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是治疗胃肠道出血良方
何庆勇运用黄土汤的经验

何庆勇运用黄土汤的经验黄土汤出自东汉时期的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此方温脾摄血,止血坚阴,主要用于治疗由脾气虚寒,摂纳无权所致的便血、尿血、吐血、呕血、崩漏等病证。
何庆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平素嗜爱经典古籍,临证每用经方,多应手辄效。
现仅就其运用黄土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运用黄土汤不应囿于“远血”二字1.1 不可拘泥于胃肠道出血黄土汤条文阐述的是虚寒便血的证治。
下血,即患者出现便血,所言先便后血,即先见大便,后见便血,出血部位离后阴较远,故称其为远血,应用黄土汤治疗。
关于条文中“远血”的意义及出血部位值得斟酌。
通过考校历代诸家注解,笔者发现其对《金匮要略》中“远血”之“远”字,多理解为出血部位离肛门之远近。
如在清代赵良言:“以下血言,胃居大肠之上,若聚于胃,必先便后血,去肛门远,故曰远血。
”[1]又如黄树曾在《金匮要略释义·第十六》所说:“此证由于内寒不能温脾,脾元不足,不能统血,用力大便,血乃随便而出,故曰远血。
”[2]现代伤寒名家刘渡舟亦执此观点,并认为远血源于直肠之上,距肛门较远[3]。
唯清代张志聪见解不一,他认为“远血”系心气损伤,他在《金匮要略注·卷四》说:“夫心为阳中之太阳,而主藏血脉之气,心气伤,则下血矣。
”虽然张志聪认为病位在心,但亦不出“远血”之窠臼。
多数古今医家将“远血”理解为出血位置离肛门较远,病位在胃肠,兹不赘述。
然而,笔者发现运用黄土汤不拘于胃肠道出血的古贤医家及现今学者亦不在少数。
即黄土汤除治疗便血外,亦可用于各种证属脾阳虚寒,失于统摄之血证。
清代陈念祖将黄土汤用于妇人血崩并赞其为神剂。
其《医学实在易》言:“黄土汤治吐血、衄血、下血,妇人血崩之神剂。
”现代医家亦有临床相关验证,均获佳效,如袁银忠[4]也在临床验证了黄土汤可用于治疗证属脾阳虚寒型崩漏。
洵美[5]用黄土汤治疗治疗脾阳虚衰,血失统摄型更年期功血病常得佳效。
黄土汤---温脾摄血

黄土汤---温脾摄血甘草9克干地黄9克白术9克炮附子9克阿胶9克黄芩9克灶中黄土100~200克(包)用1.若胃纳差,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
2.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
3.出血较多者,亦可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
4.便溏者,黄芩(炒炭),减其苦寒之性。
(原文] 下血,先便後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5)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乾地黄白术附子(炮) 阿胶黄芩各三两竈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虚寒性便血的证治。
血从下窍而出,谓之下血。
《素问.阴阳别论》称之为“结阴”,后世称之为便血。
大便在先,出血在后,因其血多来自直肠以上,离肛门较远,故称为远血。
至于远血的形成,如唐容川云:“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
乃多因中气虚寒,脾失统御之权,则血渗于下,从大便而出。
证见便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治以黄土汤温脾摄血。
(方药评析) 黄土汤方中灶中黄土又名伏龙肝,既能温中,又可涩肠止血,为主药;脾气虚寒之失血,虚寒为本,失血为标,若单纯从标,徒恃止血之品,很难奏效,唯有“标本兼顾”,温中健脾与止血同用,收效始捷,故用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统血摄血之权;然辛温燥热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过多,阴血必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阴血亏耗,易生内热,黄芩苦寒以清内热,且能制约术、附温燥动血之弊;甘草和中缓急。
诸药合用,刚柔相济,温阳止血而不伤阴,滋阴养血而不碍脾,共奏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功。
灶中黄土是烧杂草或木柴的灶中土块经火久烧而成的焦黄土,以釜脐下外赤中黄者为佳,其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经。
有温中降逆、止呕止血之效,为镇吐、止血与妇科要药。
历代本草书对此药多有记载,如《别录》日:“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血”;《大明本草》曰:“止鼻红、肠风、带下、尿血、泄精”;《本草备要》曰:“主咳逆反胃、吐衄……”。
经方:黄土汤(肠胃下血)

