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

浅谈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

摘要:含银钢铁材料具有抗菌抗毒的特性,可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如餐具等。

介绍了几种含银钢铁的抗菌、抗毒性能以及银溶出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包括抗金

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抗大肠杆菌活性和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等。

关键词:抗菌;抗毒;银溶出;标准

引言

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大部分

微生物对人体无害,如肠道菌群、青霉素等;少许微生物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

健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H1N1流感病毒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

康意识的提高,各国对疾病预防、卫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促进了抗菌材料的发展。某些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依次为 Hg > Ag > Cd > Cu > Zn > Fe >

Ni,在对人体的安全性方面则为 Ag > Co > Ni > Al > Zn > Cu = Fe >

Mn > Sn > Ba > Mg > Ca,可见 Ag 元素的安全性和抗菌性最佳。添加Ag

可使纤维、塑料、涂料及量大面广的钢铁材料等具有抗菌抗毒的功能。Ag元素的

添加对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蚀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还具有消毒杀

菌的功能,应用潜力巨大。本文浅谈含Ag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及银溶出的

检测标准和方法。

1.

钢铁材料检测设备的使用优势

伴随冶金企业的发展,通过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为冶金企业明确了全新的

发展方向。在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钢铁材料检测

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冶金企业钢铁材料化学检测的效率,充分满足行业的稳步运

行及持续发展需求。结合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其优势如下:

第一,构建多通道、多元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在冶金企业的钢铁材料化学检测中,通过仪器分析法使用,设备会根据钢铁材料的特点,构建多元素的分析方法,并

直接利用直读光谱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容分析到钢铁材料中的不同元素,提高

设备化学检测的整体效果。第二,在设备检测中,存在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技术

优势。在冶金企业钢铁材料的化学检测中,通过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展现检测

结果的自动化、多功能化特点,提高冶金企业钢铁材料化学检测的有效性。第三,根据冶金企业钢铁材料设备的检查方法,通过仪器分析法的使用,可以对检测数

据进行多功能、综合性的处理,展现仪器分析的多功能性,并丰富材料的检测手段。第四,在冶金企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积极推进国家认可实验室增项工

作进展,顺利扩增6项国家认可项目,本实验室设置了12个CNAS 认可分析项目,2018年1月份正式成立化学学习小组,旨在培养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工匠型人才,学习小组共计授课23次,并在年终总结汇报中查漏补缺、坚定信念并制定2019

年学习计划,旨在使化学学习小组提高自身专业性,为冶金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

抗菌性能及检测方法

不同抗菌材料有不同的测试标准。如GB/T 21510—2008《纳米无机材料抗菌

性能检测方法》、HG/T 4317—2012《含银抗菌溶液检测标准》、ISO 846—1997《抗菌塑料标准有塑料-微生物作用的评价》、ISO 22196: 2007《塑料制品表面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IS Z 2801—2000《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ASTM E 2149— 2013《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GB /T 31402—2015《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JC /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GB /T 28116—2011《抗菌骨质瓷器》、 SN/T 2399—2010《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JIS Z 2801—2010《抗菌产品,抗菌活

性和效果的试验》等。

在钢铁材料领域,抗菌性能的检测大多采用JIS Z 2801—2010 标准,该标

准规定了对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规定抗菌活性值R=

( U

t - U

o

) - ( A

t

- U

o

) = U

t

- A

t

,R为抗菌活性值;U

o

为无抗菌加工试

验片接种后立即测试得到的活菌数平均对数值;U

t

为无抗菌加工试验片接种后放

置24 h 得到的活菌数平均对数值;A

t

为抗菌加工试验片接种后放置24 h得到的

活菌数平均对数值。通过试验获得抗菌活性值R,采用式(1) 计算出相应样品的

抗菌率。

抗菌率 = ( 1-10-R×100%) (1)

1.

抗病毒及其检测方法

目前,关于材料抗病毒测试的标准主要有ISO 18184—2014《抗病毒纺织品

测试标准》、ISO 21702—2019《塑料和其他非多孔表面抗病毒的活性的测定》、ISO 18071—2016《精细陶瓷( 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室内照明环境下半导

体光催化材料的抗病毒活性的测定.采用噬菌体 Q-β 的试验方法》、JIS L 1922—2016《纺织品.纺织品抗病毒活性的测定》、JIS R 1706—2013《精细

陶瓷 ( 高级陶瓷,高级技术陶瓷).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的测定.使用 Q-beta

抗菌素的试验方法》、NF G39-021—2014《纺织品.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检测的测定》等。

1.

