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艺术导论》第六章 艺术类型

《艺术导论》第六章 艺术类型
清代的《四库全书》,在“子部”专列“艺术类”,分为书画、琴谱、篆 刻、杂技四类,“艺术”一词与现代义基本重叠,但比现代义内涵要广。
以下简要介绍当代中国及日本学界对艺术分类研究的相关论述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 李泽厚《略论艺术的种类》
A. 表现,静的艺术——实用艺术:工艺、建筑 B. 表现,动的艺术——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C. 再现,静的艺术——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D. 再现,动的艺术——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E. 语言艺术——文学
雕塑、绘画为静的艺术,音乐、文学为动,柏拉图开创艺术分类之法。
• 达·芬奇:创立了多种标准分类法
本体论标准,即艺术存在的方式,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 符号学标准,即艺术描绘现实的方式,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 心理学标准,即知觉艺术的方式,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
艺术类型概说门类艺术举隅((二二))方西语方境语艺境术艺分术类分法类法
只有具体的艺术品,艺术家,并无固定的艺术类型。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在中国语境中,“艺术”一词,涉及“艺”和“术”二个类别的知识和图 书分类,“艺”指的是射、御、书、数等学科的书籍,而“术”指的则是 医、方、卜、筮等学科的书籍。
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艺术”一词的内涵与所指也是发展变化的。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音乐艺术
• 音乐的多样性
A. 按使用场合和社会功能分:渔歌、牧歌;情歌、婚嫁歌、丧歌;军乐;舞曲;宗教乐等 B. 按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结合分:艺术歌曲;歌剧、戏曲音乐;舞蹈音乐;电影音乐等 C. 按发声媒介分:声乐、器乐 二大部类 D. 按乐曲织体结构分:单声部、复调、主调音乐;奏鸣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E. 按乐曲民族、地区特点分:陕北信天游,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西北花儿等

艺术概论-设计艺术

艺术概论-设计艺术

艺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Art第六章 设 计 艺 术第一节 设计艺术概述一、设计与设计艺术的含义和类别所谓设计,指的是人们从事某一工作或生产某一产品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的方法、方案、图样等。

就是设想、运筹、计划、安排、预期,是围绕目标对某一问题的求解和决策,是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选择出的理想的、满意的预案,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所谓设计艺术,或称艺术设计,简称设计,指的是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去从事设计,是美术与科学、技术、审美、造型、色彩、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

它进行的是一种综合的设计。

设计艺术历来被视为技术美学亦即实用美学的核心,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四点:设计艺术是新型的工业技术手段;设计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设计艺术是人们用工业技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对象世界;设计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

设计艺术的分类,通常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细分为产品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另一种则是将它作为技术美学的范畴,一般分为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领域。

二、设计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一)形态点、线、面、体是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语言。

点、线、面、体的变化能产生无穷的视觉效果。

1.点点在几何学上被界定为没有长、宽、厚,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点是具有微小的形状和面积的构成要素。

2.线按照几何学中的定义,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只有位置和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

线的变化非常丰富,从线的形态出发,我们可以把线分为这样一些类别:几何直线、几何曲线、用圆规表现不出来的自由曲线和极具人情味的徒手曲线。

把线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效果。

比如两段不同方向的几何直线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折线;把同一形状的线进行重复排列,可以出现比单纯的同一颜色的面更为强烈的效果。

如IBM的标志(见图6-1),比起实心的字母,这种由线构成的字母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 彭吉象_造型艺术(绘画)

艺术概论 彭吉象_造型艺术(绘画)

唐代韩干《照夜白图》纸本,设色,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 代 戴 嵩 《 斗 牛 图 》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西五 溪蜀代 芦画后 野院蜀 鸭的 图宫黄 》 廷筌 画 家 ·
《写生珍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 渭 《 墨 花 图 》
善文 画人 竹画 ,家 开 创 “文 同 湖 州 竹 派 ”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 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 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 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 的感情。
中国画的美学追求

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 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 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 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 寄托情思,创造意境。
石 涛 作 品
朱 耷 作 品

南 京残 博《 物松 馆岩 藏楼 阁 图 》
[kūn]
现弘 藏仁 于《 北临 京水 故双 宫松 博图 物》 院

《 现女 原收史 属藏箴东 圆于 晋 明大 顾 园英 恺 收博图之 藏物》 馆局 部 [zhēn]

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的时代, 除原有的人物画外,山水画、花鸟画都独立 成科。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家,涌现出了被后 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以及擅长历史画 与肖像画的阎立本等人。
现唐 藏代 于吴 日道 本子 国《 大天 阪王 市送 立子 美图 术》 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 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艺术学概论第6讲

