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合集下载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A 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计算细菌的减少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纺织品抗菌标准

纺织品抗菌标准

纺织品抗菌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纺织品抗菌标准简要概括如下:①标准选取:国际上常用的有ISO 20743、AATCC 100、JIS L 1902等,国内主要遵循GB/T 20944系列标准。

②测试菌种:选择代表性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评估纺织品抗菌广谱性。

③样品准备:按规定裁剪试样,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如洗涤后、湿润条件等。

④接种菌液:将选定菌种的特定浓度菌液均匀涂覆于试样表面。

⑤培养观察: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如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⑥菌落计数:通过平板划线法、比色法等测定抗菌前后的活菌数量。

⑦抗菌率计算:比较处理前后细菌数量变化,计算抗菌率,一般要求≥90%视为具有抗菌效果。

⑧重复实验:为确保结果准确性,每个样品需进行至少三次独立实验。

⑨安全性评估:除抗菌效果外,还需评估纺织品的皮肤刺激性、毒性等安全性指标。

⑩标签标识:符合标准的抗菌纺织品,可在产品标签上明示抗菌性能,遵循相关法规要求。

此标准流程确保纺织品抗菌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保护消费者健康,同时为制造商和监管机构提供统一的评价依据。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Βιβλιοθήκη m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织 科

强烈振 荡] ,取 l L h m 试验液 ,置于培养基 上使 细菌繁殖一定 时 的抗 菌整理 的评定 ,是对 纺织材料 抗菌性 能 的半定 间,检 查菌 落数与空 白样品 比较 ,计算细菌减 少率。 该 种方法 的优点是可 以适 用于大 多数试 样 ,像粉 末状 、
振 荡温度为2 o 5C,并非最佳培养温度 。
振荡瓶 法对亲水性 的织物 测试结 果较 准确 ,虽然也能 测 条纹 周围的抑菌区的宽度来表征织物 的抗菌能 力。
试吸水性 差的织物 ,但 准确度不 是很高 。对 完全不吸水 的纤
维 ,特别 是纱线状物 或粉状 、块状 物品 ,重 现性不太理想 ,
量分析。
ATC 1 7 是将一 定量 的培 养液( A C一 4法 r h含一定 数
滴加于盛 有营养 有 毛或羽 的衣服 、 凸凹不平 的织物等 都能使 用 ,即使是水溶 目的金 黄色葡 萄球 菌等细菌 的抱子)
液 中非溶 出型 的试 样也能评价 其抗菌性 能。缺点 是稀释液缺 琼脂 平板 的培养皿 中 ,使 其在琼 脂表 面形 成五 条平
少 微 生物 增殖 所 需用 的养 分 ,不 符合 穿 着条 件 ;培养 时 间 行 的 条纹 ,然 后 将样 品垂 直放 于这 些 培 养液 条 纹
短 ,试验菌几 乎不能增殖 ,与 日常穿 衣时间相差 太大 ;另外 上 , 并 轻轻挤压 ,使其 与琼脂表面紧 密接 触 ,在一 定 的温度 下放 置一 定 时间。此 法是用 与样品接 触的
系列稀释时 ,用O8 % .5 冰冷 生理盐 水代替牛 肉汤。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啊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啊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啊
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评定的标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
要求不断提高,抗菌纺织品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纺织抗菌标准究竟是什么标准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两个方面来探讨纺织抗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际上的纺织抗菌标准。

国际上对纺织抗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主要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

ISO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标准进行
了规范,其中包括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方法、测试条件、测试设备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确保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纺织品市场的规范化。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纺织抗菌标准的情况。