银溶出及其检测方法

金属溶出涉及人的健康安全,很多生活用品对金属溶出有严格的限制。欧盟EN71-3:2013标准、美国 ASTM F963—2017 标准和中国 GB 6675—2014 针对玩

具产品明确规定了多种化学元素( Al、Sb、As、Ba、B、Cd、Cr、Cr3 + 、Cr 6

+ 、Co、Cu、 Pb、Mn、Ni、Hg、Se、Sr、Sn、Zn) 的迁移量限值。在穿刺类和

人体佩戴的物件方面,欧盟 EN1811:2011 + A1:2015 标准明确规定了镍溶出

的限定值: 穿刺类<0.2μg /(cm2.week) ,非穿刺类<0.5μg

/( cm2.week) 。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规定了相关元素的迁移量: 铬(Cr) ≤2.0 mg /kg( 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制

品不检测铬指标) 、镍(Ni) ≤ 0.5 mg /kg、砷( As) ≤0.04 mg /kg、镉(Cd)

≤0.02 mg /kg、铅(Pb) ≤0.05 mg/kg。

1.

钢铁材料检测技术的优化策略

1.

智能控制系统

结合冶金企业的运行特点,在钢铁材料的检测中,为了提高材料检测的整体

效果,需要结合产业以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如,在智

能化控制系统使用中,可以不用对被控制对象模型进行检测,而是应该根据钢铁

材料的复杂性特点,确定智能化的检测方案,细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案,

以便提高钢铁材料检测的有效性。智能技术检测中,可以通过专家系统,保证材

料检测的有效性,避免材料检测结果不清晰问题的出现,为冶金企业的稳步运行

及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冶金企业的运行及持续发展中,为了提高钢铁

材料检测的整体效果,企业需要及时认清以往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智能

检测系统的使用,利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化的材料检测方案,对空间概念以及分

布参数进行设定,以便有效提高冶金行业中钢铁材料检测的整体效率。

1.

进行特殊设备的研发

在冶金企业运行及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认真贯彻“226”方针以及

五项原则,需要认真执行公司上层领导提出的“保、拓、上”的工作要求,在实

际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工作人员以及材料检测人员以饱满

的工作热情、科学的检测方法、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基础,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进厂的原燃辅料、产品生产工序等进行严格检测,针对

一些非常规的试样产品,材料的检化验率需要到达100%,以提升冶金企业的产品

生产质量。一般情况下,在特殊仪表研发中,生产人员需要根据特殊检测仪器的

使用状况,对设备的连续性、准确性检测方案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提高特殊设备

一起的使用效果,为冶金企业的运行及稳步发展提供支持。由于冶金企业的特殊性,特殊仪表的使用率相对较高,所以,在钢铁材料检测中,为了提高试验检测

效率,企业需要积极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通过新型传感器、软测量技术以及图

像识别技术的综合运用等,保证冶金企业对钢铁材料检测的效率,满足行业的稳

步运行及持续发展需求。如本厂在钢铁材料性能检测中发现,以往的检测技术存在着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技术检验及探究中,多次配合集团监察部门对进厂疑似掺假物料进行分析化验,对不合格的多种物料分别进行了扣款、退货等处理,为公司避免经济损失百万元。同时,多次配合新产品技术的研发,通过设备检测结果以及产品质量比对等,进行特殊仪器的工艺调整,之后设定完善性的设备调整方案,有效提高产品材料的检测质量及检测效果,为冶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收益。

1.

提高钢铁材料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

结合冶金企业的运行特点,为了提高钢铁材料检测的整体效率,需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检测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保证钢铁材料检测工作的稳步进行。通常情况下,在专业检测人员培训中应该做到:第一,检验人员在检化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为确保材料数据的精准性,检验人员需要对石灰石、白云石中的二氧化硅检测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具体的实验检测方法,改进技术检测方案,并多次用基准试剂及标准样品进行曲线制备,通过数据验证以及实验分析等,对各项数据结果静心分析、对比,以提高钢铁材料检测的整体效率。第二,落实具体的日常工作管理机制,要求材料检测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确定科学化的材料检测方案,保证各项监测工作的稳步落实,检测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职能,通过检测工作的稳步执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钢铁材料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中,企业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材料检测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检测方法,认真严谨的对待各项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钢铁材料检测的方法,不断提高材料性能的检测效率,为冶金企业的稳步运行及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

结束语

根据JIS Z 2801—2010标准并参考ISO 21702—2019 和GB 6675—2014标准,分别检测了几种含银钢铁材料的抗菌活性、抗病毒活性和银溶出,结果表明含银钢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毒性能,并且银溶出的迁移量远小于 CJ 94—2005 标准中对饮用水的规定和WHO规定的银对人体的安全值。因此,含银钢铁材料在人类生活用品的应用方面潜力巨大,值得开发。现有标准中,只能直接测试含银钢铁材料的抗菌性,关于抗病毒和银溶出的检测均是参考其他相近标准,所以在发展含银钢铁材料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也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

YOKOTA T,TOCHIHARA M,OHTA M.Silver dispersed stainless steel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y[J].Kawasaki Steel Technical Report,2002,33(2) : 88-91.