设计艺术学概论第6讲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3 工匠,专业设计师出现
1、 古罗马时期设计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 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出现了“观念和制作之间的分离”,即出现了脱离实际生 产操作的最早的专业设计师。
古罗马的制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铜翻模技术,实现了快速化、标准化、批 量化的生产,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3 工匠,专业设计师出现
2、 中世纪时期的工匠除了被宫庭、庄园或修道院雇佣服务的工匠以外,其他 自由手工艺人大都在市镇里开设家庭式手工作坊,成立“手艺行会”。行东(会 员)既是店主、作坊主,又是熟练的工匠,集中设计、制作、甚至销售于一身, 通常还雇有学徒和帮工。
3、当时的封建贵族妇女中也有不少灵巧的工艺师,她们通常是为了消遣或恪守 妇道的缘故。例如著名的“巴约挂毯”的设计制作就与“诺曼征服”者威廉的 妻子玛希尔达密切相关。另外,修道院里的僧侣也不乏能工巧匠,堪称早期书 籍装帧杰作的“林迪斯芳福音书”的设计者就是林迪斯芳的主教伊德弗雷兹。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2 设计师知识技能要求
设计创造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知识与技能,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设计领域,既有共 同或相似的基础知识技能,也有各自侧重的方面。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 技能的传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 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 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了类似三 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 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 设计教育课程。

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6
代的8
“产品符号”-80年代被工业设计师应用
80年代欧洲出现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叫“设计先决”或“软设计”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Thank you!
设计学概论
本课次结束,谢谢!
设计批评
二 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 诸 文 辞 的 设 计 批 评 者 有 着 广 泛 的 背 景 ,包 括 理 论家、教 育 家、设 计 师、工 程 师、报 刊 杂 志 的 设 计 评 论 员 和 编 辑、企 业 家、政 府 官 员 等,他 们 以 不 同 的 社 会 身 份,不 同 的 立 足 点 去 评 价 设 计,表 现 出 设 计 批 评 的 多 层 次 性。
5
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也就自然的运用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
6
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
7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作品依赖批评者 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 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
设计批评有集团性 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和社会特征,其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即消费者 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作为现代设计必要手段 的市场研究正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 必须的背景资料。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08日本优良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批评
台湾《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价标准”,通过对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100%) 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 提高生产效率(75%) 安全性(67%) 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 调和环境(53%) …… 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偏重,如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等,然而对于具体 的某一设计,全面考虑其响应各项评估指标 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 系统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如协和飞机。

艺术设计概论 第6章

艺术设计概论 第6章

2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如图6-59所示的公元前20至公元前18世纪卡马 莱斯式陶器和如图6-60所示的纳加达文明板岩 制品——公牛(公元前3150年)。西亚并两河流 域人类文明的遗产,经由希腊犹太教与基督教 这两条渠道,最终传播至近代世界。
23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1.埃及人伟大的古典文明 2.辉煌的古希腊艺术
24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案例6-1] 希腊神殿建筑帕提农神庙。 [案例6-2] 古希腊的雕刻艺术。
25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3.古罗马建筑设计的雄风
26
6.3.2 封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
1.拜占庭式的宗教设计
27
6.3.2 封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
2.哥特式艺术与宗教设计
28
5) 古代建筑的最后高峰 古代建筑的最后高峰——明清 明清
11
6.2.1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
2.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
1)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2) 古代园林雏形 古代园林雏形——苑囿 苑囿 3) 成熟于唐至宋元时代的造园
12
6.2.1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
4) 园林设计的顶峰在明清两代
13
6.2.2 中国古代的产品设计
5
6.1.1 原始时代设计的萌芽
1.原始选择与磨石成器 2.从巢居、穴居到构筑 3.洞窟壁画——艺术的卷首
6
6.1.2 上古时代的手工艺设计
1.形制适从功能的设计观 2.工艺的形式与装饰形态 3.设计的审美与象征
7
6.2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秦皇嬴政统一了中国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经汉高 祖以后的“文景之治”、沟通西域,前后400余年是 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两汉;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发展阶段使唐朝成 为当时世界上第一等繁荣昌盛的封建大帝国; 两宋都市兴盛、贸易频繁、“三大发明”闻名于世; 元代的棉纺织业改变了服饰传统; 明清两代从洪武到宣统5个世纪,是手工艺史上继唐宋 之后的又一高峰。 漫漫长河,中国的设计文化在建筑、园林、家具、陶 瓷、纺织品、工艺、工具和兵器等设计领域都取得了 光彩夺目的成就。

