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Ana l y s i s o n Te s t Me t h o d s o f Ant i b a c t e r i a l Pr o p e r t y of Te xt i l e s a n d I nf l u e nc i n g Fa c t or s
法在定性定量试验 中的主婴影 响因素 , 同时对关键参数进行 r 对 比试验 , 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诸多因素 , 并 得出 了优化的基本工艺参数 。 关键词 : 纺织 品 ; 抗菌性 ; 测试 方法 ; 影响 因素 ; 定 髓分析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1 0 1 . 9 文 献标 志 码 : 0 2 —0 0 3 8 -0 4
{ 卜 她代 识校禾 、 第2 期
测试 与分 析
纺 织 品 抗 菌测 试方 法 和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孙 杰, 于伟 东
2 0 1 6 0 0 ) ( 东华大学纺织学 院, 上海
摘
要: 在纺织 品抗 菌 的各种定量测试方法中 , 承点 闸述 了纺 织品抗菌 代表性测试 方法振荡法 和吸收
S UN Ji e。yU
i d o n g
( Co l l e g e o f Te x t i l e ,Do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m o n g v a r i o u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e s t me t h o d s o f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e x t i l e s ,t h i s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1. 简介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之一,因此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至关重要。
纺织品检测标准是指在纺织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利益,对纺织品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规范。
2. 纺织品检测标准的重要性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2.1 产品质量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帮助生产厂商监控和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检测标准可以规定纺织品的尺寸、强度、耐磨性等指标,确保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2.2 用户安全纺织品直接接触用户的肌肤,因此对于纺织品的安全性检测尤为重要。
例如,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规定对于染料和化学物质的限制,确保产品没有有害物质的残留。
2.3 贸易壁垒纺织品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各国对于进口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
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确保产品满足目标市场的质量要求,降低贸易壁垒。
3. 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分类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根据检测目的、测试方法和产品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检测标准分类:3.1 功能性检测标准功能性纺织品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例如防水、防紫外线、抗菌等。
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标准针对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制定,以确保产品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物理性能检测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尺寸、重量、强度、耐磨性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厂商和用户了解产品的物理性能,并对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
3.3 化学物质检测标准化学物质检测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中的染料、印花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和限制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纺织品中的化学物质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不会对用户产生危害。
环境保护检测标准针对纺织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纺织品检测条件纺织品检测的条件和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纺织品材料检测标准

纺织品材料检测标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纺织品材料检测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环节。
纺织品材料检测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本文将从纺织品材料的各种检测标准入手,为读者详细介绍。
一、纤维材料的检测标准纤维材料作为纺织品的基础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
因此,对于纤维材料的检测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1. 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测试标准纤维材料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纤维材料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测试,可以判断纤维材料的拉伸性能、韧性以及抗断裂能力。
2. 纤维材料的抗菌性能测试标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纺织品具备抗菌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针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相关标准主要包括菌落总数测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等。
3. 导电性能测试标准导电纤维材料的出现使得纺织品的用途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而对于导电性能的测试主要包括电阻测试、电导率测试以及耐电阻测试等。
二、色彩性能的检测标准色彩是人们对纺织品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色彩性能的检测也成为纺织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色牢度测试标准对于纺织品而言,色牢度是评价其色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摩擦色牢度、洗涤色牢度、曝晒色牢度和脱色试验的测试,可以判断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褪色。
2. 光泽度测试标准光泽度是评价纺织品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纺织品进行光泽度的测试,可以客观地评估其表面的光滑程度、反射能力和整体观感。
三、阻燃性的检测标准纺织品的阻燃性是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
对于阻燃性的检测,主要涉及到可燃性测试、燃烧性能测试以及热辐射测试等。
四、甲醛含量的检测标准甲醛是纺织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
