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拙政园网师园寄畅园整理

合集下载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篇历年考察方式:1.拙政园:画出拙政园正门到雪香云蔚亭的断面图,标明主要建筑物及相对高度画出拙政园西部景区(补园)的平面图并标注主要建筑物名称画出雪香云蔚亭的的屋顶平面和正立面图写出景点所用植物:留听阁、得真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芙蓉榭名词解释:香洲2.留园:画出留园冠云峰所在小院的平面布局示意图画出从临泉颐硕之馆看向冠云峰、冠云楼的透视图写出景点所用植物:闻木樨香轩名词解释:浣云沼3.网师园:绘图分析网师园的布局特点写出景点所用石材:网师园彩霞池南岸假山写出景点所用植物:竹外一枝轩、殿春簃名词解释:殿春簃写出景点所写仿的对象:网师园五峰书屋4.艺圃:画出艺圃中心水体及周边建筑的平面图,标注至少2个建筑名称5.沧浪亭:简述苏州沧浪亭的立意和布局特色画出沧浪亭的屋顶平面和正立面图“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哪座亭子的对联?——沧浪亭写出景点所用植物:翠玲珑6.狮子林7.环秀山庄:写出景点所用石材:环秀山庄大假山名词解释:戈裕良8.退思园:写出景点所用植物:菰雨生凉9.寄畅园:名词解释:八音涧10.个园:写出景点所用石材:个园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写出景点所用植物:个园春山11.瞻园:绘图分析瞻园的造园艺术特点画出南京瞻园的平面图并分析其园林理水特点12.怡园:写出景点所用植物:怡园金粟亭13.耦园:写出景点所用石材:耦园遂谷写出景点所用植物:耦园藤花坊14.豫园15.综合:说明江南文人园林的特征,以某一园林(退思园、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瞻园、寄畅园)为例。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将上述园林的水体布局与处理手法总结归纳并分类论述-20‘x3总结:先把每个园子的布局特点、掇山和石材、理水特点、建筑、植物和景点这些逐一的过一遍,然后再做专项,把所有的石材、理水、植物、建筑平立面、景点名词解释这些都总结起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 现代保留下来的大多数属于()的园林,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单选题] *明清时期(正确答案)元宋时期隋唐时期秦汉时期2. ()时期,以山水为题的自然山水园形式得以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体系,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段。

[单选题] *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正确答案)3. “寿山艮岳”是由()所营造? [单选题] *宋徽宗(正确答案)王维隋炀帝隋文帝4. 下列同属于苏州园林的是() [单选题] *拙政园、个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正确答案)拙政园、留园、寄畅园拙政园、留园、豫园5. 我国现存布局内容最为完整、景观风貌,最为典型的大型皇家园林是() [单选题] *静宜园颐和园(正确答案)畅春园圆明园6. 颐和园全国景观的构图中心是() [单选题] *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正确答案)万寿山谐趣园7. ()仿照无锡寄畅园而建,颇有北国江南之趣味。

[单选题] *霁者轩佛香阁清晏舫谐趣园(正确答案)8. 颐和园皇帝中秋赏月之所是() [单选题] *霁青轩佛香阁清晏舫(正确答案)谐趣园9.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单选题] *承德避暑山庄(正确答案)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10. 著名的“万树园”,是为演兵狩猎的赛场,其位于() [单选题] *承德避暑山庄(正确答案)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11. ()为江南古园之杰作,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单选题]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正确答案)留园12. 苏州的四大历史名园建于明代的是()。

[单选题]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正确答案)留园13. 以四季假山别具特色的园林是()。

[单选题] *个园(正确答案)何园寄畅园留园14. 享有“城市山林”之誉的园林是() [单选题] *个园何园(正确答案)寄畅园留园15. “寄啸山庄”是()的别称。

