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

合集下载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床上用品,从毛巾到窗帘。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是否真正具有有效的抗菌性能,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

抗菌纺织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医院、养老院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抗菌纺织品也能提供更清洁、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那么,如何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呢?目前,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琼脂平皿扩散法。

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定性测试方法。

将含有细菌或真菌的琼脂培养基平板均匀地铺上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抑菌圈出现,说明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抑菌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强。

其次是振荡烧瓶法。

这是一种定量测试方法。

将纺织品样品与一定量的细菌培养液放入烧瓶中,在振荡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计算纺织品的抗菌率。

还有吸收法。

将细菌悬液滴加在纺织品样品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测定被吸收的细菌数量,从而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如奎因试验、平行划线法等,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测试菌种的选择。

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和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不同的菌种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准确评估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是测试条件的控制。

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等。

这些条件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样品的预处理也非常重要。

纺织品在测试前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杂质和污染物。

完成测试后,如何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呢?一般来说,抗菌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E晕圈法、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

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

通常情况下,抗菌效果的评定是通过抗菌率和抑菌率来进行衡量的。

抗菌率是指杀菌率或抑菌率,是指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减少率。

而抑菌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抑制率。

这些指标的设定和测试方法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确保抗菌效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其次,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

抗菌剂是用于纺织品抗菌处理的重要材料,其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的适用抗菌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需要对抗菌剂的环境友好性和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经过清洗和磨损,因此其抗菌效果的持久性显得尤为重要。

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在经过一定次数的清洗或使用后,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对持久性抗菌效果的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纺织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

最后,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

通过标识和宣传,消费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从而选择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标识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抗菌纺织品宣传中的抗菌效果的宣传要求,避免夸大其词或误导消费者。

总之,纺织抗菌标准是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其制定和执行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制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以及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以便能在抗 菌测试标准 的使用过程 中给予一定 的 指导 ’
2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 &;=><BB<Q?@=A;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
体形细小 ( 结构简单 ( 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 必须借助 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 绝大多数的 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 " 甚至是有益和必 需的 ’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
新琼脂平板法 振荡瓶法 改良振荡瓶法
菌数减少法
振荡法
IE011 法
其它方法 平行划线法
(()**=’7&
表! 试验法 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 !’," 定性或定量 定性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半定量 半定量 定量 评价依据 菌发育情况 强度残留率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 菌生长情况 对菌生长抑制 菌生长程度 菌生长程度 菌减少率
").
定量测试方法 目前纺织品 抗菌性能定 量测 试 方 法 及 标 准 包
括美国 22344 3567 8579:; *00 % 菌数测定法 &$<=>
30&0&*?!@ $奎因 %ABCDD& 实验法等 #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 $ 接种测试菌 $ 菌培养 $ 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 # 它适用于非溶出性 抗菌整理织物 " 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 # 该 法的优点是定量 $ 准确 $ 客 观 " 缺点是时 间长 $ 费用 高 # 图 .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
改良 (()**+",& 喷雾法 ’ 改良 (()**+",& 比色法 ’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追求功能性更强的纺织品,而如何判断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在立足于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以期望在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上为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1引言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无处不在,并且人类已经与微生物的相互依存联系在一起,仅人类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中就有约50?5000有害或有益的微生物,这是因为人体皮肤,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汗液,皮脂和代谢废物是微生物营养,易于繁殖和繁殖微生物。

纺织纤维是一种多孔材料,是一种通过纤维叠加形成的多层微孔织物微生物具有吸收能力,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可见,日常穿着的衣服,休息的床上用品,洗过的毛巾等纺织品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床,有益于其对人体皮肤的活性。

如果这种纺织品具有抗菌,抑菌甚至杀菌的特性,在保护其自身使用价值的同时,它不会被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降解,并有效地防止织物中的微生物在繁殖上,防止微生物通过织物传播,保护使用者不受侵害,改善织物的穿着环境。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具有抗菌性能的高附加值服装已不再是稀有事物。

抗菌纺织品赋予纺织品健康和保健功能,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2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原理抗菌是一个总称,包括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蚀等。

具体是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细菌或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是杀菌和抑菌的总称。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待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减少或抵抗繁殖的过程。

简而言之,纺织服装的抗菌功能就是要使用多种抗菌手段,从源头上抵抗纺织品和服装上细菌的繁殖。

在细菌繁殖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来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活性。

目前,市场上有太多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纺织品和服装。

衣物材料抗菌实验报告

衣物材料抗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

抗菌性作为衣物面料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滋生,提高穿着者的健康水平。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为衣物面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

2. 分析影响抗菌性能的因素。

3. 为衣物面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衣物材料:棉、涤纶、锦纶、竹纤维等不同材质的衣物面料。

- 抗菌剂:纳米银、茶树油、臭氧等。

-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细菌培养皿、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样品制备将不同材质的衣物面料剪成相同大小的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后,分别用不同抗菌剂进行处理。

(2)细菌培养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分别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抗菌实验将处理后的衣物样品与细菌培养皿一起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小时。

(4)抗菌性能测定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在衣物样品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菌生长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1)棉质衣物面料棉质衣物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较差,细菌生长数量较多。