因此,针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甲醛释放量的测试、甲醛含量的检测以及甲醛残留量的测试。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处理技术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处理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床上用品到窗帘、毛巾等等。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这些与我们肌肤亲密接触的纺织品,可能会成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的温床?这不仅会影响纺织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赋予纺织品抗菌性能变得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各种处理技术。
一、纺织品上微生物滋生的危害当纺织品上滋生了大量微生物时,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它们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比如穿过一段时间的运动服,没有及时清洗就会有异味。
其次,微生物的繁殖会导致纺织品的质地和颜色发生变化,使其变得脆弱、褪色,缩短使用寿命。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一些皮肤敏感或者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与滋生微生物的纺织品接触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感染等健康问题,如湿疹、股癣等。
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简单来说,就是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具备良好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能够有效地减少微生物在其表面的定植和繁殖,从而降低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抗菌性能的评估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进行。
常见的有抑菌圈法、振荡烧瓶法、吸收法等。
抑菌圈法是观察在纺织品周围形成的抑菌区域大小来判断抗菌效果;振荡烧瓶法是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液体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来评估;吸收法则是检测纺织品吸收微生物后的存活情况。
三、纺织品抗菌处理技术1、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中,使用抗菌剂是最为常见的手段。
(1)季铵盐类抗菌剂:这类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真菌。
它们通过与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2)银离子抗菌剂: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银离子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或蛋白质结合,影响其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3)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菌效果,能在纺织品表面形成持久的抗菌层。
然而,化学处理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引言纺织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
一、纺织品的标准纺织品的标准是评估和控制纺织品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常用的纺织品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被用于评估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色牢度等方面。
常见的纺织品标准包括: - GB/T 2910-2009 纺织品阻燃试验方法 - GB/T 21789-2008 纺织品过敏原检测方法 - GB/T 17592-2011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二、纺织品的测试方法纺织品的测试方法是用于评估纺织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纺织品测试方法。
1.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可延伸性、耐磨损性等。
常见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 抗拉强度测试:测试纺织品在拉伸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以确定纺织品的耐久性。
- 疲劳测试:测试纺织品在循环荷载下的疲劳寿命,以评估其使用寿命。
- 耐磨损性测试:测试纺织品经过摩擦后的耐磨损性能,以确定其使用寿命。
2. 化学成分测试方法化学成分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常见的化学成分测试方法包括: - pH值测试:测试纺织品的酸碱度,以评估其对皮肤的刺激性。
- 重金属含量测试:测试纺织品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的含量,以评估其对人体的影响。
- 甲醛含量测试:测试纺织品中甲醛的含量,以确保其不超过安全标准。
3. 色牢度测试方法色牢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的染料牢固性,以确保其不会褪色或在使用过程中染色其他物品。
常见的色牢度测试方法包括: - 湿擦色牢度测试:测试纺织品在湿润状态下的染料牢固性。
- 光牢度测试:测试纺织品在阳光暴晒条件下的染料牢固性。
抗菌纺织品的性能测试及方法的比较

和代 表性 。
标 准 。 国 内 使 用 较 多 的 评 价 方 法 一 般 都 是 参 照
A T C A ei nA s ii f eteC e isadC l A C ( m r a s c tno x l hms n o— c o ao T i t
各种 定性和 定 量测试 方 法 , 并对抗 菌方 法及 标 准进行 对比 。
关键词 : 菌性 ; 抗 纺织测 试标 准 ; 测试 方 法
抗菌纺 织 品的最重 要 的性能 指标是 抗菌性 。测试 抗菌 性时 , 要求 培 养 基 浓 度 、 温湿 度 、 H值及 试 验 时 p 间与 正常穿衣 条件 相一 致 , 实验 仪器 应 为微 生物 实验 常用仪 器 , 对 任 何形 状 的纺 织 材料 都 能 测 试… 。抗 且
所 。细胞壁 除参 与某 些 生 理 过程 外 , 对 细胞 起 保 护 还 作用 。一旦 细胞膜 或 细 胞 壁 被破 坏 , 会 引起 许 多 随 则
后 的变化 , 细胞 破 裂 。抗 菌 整 理剂 抑 菌 或杀 菌 的方 使
式可归结为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改变细
胞膜 的渗透性 , 变蛋 白质 和核酸 的物 理或化学 状态 , 改
求还 没系统化 。本 文对 目前世 界上使 用较 多的抗 菌测 试方法及 标准进 行 了对 比 , 以便 能 在抗 菌 测试 标 准 的 使用 过程 中给予一定 的指 导 。
的代表 性菌种 用 于各 种试 验 。黄 曲霉 、 毛 壳霉 作 为 球 规 定 的 防 霉 试 验 用 菌 种 , 已 列 入 我 国 国 家 标 准 ( B431 G 22 .6—8 )其 他一 些所选 择 的霉 菌 , 1, 则是侵蚀 纺织 品或高分 子材料 的常见 霉菌 。 白色 念珠 菌是人体 皮肤粘 膜 常 见 的条 件致 病 言 真 菌 ,对 药 物 具 有 敏 感 性, 具真菌 的特性 , 落酷 似 细 菌 而不 是 细 菌 又不 同 菌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纺织行业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产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如服装、家居用品、工业用纺织品等。
在这个行业中,纺织品的安全检测标准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纺织品材料安全检测标准(1)纤维成分检测:通过检测纺织品所使用的纤维成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注要求,并对纺织品材料进行分类和鉴别。
