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原义信与黑川纪章的城市空间理论

合集下载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文献来源:《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末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是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资料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资料

1.3 戈登 卡伦(1914-1994)
英国战后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领导者。 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 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 在体验、感受和场所的特殊性上。 1961《城镇景观》 一座城市的内涵与魅力主要在于构成城市空间 的基本要素(建筑、树木、流水、交通)形成的趣 味性和趣味性;
与功能主义大师不同“十次小组”关心 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们的公式是“人+自 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 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 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
城市环境美学问题上: 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东西,这是一些周 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依靠 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住宅、商店、 门面)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城市环境的美 学应能反映出对象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 作为特定地域标志和象征的某些历史建 筑,或投资巨大、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和开 敞空间,可以看作是相对固定的东 西…………可改变的美学。
除交通功能外,街道还有3项基本变量,它们都 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相关。这3项变量是安全、交往和 同化核子。现代派城市分析理论把城市视为一个整体, 略去了许多具体细节,考虑人行交通通畅的需要,但 却不考虑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人际交往场所的需要,从 而引起人们的不满。 …….
因此,现代城市更新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街道 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而设计必须要满足4个基 本条件,即: (1)街区中要有1个以上的功能,并考虑设施在不 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2)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3)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 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 (4)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西特: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 不可能、没必要完全效仿古代的城市建设 但艺术原则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城市建设;通过对 “现代体系”的改进,可以创造出具有高度艺术水 准的城市空间。

四合院设计建筑“灰”空间概念详解

四合院设计建筑“灰”空间概念详解

四合院设计建筑“灰”空间概念详解(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四合院设计建筑“灰”空间概念详解灰空间是现代建筑空间理论的一种称谓,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实际指的是既不完全封闭又不完全开敞的空间,介于传统意义的 ;室内与室外 ;之间。

卢原义信的空间理论

卢原义信的空间理论

A 300-meter-long corridor Consisting of 72 sections, this corridor
served as a connecting building between the Slaughterhouse, Divine Kitchen, Divine Warfare, and the main hall.
1.外部空间的布局
• 运动空间(mS)和停滞空间(sS) • 运动空间: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 行进或其他 • 要点:平坦、无障、宽阔。 • 带有方向性,需布置尽端内容,收束空 间和视线。“在尽端有目的物或吸引人的内 容时,就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P45, 图3-3)
• 做事情时,定下目标,如何完成只是技术性的问题。
• •
步行: “人作为步行者活动,心情愉快的步行距 离为300m,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m, 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 尺度了。
2.空间的封闭性:
• 空间封闭性:墙高与人眼高。“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 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图3-10、图3-11)
墙高空间 20厘米 60厘米 封闭性 界定空间,没有封闭性憩 视觉上连续,不封闭 功能 坐或搁脚,非正式 可凭靠
芦原义信
他通过对各国外部空间的形成原因
的分析,特别是对意大利广场与日本庭院空间
的比较,用通俗而不浅薄的语言对外部空间做 出定义。提出了P空间(积极空间)、N
空间(消极空间)、PN空间(介于两 者之间的空间)、内部秩序、外部秩 序以及都市秩序单元等新颖的概念,并通
过实例分析对外部空间的设计技巧以及都市外 部空间秩序提出初步的见解. 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部空间的设 计》是在《外部空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 上,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成》 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计手法进行了更 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 较完备的方法论。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姓名郭星源指导老师织田信长学号 08############班级 08级城市规划#班作者简介: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

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等。

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查。

本书概况:《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

在本书中,他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本书主要内容:这本书是有关外部空间设计的,而不是室内空间或是单独的一幢建筑的平面布置,它是有关建筑之外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的设计。

那么,究竟什么是外部空间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老子说得好:“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实际上,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也不再是土,在它当中产生了“无”的空间。

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由于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规划)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进行研究。