(2)涤纶衣物面料涤纶衣物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一般,细菌生长数量适中。

(3)锦纶衣物面料锦纶衣物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较好,细菌生长数量较少。

(4)竹纤维衣物面料竹纤维衣物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最佳,细菌生长数量最少。

2. 抗菌剂对衣物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1)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对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有显著提高,细菌生长数量明显减少。

(2)茶树油抗菌剂茶树油抗菌剂对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有一定提高,细菌生长数量有所减少。

(3)臭氧抗菌剂臭氧抗菌剂对衣物材料的抗菌性能影响较小,细菌生长数量变化不大。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2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2

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2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 textile products序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始建于1990年。

起初作为定性检测的标准,是利用抑菌环来判断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在1998年的版本中,增加了抗菌加工过纺织品的检测,另外,又增加了菌液吸收法作为定量的检测方法之一。

菌转印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检测方法添加到本版本中,并据此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用抑菌除臭加工和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评价的试验方法。

2、参考标准下述标准虽然是本标准的参考标准,但也是本标准的组成和延续,应用这些标准的大多数较新的版本(含修正版)。

JIS K 0950 灭菌塑料平皿JIS K 0970 活塞式微量移液器JIS K 3800 II级生物安全操作台JIS K 8101 乙醇(99.5)JIS K 8150 氯化钠JIS K 8180 盐酸JIS K 8263 琼脂JIS K 8355 乙酸JIS K 8576 氢氧化钠JIS K 9007 磷酸二氢钾JIS K 9009 二水合磷酸二氢钠JIS L 0803 纤维染色牢固度试验标准JIS R 3505 玻璃量器的校准JIS Z 8401 数据修约规则3、检测类型抗菌性能的评价试验可分为以下两类,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a)定性试验(抑菌环法)本法利用抑菌环来评价经抑菌除臭加工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要求该抑菌除臭剂易于扩散并进入营养琼脂培养基。

b)定量试验1)菌液吸收法本法利用抑菌或杀菌活性值,来评价较高湿度环境下抗菌、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2)菌转印法本法利用细菌减少值来评价较低湿度下用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4、定义本标准涉及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a)抑菌除臭加工一种用于阻碍、抑制纺织品表面细菌的生长和去除臭味的纺织品加工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③在计算结果时,应用抑菌活性值和杀菌活性值比较全面的来表现试样的抑菌和杀菌能力,而且应用对数值来体现试验结果。
5.JISL19022002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在JISL19021998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而成的试验方法,本方法也是介绍了两种试验方法,定性试验方法和定量试验方法,但是定量试验方法介绍了两种,分别为菌液吸收法和细菌接种法,其定性方法(抑菌环法)和菌液吸收法同JISL19021998标准中原理及方法基本相同,其细菌接种法原理是将细菌在加压条件下接种至调湿过的试验片上,然后在一定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再对样品进行洗脱,活菌计数,得细菌减少值。
1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王兴福
1.改良的奎因试验法:
本方法原理是将试验菌液接种于织物上,覆盖以培养基,经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计数抗菌和未抗菌织物上的菌落数,计算抗菌率的大小,定量测试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
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的定量试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1一次能测试几种不同织物对同一种细菌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省时间。
4.JISL19021998试验方法
此方法为日本的工业标准,规定了定性试验方法(晕圈法)和定量试验方法(浸渍法)。其中定性试验方法只可测试出是否具有抗菌性能,而不能准确测定出抗菌率。但本方法非常简便,易于操作。其原理为将试样放于平板培养基中心,经一段时间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产生的抑菌环,计算抑菌环宽度,评价试样是否具有抗菌能力。同时,其试验有效性的判定也非常简便,观察未处理样品经培养后有没有出现细菌增值即可。本方法中还对试样的要求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包括织物、纱线、软填料和长绒毛等。
3.FZ/T01021-92试验方法
此方法是国内根据美国的AATCC100-81制定的纺织行业标准,是测试抗菌性能的一种定量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将试验菌接种于织物(对照样和试样)上,经“0”接触时间培养和一定时间培养后,对样品进行洗脱,然后对其洗脱液进行活菌计数,计算出试样的细菌减少百分率。本方法对活菌培养计数中平皿菌落数的测定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但是,本标准中一定时间培养后用100ml缓冲液洗脱,剧烈摇晃1min,此工艺还有待于探讨,因为剧烈摇晃有可能会造成细菌的增长或减少,就会影响试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
JIS L1902-2008
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大肠杆菌(atcc8739)
肺炎杆菌(atcc4352)
抗菌测试
CNAS认可项目:是
Test item测试名称:Anti-microbial Test抗菌测试
Test info测试内容:
Clause Test Requirement
Method 1方法1AATCC147The result means the bacteria%killed by antibacterial reagents during 18hours contacting time compare with the inoculate bacteria at zero hours. AATCC147将被抗菌剂接触18小时候杀灭的细菌%数与0小时的接种细菌进行比
较。

Method
2方法2
ASTM E2149
Method 3方法3JIS Z2801The result is of the bacteria quantity reduce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sample during18hours contacting time.
JIS Z2801将被抗菌剂接触18小时候后细菌的减少数与控制样品进行比较。

Sampling requirement:4sets of completed samples with assembly instruction(if applicable)样品要求:全套样品4套,并伴随安装说明书(如果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