(2)导电性检测:针对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纺织品材料,进行导电性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
(3)毒性物质检测:对纺织品材料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如重金属、致敏物质等,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燃烧性检测:检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确保产品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能。
二、纺织品工艺安全检测标准(1)染整工艺检测:对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工艺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染色褪色或整理工艺问题导致皮肤过敏等安全问题。
(2)产品包装检测:对纺织品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包装材料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保证产品的完好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三、纺织品功能性安全检测标准(1)抗菌性能检测:对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抗菌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防水性能检测:对具有防水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水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防紫外线性能检测:对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护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纺织品环境友好性检测标准(1)可降解性检测:对纺织品的可降解性能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有害物质排放检测: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排放检测,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以上是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的一些主要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纺织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安全检测标准出现。
纺织行业企业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抗菌针织品产品标准

抗菌针织品产品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1. 引言抗菌针织品是一种能够抑制和杀灭细菌生长的纺织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家居、运动等。
为了确保抗菌针织品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2. 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步骤。
以下是制定抗菌针织品产品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2.1 技术指标制定抗菌针织品产品标准时,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指标。
这包括对于抗菌性能、耐洗涤性能、耐磨损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指标应该基于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得出,并经过充分验证。
2.2 测试方法确定适用于测试抗菌针织品产品性能的测试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测试方法应该详细描述如何进行样品准备、实验条件、测量参数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抗菌性能测试、洗涤性能测试、磨损性能测试等。
2.3 样品要求制定标准时,还需要明确样品的要求。
这包括样品数量、尺寸、材料等。
样品应该能够代表市场上常见的抗菌针织品产品,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4 标准制定组织标准的制定应由专业组织或机构负责。
这些组织应该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应该与行业内各方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标准的广泛接受和实施。
2.5 标准发布标准制定完成后,应当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发布。
这可以是通过印刷品、网络发布、会议等形式进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标准更新和修订机制,以便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3. 标准的执行标准的执行是保证抗菌针织品产品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于标准执行的重要事项:3.1 检测认证为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抗菌针织品产品的检测认证。
这可以通过第三方实验室或认可机构进行。
具备相应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认证标志,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3.2 监督检查标准的执行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以确保市场上销售的抗菌针织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监督检查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负责,包括定期抽样检测、市场调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
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
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
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
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1 测试菌种的选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
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
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
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
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
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
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的,而对真菌生长程度的评定,刚采用英国标准BS6085-81来进行等级评定。
2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2·1 定量测试方法目前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及标准包括美国AATCC Test MethodlO0(菌数测定法)TZ/TO2021-9、奎因(Quinn)实验法等。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菌培养、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
它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该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客观,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
图1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9]。