国内纺织抗菌标准的制定主
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修订。

目前,我国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标准已经相对完善,涵盖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方法、测试指标、测试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国内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评定的标准,其制定既有
国际标准,也有国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购买纺织品时,可以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参考,以确保所购买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对纺织抗菌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检测方法差别: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以便能在抗 菌测试标准 的使用过程 中给予一定 的 指导 ’
2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 &;=><BB<Q?@=A;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
体形细小 ( 结构简单 ( 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 必须借助 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 绝大多数的 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 " 甚至是有益和必 需的 ’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
新琼脂平板法 振荡瓶法 改良振荡瓶法
菌数减少法
振荡法
IE011 法
其它方法 平行划线法
(()**=’7&
表! 试验法 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 !’," 定性或定量 定性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半定量 半定量 定量 评价依据 菌发育情况 强度残留率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 菌生长情况 对菌生长抑制 菌生长程度 菌生长程度 菌减少率
").
定量测试方法 目前纺织品 抗菌性能定 量测 试 方 法 及 标 准 包
括美国 22344 3567 8579:; *00 % 菌数测定法 &$<=>
30&0&*?!@ $奎因 %ABCDD& 实验法等 #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 $ 接种测试菌 $ 菌培养 $ 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 # 它适用于非溶出性 抗菌整理织物 " 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 # 该 法的优点是定量 $ 准确 $ 客 观 " 缺点是时 间长 $ 费用 高 # 图 .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
改良 (()**+",& 喷雾法 ’ 改良 (()**+",& 比色法 ’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
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 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而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 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 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0,无抑菌圈。
试样和琼脂接触的区域无菌 落生长,则认为试样有抑菌
性。
抑菌圈宽度D>1mm,判 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若 抑菌圈宽度D≤1mm,判 定为非溶出型抗菌织物。
当抑菌带宽度H≥0,试样下 无细菌繁殖,效果好;当抑 菌带宽度H=0,细菌轻微繁 殖,效果较好;当抑菌带宽 度H=0,细菌中等繁殖,效果 有效;当抑菌带宽度H=0,细
标准·预警
Standard .Early Warning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Testing Standard
文/罗利玲 吴剑云 杨芳芳
பைடு நூலகம்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
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 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 采用定量测试。 2.2 定量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 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 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 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 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 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 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 —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 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 法》等等。常见的测试方法比较如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2013-10-25
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
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

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2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2.1 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其区别如表1。

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

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

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

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

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

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

FZ/T 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
抑菌带宽度D≤5mm。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

2.2 定量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

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等等。

常见的测试方法比较如表2。

GB/T 15979—1995 主要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

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要与菌液经过短期的接触就可以显示出抗
菌效果,故在测试操作中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较短。

目前多用于医疗用品的抑菌杀菌测试。

ISO20743:2007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确定了三种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

JIS L1902:2008根据ISO 20743:2007修订,定量测试方法包括吸收法
和细菌转印法,此标准中与ISO 20743:2007中相同的定量测试方法是一致的。

AATCC 100—2004、ISO20743:2007和JIS L 1902:2008 都没有提及抗菌评定基准,目前国内极少使用。

FZ/T 73023—2006和GB/T 20944—2007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测试标准,相对其他标准,这两个标准在试验菌种、洗涤剂、洗涤方法、空白对照样及抗菌效果的判定等方面都有详细说明。

FZ/T 73023—2006中抗菌效果检验方法包括奎因法、吸收法和振荡法。

奎因法参照美国的Quinn Test法制定,是一种比较简易和快速的测试方法,可用于细菌和部分真菌检测。

奎因法作为快速测试方法,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样品的抗菌性能。

吸收法和振荡法试验操作比较复杂,费时长,但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FZ/T 73023—2006中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吸收法;AA级产品及AA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振荡法。

FZ/T 73023采用的洗涤试验方法参照了日本标准JIS L 0217 的103方法和GB/T 8629 ,使用小型家庭双桶半自动洗衣机,洗涤程序繁琐,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

GB/T 20944—2007中不要求样品必须洗涤,如需要考核抗菌纺织品耐洗性能,可按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洗涤方法(GB/T 12490中的试验条件A1M)进行,或者采用家用双桶洗衣机洗涤方法进行。

3 结论
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国内外都没有公认与统一的测试标准。

因此,标准化工作对抗菌纺织品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它除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使试验具有可比性和重演性。

试验中,对样品的洗涤方法、洗涤剂、标准空白样的标准化;对测试参数如样品的规格与数量、接种菌液浓度、中和溶液、稀释液等标准化;对抗菌效果的判定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使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具有重演性和可比性。

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权威、科学的抗菌纺织品检验测试标准与评价体系,以规范、监督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计芬芬,刘晨,顾珍. 抗菌纺织测试方法的比较及标准化问题探讨[J].印染,2007 (17 ):34-36.
[2]纺织品抗菌整理新进展(一)[J]. 印染, 2008(19): 47-49.
[3]刘晨,王爱兵,计芬芬. 关于纺织品抗菌性判定的思考[J].印染,2006(8):34-38.
[4]郝新敏,张建春,杨元.医用纺织材料与防护服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7,65-67.
[5]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61-62.
[6]刘中勇.国外纺织检测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
[7]商成杰.纺织品抗菌及防螨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8]GB/T 15979—1995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9]GB/T 20944—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S].
[10]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S].
[11]AATCC 100—2004 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Materials: Assessment of[S].
[12]AATCC 147—2011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ssess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Parallel Streak Method[S].
[13]JIS L 1902:2008 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 textile products[S].
[14]ISO 20743—2007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ntibacterial finished products[S].
(作者单位: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