经⽅:黄⼟汤(肠胃下⾎)黄⼟汤【原⽂】⽢草⼲地黄⽩术附⼦(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半⽄右七味,以⽔⼋升,煮取三升,分温⼆服。
灶中黄⼟可以⽤⾚⽯脂来代替。
【作者】张仲景【出⾃】《⾦匮》【⾦匮】1、下⾎,先便后⾎,此远⾎也,黄⼟汤主之。
【组成】⽢草地黄⽩术阿胶黄芩附⼦灶⼼⼟【时机】1、肠胃出⾎的时候,⼤便带⾎,⿊⾊的⾎。
如果擦的时候有⾎⽽且颜⾊是新鲜的,就是痔疮。
【⽅解】1、⼲地黄补⾎,因为有下⾎的⼈⼀定兼有⾎虚;2、⽢草、⽩术健脾整胃的,增加脾的蠕动,让肠胃消化的很好能够⽣新⾎;3、附⼦除寒,因为失⾎的病⼈除了⾎虚之外,⼀定也有⾥寒;4、阿胶⽌⾎;5、黄芩消炎,因为肠胃有破⼝,不管是在⼗⼆指肠的位置或在⼩肠中,本⾝就⼀定会发炎,肠胃发炎就靠黄芩,黄芩能消炎;6、灶中黄⼟来补破裂的伤⼝。
临床上如果没有,可以⽤⾚⽯脂来代替,⾚⽯脂是温剂。
【应⽤集锦】1、胃出⾎,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统统可以使⽤它;2、(彭⼦益)黄⼟汤治便⾎,⽤附⼦黄芩灶⼼⼟⽩术炙草阿胶地黄。
既⽤附⼦之热性,⼜有黄芩之寒性。
既⽤灶⼼⼟⽩术之燥性,⼜⽤阿胶地黄之润性。
⽤附⼦、因肾⽔寒不能养肝⽊也。
⽤⽩术灶⼼⼟,因⽔寒⽊郁,⼟⽓必湿。
⼟湿则⽊⽓愈郁,愈妄肆疏泄也。
⽤阿胶地黄,因⽊郁疏泄,必⽣风燥、既⽣风燥,必更疏泄也。
各有认定,各有着落。
亦⾮寒热燥润并⽤,彼此牵制也。
有⼈嗜酒,遂病便⾎。
六年⽆虚⽇,服黄⼟汤病反加。
其病⾯黄,左腿⾜热,左⼿⼼热,左乳部微胀,⼤腹满胀,⼩腹硬胀,均时胀时消。
⾏动则咳。
脉⼩⽽短。
为处⼀⽅,麦冬⽩芍法半夏各三钱,川芎⼀钱,⽩术茯苓苡仁各三钱⽽愈。
此病⾯黄,⼟湿也。
左⼿⾜热,⾎去⽊枯,⼜阻于湿,⽊⽓不能左升,则左⾜热。
⽊⽓不能右降,则左⼿热。
⽊枯⽓滞,升降不和,则胸腹胀也。
⽅以术苓苡仁,除湿建⼟。
麦冬半夏⽩芍,由右以润降肺胆胃三经。
轻⽤川芎,由左以温升肝经。
肝胆⼆经升降调和。
风⽊之⽓得润,中⼟之⽓运化,故诸病皆愈。
第146篇黄土汤

第146篇黄土汤人体消化道出血是在临床病例中较常见的病症。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河,起着滋养人体和进行物质代谢的重要作用,出血以及血液流失等疾病会造成人体生命机能下降,严重影响生命健康。
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和代谢与人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人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过热或者过冷均可能导致出血症的发生。
从人体的血脉运行图上可以看到,人体靠心脏压缩形成正压,正压泵出的血液通过动脉被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呼吸给心脏提供“加压”的作用。
心脏通过扩张形成负压,通过静脉将血液吸收回流到心脏。
从图上可以看到,血液在通过静脉血管回流的时候大部分静脉血先回流到肝脏(脾、胃、小肠、大肠的静脉血都先回流到肝脏),最后才回流进入心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提到,肝脏如同身体中的血液湖泊,和生态系统中湖泊的功能非常相像。
肝脏贮存血液的功能如同自然界的湖泊,良好的湖泊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弹性”调节能力,在自然界涝灾时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在自然界旱灾时可以“释放”水分;湖泊还可以让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得柔和起来,抑制过冷和过热的极端天气,还可以抑制强烈的空气对流造成的“风”,减轻蒸发。
相似的道理,人体中肝脏贮存的血液量越大、越丰富,则人体的弹性调节越强,身体对冷热的调节能力也较强,身体也能相对较容易的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较少遭遇疾病。
人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合理的幅度范围内,偏离正常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会引发疾病。
身体内温度过高,分子运动会过于亢奋,血液会过热,导致血液偏离正常的经脉运行轨道而出现出血症状;如果身体内的温度过低,分子运动会过于懒惰,寒冷会导致人体血脉收缩,令血液无法正常流通而导致出血症状。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可以将人体的肠胃和自然界的土地做一个类比。
自然界肥沃的土地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植物根系。
丰富的植物根系一方面可以保持泥土松软而有营养;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很好的生态体系,植物的根系既可以把深地层的水分“汲取”上来湿润土地,又可以在雨水过多的时候,通过根系把水引导贮存在较深的地下层。
黄土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验

