环境,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实现“和、美、宜”的综合效果。

对比留园和拙政园

对比留园和拙政园

对比留园和拙政园留园和拙政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二者都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无论是园林设计、建筑风格、景观布局还是文化内涵,留园和拙政园都有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将对比留园和拙政园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园林风格留园是江南私家花园的代表,以主次分明的点景为特色,设计精妙。

此外,留园有很多仿造自然景观的构筑物,如瀑布、石峰等,增强了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拙政园则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奇、秀、俊、丽"为设计风格,凭借各种精致、神奇的景观和舞台剧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瑰丽的景观效果。

二、建筑形式留园中的建筑大多为仿古建筑,可以看到南宋的风格元素,其建筑独具特色,布局合理,具有南方建筑特有的柔美曲线,表现出江南园林的精致和雅致。

而拙政园中的建筑多为清代官署式建筑,建筑更加规整,色彩也更加鲜艳,反应出清代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

三、文化内涵留园和拙政园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留园是南宋文化的代表,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留园中除了有丰富的园林构筑物,还有戏曲舞台,茶楼以及文化长廊等,表现出江南文化的内涵。

而拙政园是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园林,凭借各种建筑、山水、园林、雕塑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景观布局留园和拙政园的景观布局都是精妙绝伦。

留园特注重水的运用,更多的是古意比较浓,让人感觉融合了东南沿海的海洋与江南的内陆园林;拙政园则善于利用景观间的空间,构造出美妙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燕墩与沧浪亭一带的景观演绎,表现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气派和震撼力。

五、艺术价值留园和拙政园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留园的点景方式、水面的利用等设计风格,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色;拙政园则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展现了"秀丽清雅、宜人宜胜"的园林空间效果,丰富了整个园林艺术的内涵。