[单选题] *个园何园(正确答案)寄畅园留园16. ()中有宋代花石纲遗物、江南三大石之一的太湖石“玉玲珑”,构成名石景观。

中国上海四大园林

中国上海四大园林
节日庆祝
拙政园在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会举办庆祝活 动,如花灯展示、包粽子等,为游客提供充满乐趣和民俗气 息的体验。
04
狮子林
历史和建筑风格
历史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由一位禅师所建。在明清两代,狮子林经历了多次修缮 和扩建,使其成为一处具有特色的园林。
建筑风格
狮子林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美和寺庙的庄严,整个园林布局紧凑 ,建筑错落有致。
豫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如“渐入佳境”的扇形廊 、意味深长的“听雨轩”、“卧云堂”等,每个 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石雕
豫园的石雕也是一大亮点,其中以“九狮峰”最 为著名,形态逼真,仿佛能从石雕中看出狮子的 各种姿态。
文化活动和节日
豫园文化节
每年春季,豫园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文化节,期间会举办各 种文化活动和演出,如戏曲、曲艺、民间艺术等。
3
建筑风格融合
留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的 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
园林景点和特色
01
02
03
建筑与山水相融
留园的建筑与山水相互融 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走廊和漏窗
留园的走廊和漏窗设计精 巧,使游客可以欣赏到园 内的美景。
假山和池塘
留园的假山和池塘相互映 衬,营造出一种自然山水 的感觉。
参观建议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时间
注意遵守规定
注意安全
了解园林文化
由于这四大园林非常受欢迎,所 以最好提前规划行程并尽量避开 旅游高峰期。建议在非节假日和 非周末时间去参观,可以更好地 享受园林的宁静和美景。
在参观时要注意保护园林环境和 文物古迹,不要随意攀折花木、 触摸文物、乱扔垃圾等行为。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苏州四大园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1、沧浪亭。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08公顷,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利用长廊、水画和漏窗的渗透作用,将各类景色融为一体,沧浪亭则隐藏在山顶上。

2.狮子林。

狮子林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座具有禅宗哲学和园林乐趣的寺庙园林,占地约1.1公顷。

东南多山,西北秀美,其中狮子山有假山王国的美誉。

3、拙政园。

拙政园是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约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花园较为开阔,西花园以建筑为主,中花园汇聚全园精华。

4.呆在花园里。

这座园林位于苏州市长门外,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全园分为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个部分,中间是水景,东边是建筑,北边是田园风光,西边多岩石。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精致的内外装饰。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饰可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分别是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他们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苏州各园林简介

苏州各园林简介

苏州各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那么你知道苏州各园林简介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各园林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

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苏州的古典园林介绍

苏州的古典园林介绍

苏州的古典园林介绍一、引言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其中以“苏州十大古典园林”最为著名。

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苏州十大古典园林1.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角,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私家园林。

该园以水为主题,布局合理,景色优美,被誉为“江南名胜之冠”。

2.留园:留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留园路338号,是一座集山水、建筑、绘画于一体的江南古典园林。

该园以其精美的石雕和假山而闻名。

3.虎丘:虎丘位于苏州市虎丘区西南部,是一座集山水、建筑、文化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区。

该景区以其陡峭的山峰和千年古刹而闻名。

4.狮子林: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23号,是一座集山水、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该园以其独特的石雕和假山而闻名。

5.网师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东南部,是一座集山水、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该园以其精美的石雕和假山而闻名。

6.环秀山庄: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南部,是中国明代四大名园之一。

该园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细腻的景观而闻名。

7.金鸡湖:金鸡湖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该湖以其广阔的面积和优美的风景而闻名。

8.退思园:退思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角,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私家园林。

该园以其精美的建筑和怀旧的氛围而闻名。

9.花港观鱼:花港观鱼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东北部,是一座集山水、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该园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细腻的景观而闻名。

10.东山岛:东山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南部,是一座集山水、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该园以其精美的石雕和假山而闻名。

三、古典园林的共同特点苏州十大古典园林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注重水景和假山,强调自然与人工相结合,讲究布局和构造,注重细节和造型。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与文化苏州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寄畅园