黄土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验
李金文;周育才;陈展荫
【期刊名称】《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2(2)5
【摘要】黄土汤是仲景用来治疗先便后血,血在粪后,血色紫暗的远血证之有效方剂。
原方由黄土、甘草、生地、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共7味药组成。
黄土即伏龙肝,为方中主要药品,据《日华本草》载“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
附子能除脏腑陈寒,三阴厥逆,据《医学启源》载,“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附子配白术,温阳健脾,可治疗脾胃阳虚引起一些病证。
阿胶据《纲目》载:“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
配以生地可以滋阴养血。
【总页数】1页(P466-466)
【作者】李金文;周育才;陈展荫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中医医院,514400;广东省五华中医医院,514400;广东省五华中医医院,51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2
【相关文献】
1.黄土汤化裁联合内镜下注射止血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例 [J], 李枝锦;吴平财
2.黄土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5例 [J], 郭建林
3.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 谭忠福
4.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脾血瘀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 [J], 吴小冬
5.黄土汤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金卫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归一》黄土汤,肠出血

《伤寒论归一》黄土汤,肠出血1,归一论会通了内经和伤寒论的核心理论:内经经脉篇,阴阳大论(含药解),脏气法时论。
利用脏腑-经脉-枝叶的气运动模式图,可促进“分析经脉淤堵”成为行业规范。
小修正。
再次提示,归一论喜成之前的案例解,太多的要修正,只是记录归一论的认识艰辛。
归一论厌X伪装,,,人性之“忍而拖”,,,。
2,案例对比。
有时候,西医记录的数据是很可靠的,而中医医案的则连要点都不知道是啥。
**治下血,并治吐血衄血如神。
**黑便患者,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合并出血,每天黑便1~3次。
**呕血、黑便1天入我院,急诊强化CT检查示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可见粗大胃肾分流。
**嘴里的血哇哇的吐,血压70/30,全身湿冷苍白。
分析:胃镜提示的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窦溃疡。
**最怕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只有门脉高压时才会出现,而门脉高压又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往往出现大量的呕鲜血,以及排柏油样便,同时有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
故,比如慢性肝炎的患者或者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或长期饮酒的人以及慢性胰腺炎的人,都有必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这些是幽门附近,胃下口,究竟胃下口和脏腑经脉之间,有多少数据可以补充经脉的认识呢?其实,现代的解剖图,是可以去分析的,,,但是,没有耐心和勇气,还能怎样去推导呢?。
3,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灶中黄土半斤(半升绵裹)甘草三两白术三两附子三两,炮阿胶三两地黄三两黄芩三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吐衄。
**黄土汤的局势有点严重的。
而现代用钛夹和输液技术,可以救急。
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不少黄土汤案例数据中,其实记录的数据是不足的。
产生一个药的意图,那么必定会有相应的经脉淤堵症状。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正确分析药理,根本无法真正认识黄土汤的局势。
**灶中黄土-伏龙肝,经过长时间的土木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熏陶之后,究竟其性是如何的呢?由于本经没有记录,所以认识必定会变得困难。
黄土汤

黄土汤《金匮要略》[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克)灶心黄土半斤(30克)[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阳虚便血。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解] 本方所治之各种出血证,都因脾阳不足所致。
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吐衄,下走而为便血、崩漏。
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皆为脾气虚寒及阴血不足之象。
治当标本兼顾。
方中灶心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功能温中、收敛、止血而为君药。
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脾胃统摄之权,为臣药。
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既可补益阴血之不足,又可制约术`附之温燥伤血,是为佐药;生地、阿胶得术`附,则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
方用苦寒之黄芩,不仅止血,且又佐制温热以免动血之用,亦为佐药。
甘草为使,和药并益气调中。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以刚药温阳而寓健脾,以柔药补血而寓止血。
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
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归脾汤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证,故以黄芪、人参等益气健脾药为主组方;黄土汤用于脾阳不足,阳虚失摄之证,故以附子、白术合灶心土为主组方,功能温阳摄血。
[运用]1.本方主要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妇女崩漏。
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胃纳差,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
3.常用于慢性胃肠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阳不足者。
[文献摘要]〈成方便读〉:“凡人身之血,皆赖脾脏以为主持,方能统御一身,周行百脉,若脾上一虚,即失其统御之权,于是得热则妄行,得寒则凝涩,皆可离经而下,血为气之守也。
此方因脾脏虚寒,不能统血,其色或淡白或瘀晦,随便而下,故以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灾,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
血证妙用黄土汤,温阳健脾血自止