设计学概论第六章-设计师

设计学概论第六章-设计师
• 第二层次是主管设计师,或称主任设计师,是指负责某一具体设计项 目的设计师。
• 第三层次是设计师,负责设计项目中某一部分的设计工作。 • 第四层次是助理设计师,主要是协助设计师完成其负责部分的设计制
作。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二、横纵向的分类
利华大厦,SOM事务所,主要由建筑师戈登·邦沙夫特主持,美国纽约,1951—1952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1.工作性质
德威金斯设计的书籍插图,1919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2.从业方式 • 驻厂设计师,或称企业设计师,是指在工厂企业内专门从事产品设计、
视觉设计及环境设计等工作的专业设计师。 • 自由设计师,又称独立设计师,是指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创立职业性
三、法律意识
2.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智力的创造成果, 诸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设计, 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和形象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网站, 该组织于1967年根据《WIPO 公约》成立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三节 设计师的从业指南
三、法律意识
3. 规避风险 设计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保持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就需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一、工匠
希腊雕塑家在工作,希腊化时代的宝石,公元前1世纪
在古希腊,工匠行列中也包括画家和雕塑家,他们的地位一般来说都非常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ຫໍສະໝຸດ ,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08日本优良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批评
台湾《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价标准”, 通过对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100%) 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 提高生产效率(75%) 安全性(67%) 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 调和环境(53%) …… 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偏重,如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等,然而对于具体 的某一设计,全面考虑其响应各项评估指标 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 系统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如协和飞机。
设计批评
设计的批评者指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批评者的批评活动可以是文 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由于设计必须被消费,有大量的批评 者就是设计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将设计品看作创意的符号复合体,那么它 与接收端的人--观众或消费者,即构成了解释关系。简而言之,解释者 接收到设计所传递的信息,意味着将自己的符号贮备系统与设计的符号贮 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也就自然的运用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 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
设计批评
设计作品依赖批评者
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 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
设计批评有集团性
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和社会特征,其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即消费者 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作为现代设计必要手段 的市场研究正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 必须的背景资料。
艺术设计概论
设计批评
第六章: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批评者
设计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品
如巴洛克风格
如一把离我们时间很 近的设计作品椅子
作为批评对象的设计品,狭义上指现代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包括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
设计批评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设计批设评计批评的方式有两种:国际博览会和集团批评 以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购买

目的的国际博览会,其来历应追溯到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 的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和集团购买。审查批评指的是设计方案 的
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 计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二 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标准本来是设计及批评发展的归纳于表达,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 史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出于国情的需要提出一套统一的批评标准,作 为国家政策加给设计工作者。
设计批评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 而不断得演化着。批评标准根本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间、地域和文 化的差异意味着人们对设计要素的不同理解。
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
一 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根据设计的要素和原则,我们可以创立一个评价体系。不同的国家 和地区沿用的评价标准及其量次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中国当今评价设计 采用的参考坐标是从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及艺术性上去进行考查,这 三方面包括了技术评价、功能评价、材质评价、经济评价、安全性评价、 美学评价、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等多个系统。
G标志评选标准共有5个方面: 1.外观方面:从形态、色彩、样式等因素综合体现出产品的外观造型之 美,并具有独创性。 2.功能方面:产品或设施合理使用的功能性、便利性、维护及管理性。 3.品质方面:制作产品时能有效合理地使用材料,充分满足商品或设施 通常所 要求的品质标准,包括售后服务的合理措施与制度的完善化。 4.安全方面:产品要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5.其他方面:产品的产量要合适,价格要合理。
设计批评
日本的优秀设计奖:
G标志评选制度的目的:通过评选,向大众推荐设计优秀的产品,加深与 生产流通有关的人员与消费者对设计的关心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 设计水平,从而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工业知识的集约化,有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质量,使其高品质化,取得高附加值。
G标志评选对象: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产品;用于工业生产的产 品和在各种专业活动中所需的产品。不包括下列产品:1. 工艺美术品;流行受 到限制的产品;只针对个人消费兴趣而生产的产品。 2. 只作为零件和附属品 使用的产品;其产品总体的美观和功能等方面未予以审查的产品。 3. 该年度 品质检查未能得到实施的产品。
设计批评的理论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指当时的人所提出的关 于
设计的批评思想;其二是后人对这些批评思想所作的分析与理论研 究。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变化
荷加斯《美的分析》
面对设计标准的下降,一些批评家首先责难批量生产与技术进
步,后来扩展到与工业化有关的社会问题。他们主张重新评价过去 时
代的贡献,推崇中世纪文化。
设计批评
二 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 诸 文 辞 的 设 计 批 评 者 有 着 广 泛 的 背 景 ,包 括 理 论家、教 育 家、设 计 师、工 程 师、报 刊 杂 志 的 设 计 评 论 员 和 编 辑、企 业 家、政 府 官 员 等,他 们 以 不 同 的 社 会 身 份,不 同 的 立 足 点 去 评 价 设 计,表 现 出 设 计 批 评 的 多 层 次 性。
的投资方进行谈判磋商过程。这种批评由特定集团承担,常包括专 家
群体,投资方,政府主管部门,使用系统得主管甚至生产部的代表。
集团购买是消费者直接参与的设计批评。所谓集团购买是指消费者 表
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而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 和
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
设计批评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产品符号”-80年代被工业设计师应用
80年代欧洲出现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叫“设计先决”或“软 设计”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设计学概论
本课次结束,谢谢!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