2·2 定性测试方法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AATCC Test Method 9O(Halo Test,晕圈法,也叫琼脂平皿法)、AATCC Test Method 124(平行划线法)和JISZ2911-1981(抗微生物性实验法)等。
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
它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速度快,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不准确。
图2是晕圈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3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关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外已开展了多年,并陆续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相对稳定的、可在多个实验室重复进行的测定方法。
具体见表l和表2。
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
而且各自的优缺点十分明显,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茵测试方法的介绍:3·l AATCC-90试验法又称晕圈试验法,是用于抗菌剂筛选的抗菌效力快速定性方法,原理是: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试验菌,再紧贴试样,于37℃下培养24h后,用放大镜观察菌类繁殖情况和试样周围无菌区的晕圈大小,与对照样的试验情况比较。
此法一次能处理大量的试样,操作较简单,时间短。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虽然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培养试验菌液, 但是菌浓表l 抗细菌效力测定方法表2 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另外,阻止带的宽度代表的是扩散性和抗菌效力,对于与标准织物比较是有意义的,但不能作为抗菌活力的定量评定。
AATCC-90试验法改良之一(喷雾法)是在培养后的试样喷洒一定量TNT 试剂,肉眼观察试样上菌的生长情况。
其发色原理为TNT试剂因试验菌的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被还原,生成不溶红色色素而显红色,从而达到判定抗菌性的目的。
该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无论试样是否有抑菌圈形成,只要平板上有细菌生长,就会显出红色。
AATCC-90试验法改良之二(比色法)是在培养后试样上的菌洗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TNT试剂使发色,l5min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25nm处的吸光度,来求出活菌个数。
但是以上两方法不适用于无琥珀酸脱氢酶的试验菌。
3·2 AATCC-l00试验法AATCC-l00是一种容量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抗菌纺织品抗菌率的评价。
该法于1961年由AATCC委员会提出,1965,1981,1988,1993年作了修订。
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广泛的抗菌性测试法之一。
该法原理为:在待测试样和对照试样上接种测试菌,分别加入一定量中和液,强烈振荡将菌洗出,以稀释平板法测洗脱液中的菌浓,与对照样相比计算织物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
此法的缺点是一次试验的检体不能太多,且花费时间较长;对于非溶出型试样,不能进行抗菌性能评价;没有详细规定中和溶液的成份;而且菌液中营养过于丰富,与实际穿着条件相差太大;容器太大,不易操作。
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对其加以改进,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定量测试方法体系,可以满足不同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需要。
即改良AATCC-l00,要点如下:将AATCC-l00法的试样由直径为4.8cm的圆形改为边长约1.8cm的正方形,将其放入3OmL或50mL带盖锥形瓶。
用0.85%冰冷生理盐水(0-4℃)代替AATCC肉汤稀释接种菌。
将菌种从约l08-1O9cfu/mL稀释到l×lO5-2×lO5cfu/mL,制成接种菌液。
用20mL,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中和剂洗涤试样。
用下式计算试样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l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l8h后试样活菌数抑菌率= --------------------------------------- ×100%l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0’时空白对照样活菌数一l8h后试样活菌数杀菌率= --------------------------------------- ×100%‘0’时空白对照样活菌数该种方法无论对于溶出型试样,还是非溶出型试样,都能进行抗菌测试,而且培养基的养分适合织物的使用条件。
3·3 振荡瓶法振荡瓶法即Shake Flask法,是美国道康宁公司为克服AATCC-l00法的缺点而开发的可评价非溶出型纤维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此法为增强试样与菌的接触,将样品投入盛有磷酸盐缓冲液的有塞三角瓶中,移入菌液后在一定条件下强烈振荡lh, 取lmL试验液,置于培养基上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菌落数与空白样品比较,计算细菌减少率。
该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试样,像粉末状、有毛或羽的衣服、凸凹不平的织物等都能使用,即使是水溶液中非溶出型的试样也能评价其抗菌性能[16]。
缺点是稀释液缺少微生物增殖所需用的养分,不符合穿着条件;培养时间短,试验菌几乎不能增殖,与日常穿衣时间相差太大;另外振荡温度为25℃,并非最佳培养温度[15]。
振荡瓶法对亲水性的织物测试结果较准确,虽然也能测试吸水性差的织物,但准确度不是很高。
对完全不吸水的纤维,特别是纱线状物或粉状、块状物品,重现性不太理想,根据振荡烧瓶法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良,要点如下:将菌种从约l08-1O9cfu/mL每次10倍稀释到1.5×lO5~3.5×lO5cfu/mL,第一次稀释用AATCC肉汤,第二次开始直到最后一次稀释用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接种菌液。
另外,在作10倍系列稀释时,用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牛肉汤。
3·4 AATCC-30AATCC-30是对纺织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烂性能的评定。
确定了纺织材料抵抗霉菌和耐腐烂的性能,以评定杀菌剂对纺织材料抗菌性能的有效性。
分为土埋法、琼脂平板法及湿度瓶法等儿种方法。
土埋法是指将样品(具有一定尺寸)埋在泥中一定时间后,测定样品的断裂强度。
此法是用样品经土埋处理后所损失的断裂强度来表征其抗霉能力。
琼脂平板法就是用来评估织物抵抗这类细菌能力的。
该法是将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均匀滴上一定量的分散有曲霉菌孢子的水溶液,然后将经非离子润湿剂处理的样品圆片放置其上,并在样片上均匀滴加一定量的上述水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最后观察样品上霉菌的生长情况。
它是用样品圆片上的霉菌面积来进行表征的。
湿度瓶法是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条悬挂置于一个有一定通风的、盛有一定量的分散有一定数目细菌袍子的水溶液的广口瓶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
此法也是用样品条上的霉菌面积进行表征。
3·5 AATCC-147又称平行划线法,是对纺织品抗菌效力的半定量实验方法,可相对快速和方便地定性测试经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抗菌性能,可用来确定具有可扩散抗菌剂的纺织品的抗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