3.

Japanese Standards Association.Antibacterial products—Test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JIS Z 2801—2010[S].Japan Tokyo: Japanese Standards Association,2010.

4.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Measurement of antiviral activity on plastics and non- porous surfaces: ISO 21702: 2019[S].Switzerland Genev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19.

浅谈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

浅谈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 摘要:含银钢铁材料具有抗菌抗毒的特性,可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如餐具等。 介绍了几种含银钢铁的抗菌、抗毒性能以及银溶出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包括抗金 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抗大肠杆菌活性和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等。 关键词:抗菌;抗毒;银溶出;标准 引言 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大部分 微生物对人体无害,如肠道菌群、青霉素等;少许微生物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 健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H1N1流感病毒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 康意识的提高,各国对疾病预防、卫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促进了抗菌材料的发展。某些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依次为 Hg > Ag > Cd > Cu > Zn > Fe > Ni,在对人体的安全性方面则为 Ag > Co > Ni > Al > Zn > Cu = Fe > Mn > Sn > Ba > Mg > Ca,可见 Ag 元素的安全性和抗菌性最佳。添加Ag 可使纤维、塑料、涂料及量大面广的钢铁材料等具有抗菌抗毒的功能。Ag元素的 添加对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蚀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还具有消毒杀 菌的功能,应用潜力巨大。本文浅谈含Ag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及银溶出的 检测标准和方法。 1. 钢铁材料检测设备的使用优势 伴随冶金企业的发展,通过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为冶金企业明确了全新的 发展方向。在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钢铁材料检测 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冶金企业钢铁材料化学检测的效率,充分满足行业的稳步运 行及持续发展需求。结合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其优势如下: 第一,构建多通道、多元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在冶金企业的钢铁材料化学检测中,通过仪器分析法使用,设备会根据钢铁材料的特点,构建多元素的分析方法,并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性的研究及应用实例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性的研究和应用实例 陈梦露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物0901,绵阳,621010;) 摘要: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高效的抗菌、杀菌作用,并阐述了在各种条件下的抗菌性的应用实例,并对应用此性能的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纳米二氧化钛作为新型抗菌材料,具有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热稳定性、耐热性好、长效、抗菌面广和高效杀菌等的优点,对于防止疾病传播、净化环境卫生、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二氧化钛;抗菌;纳米材料;光催化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nano-TiO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Menglu chen (materials physic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621010)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efficient antiseptic effects the nano—TiO2 ha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as an antimicrobial。Nano-TiO2 photocatalysis made in bacterial breakdown and achiev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Nano TiO2 electron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iO2 for a full valence band and an empty the conduction band, in the

QB、T2591-2003轻工业抗菌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QB、T2591-2003轻工业抗菌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2003-10-01实施 2003-09-29发布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Antimicrobial plastics―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JIS Z 2801―2000, Antimicrobial products―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NEQ & ASTM G21―96,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 NEQ) QB/T 2591—200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ICS 83.080.01 G31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对抗菌效果的评价。本标准的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应于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英文版),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21—1996《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性的测定》(英文版)。本标准与JIS Z 2801—2000和ASTM G2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

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的各种材料。而在建筑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抗菌防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多的细菌和霉菌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如掉落,腐烂,褪色等。因此,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 一、建筑材料中的细菌和霉菌 建筑材料中容易容纳细菌和霉菌的最主要的材料是泥土和木材。一些其他的材料,如纸张,弹性材料等也容易滋生霉菌。而这些有害的微生物可以大大影响建筑物的健康和环境卫生。 细菌和霉菌越来越难处理的原因是它们在建筑材料中的滋生速度非常快。他们的生长所需的最基本的元素便已在这些材料中含有。同时,建筑材料的温度和湿度正是这些微生物的生长所必要的条件。所以理解建筑材料中的细菌和霉菌是抗菌防霉检测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 1、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往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浸润法