血证妙用黄土汤,温阳健脾血自止
杨峰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6(006)035
【摘要】黄土汤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冶》第十六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仲景所谓的“远血”,古今医家多认为是肛门以上之胃肠道出血。
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即屈氏韧带以上包括胃、十二指肠、食管或胰、胆等疾病引起的出血)颇近似。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杨峰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2
【相关文献】
1.血证妙用黄土汤,温阳健脾血自止 [J], 杨峰
2.温阳健脾化湿方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的影响研究 [J], 任刚
3.温阳补肾活血方辅治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瘀血证效果观察 [J], 郭二呢;康敬敬;李艳宾;张同静
4.凉血解毒、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J],
孙克伟;陈斌;黄裕红;伍玉南;周小青
5.水道之血宜利不可轻用止涩叶景华诊治尿血证的经验 [J], 朱雪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汤是治疗胃肠道出血良方
在医学上,不论中医西医,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都会让医生特别重视,因为体内出血,一旦严重会危及生命,如肝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出血,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失去生命。
消化道出血有几种情况,
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食管、胃、十二指肠。
2.
3.下消化道出血,小肠、大肠。
4.痔疮出血。
5.
中医治疗有一个方子很好用,就是黄土汤对于肠道出血效果很好。
痔疮出血不用此方。
黄土汤《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亦主吐血、衄血,黄土汤主之。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 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1]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注释:[1]灶中黄土:即灶心土,又称伏龙肝,是用多年烧杂草的土灶中心的焦黄土,有温中止血、止泻作用。
《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
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
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方论】脾寒不能统血,则下陷而便血……黄土汤方治,温凉并进,以血之下泄,久久必生燥热也,故用地黄、黄芩、阿胶以润而清之;以脾脏之虚寒下陷也,故用甘草、白术以补虚,炮附子以散寒,更用灶中黄土以去湿,而其血当止。
黄土温燥人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功效配伍】黄土汤温脾摄血。
方中黄土性味辛温,入脾胃,温中涩肠止血为主药,配附子温阳健脾摄血;配干地黄、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甘缓和中;黄芩苦寒坚阴,可佐制黄土、附子以防温燥动
血。
诸药配伍,刚中有柔,柔中显刚,刚柔相济,苦寒反佐,方性平和,温阳而不致伤阴动血,滋阴而不影响温脾摄血之主旨,君臣主次有序,佐使巧妙得当,实方中之良方矣。
儿科祖师钱应用黄土汤治愈宋神宗小儿子医案:宋神宗的小儿子,患“瘛疭”,就是手脚痉挛、口斜眼歪,也叫“抽风”,太医不能治愈。
长公主朝见神宗皇帝时,谈起钱乙出身民间,有奇异的医技,皇帝立即召他入宫,钱乙给仪国公服用黄土汤方。
黄土汤里的一味药就是灶心黄土,又叫灶心土、伏龙肝,是从做饭用的土灶膛里撬下来的土,用灶心黄土先熬水,再用这个水去熬药。
太医们大惑不解,因为张仲景用过这个方子,是治疗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与治疗瘛疭病没有丝毫关系。
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等着他现眼出丑。
结果,仪国公喝了黄土汤,奇迹般地病愈了。
神宗皇帝召见了钱乙,对他大为褒奖,并询问黄土汤方治愈瘛疭的缘由。
钱乙答道:“土能制水,水受制则肝木平,而引起痉挛的风邪就平息了。
以前各位太医治疗已基本病愈,我治疗时赶上了疾病痊愈。
这个方子,我用过多次,效果非常好,对于消化道癌症引起的出血也有一定效果。
1月8号,我的朋友刘老师来电,说父亲便血很严重,一天拉了5次,我看了舌苔,问诊后开出黄土汤,到下午3点吃药之前,患者已经便血8次,吃药后到现在四天了,没有再便血了。
黄土汤中一味君药灶心土,现在已经很难弄到,这个灶心土必须要用黄泥巴做的土灶,不能加石灰水泥的,还必须是常年烧柴草的灶,取黄泥灶内部坚硬的高温烧烤过得泥块。
在今天工业文明之下,已经很少人再用这个柴火灶,大多用水泥代替。
用黄泥巴稻草打灶台的人家几乎找不到了。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很多药物在慢慢消失,很多好的中医疗法也在慢慢失传,希望更多的人,来继承我们几千年中医药文化,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