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比较

合集下载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床上用品,从毛巾到窗帘。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是否真正具有有效的抗菌性能,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

抗菌纺织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医院、养老院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抗菌纺织品也能提供更清洁、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那么,如何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呢?目前,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琼脂平皿扩散法。

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定性测试方法。

将含有细菌或真菌的琼脂培养基平板均匀地铺上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抑菌圈出现,说明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抑菌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强。

其次是振荡烧瓶法。

这是一种定量测试方法。

将纺织品样品与一定量的细菌培养液放入烧瓶中,在振荡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计算纺织品的抗菌率。

还有吸收法。

将细菌悬液滴加在纺织品样品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测定被吸收的细菌数量,从而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如奎因试验、平行划线法等,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测试菌种的选择。

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和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不同的菌种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准确评估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是测试条件的控制。

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等。

这些条件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样品的预处理也非常重要。

纺织品在测试前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杂质和污染物。

完成测试后,如何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呢?一般来说,抗菌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是评价纺织品抗菌性能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就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包括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接触试验、抑菌环试验、细菌渗透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为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标准则是根据不同纺织品的用途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抗菌性能指标,如抗菌率、抗菌时间、抗菌持久性等。

其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纺织品的安全、卫生和环保性能。

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常常与人体直接接触,如果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不达标,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再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执行需要依托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

只有经过专业的实验室测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因此,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当选择具有资质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最后,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纺织品的不断创新,原有的测试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需求的测试要求。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整和完善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

总之,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是保障纺织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制定、执行和完善都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提高纺织品抗菌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需求,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 22196:2011《抗菌产品的测量和评估》进行。

此标准为测量和评估抗菌表面处理产品的抗菌性能提供了准确且一致的测试方法。

根据ISO 22196:2011标准,以下是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常见检测标准及方法:1.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菌落计数法(CFU/g)测定面料杀菌效果。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特定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株,如常见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并制备适度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分别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菌落计数:取出处理后的样品和对照组,将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统计生长的菌落个数。

(5)计算杀菌率:根据处理后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计算出抗菌面料的杀菌率。

2.近场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在抗菌面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活性。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适当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适当的细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染色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样品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抗菌面料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和附着程度,评估抗菌性能。

3.持久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接触抗菌试验和洗涤抗菌试验评估抗菌面料的持久抗菌性能。

(1)接触抗菌试验:将抗菌面料与细菌接触,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的存活率。

(2)洗涤抗菌试验:模拟日常使用中的洗涤流程,将抗菌面料进行多次洗涤后,再进行接触抗菌试验,评估其持久抗菌性能。

抗菌纺织品的性能测试及方法的比较

抗菌纺织品的性能测试及方法的比较
织 品抗菌 性能 的评 价 中 , 种 的选择 必须 具有 科 学 性 菌
和代 表性 。
标 准 。 国 内 使 用 较 多 的 评 价 方 法 一 般 都 是 参 照
A T C A ei nA s ii f eteC e isadC l A C ( m r a s c tno x l hms n o— c o ao T i t
各种 定性和 定 量测试 方 法 , 并对抗 菌方 法及 标 准进行 对比 。
关键词 : 菌性 ; 抗 纺织测 试标 准 ; 测试 方 法
抗菌纺 织 品的最重 要 的性能 指标是 抗菌性 。测试 抗菌 性时 , 要求 培 养 基 浓 度 、 温湿 度 、 H值及 试 验 时 p 间与 正常穿衣 条件 相一 致 , 实验 仪器 应 为微 生物 实验 常用仪 器 , 对 任 何形 状 的纺 织 材料 都 能 测 试… 。抗 且
所 。细胞壁 除参 与某 些 生 理 过程 外 , 对 细胞 起 保 护 还 作用 。一旦 细胞膜 或 细 胞 壁 被破 坏 , 会 引起 许 多 随 则
后 的变化 , 细胞 破 裂 。抗 菌 整 理剂 抑 菌 或杀 菌 的方 使
式可归结为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改变细
胞膜 的渗透性 , 变蛋 白质 和核酸 的物 理或化学 状态 , 改
求还 没系统化 。本 文对 目前世 界上使 用较 多的抗 菌测 试方法及 标准进 行 了对 比 , 以便 能 在抗 菌 测试 标 准 的 使用 过程 中给予一定 的指 导 。
的代表 性菌种 用 于各 种试 验 。黄 曲霉 、 毛 壳霉 作 为 球 规 定 的 防 霉 试 验 用 菌 种 , 已 列 入 我 国 国 家 标 准 ( B431 G 22 .6—8 )其 他一 些所选 择 的霉 菌 , 1, 则是侵蚀 纺织 品或高分 子材料 的常见 霉菌 。 白色 念珠 菌是人体 皮肤粘 膜 常 见 的条 件致 病 言 真 菌 ,对 药 物 具 有 敏 感 性, 具真菌 的特性 , 落酷 似 细 菌 而不 是 细 菌 又不 同 菌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检测方法差别: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追求功能性更强的纺织品,而如何判断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在立足于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以期望在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上为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1引言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无处不在,并且人类已经与微生物的相互依存联系在一起,仅人类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中就有约50?5000有害或有益的微生物,这是因为人体皮肤,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汗液,皮脂和代谢废物是微生物营养,易于繁殖和繁殖微生物。