检测人员可以将棉条浸泡在检测药液中,然后分别涂抹在建筑材料的若干点上。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建筑材料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霉菌。 (2) 基础涂覆法 与基础浸润法类似,这种方法在棉球上涂一层药液,再分别涂抹在建筑材料上进行检测。 (3) 基于荧光标记的非制备方法 需要使用荧光染料,并将其涂抹在建筑材料上。该染料能够检测出建筑材料上的细菌和霉菌。 (4)酵母菌过滤法 对于那些被发现存在霉菌的建筑材料,可以尝试使用酵母菌过滤法。将材料中的酵母菌过滤掉,可以得出材料中的霉菌。 2、抗菌防霉涂料的选择 在建筑材料中添加抗菌防霉涂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涂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抗菌材料,以保护建筑材料不被微生物侵蚀。涂料一般采用2%的杀菌剂,或者其他抗菌化合物。 部分检测结果如下: 常见防腐、防霉涂层的杀菌效果(抑菌率) 简单涂层: ① N-9杀毒涂层劣于乙酸涂层;

钢铁行业的质量检测介绍行业内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钢铁行业的质量检测介绍行业内常用的质量 检测方法和标准 钢铁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其质量检测对于确保产 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钢铁行业内常用的质量检测 方法和标准。 一、化学成分检测 钢铁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用途具有直接影响。常用的化学成分检 测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分析等。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测 量元素发射或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荧光分析则是利 用样品在受激发光后发射特定波长的光信号来测定元素含量。而化学 分析方法则是通过溶解样品,采用酸碱滴定、离子色谱和滴定等方法 来分析样品的成分。 二、力学性能检测 钢铁产品的力学性能是保证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强度、韧 性和硬度等方面。常用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有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 硬度试验等。拉伸试验可以通过测量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载荷和变形 来评估钢铁的强度和延伸性能,冲击试验则是通过在低温或常温下使 试样断裂来评估其韧性。硬度试验则是通过在样品表面施加一定压力,测量其压痕的大小来评估钢铁的硬度。 三、金相显微分析

金相显微分析是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 结构以及晶粒尺寸、相含量等信息,从而对钢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 行评价。金相显微分析是钢铁行业内常用的一种质量检测方法,可以 通过观察钢铁材料中的晶体结构、非金属夹杂物、包含物等来判断材 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四、腐蚀性能检测 钢铁常常用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因此其腐蚀性能的检测对于评估 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很重要。常用的腐蚀性能检测方法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盐雾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海洋环境下的 腐蚀情况来评估钢铁产品的耐腐蚀性能。湿热试验则模拟高温高湿环 境下的腐蚀情况,而电化学腐蚀试验则可以通过测定钢铁样品在电解 液中的电化学性能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五、质量标准与认证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质量标准和认证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符合市场需 求的重要手段。国内外钢铁行业常用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同时,通过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认证等国际认证,可以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产品质量符 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钢铁行业内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多种多样,从化 学成分检测到力学性能检测,再到金相显微分析和腐蚀性能检测等方

医用金属材料的药理

医用金属材料的药理 医用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如骨科植入物、心血管支架、牙科种植体等。然而,金属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生物相容性、毒副作用、抗药性和抗菌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1. 金属与药物相互作用 金属与药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金属离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的配位作用。例如,某些金属离子可以与药物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药效。因此,在药物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金属离子的影响,避免金属离子对药物的干扰。 2. 金属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金属可以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例如,金属可以影响肝脏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率。此外,金属还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肠道微生物对药物的代谢。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或副作用的增加。 3. 金属对药物作用效果的影响 金属对药物作用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属对药物靶点的调控。例如,某些金属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此外,金属还可能影响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4. 金属与生物相容性 金属与生物相容性主要表现在金属与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医用金属材料而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必要的。金属应不对人体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不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此外,金属还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稳定性,以适应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 5. 金属与毒副作用 金属的毒副作用是医用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问题。某些金属如镍、铬、钴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致癌作用等。因此,在选择医用金属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其毒性和生物安全性。 6. 金属与抗药性 金属与抗药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金属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某些金属如铜、锌等可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抗生素的有效性。因此,在选择医用金属材料时,应避免选择可能导致细菌抗药性的金属。

浅谈PET片材抗菌性能的工艺及实验验证方法

浅谈 PET片材抗菌性能的工艺及实验验 证方法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增长,许多特殊性能的包装产品应运而生,本文介绍的是关于对具有抗菌性能的PET包装片材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实验确保其抗菌效果和力学性能,以确保食品安全性能。 关键字:PET;片材;PETG;抗菌;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与环境友好的要求越来越高,性能更高、环境更友好的抗菌材料的研发迫在眉睫。高分子抗菌材料一直是抗菌领域的热门话题,而PET聚酯材料乃是整个高分子领域的佼佼者,研发PET抗菌复合片材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价值。 1. 抗菌材料分析 1.1环境:通常我们所谓的抗菌材料指的就是能杀菌或者破坏微生物生存条件的这一类材料的一个总称。研究学者们合成出了另外一类高分子抗菌材料,即在聚合物中直接引入抗菌基团,而且这类抗菌高分子材料甚至可以弥补有机、无机和天然抗菌剂的各种不足之处,如易挥发、抗菌性能不稳定、容易渗入人和动物表皮等缺陷,同时还具有提高现有抗菌剂效率,延长抗菌剂使用寿命,减少有害抗菌剂残留毒性等优点。 1.2抗菌材料: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表面效应等很多优点,根据杀菌抗菌的机理不同,将具有抗菌功能的各种纳米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载有银离子的纳米抗菌材料,抗菌机理是银离子与细菌接触后,到达微生物细胞壁,带正电荷的银离子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细胞壁上,依靠库仑力使两者牢