因为是以二要素进行设计,所以无论对地面还是墙壁,都应进行仔细推敲。

卢原义信的空间理论

卢原义信的空间理论

外部空间的形成: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 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 有意义的空间。
积极空间:由于被框框包围,外部空 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 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 的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 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 间。
2.P空间(积极空间)和N空间(消极空间)
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正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高 潮,建设规模空前。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 芦原义信发现在日本,所有城市都要先做土 木规划、道路规划,建筑师只能在其自身范 围内工作,缺少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各 地区的建筑法规对建筑的高度、面积、容积 率等会进行严格的限制,对建筑之间的呼应 关系却没有特殊的要求,这就造成 建筑与
芦原义信
他通过对各国外部空间的形成原因
的分析,特别是对意大利广场与日本庭院空间
的比较,用通俗而不浅薄的语言对外部空间做 出定义。提出了P空间(积极空间)、N
空间(消极空间)、PN空间(介于两 者之间的空间)、内部秩序、外部秩 序以及都市秩序单元等新颖的概念,并通
过实例分析对外部空间的设计技巧以及都市外 部空间秩序提出初步的见解. 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部空间的设 计》是在《外部空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 上,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成》 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计手法进行了更 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 较完备的方法论。
汇丰银行底层的公共空间可供行人穿越或停留
建筑底部的大台阶成为步行休息空间
图3-6 1967年蒙特利尔博览会日本馆
• 停滞空间:静坐、讨论、眺望、交谈、饮水 • 要点:设置座椅、绿荫、灯具、风景点。 • 比如,座椅要有景可观,座椅位置要限定, 不被打扰。 • 心理学家德克· 琼治(Derk.De.Jonge)的 德· 解释,称其为人类心理行为的“边界效应”。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读后感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读后感

英文回答:In the book "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city design in Kurokawa " ,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in Kurokawa was systematically presented. As an outstanding urban designer, the Kurokawa Chronicle presents a series of thought—provoking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particular note is his quest for city integrity and diversity. In urban design, Kurokawa highlights the holistic nature of cities as an organic system with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iveponents. Urban design must not focus solely on individual buildings or spaces, but must be holistic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t also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cities and advocates respect for and preservation of divers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natural landscapes in urban design to make cities richer and more dynamic. These ideas ar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help to guide us towards better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s of urban beauty, habi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一书中,对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

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谈西⽅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东建筑⼤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名称:谈西⽅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班级名称:学⽣学号:学⽣姓名:谈西⽅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摘要】西⽅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

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较简单的话,那么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变得⼗分复杂。

为解决众多的⽭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

【关键词】⽥园城市明⽇之城 CIAM 城市意向1从⽥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1898年英国⼈霍华德(EbenizerHoward)提出了“⽥园城市”理论,第⼀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圣西蒙等⼈的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是新城城市设计上的先⾏者。

虽然霍华德也建⽴了两个⼩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次世界⼤战结束之后,按⼤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

哈罗城是图-1 ⽥园城市它的代表,是英国第⼀代新城。

经过第⼆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

除英国以外,法国、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

⽇本、美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甚⾄中国也在效仿。

可以说新城运动⼏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城市。

建设新城的⽬的是为了解决特⼤城市⼈⼝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盾,并通过疏散⼤城市的⼈⼝,创造⽥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

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城市⼈⼝的⽬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城市进⼀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

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F.Gibberd)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书是⼀本⽐较有影响的论著。

该书总结了英国新城建设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文丛谈芦原义信与黑川纪章的城市空间理论谷溢,陈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 要: 芦原义信与黑川纪章是著名的日本现代建筑师,在世界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在大量从事城市实体空间营建的实践中他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理论,由于他们分别处在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高潮期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旺盛期,二人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比较价值和时间指导意义。

从科学观基础、空间尺度和各种空间关系的存在秩序等方面对其理论进行比较,以期在接近城市空间本质的层面,对其理论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芦原义信;黑川纪章;城市空间;建筑学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6)03-0071-03收稿日期: 2005-12-04作者简介: 谷溢(1979-),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生;陈天(1958-),男,天津人,副教授。

芦原义信(1918 )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曾在马歇 布劳耶事务所工作,1956年在东京创建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

