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抗菌除臭袜子 标准

抗菌除臭袜子标准抗菌除臭袜子是近年来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袜子,它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减少臭味产生的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市场上抗菌除臭袜子品牌的不断增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菌除臭袜子的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抗菌除臭袜子的材料应当符合相关标准。
袜子的主要材料通常为棉、涤纶、氨纶等,这些材料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袜子的舒适度和抗菌除臭效果。
因此,生产厂家应当选用质量可靠的原材料,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
其次,抗菌除臭袜子的抗菌效果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抗菌效果是抗菌除臭袜子的核心功能之一,消费者购买抗菌除臭袜子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臭味产生。
因此,生产厂家应当对抗菌除臭袜子的抗菌效果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另外,抗菌除臭袜子的舒适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袜子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的服饰品,舒适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穿着体验。
生产厂家应当注重袜子的透气性、吸湿性和弹性,确保产品穿着舒适,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不适感。
最后,抗菌除臭袜子的耐穿度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标准。
消费者希望购买到的袜子不仅具有抗菌除臭功能,还能够经久耐穿,不会因为短期的使用就出现破损、变形等问题。
因此,生产厂家应当在选择材料和生产工艺上下足功夫,确保产品的耐穿度达到一定标准。
综上所述,抗菌除臭袜子的标准涉及到材料、抗菌效果、舒适度和耐穿度等多个方面。
生产厂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消费者在购买抗菌除臭袜子时,也应当注重产品的质量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舒适。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抗菌除臭袜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推动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概要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曹颖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Ⅰ.织物的异味检查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目前国际上对纺织品异味的检测有三类方法: 一类是通过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纺织产品 上某些特定的、有嗅味的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 第二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 判断纺织产品上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异味; 第三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 判断纺织产品上不能确定种类的异味,并以人对此异 味的耐受能力给出不同的等级。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谢谢大家!
Thank You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Ⅱ.织物的抗菌防霉测试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一.测试指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织物的抗菌性指标为菌落。是指细 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一肉眼 可见的细菌集团。
1.检测准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细菌,琼脂。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2.试样准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纺织品 抗菌测试 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抗菌测试,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本文将就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两大类。
国际标准包括ISO 20743:2007《纺织品——用于抗菌和抑菌最终产品的试验方法》和ISO 20645:2004《纺织品——用于抗真菌最终产品的试验方法》等。
而国家标准则包括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试验方法第1部分,织物》和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试验方法第2部分,成衣》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其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抗菌性能的评定指标、测试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判定等。
其中,抗菌性能的评定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抑制率和细菌杀灭率两项指标。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接触法、摩擦法和释放法等。
实验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准备、菌液接种、培养条件和细菌计数等。
结果判定主要包括抗菌等级和抗菌效果等。
这些内容的详细规定,为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要求。