固吸附,银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使细菌细胞发生破坏而死亡;另外一类为 载有ZnO材质的纳米抗菌材料,纳米ZnO具有以下优点,一个是即效性好,ZnO 是半永久维持抗菌效果的抗菌剂,不像其他抗菌剂会随着溶出致使抗菌效果下降;二是安全性高,ZnO可用于各种食品添加剂中,同时与皮肤接触不会对皮肤产生 任何不良影响。目前,可以采购现有的ZnO抗菌母粒或者使用纳米ZnO与PETG 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再用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抗菌母粒。 1. 抗菌PET复合片材 2.1.1实验条件 抗菌试验条件按照国家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规定的实验 条件进行试验。 挤出机温度区间分别为:170℃、180℃、190℃、170℃。拉伸测试标准为:GB/T 1040.2-2006,标距25mm,宽5.5mm,厚2.4mm,长26mm,拉伸速率 50mm/min。弯曲性能测试标准为:GB/T 9341-2008,宽13.2mm,厚3.2mm,长 64mm,跨度52mm,弯曲速率2mm/min,测试温度为18℃。 2.1.2样品制备 抗菌试验的实验过程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的方法 和抗菌效果规定的实验条件和标准进行试验。(1)空白的对照样品:未添加抗 菌剂成分的PETG空白材料制成的薄膜,标准的尺寸为(50±2)mm×(50±2)mm、 厚度一般不能大于 5mm。(2)抗菌的样品:加抗菌成分的 PETG,推荐采用标准 的尺寸为(50±2)mm×(50±2)mm、厚度一般情况也不能大于 5mm。(3)培养基 和试剂:营养肉汤(NB)组分比例是由牛肉膏 5.0g,蛋白胨 10.0g,氯化钠 5.0g。具体制法是:取上述成分加入到 1000ml 的蒸馏水中,加热溶解之后,用0.1mol/L NaOH 溶液调节体系的 pH 值使灭菌后到 7.0-7.2,分装后置放在压力 蒸汽灭菌器内,然后在121℃下持续灭菌 30min。

氧氮分析仪测定钢铁中氧氮含量

氧氮分析仪测定钢铁中氧氮含量 摘要:钢中的氧主要来源于炼钢过程中转炉顶部吹氧,氮主要来源于炼钢过程 中转炉底吹氮和从空气中吸入并溶解的氮。对于氧、氮、氢的含量多少对钢铁材 料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材料中氧氮氢含量的测定分析技术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意义 重大。 关键词:钢铁;氧氮氢含量;测定分析 钢中氧氮对钢的性能和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由于氧化物残留在钢中分布在 晶界上 ,从而隔离基体 ,降低钢材抗拉和冲击等机械性能 ,高温下还会发生热脆现象。过量的氮降低钢的韧性和导磁率 ,而适量的氮在钢中能促进晶粒细化,起到提高钢 的强度和硬度的作用。为了更加精确地掌握冶炼过程中氧氮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控制产品质量,钢铁生产企业普遍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开展氧氮含量分析和监控工作。 一、慨述 1、红外吸收热导法。红外吸收热导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钢铁材料测定 氧氮氢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脉冲电极将钢铁材料快速溶解于石墨坩埚中,在 测定中,将氧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在氦气作为载气的条件下,使用红外吸 收法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采用热导法测定氮气的含量;将氢元素转化为氢气,然后在氩气作为载气的条件下,使用热导法测定氢气的含量,通过计算分别得到氧氮氢三元素的含量。此方法不易实现氧氮氢三种元素的 联测,但在氧氮联测、氧氢联测方面的技术较为成熟。 2、质谱法。质谱法测定钢铁材料中的氧氮氢含量是目前界内较热的研究方向,该方法与其他测定方法不同,质谱法是先将钢铁材料高温熔融后,对液态钢 铁材料进行氧氮氢含量测定[1]。我国钢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突破口,在 研发脉冲熔融 -飞行时间质谱氧氮氢联测仪方面已经取得初步进展,采用这种仪器,理论上可以在一分钟内实现氧氮氢三种元素含量的联测分析。 二、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钢铁材料中氧氮氢含量 1、实验方法 光谱级石墨坩埚;套坩埚;锡片,规格为 0.5g 每片;高纯氮气,含量大于99.999% ;高纯氦气,含量大于 99.999% ;工业级氮气。 (1)氧氮元素联测。红外吸收热导法,在实验时,首先将钢铁材料加入光 谱级石墨坩埚,然后用脉冲加热炉的正负电极对光谱级石墨坩埚加热升温,熔化 钢铁材料,在熔融状态下,钢铁材料中的氧元素转化为一氧化碳(含少量二氧化碳),氮元素转化为氮气,氢元素转化为氢气,然后以混合气体的形式在高纯氦 气(含量> 99.999%)作为载气的条件下,通过高温状态的稀土氧化铜,将混合 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气转化为水,经过净化装置后做干燥处理,变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然后用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碳含量,在热导 检测池中测定氮气含量,通过计算得出钢铁材料中的氧氮含量。 (2)氢元素测定。实验前期步骤相同,在得到一氧化碳(含少量二氧化碳)、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后,在高纯氮气(含量>99.999%)作为载气的条 件下,不再经过高温稀土氧化铜,而是直接经过净化装置后做干燥处理,在热导 检测池中测定氢气含量,通过计算得出钢铁材料中的氢含量。 2、影响因素 (1)高温加热对钢铁材料中氢释放的影响。使用脉冲加热炉对光谱级石墨