综上所述,留园和拙政园虽然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但是在园林风格、建筑形式、文化内涵、景观布局和艺术价值等方面,二者存在一定差异。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 科技论坛◇
科技 圈向导
2 0 1 3 年第0 5 期
浅议拙政 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王 楠 梁宝龙 ( 山东省城建设计 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2 1 )
【 摘 要】 近年来 , 由于西方 园林风格 的影 响, 中国的景观设计渐渐 失去 了自己的风格 , 但纵观历 史, 中国的 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而且在很 大 程度上影响着世界 , 作为 中国四大名 园其二的拙政 园和留园更是有 着不可磨 灭的影 响力。 【 关键词 】 拙政 园; 留园; 现代景观设计; 影响
部 为拙政 园精华所在 , 池水面积 占三分之一 , 以水为主 , 池广树茂 , 景 仿东方风景 园林达 到全盛时期 : 不久法 国又受 到影响 . 出现 了中国式 色 自然 , 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 高低 错落的建 筑 , 主次分 明。主要景 点 景园 。 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 , 并从 十七世纪直至今 日. 有增 有: 远香堂 、 香洲、 荷风四面亭、 见 山楼 、 小 飞虹 、 枇杷 园等 。 西部 主体建 无减 , 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 , 以刚制柔 , 以建筑物为 中心 , 园林 陪衬。 筑为靠近住宅一侧 的卅六鸳鸯馆 . 水池呈 曲尺形 . 其 特点为 台馆分峙 、 其布局亦 受阿拉伯对称 和硬直边 的影 响. 使有机之体 略显僵化 。建 筑 回廊起伏 , 水波倒影 , 别有情趣 , 装饰华丽精美 。 主要景点有 : 卅六鸳鸯 物仍作 园林之主 , 石木 次之 ; 日本 园林 以禅为主干 , 发展 至今 , 渗入 宗 馆、 倒影楼 、 与谁 同坐轩 、 水廊等 。 教哲学 色彩甚浓 , 园用 以助静思 , 多 以静 观 , 少为生 活之 用 ; 独 中国园 林可思可用 . 可观可游 , 既可脱凡俗 。 又能使游人置身其 中而不损 园林 2 . 留 园 为世界各 国人士所好 留园在苏 州 阊门外 . 留园是 明万历 年间太仆徐 泰时建 园. 时称东 之神貌 。故能远播海外 . 其实还有一些很具体 的例子 . 例如拙政园 中最具特色 的云墙现在 园, 清 嘉庆 时归观察刘 恕 , 名 寒碧庄 , 俗称刘 园。 同治年 间盛旭人 购 框景 、 漏景 、 得. 重 加扩建 , 修茸 一新 . 取 留与刘 的谐音改 名留 园。科举 考试 的最 就无处不在 的出现在我们的现代的园子里。而一些借景 、 后 一个状元俞 樾作《 留园记》 称其 为“ 吴下名 园之冠 ” 。为全 国重点 文 添景 的经典案例更是被无数设计借 鉴拷贝 从观赏性质上来讲 . 拙政园属于典 型的动观 园林 . 正 所谓“ 步移景 物 保护单 位 , 与拙政 园、 北京 颐和园 、 承德避暑 山庄齐名 , 为全 国 “ 四 。 而 留园则是典型 的静观园林 。 虽然 空间不大但是在空间利用的技 大名 园” 。1 9 6 1 年列 为全 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1 9 9 7 年列入 “ 世界遗 易” 巧上却是很有独到之处 这些都在现代 的景观设计 中得到 了或多或少 产名 录” 。 留园 占地 3 O 余亩 , 集 住宅 、 祠堂、 家庵 、 园林 于一身 , 该园综合 了 的借鉴。 江南造 园艺术 , 并 以建筑结 构见长 , 善 于运用大小 、 曲直 、 明暗 、 高低 、 当然 . 随着现 代工业社会有 点超速 的发展 . 一些功利不科学 的东 收放等文 化 。 吸取 四周景 色 . 形成一组 组层次丰 富 . 错落相连 的 , 有节 西破坏 了古典 园林 的原貌也 限制 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例如济南 著 奏、 有色彩 、 有对 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 间 , 可分中 、 东、 名 景观——佛 山倒影 , 就因为高层建 筑构筑物 的没有 前因 、 不故后果 西、 北 四个景 区 : 中部 以 山水 见长 。 池水 明洁清幽 , 峰峦环抱 , 古 木参 的建设而毁灭殆尽 先撇开这些不科学 的建设对古人 留下的好东西 的 天: 东部 以建 筑为主 , 重檐迭楼 , 曲院 回廊 , 疏密相宜 , 奇峰 秀石 , 引人 破坏不说 。就他们本身而言 , 又有多少可取性?至少没有人 因为这些 人胜: 西部环境 僻静 , 富有 山林 野趣 ; 北 部竹篱小屋 , 颇有乡村 田园风 “ 半高 ”的高层建筑看出济南是一个多么有现代气息 .多么时 尚的城 味。 市。 而济南 的标志之一——泉城广场……生搬硬套了“ 现代 ” 广场规划 全园曲廊贯穿 , 依势 曲折 , 通幽渡壑 , 长达六七百 米 , 廊壁嵌 有历 主题雕塑加水 景喷泉的老套模 式 , 没有新意 、 特色 、 生气 , 无怪 曾经有 代著 名书法石刻三 百多方 . 其 中有名的是 董刻二王 帖 . 为明代嘉靖 年 位 山东 园林届 颇有威望 的老专家就 曾经说 中国的景观规划落 后西方

苏州古典园林当代价值的探索——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当代价值的探索——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2020年第16期现代园艺中国著名园林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自公元前6世纪吴王于此建囿,苏州园林凭借江南富庶、人文荟萃的条件,在历史浮沉中屹立不倒,成为各朝各代文士、富商筑园造宅的首选之地,诗意栖居的心灵归宿。

苏州园林通过对山石草木、建筑廊亭等空间要素的合理营造,分割、扩展等独特造园手法给予人感官上的适意享受,同时又以其雅逸含蓄人文性与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创造出温柔安逸的家园。

1浅析苏州园林之美苏州园林发育于富饶繁盛的文化土壤中,其园林建筑以“含蓄、深远”的特点贯穿其中,利用借景、引景、泄景等手法营造园林意境。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