再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实施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严格依据抗菌测试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抗菌性能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开展抗菌性能的研究和评定,可以为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依据抗菌测试标准进行检测认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
最后,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随着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
布抗菌剂,面料抗菌消臭剂,纺织品抗菌剂,棉抗菌剂,杀菌剂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40g/L〈2〉工艺流程: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2、浸渍工艺:〈1〉用量:2~5%(o.w.f)〈2〉浴比:1:10〈3〉处理温度:40~60℃〈4〉处理时间:30~40min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棉织物用有机胍类抗菌整理研究彭宴起朱平王炳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作者简介:彭宴起1982-1男,山东临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摘要】探讨了有机抗菌剂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整理到棉织物上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抗菌剂的浓度、pH值,交联剂的种类及其用量,还对抗菌织物的白度和强力等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1%的抗菌整理液中加入1%的柠檬酸,pH8-9,浴比1:15时可以获得抗菌效果优良的抗菌织物,且具有好的耐洗性。
【关键词】盐酸聚六亚甲基狐;棉织物;柠檬酸;抑菌率【中图分类号】TS 195·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07)06-0008-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棉织物受霉菌和真菌的侵袭比合成纤维敏感得多,所以需要经过抗菌整理剂处理,目前棉织物抗菌整理使用的抗菌剂根据成分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天然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主要为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受资源的限制,应用推广有一定困难;无机抗菌剂这类化合物的耐洗性很差,杀菌作用比较慢;有机抗菌剂主要包括醛类、酚类、醇类、过氧化物类、胍类、醚类等,这些有机抗菌剂虽然耐洗性比较好,但除了胍类抗菌剂,大部分有机抗菌剂具有毒副作用,能引起皮肤病,对人体有害(某些单体甚至有致癌作用),耐热性差、易分解、有气味,使用寿命短[1],而胍类抗菌剂处理到棉织物上后不但无毒(对人体不存存致癌性、致变性和致畸性)、无味、无刺激性、耐高温,抗菌性好,而且耐洗性也很好,抗菌效果持久。
抗菌除臭面料、涤纶抗菌面料、尼龙抗菌面料

抗菌除臭面料、涤纶抗菌面料、尼龙抗菌面料抗菌面料的原理:抗菌面料的英文叫着:“ AntimicrobialFabric -O”d,o“rFaAbnrt i c ” , “-MAitnetiFabric 。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
抗菌面料注剂在高温时上染涤纶和尼龙纤维内部,抗菌面料注剂被固定于纤维内部且受到纤维的保护,故具有耐洗性和可靠的广谱抗菌效果。
其抗菌原理是它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 倍,因此细胞膜破裂,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
抗菌面料的作用:抗菌除臭面料功能具有抗菌杀菌、防霉防臭、高强吸湿、透气排汗、亲肤护肤、抗紫外线、抗静电,排除重金属、消除甲醛、芳香氨、防静电、防紫外线等功能,形成天然绿色环保多功能产品。
纺织面料经过整理技术整理后使面料具有永久抗菌功能和防霉除臭功能等多种功能,是目前领先的抗菌、防霉除臭多功能整理技术。
抗菌除臭面料对于危害人体的各类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有极强的快速抑制作用,抗菌率大于99.9%,适用于各种纺织物,可以赋予织物高效的抗菌除臭及耐水洗性,耐洗涤30 次以上不变色。
用于纯棉、混纺、化纤、无纺布、皮革等各类织物。
抗菌除臭面料的用途:抑菌抗菌、防霉除臭的功能面料适合制作内衣、休闲服、床上用品、毛巾、袜子、工作服等服装、家纺、医疗纺织品。
主要产品有涤纶抗菌防臭面料、尼龙抗菌防臭面料、防螨抗菌整理面料、防螨虫面料、防虫面料、防霉面料、防霉防腐面料、抗菌保湿面料、护肤整理面料、柔软面料等。
抗菌面料的含义和目的:(1) 涤纶抗菌面料和xx 抗菌面料的含义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叫作杀菌。
抑菌: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叫作抑菌。
抗菌: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称为抗菌。
(2) 涤纶抗菌面料和xx 抗菌面料的目的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以便能在抗 菌测试标准 的使用过程 中给予一定 的 指导 ’
2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 &;=><BB<Q?@=A;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
体形细小 ( 结构简单 ( 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 必须借助 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 绝大多数的 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 " 甚至是有益和必 需的 ’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
新琼脂平板法 振荡瓶法 改良振荡瓶法
菌数减少法
振荡法
IE011 法
其它方法 平行划线法
(()**=’7&
表! 试验法 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 !’," 定性或定量 定性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定性 定性 半定量 半定量 半定量 定量 评价依据 菌发育情况 强度残留率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宽度 阻止带 菌生长情况 对菌生长抑制 菌生长程度 菌生长程度 菌减少率
").