黑川纪章(1934 )1957年京都大学建筑系毕业,1964年在该校研究生院完成博士课程;他提倡从机械原理时代到生命原理时代的转变,成为20世纪60年代新陈代谢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芦原义信和黑川纪章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城市空间理论,这些理论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科学观:布鲁巴基体系与非布鲁巴基体系现代科学观是在人们对科学的总体认识,是影响人类各种科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把芦原义信和黑川纪章所处时代的主流科学观分为 布鲁巴基 (B ourbaki)与 非布鲁巴基 两个存在巨大差别的体系,二人城市空间理论所反映的科学观正是这两个体系的具体表现。

所谓 布鲁巴基体系 ,即基于二元论客观主义、合理主义概念,将能够证明和无法证明的事物区分开来的科学实证主义,是人们印象中的传统经典科学观。

非布鲁巴基体系 则包括莱布尼兹和斯宾诺沙德巴洛克自然科学、戴卫 博姆德内藏秩序、大卫 彼得的共时性、黎曼空间、凯斯特勒得整体协调、曼戴布罗特得佛拉塔尔几何学以及普里果金的耗散结构理论等。

[1]12-13芦原义信的理论成熟于现代主义思想最有影响的年代,他提出的城市空间理论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主客体立场中带有深刻的现代主义二元论烙印,属于布鲁巴基体系。

外部空间理论基于三次元的欧几里德空间而研究其存在形式,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同时也是当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

黑川纪章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着多样化的方向扩展,其尽头是无秩序的、各种城市要素相互对立的状态。

建筑师与规划师所做的原本是创造秩序,但结果却常常是破坏了平衡;但是,一旦由此而使秩序保持高度的平衡,结果将使秩序化的世界向着更加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所以,他希望从新科学、新哲学所构建的非布鲁巴基体系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他称之为新陈代谢和共生。

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循环反映了变化、生长和生命形式的平衡,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城市空间。

第24卷第3期2006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 NAL OF HENA N UN IV ERS ITY OF S CIENC E A ND TECH NOLOGY (SOC IA L S CIENC E)Vol.24 No.3Jun.2006由此不难看出,不同的科学观体系是他们的城市空间理论的重要区别。

二、尺度:三维与四维建筑空间范畴内的 尺度 不是单一的长度表述,而是多个维度因素的综合。

城市空间的尺度以建筑尺度为基本细胞,城市是放大的建筑,建筑也就成为缩小了的城市。

芦原义信和黑川纪章分别用了三维与四维的模数分析了城市的尺度。

通过对欧洲传统城市空间的研究,芦原义信提出了恢复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理论。

他以广场为例从步行者的视角分析了不同D/H(邻幢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值对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反应的影响:D/H<1时,广场成了建筑与建筑相互干涉过强的空间;D/H=2时,因为过于分离广场的封闭性不容易起作用;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平衡、尺寸紧凑。

[2]他由此提出了两个理论:1.十分之一理论。

外部空间的尺寸可采用内部空间尺寸的8-10倍,即将内部空间尺寸加大至8-10倍如2.7 (8-10)=21.6-27m,正好包含可以互相看清脸部距离的范围(21-24m)。

如日本的宴会大厅通俗称为80张席(7.2 18m),或100张席(9 18m)的房间。

按照十分之一理论,将其按8-10倍扩大为(57.6 144m)-(72 180m) (80张席房间),或(72 144m)-(90 180m)(100张席房间),就与欧洲大型广场的平均尺寸57 5 140 9m大体相当。

2.外部模数理论。

即外部空间可采用行程为20-25m的模数。

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以步行者的感受为依据,使外部空间接近可识别人脸的尺度,20-25m的坐标网格重合在图面上,就可以估计出空间的大体广度。

[3]黑川纪章引入了时间模式,希望用空间/时间模数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城市空间。

他的城市空间的尺度分级如下:1.住宅(10m-100m):人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住宅的结构。

