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第9课 课时跟踪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后练习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下面两图是19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B.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C.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D.洋棉进口总量增加 ,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答案B2.(2019·华东师大二附中检测)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 ,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 ,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

〞材料现象(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开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使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答案C3.(2019·益阳期末)?湖北工业史?载 ,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 ,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企业。

这说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B.局部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答案D4.(2019·厦门期末)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 ,刻不自暇自逸〞 ,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 ,就怕琅副将〞的说法 ,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 ,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

此后 ,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 ,一船其半〞。

由此可见( )A.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B.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C.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D.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开展答案D5.(2019·江西高安中学检测)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估计:轮船××局成立六七年来 ,收入运费大约 2 000万两 ,将中国航运业利权收回约五分之三。

据该材料 ,洋务运动( )A.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救亡运动B.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答案D6.以下图是我国近代早期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

2021年高中历史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2021年高中历史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对应学生用书P041 时空定位子目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太祖”是指(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答案 B2.(2014·北京高考)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答案 A3.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初统治者制定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答案 B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答案 C5.为了牵制地方知州的权力,北宋在各州府设置的官吏是( )A.刺史B.通判C.转运使D.节度使答案 B6.如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

请结合所学判断这是( )A.汉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B.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C.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D.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答案 C7.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完全取代门阀政治,形成“文官体制”是在(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答案 D8.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答案 D子目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9.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B.西夏C.金D.吐蕃答案 A10.契丹族在北方草原建立了辽政权,北宋与辽经过长期的战争签订了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训练) 含答案

第3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重商抑农思想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2。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主要原因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物美价廉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4。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引进了近代的生产技术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形成了近代工业合理布局6。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7。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是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8。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

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观察下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

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C.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5.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创办近代海军6.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第9课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第9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下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

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A.明朝中后期B.鸦片战争后C.洋务运动期间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理解的能力。

图片显示的是自然经济形态,而这种形态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

答案:B2.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材料可知由于中国棉花比印度和其他洋棉价格低,所以外国商船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这反映出中国已经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答案:D3.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没有起到抵御作用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C.没有建立起近代企业D.封建顽固派的极力破坏和阻挠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

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误将一般原因与根本原因混淆。

A项表述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D项是外因,因此B项正确。

答案:B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需要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条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故①②正确。

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还有特殊条件,就是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国开办企业的刺激,故③④正确。

故D项正确。

答案:D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历史大题感觉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面对大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C2.到汉武帝时,道家“无为”思想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方社会大伤元气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面临巩固统一等问题。

这时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所以答案选A。

[答案]A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解析] “太学”“养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

[答案] C4.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

名师同步人教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第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含解析

名师同步人教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第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这一现象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解析:选A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故A项正确。

2.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上海取代了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解析:选A作为沿海通商口岸,近代上海对外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愈加密切,故A项正确;图表中无法体现上海与广州的贸易对比,故排除B项;图表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故排除C项;图表为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与出口值并不明确,无法看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趋势,故排除D项。

3.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这意味着() A.中国家庭织布业仍为手工B.西方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耕织结合的农业模式已经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增加解析:选A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说明当时中国家庭购买洋纱来织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家庭织布业仍为手工方式,故A项正确;“西方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纺”与“织”分离,没有反映耕织结合的农业模式已经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故D项错误。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和丝通过通商口岸大量出口,其客观进步作用表现在()A.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增B.使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C.使清政府贸易逆差得到扭转D.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增强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和丝通过通商口岸大量出口,扩大了茶和丝的国外市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中国的关税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总体是下降的,故A项排除;鸦片战争之前,到1865年,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基础巩固】1.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苏联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模式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

2.“美国正在打一场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

”这场“战争”()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C.解放了黑人奴隶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这场“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D项。

3.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日本采用政府计划的方式发展经济,故选B项。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故C项正确。

5.1947年4月,美、英、中等23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45 000种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C.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1894年与1840年前相比,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增,而内销量占总量的比重大减,这说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B
2.“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武夷北苑的农民舍本逐末,争相种茶
B.外国经济入侵已冲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
C.各国通商之后,武夷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解析:武夷地区争相种茶是在各国通商之后,与外国经济入侵有关,已冲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故答案为B。

答案:B
3.某编剧撰写历史剧本《洋务风云》时,下列有关洋务派活动的素材符合史实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京师同文馆⑤派遣留学生出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同时为了巩固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

因此①②③④⑤都可以作为该历史剧的素材。

答案:D
4.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英法两国航运公司由于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出现而遭受损失的情况,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来侵略、抑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的作用。

答案:A
5.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客观作用。

A项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C项以“中体
西用”为宗旨,对近代科学技术只是局部性的、有条件地引进与发展。

D项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诱导作用,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答案:B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国内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外商企业进入中国
C.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D.部分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
解析:条件是指必须具备的因素。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需要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这都是必要条件。

B、C、D三项是兴起的标志或表现而不是条件。

答案:A
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
C.上海D.沙市
解析:据“同时并存”“三类企业”可判定这座城市应属于通商口岸,再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间限定可判断选C项。

答案:C
8.阅读下面的表格材料,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简况表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③行业分布不合理④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从表格材料中只能看出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上的特点,无法看出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的比重,④说法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三采用机器生产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

……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同在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6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6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问要在理解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解答第(3)问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中的信息是继昌隆缫丝厂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答案:(1)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不同点:古代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2)二者是相互印证的关系:先进的技术设备带来了产品的质优价廉和畅销。

(3)说明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守旧观念对先进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极强的抵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