定量测试方法 目前纺织品 抗菌性能定 量测 试 方 法 及 标 准 包
括美国 22344 3567 8579:; *00 % 菌数测定法 &$<=>
30&0&*?!@ $奎因 %ABCDD& 实验法等 #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 $ 接种测试菌 $ 菌培养 $ 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 # 它适用于非溶出性 抗菌整理织物 " 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 # 该 法的优点是定量 $ 准确 $ 客 观 " 缺点是时 间长 $ 费用 高 # 图 .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
改良 (()**+",& 喷雾法 ’ 改良 (()**+",& 比色法 ’
抗菌纺织品等级

抗菌纺织品等级抗菌纺织品是一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类纺织品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餐饮、室内装饰、家居用品等领域,以保护用户免受细菌感染和传播。
为了评估和比较抗菌纺织品的效果,人们开发了一些等级制度,用于表征抗菌纺织品的抗菌能力和持久性。
下面是相关的参考内容。
1. 美国军用标准(AATCC 100)美国军用标准(AATCC 100)是一种评估纺织品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的标准。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在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来评估抗菌效果。
根据抗菌性能的不同,抗菌纺织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抗菌(Antibacterial)、强抗菌(Strong Antibacterial)和超强抗菌(Super Antibacterial)。
2. 欧盟技术规范(EU-JIS L1902)欧盟技术规范(EU-JIS L1902)是欧洲对抗菌纺织品的评估标准。
根据细菌的抑制能力和持久性,抗菌纺织品可分为五个等级:无抗菌效果(No antimicrobial effect)、抗菌效果(Poor antimicrobial effect)、中等抗菌效果(Fair antimicrobial effect)、良好抗菌效果(Good antimicrobial effect)和很好的抗菌效果(Excellent antimicrobial effect)。
3. 日本抗菌纺织品标准日本也有相关的抗菌纺织品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纺织品评价技术协会(JATEC)的标准。
根据细菌的抑制能力和持久性,抗菌纺织品分为四个等级:抗菌(Antibacterial)、强抗菌(Strong Antibacterial)、高品质抗菌(High-quality Antibacterial)和最高级抗菌(Extra-antibacterial)。
4. 中国抗菌纺织品标准中国国家纺织品品质监督检验中心(CTEI)制定了一套抗菌纺织品的标准,用于评估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抗菌能力。
抗菌防臭面料 执行标准

抗菌防臭面料执行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人们对衣物的舒适度和健康性越来越重视,抗菌防臭面料应运而生。
背景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抗菌、防臭功能的面料需求不断增加。
在传统面料中,由于细菌和霉菌的滋生,会导致衣物长时间使用后发生异味,影响着着衣物的整洁卫生以及穿着者的舒适感。
抗菌防臭面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忙碌,衣物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可能相对较少,这就需要一种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的面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衣物的使用寿命,保持衣物的清洁和舒适度。
抗菌防臭面料在现代社会的衣物生产和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抗菌防臭面料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装的品质和功能性,还可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推动抗菌防臭面料市场的壮大和多样化。
探讨抗菌防臭面料的执行标准及其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且具有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抗菌防臭面料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衣物的舒适度和卫生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抗菌防臭面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衣物发出的异味,保持衣物清洁和干爽。
这不仅可以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感,还能有效防止细菌的传播,减少疾病的传染。
研究抗菌防臭面料的意义在于提高衣物的卫生性和舒适度,保护穿着者的健康。
抗菌防臭面料的研究还能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抗菌防臭面料的性能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整个纺织行业向更加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探讨抗菌防臭面料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抗菌防臭面料的特性和优势,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纺织品领域中的作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
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
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
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
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气的强度分成不同等级,此法可获得直接的感官结果,但不能确定臭气成分)。
GB/33610.2内容基本是将ISO17299-2翻译过来的,依据国标做消臭测试的检测机构报告中有测定值但是没有结果判定,在标准最后一句A.2.4结果分析注明:结果分析见ISO17299-1
ISO17299-1结果分析为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检测方法:
21.5消臭性实验法的评价基准
根据对象臭气成分进行官能测试及机器分析试验,无论哪个基准都必须合格。
但是,关于氨气、醋酸、异戊酸、壬烯醛的4种臭气成分,如果机器分析实验的臭气成分减少率满足表21-7记载的机器单独基准,则可以省略官能测试。
21.6官能测试法的评价基准
试验后的烧瓶内的臭气和实验片的着臭与判定臭气(臭气强度2.0相当)比较,6名中5名以上的烧瓶内的臭气和实验片的着臭的双方,判定为是判定臭气强度同等还是同等以下的事必要有。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6级臭气强度显示法:一级为无臭味;二级为稍微能感知到的气味(检测临界值);三级为能够知道是何种气体的微弱气味(认知临界值);四级为能够轻松感知的气味;五级为较强的气味;六级为强烈的气味。
JEC301中规定:将试验片相比较,如果6个人中的5人确定该臭气强度等于或小于已知的臭气强度,则判定该臭气强度为2.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