抗菌不锈钢的原理

抗菌不锈钢:打造健康环保的防腐利器 细菌是人类健康的公敌之一,不断进化的细菌形成的细菌膜能让 不少一次性用品和耐热餐具变得毫无用处。对此,科学家们依靠不锈钢,钛金属等材料研发出了一种抗菌不锈钢,成为了市场上广受欢迎 的抗菌材料。以下是抗菌不锈钢的原理以及使用指南。 1. 抗菌不锈钢的原理 抗菌不锈钢的原理主要是三种:物理杀菌、微生物利用和化学杀菌。其中,物理杀菌的原理是通过微小的毛细与表面积的层次、形态、涂层、温度、湿度等特性,因而阻隔和挂牢吸附着的病毒、塑料粒子、甲醛、异味等有害物质,起到抗菌的作用;微生物利用的原理则是滴 入适量的菌类,通过磕碰、机械交互和局部污染,形成带有物理化学 分子的药膏膜,抵御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对表面盘菌的侵略;而化学 杀菌则是因为表面富含银、铜、锌等有抗菌性能的微粒按比例均匀成 分结合起来,直接对杀菌剂单种菌作用,形成塑胶瓶材料的矮子膜。 2. 抗菌不锈钢的使用指南 抗菌不锈钢具有独特的抗腐蚀、抗污性、耐磨度、耐高压和高温 度等特点。使用起来方便,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抗菌不锈钢不具备万能的作用,仍需要定期进行卫生清洁。 b. 不建议使用过于硬的金属物品和刃具在抗菌不锈钢表面进行磕 碰或割弱,以免破坏材料表面形态,增益细菌滋生。

c. 抗菌不锈钢不宜与酸类食品直接接触,以免形成酸碱反应导致 材料腐蚀。 d. 静止水不易通过抗菌不锈钢表面的小孔,一旦液体结晶或变硬 将会产生过大的表面张力致使表面脆裂。 e. 由于抗菌不锈钢的表面富含银、铜、锌等微粒,因此不宜经过 长时间的机械磨损和摩擦,以免打开表面保护层。 f. 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避免将包裹生肉的锡纸、纸张放置在抗菌 不锈钢表面,以免让加热或氧化作用产生的有害物质滴落到食品上。 总的来说,抗菌不锈钢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电站、食品加工、医疗、餐具及大厦等建设等领域均可能会使用到抗菌不锈钢。希望大家在使用抗菌不锈钢的时候,能够注意上述使用指南,充 分发挥它的优势,保证生活和环境的卫生健康。