寄畅园

寄畅园的地理环境与由来



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 又名秦园, 始建于1506~ 1512年, 至今已 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1公顷, 位于惠山寺北侧, 紧靠锡山与惠山, 与著 名的“ 天下第二泉” 遥相呼应, 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的历史悠久, 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园主秦氏, 是无锡的 名门望族, 明嘉靖六年, 历任两京户、 吏、 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 构成别墅园林, 名“ 凤谷行窝” 。 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 秦金, 号凤山, 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 因此 “ 凤谷” 包含人名、 地名两层意思; 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 也表明 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 以山林野趣为主。所谓“ 凤谷行窝” , 就是指 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明万历年间, 传至第三代园 主时, 又再造园景, 并取王羲之“ 寄畅山水荫” 诗句之意, 题名“ 寄畅 园” 。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 一时名噪大 江南北。从1684年到1784年, 康、 乾二帝下江南, 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 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 右面的“ 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 左 面的“ 玉戛金枞” (玉戛指流泉, 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 是当年秦园接 驾的直接证据。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 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 建了“ 惠山园” , 该园在嘉庆十六年( 1811年) , 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 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 谐趣园” 。如今, 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 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 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 而且拥有 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 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 1952年 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 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 逐渐恢复古 园风貌。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1571 姚旭 15080168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留园设计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史文字资料总体留园总体规划布局总体上分为中部山水.东部庭园、西北山林田园三大景区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

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

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

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

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

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

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

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理水方式中部是全园的山水主景,山水自然布局,建筑空透,造型奇美。

水池位于中央,山上有小涧,池中小蓬莱岛,形成了池水之“源”,又聚又分,使水景生动有致。

水池西北岸山丘起伏,古木参天,花木茂盛,精致小巧的亭轩隐隐约约.东南向建筑密集构成视觉屏障,高下进選且依水而建,倒影清晰明丽.由水池东岸的曲溪楼进入留园的东部庭园景区,华丽精雅的大小筑庭园目不暇接。

空间安排以封闭空间为单元,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段划分前面所提到的单元面,划分后的单元面与边界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封闭空间,然后对这些封闭空间进行有序的组合,最终形成了留园的空间布局结构.建筑营造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漏窗也俗称“花窗”。

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

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

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堆山叠石园林中特置的山石,也称孤赏石。

是以姿态秀丽、古拙或奇特的山石、峰石作为单独欣赏,常置于园林建筑前、墙角、路边、树下、水畔、草坪作为园林的山石小品以点缀局部景点。

体积高大的峰石多以瘦、透、露、皱者为佳。

特置山石可以半埋半藏以显露自然,成自然之趣。

也可以与树木花草组合,别有风趣。

更多的时候是设基座,置于庭院中摆设。

拙政园总体规划布局从拙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奠定了拙政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的整体风格,而且将拙政园设计成一个人文底蕴浓厚的宅园。

东、中、西三部分园林在主题和特色方面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补充,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完美的再于园林之中。

在园林空间上,东、中、西三部园林相互转承、互为因借。

空间特点: 包罗万象、小巾见大、内敛含蓄、循序渐近理水方式拙政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5,整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展开。

水面被分割成若干的小块,因势利导建亭台楼阁或配山石花木,形成各种不同意境氛围的水景。

空间特征苏州拙政园创造了一种有意义的空间,人与空间在交流的同时,形成了第三个世界: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如果说外适内和的生活状态是目的,那么缔造与人相适的生活场所则是途径。

古代园林在享有家庭生活的同时,还有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空间。

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

因其创造了富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场所,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才让身处其间的人获得了归属。

建筑营造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植物配置拙政园内的植物可谓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如松、榆、槐、枫、柳、桃、茶、玉兰、琵琶、海棠、荷花、梅、竹、女贞等,叶、花、果、枝姿态各异,花香芬芳独具・植物与其主景建筑相搭配协调、意境一致,如远香堂前水面的荷花、松风亭旁的苍松、雪香云蔚亭周边的梅花、十八曼陀罗馆附近的山茶花、玉兰堂前的玉兰等,使得拙政园内四季都有生机,有情趣堆山叠石呼应顾盼园林设景要有呼应,山体的脉络,岩层的走向,峰峦的向背俯仰,要相互关联,气脉相通。

宾主之间有顾盼,层次之间相衬托。

网师园总体空间布局网师园分为住宅和庭园两部分,东部的住宅部分占地0.2公顷,大致依序列依次为门厅、正厅、楼厅,其后有五峰书屋和梯云室等精巧玲珑的小院。

西部为庭园,占地0.33公顷,这里的布局与住宅部分的布局截然不同,亭、廊、轩、馆或聚或散,皆邻山近水,环池而建。

网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

网师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府宅园林。

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是古代苏州世家东宅西园,宅园相连的典型布局。

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理水方式网师园几经颓废,唯池水一泓,清澈无恙。

网师园中的水池——彩霞池,仿虎丘山白莲池整体,用黄石叠砌而成。

池周围在布置手法上,采取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面为中心,各较小的景点围绕水面布置。