纺织纤维是一种多孔材料,是一种通过纤维叠加形成的多层微孔织物微生物具有吸收能力,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可见,日常穿着的衣服,休息的床上用品,洗过的毛巾等纺织品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床,有益于其对人体皮肤的活性。

如果这种纺织品具有抗菌,抑菌甚至杀菌的特性,在保护其自身使用价值的同时,它不会被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降解,并有效地防止织物中的微生物在繁殖上,防止微生物通过织物传播,保护使用者不受侵害,改善织物的穿着环境。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具有抗菌性能的高附加值服装已不再是稀有事物。

抗菌纺织品赋予纺织品健康和保健功能,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2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原理抗菌是一个总称,包括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蚀等。

具体是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细菌或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是杀菌和抑菌的总称。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待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减少或抵抗繁殖的过程。

简而言之,纺织服装的抗菌功能就是要使用多种抗菌手段,从源头上抵抗纺织品和服装上细菌的繁殖。

在细菌繁殖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来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活性。

目前,市场上有太多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纺织品和服装。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
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 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而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 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 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0,无抑菌圈。
试样和琼脂接触的区域无菌 落生长,则认为试样有抑菌
性。
抑菌圈宽度D>1mm,判 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若 抑菌圈宽度D≤1mm,判 定为非溶出型抗菌织物。
当抑菌带宽度H≥0,试样下 无细菌繁殖,效果好;当抑 菌带宽度H=0,细菌轻微繁 殖,效果较好;当抑菌带宽 度H=0,细菌中等繁殖,效果 有效;当抑菌带宽度H=0,细
标准·预警
Standard .Early Warning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Testing Standard
文/罗利玲 吴剑云 杨芳芳
பைடு நூலகம்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
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 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 采用定量测试。 2.2 定量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 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 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 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 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 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 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 —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 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 法》等等。常见的测试方法比较如表2。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一、样品准备1.收集和标记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2.清洗和消毒样品,确保其表面没有细菌污染。

二、测试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纺织品的抗菌测试方法,例如:1.菌落计数法使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与特定细菌菌株的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样品,然后培养。

-通过计数纺织品周围的菌落数来确定抗菌活性。

2.麦金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抗菌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纺织品。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上放置样品,然后培养。

-在特定时间点上,获取样品并使用抗菌剂来中和样品表面细菌的生长。

-评估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培养基上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生长的程度来确定。

3.扩散法这是一种评估细菌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的方法。

步骤如下:-准备含有特定细菌的琼脂平板。

-将样品放置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区域大小来评估抗菌性能。

4.流体接触试验该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与细菌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含有特定细菌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在纺织品样品上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纺织品上的细菌生长情况来评估。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根据所选测试方法的结果,分析数据并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通常,抗菌性能可以用细菌的生长抑制率或细菌的减少数量来表示。

测试结果应该与适用的抗菌性能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以确定纺织品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抗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测试的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细菌培养的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的选择,以确保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应充分洗涤和消毒,以清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测试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的交叉污染。