《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的测定》ASTM G21—96翻译

《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的测定》ASTM G21—96 1 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涵盖了用合成高分子材料模塑和编织成型的管、棒、片材和薄膜等制品的抗真菌性能的测定,材料的光学、机械和电子性能的变化可以用ASTM的方法测定。 1.2 SI单位是标准使用单位,在括号中给出的英寸-磅制值仅供参考。 1.3 本标准与安全有关的描述应与使用联系起来,并应在使用前制订出适用的规章制度。 2 相关文件(略) 3 方法概述 3.1 本方法的步骤包括有关性能测定用样品的选择、所选菌种对样品接种、被接种样品在适合生长的条件下暴露、生长情况观察和评估、样品移取、样品清理前后分别进行的观察和测试以及样品修整等。 4 意义和使用 4.1 在不提供霉菌生长所需碳源的情况下,材料中合成高分子部分通常能够抵御真菌,不能用做真菌生长碳源,但材料中其他成分如增塑剂、纤维素、润滑剂、稳定剂和着色剂往往是造成真菌侵蚀的主要原因。在易腐蚀的条件下即温度2~38℃(35~100℉)和相对湿度60%~100%评价材料耐微生物腐蚀性。 4.2 预期结果 4.2.1 表面腐蚀、褪色、透光性下降。 4.2.2 材料中含有对真菌敏感的增塑剂、改性剂、润滑剂逐渐发生变化,以及绝缘性、介电常数、功率因子和绝缘强度等电性能的劣化。 4.3 电性能变化通常取决于表面真菌生长情况和相应湿度以及其新陈代谢产物引起材料表面的PH值改变情况,也包括由于增塑剂、润滑剂和其他加工助剂分散不均匀引起微生物局部迅速滋生等原因。在薄膜和涂层类塑料产品中,由于材料比表面积大,并因大的比表面积使得营养物质(如增塑剂和润滑剂)更容易扩散到表面而易于被微生物利用,可能导致材料物性的急剧变化。 4.4 由于真菌在材料表面生长可能存在局部加速或抑制,材料腐蚀过程变化因素很多,因此材料腐蚀的重现性较差。为避免评价过于乐观,应报告样品观察到的最大腐蚀程度。 4.5 水淋、老化和热处理等特殊条件对塑料对真菌的抵御效果有特殊的意义。但对这些特殊条件引起的这些效果的测定不包括在本标准中。 5 仪器设备 5.1 玻璃器皿:用玻璃或塑料器皿,可装下样品。建议如下。 5.1.1 直径小于75mm(3英寸)的样品,用100mm*100mm的塑料盒或150mm的培养平皿。 5.1.2 直径大于等于75mm的样品,用于测拉伸和抗弯曲的样条,可用400mm*500mm的大平皿。 5.2 培养箱:用于试验的培养箱应保持28~30℃的温度和不低于85%的相对湿度。 6 试剂和材料 6.1 主要的药剂:所有的试验应使用药剂级的化学制品。 6.2 纯净水:除非另有说明,用蒸馏水或纯净水。 6.3 营养盐培养基,由以下指定试剂溶于1L水所得: 磷酸二氢钾(KH2PO4) 0.7g 硫酸镁(MgSO4·7H2O) 0.7g 硝铵(NH4NO3) 1.0g 氯化钠(NaCl) 0.005 g 硫酸亚铁(FeSO4·7H2O) 0.002 g 硫酸锌(ZnSO4·7H2O) 0.002 g 硫酸锰(MnSO4·H2O) 0.001 g 琼脂15.0 g 磷酸氢钾(K2HPO4) 0.7g 6.3.1 测试培养基消毒:通过高压蒸汽121℃(250°F)灭菌20分钟。添加0.01 N NaOH溶液调整培养基的PH值,使得