”苏州园林是典型的城市园林,隐逸文人筑园于深巷窄道中,即是“穷巷寡轮鞅”,仅从园林的选址和入口设计就可窥园主的高格。

如沧浪亭修建出于北部山丘傍水之地,以葑溪向南形成条带状的建筑序列,使人隔水相望,未进其园却已幽思不绝。

而一湾曲水也达到了隐逸文人“隔尘”的目的,正与其园名的来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所表现的高洁澄澈的内心追求相一致。

拙政园也是以高墙围园,表现“俗则屏之”的心理。

筑园者不着一词一句,却已露深意。

苏州文人园林发育于富饶繁盛的文化土壤中,其园林建筑以“含蓄、深远”的特点贯穿其中,利用借景、引景、泄景等手法营造园林意境。

苏州园林之美首先在于其诗意化的空间设计,与北方“硬、强”的建筑线条不同,苏州园林以水为主,不论院落大小,皆以建筑环抱水体。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的象征之物。

园中小池,作为对自然水体的诗意再现,为居园者提供了静观万物,骋怀自得的物质基础。

此外,苏州园林以复廊为特点,一面粉墙上间有漏窗,行于廊间,廊外之景皆泄于其内。

若有微光反射于廊壁上,则水光粼粼,花影重重,无笔而自画。

“白本无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1]。

这些园林虽为人造之景,但依照建筑原有的粉墙黛瓦的特点,借用自然的光线素材,渲染出“虽为人造,宛若天成”的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由于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但纵观历史,中国的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作为中国四大名园其二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现代景观设计;影响
1.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2.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
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三绝是: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3.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这些在拙政和留园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受到了它深刻的影响。

4.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这些从拙政园和留园的很多细节上都也有着很典型的例子,在此不一一列举。

5.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影子”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

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的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颇感兴趣;到十八世纪,英国仿东方风景园林达到全盛时期;不久法国又受到影响,出现了中国式景园。

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并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有增无减,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

其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

建筑物仍作园林之主,石木次之;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故能远播海外,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

其实还有一些很具体的例子,例如拙政园中最具特色的云墙现在就无处不在的出现在我们的现代的园子里。

而一些借景、框景、漏景、添景的经典案例更是被无数设计借鉴拷贝。

从观赏性质上来讲,拙政园属于典型的动观园林,正所谓“步移景易”。

而留
园则是典型的静观园林。

虽然空间不大但是在空间利用的技巧上却是很有独到之处。

这些都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借鉴。

当然,随着现代工业社会有点超速的发展,一些功利不科学的东西破坏了古典园林的原貌也限制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例如济南著名景观——佛山倒影,就因为高层建筑构筑物的没有前因、不故后果的建设而毁灭殆尽。

先撇开这些不科学的建设对古人留下的好东西的破坏不说。

就他们本身而言,又有多少可取性?至少没有人因为这些“半高”的高层建筑看出济南是一个多么有现代气息,多么时尚的城市。

而济南的标志之一——泉城广场……生搬硬套了“现代”广场规划主题雕塑加水景喷泉的老套模式,没有新意、特色、生气,无怪曾经有位山东园林届颇有威望的老专家就曾经说中国的景观规划落后西方过30年。

我个人认为,近年业界较成功的“土人”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吃得比较准。

在他们的案子里其实是不难看到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和思想的影子。

例如在水体周案的处理上讲究以软的有弹性的边界代替生硬的硬质堤岸。

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讲究均衡和韵律而不是一味的行植。

这些都是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

这些在浙江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规划中有着很典型的体现。

其实在现在这个文化高度融合、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再也没有什么典型的西方古典园林或者说中国古典园林了,只有兼容并同、扬长避短。

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极度珍惜的态度去保护继承中国自己的东西,用谦虚学习的态度去融会外国造园手法的优点。

这样我们的才能不妄民族千百年来傲立世界的独特造园工艺,才能再造拙政园、留园、颐和园、圆明园的神话。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3]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