空间安排整个网师园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中部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西部的园中园与中部之间仅一墙之隔,是辅助空间中最大者。

正厅为书斋“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之北,南略置峰石为殿春簃对景。

院内当年辟作药栏,遍植芍药,每逢暮春时节,唯有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命名景题。

院西南隅有水一泓,名“涵碧”,清澈醒人,与网师园中部大水池有脉可通,存“水贵有源”之意。

泉上构亭,名“冷泉”,与轩前面东部假山相对。

西园以“花街”铺地,极平洁,与中部利用水池,同一原则。

以整片出之,成水陆对比,西园以石点水,中部以水点石。

总体利用建筑与山石之对比,相互变换者,如歌家之巧运新腔,不袭旧调。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明轩”正是以西园为蓝本建造,使中国古典园林走上了国际。

景点设计&建筑营造什锦窗是用于园林游览的廊墙的窗注重对建筑的点缀与美化,而非以采光为目的。

扇面形,满月形,双环,套方,三环,梅花,玉壶,石榴,寿桃,五角,六角,八角,窗框可用木也可用砖,砖框常施以雕饰,用薄砖或瓦片拼成各种窗棂。

什锦窗分为以下构造做法:1.盲窗,镶嵌在壁面上的假窗,有窗框和格心,用木棂条直接在墙面上做出窗户的样子,没有通风透光等功能,只能起装饰和丰富墙面的作用。

用于城门楼,转角抄手游廊城楼的山墙外侧。

2. 漏窗,在墙面上做窗洞,朝院内的一面是窗,洞口安装棂条,墙外是窗框。

漏窗亦称花窗,在园林古建中在于巧妙的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玲巧,达到景中有景,景外有景,小中见大的效果。

同时这些漏窗图案在长廊,粉墙上亦形成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为园林建筑增色不少。

堆山叠石宾主分明要突出群山的主山和主峰,要有主、次、配明,分宾主的关系不仅表现再一个视线方上,而且要在视线的范围内。

寄畅园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理水方式寄畅园的理水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大水宜分、小水宜聚”的基本手法。

整体布局以聚为主(以锦汇漪为中心,展开景观空间序列);南北长而东西窄的锦汇漪水池,又通过中部两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两水域;北水域的北端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中端做成小水湾架石板平桥(即鹤步滩),北水域被划分为四个层次,加大了景深,又与南水域开敞的景观形成对比。

北水域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彰显其疏水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创构和园林审美中的体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理水方面,寄畅园的独到之处体现在从惠山引来泉水,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园址选择的重要性,证明了别墅型私家园林融入自然的特质。

空间安排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

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堆石叠山寄畅园的叠山是著名叠山家张南垣之侄张钺的匠心独运之作。

西岸的黄石间土的土石山,堆叠成中部隆起,首尾两端渐低之势,首迎锡山、尾向惠山,似与锡、惠二山一脉相连,犹如真山的余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山上灌木丛生,古树参天,浓荫如盖,盘根错节.与锡、惠二山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又从惠山引来泉水,形成溪流破山腹而入,跌落山堑,如空谷流水之琴音,故名“八音涧”,所创意境别具一格。

景点设计&建筑营造除新建的双孝祠、秉礼堂一组建筑群作为园林的入口外,寄畅园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水池的北、东两岸,但疏朗冇致,其参差错落、倒映水中的形象与池东南岸的天然景色形成强烈对比。

正是因为建筑着墨不多,园林保持着疏朗、天然的格调,故乾隆帝驻跸此园时曾赋诗咏之为“独爱兹园胜,偏多野兴长”。

寄畅园建筑的窗、门等上雕刻有蝙蝠、鹤、寿、松和书等图案以及一些典故,无不在隐喻福、长寿、书香门第或升官、多子多福等,在此不一一枚举。

可以说园林中的建筑不仅有其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也有一定的隐喻功能,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小景点留园入口当年园主人和内眷可从内宅入园,而一般游客不能穿越内宅,故此另设园门于当街,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

备弄的巷道长达五十多米,于高墙之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虚实交替、收放自如,形成巧妙的空间序列;再步步深入,以达到欲扬先抑之目的。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侧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