抗菌评价体系

评价抗菌剂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一般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菌 抗菌效率时抗菌剂最特征的参数之一,抗菌效果可通过抑制生物发育繁殖的抗菌剂最低浓度(MIC )和杀灭微生物的最低浓度(MBC )体现。 MIC MIC 是对抗菌剂抑制微生物性能和抗菌剂的静菌作用的一般性评价,表征抗菌剂阻止微生物繁殖的能力。试验中能抑制受试微生物X% 菌株发育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溶液或浊液的浓度成为MIC x%,抑制所有受试菌株发育所需的抗菌剂浓度成为MIC。 MIC 有两种测定方法。一种是液体稀释法,一种是固体稀释法(培养基法)。液体稀释法:用营养液作为稀释剂,配置抗菌剂的悬浊液,使体系的最中抗菌剂浓度为梯度浓度,加入最高杀菌浓度的菌液,使各体系中菌液浓度相等,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以不含抗菌剂的菌液作对比,测定参比液与处理液各自的浊度,处理液浊度和对比液浊度相等的体系中抗菌剂的浓度即为 MIC。 固体稀释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剂,再凝固成培养基平板,培养菌种,几天后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不生长菌种的平板中所含的最低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IC 。 这两种方法中,培养基法操作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结果误差也大。 MBC MBC 测定以无菌水作为稀释剂,把菌液配置成个数浓度为106CFU/ml 左右 的悬浊液,把抗菌剂也配置成不同倍数的悬浊液。去1ml 菌液,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剂悬浊液1ml,充分混合后在30。C水浴中振动1h,加入2ml的培养液,在最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以不含菌对照液(相应抗菌剂浓度和营养液,只是微生物悬浊液用无菌水代替)对比,处理液和对比液相等的体系中最低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BC。浊度对比液可以用平板划线培养法代替,存留微生物数量少于原先配置量0.1%的体系的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BC。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习题(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B .利用膜材料将含油污水中的油水分离,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研制抗毒疫苗 D .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 2.下列化工产品不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是 A .硫酸 B .盐酸 C .纯碱 D .烧碱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其燃烧热会发生变化 B .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一样 C .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小的接触面积 D .新能源的优势,资源丰富, 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少 4.下列有关水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 A .用亚铁盐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B .用火碱还原废水中的227Cr O - C .用2Na S 沉淀水中的2Cu +、2Hg +等重金属离子 D .用食盐处理含高浓度4NH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5.光照条件下CO 2经一系列催化反应后可转化为甲醇(CH 3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醇可作为燃料 B .该转化过程只需要CO 2作为反应物 C .催化剂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D .该转化有助于工业废气中CO 2的处理 6.著名的Vanviel 反应为:12H 2S+6CO 2 h υ→光合硫细菌C 6H 12O 6+6H 2O+12S↓,下列说法错误的 ( ) A .该反应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 .该反应原理应用于废气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C .每生成1molC 6H 12O 6转移24× 6.02×1023个电子 D .H 2S 、CO 2均属于弱电解质 7.陕西省将于2021年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 .引进电动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积极推行和使用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D .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锌离子含量对微弧氧化涂层促成骨活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锌离子含量对微弧氧化涂层促成骨活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张震祥 【摘要】背景:有研究发现锌离子具有促成骨活性,也有文献表明高含量的锌离子无促成骨活性,反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还有研究报道,当锌离子被注入到钛表面后并没有有效的抑菌作用.由于存在许多争论,对锌离子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锌离子含量对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促成骨活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法在钛片表面制作涂层,使涂层中锌离子含量(原子百分数)分别为0.199%、 0.574%及1.995%,分别设为低、中、高剂量组,以未经处理的钛片为对照.将 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4组材料表面,检测细胞增殖、形态变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4组材料表面,接种48 h,检测抑菌率;接种24 h时,观察细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培养7 d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材料表面的 MG63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其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其次为中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低;②培养48 h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细胞展示正常形态及扩展的伪足,有些伪足渗透到细胞表面;高剂量组未发现正常或完整的细胞;③培养13 d内,低剂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其次为中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抗菌率分别为62.54%、69.84%、79.19%;⑤结果表明,随着锌离子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活性降低,抗菌性能提高.%BACKGROUND: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zinc ions have pro-osteogenic activity, while zinc ions at high levels are also reported to inhibi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s instead of the pro-osteogenic activity. In some studies, zinc ions that are injected into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have ineffective antibacterial effects. Therefor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zinc ion's effects as a controversial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 2022.7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6月6日是国际石墨烯日,石墨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科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石墨烯本身存在于自然界,是由一层碳原子形成的薄片,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六角形的环,环环相连形成蜂窝状的平面。它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21世纪初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运用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他们先用胶带粘贴石墨两侧,然后撕开胶带进行剥离,重复此步骤,直到剥离出石墨烯。他们因此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引发了学者们对这种新型材料的关注。 石墨烯是世上最薄的材料,只有约0.34纳米厚。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200倍,每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竟然达到了2.9微牛,这意味着,如果制成包装袋,那么它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同时它也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石墨烯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石墨烯熔点高达3850℃,而且耐强酸、强碱等恶劣环境。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消耗能量。电子能够极为高效地迁移,迁移速率仅为光速的三百分之一,远远高出其在硅、铜等传统半导体和导体中的速率。石墨烯因其独特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药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称为“黑金”。 当前制作石墨烯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够得到大片单层石墨烯,在透光率和性能上具有优势,但工艺复杂、成本高;氧化还原法采用溶液制程方便大量制备,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缺点是氧化石墨烯在被还原时容易在水中发生团聚,很难获得均匀的石墨烯,影响石墨烯的质量。除了制作高纯度石墨烯的难度之外,在保证石墨烯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粉体材料与基体材料间的相容性、均匀分散性,仍然是制约石墨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石墨烯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石墨烯行业发展路线、石墨烯产业园的建设、石墨烯生产规模化等内容,鼓励在电化学储能、海洋工程、柔性电子器件、航天航空行业等领域拓展石墨烯的应用。 我国石墨烯产业前景广阔,据中经智盛发布的《中国石墨烯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40.03亿元,2020年为135.1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2.55%。2025年有望达到278.88亿元,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消费国家。 (取材于高燕、孙爱民、王建伟、陈思进等人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能发热的石墨烯成为冬奥保暖的“黑科技”。冬奥会期间,北京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