2.超级城市(居住单位=城市单位)(1km-10km):建筑物的组织形式与步行道的形式决定了城市的结构。

3.大都市(10km-100km):道路的模数决定了大城市的结构。

4.大都市圈(100km-1000km):高速铁路的模数决定了世界城市的结构。

5.世界都市(1000km-10000km):飞机航线的模数决定了世界城市的结构。

6.国际城市(10000km-100000km):宇宙通信的摸数决定了国际城市的结构。

城市时间模数是构成城市要素的社会耐用年限的序列:1.设备空间:建筑设备、上下水、电气、煤气等设备空间,时间域为1-25年,时间模数为5年。

2.耐用消费设备空间:城市等装置(含生产设备),时间域为1-25年,时间模数为5年。

3.服务空间:用于生活的服务设施所占据的空间,时间域为5-50年,时间模数为10年。

4.居住空间: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的空间单元,时间域为10-125年,时间模数为25年。

5.街道空间:广场,人行道,公园等诸空间的空间,时间域为25-625年,时间模数为125年。

6.文化财产空间:包括自然文化财产和人类创造的文化财产,在城市空间中作为遗址保护下来的空间,时间域为125-3125年,时间模数为625年。

[1]77-89芦原义信用三维空间因素分析评价城市空间的尺度。

其三维系统包含空间因素、形式美学和直观环境的心理学影响,对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黑川纪章用加入时间因素的四维模数考虑城市空间尺度,涉及的因素虽然复杂,但这样的设计往往能激动人心也具有探索精神。

三、秩序:二元对立与多元共生日本当代建筑对先验的秩序性和完美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

[4]芦原义信和黑川纪章都很重视城市中各种空间关系的秩序,他们虽然都认为秩序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必然和必需,但二人之间也有所差别。

芦原义信认为,一面把空间内部化一面保持72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内部秩序区建造城市的方法,属于加法创造空间的思想体系;以保持土地利用、交通规划构成城市基本骨架的外部秩序建造城市的方法,属于减法创造空间的思想体系;城市空间秩序主要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它们是明确的、不能混淆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城市空间;在这二者之外没有其他秩序存在,而建筑师与规划师所要做的就是去理顺二者的关系。

黑川纪章反对被 雅典宪章 分割成工作、居住、娱乐以及交通的城市空间。

他认为二元对立的空间秩序是由于人们受到了基于功能的分离主义的影响。

他提倡空间秩序的多元共生:建筑与自然的共生、传统与新技术的共生、秩序与混乱的共生以及不同文化的共生。

在作品 与19世纪的柏林街屋共生 中,他阐述了这一观点。

这个规划是由坚实的外墙和柔软的外墙构成。

坚实的外墙,就是隐蔽地、抽象化的外墙;柔软的外墙,是表现这个内部空间的人类生活多样化、复杂化以及多义性的外墙。

建筑空间对于城市空间是内部化的外部空间和外部化的内部空间,街区的内部空间可以整修为公共庭院,私人空间也可以与这些公共庭院相连通,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他建立了共生的秩序,来充实城市的内部。

四、结语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各种城市空间形式不断出现,但最终可以归结为秩序、尺度以及反映出的科学观等基本因素,对这些因素的认知,将有助于把握城市空间的本质和发展的脉络。

芦原义信与黑川纪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理论进行检验,在城市空间的局部构成中芦原义信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至今仍为营建和评价城市实体空间所常用;在进行城市空间宏观设计和整体控制时,黑川纪章的理论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1]黑川纪章.黑川纪章 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覃力,黄衍顺,徐慧,等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13.[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 ].尹培桐,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2-24.[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9-23.[4]ABBS.ABBS2002-2003 建筑论坛精粹[M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7.Yoshinobu -ashihara and Kisho -kurokawa s Urban Space TheoryGU Yi,CHEN Tian(Architecture School,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 :Yoshinobu -ashihara and Kisho -kuroka wa are the famous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s.They are highly honored in the field of world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hey formed distinctive urban space theory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practice of entitative space building.Their theory is of great value.Key words:Yoshinobu -ashihara;Kisho -kurokawa;urban space;architecture73 第3期谷溢等: 芦原义信与黑川纪章的城市空间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