-需要注意细菌耐药性的可能性,以排除纺织品可能的抗菌机制或副作用。

通过以上测试步骤和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并提供有关其对特定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的信息。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医疗和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的抗菌 测试 方法及 标准进 行 了对 比 ,以便 能在 抗菌 测试 标准 的使 用过 程 中给 予一 定的指 导 。 1 抗菌 原理 .
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
到许多变化。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保 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 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
数 , 因此, 织 品抗真 菌性 能 的评 价 主要 通 过观察 试样接 触 真 菌后, 在 一定 的温 湿 纺
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而对真菌生长程 度的评定。则采用英国标准B 68 —8来进行等级评定n 。 S05 l ∞ 3对国内外典型的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评述 .
I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 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H。
目前大 部 分抗 菌产 品的抗 菌性 能, 往往 仅选择金黄 色 葡萄球 菌 、大肠杆 菌和 白 色念珠 菌分 别 作为革 兰 氏阳 性 菌 、革 兰 氏阴性 菌和真菌 的代表 。但 实 际上仅用 这三
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自【 勺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算菌落 酗
‘ 河北纺织>2 1 0 0年第三期 ( 12期) 总 4
专题研究
纺织 品抗菌性 能测试方法及 比较
郭丽 王建坤
(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3 0 6 ) 0 1 0
I 摘 要l : 综述 了目前应用于抗菌纺织品测试试验 中的菌种及其性质,介绍 了一些纺织品抗菌性能
的各种 定性和 定量测试方法,并对抗菌方法及标准进行对 比。 f 词l 菌;测试标准 l纺织品 关键 :抗
31 AT C o 试验法 .A C l o
A T C 10 A C ・ 0 适用于抗菌纺织品抗菌率的评价, 是一种容量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
法的原理是在待测试样和对照试样上接种测试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中和液.强烈
l O
‘ 河北纺织'2 1 0 0年第三期 ( 12期) 总 4
专题研 究
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 。 我国于 19 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 F /0 0 1 19 《 92 ZT 12 . 92 织物
抗 菌性 能试 验方法 》H, 19 96年颁布 了国家标准 G 5 7.20 《 B19 9 02 一次性 使用卫 生
用品卫生标准》 但 目前对纺织品抗菌测试的要求还没系统化。本文对 目前使用较
革兰氏阴性菌 霉菌
真 菌 癣 菌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
作 为革兰 氏阳 性 菌的代表 。 巨大芽 胞杆 菌 是芽胞类细 菌 中常见 的致病 菌 :枯草杆 菌
易形 成芽胞 , 抗力强 ,可作 为芽 胞菌 的代表 。 抵 大肠 杆菌分 布相 当广泛 , 已作为通常

‘ 河北纺织'2 1 0 0年第三期 ( 12期) 总 4
专愿研究
2 .测 试菌 种 的选 择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和癣菌。 在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中, 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 科学性和代表性 。表1 列出的菌种在人体皮肤及粘膜上的分布较为广泛。 表l 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菌种
项目 分 类 菌种
革兰 氏阳性菌
细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壳
霉 、宛 氏拟青霉 、腊 叶芽枝霉 等 石膏 样毛 癣菌 、红 色癣菌 、紫 色癣 菌 、铁锈 色 小孢 子菌 、
确子 缝菌 、白色会珐 菌等
振荡将菌洗出, 以稀释平板法测洗脱液中的菌浓,与对照样相 比计算织物上细菌减 少的百分率。此法的缺点是一次试验的检体不能太多,且花费时间较长:对于非溶
出型试样,不能进行抗菌性能评价:没有详细规定中和溶液的成份 :而且菌液中营 养过于丰富,与实际穿着条件相差太大:容器太大,不易操作憎 。
前言
抗 菌纺织 品 的最 重要 的性 能指标 是抗 菌性 。测 试抗 菌性 时, 要求 培养基 浓度 、 温 湿 度 、 H 值及 试验时 间与正 常穿衣 条件相一 致, 实验 仪器应 为微 生物实验 常用 仪 P 器 , 对任 何 形状 的纺 织材料都 能测试 … 。抗 菌性 的测 试方 法中 ,发 展较早 的是 日 且 本 和美 国 。西 欧等发达 国家也提 出 了一些 测试 方法 ,但最 有代 表性 且应 用较广 的是 美国的 A C 0 AT C10试验法和 日本 的工业 标准 。国 内使 用较 多的评 价方 法一般 都是参 照 A C ( mei nAsoiino eteC e s n ooi ,美 国纺织染色 家 AT C A r a scao f xi hmisadC l s c t T l t rt s 和化 学家 协会 )标准 ’ 日本 J E 和 AF T(日本纤维制 品新功 能协议 会)批 准 的“ E S K”
的革兰 氏阴性 菌 的代 表性菌种 用 于 各种 试验 。黄 曲霉 、球毛 壳霉作 为规 定 的防霉试
验用菌 种, 已列入我 国 国家 标准 (B 4 3 1-8 ) 其他 一些所选 择 的霉菌 。 则是侵 G2 2 .6 1,
蚀 纺织 品或 高 分子材 料的常见 霉 菌 。 白色念珠 菌是人体 皮肤粘膜 常 见的条 件致病 性 真 菌,对 药物 具 有敏 感性,具 真 菌 的特 性 , 菌落酷似 细菌 而不 是细菌 又不 同于霉 菌,
部分酶反应的场所。细胞壁除参与某些生理过程外,还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一旦细
胞膜或细胞壁被破坏,则会引起许多随后的变化,使细胞破裂。抗菌整理剂抑菌或 杀菌的方式可归结为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
蛋白质和核酸的物理或化学状态 ,抑制酶的作用,抑止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