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单元写作点拨必修上册

单元写作点拨写景抒情散文方法技巧·画龙点睛知识综述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者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同学们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较多的。
其实,写景的文章并不难写,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你所要写的景物。
细致的描写、流畅的语句、真实的情感,要是做到这几点,你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
记住,用心去写,用心去感受。
技巧点拨写景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那么,要想写好写景的文章,要用哪些好的方法呢?(1)认真观察。
细致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
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方面来进行。
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段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
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作者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
(2)运用拟人和比喻。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运用拟人手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直接的相似点。
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比喻用得贴切,能使所描写的景物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要使比喻确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们在哪里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就越贴切。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您指的应该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必修5中第七单元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列举的相关内容:
1. 必修一第七单元——自然探索:本单元包括《自然万象》和《探索求知》两个主题。
其中,《自然万象》介绍了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地球的运转等现象,而《探索求知》则介绍了科学实验、探索发现、发明创造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兴趣。
2. 必修二第七单元——动物世界:本单元包括《动物与人类》、《动物与
社会》、《动物与文化》三个主题。
其中,《动物与人类》介绍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动物与社会》探讨了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居方式;《动物与文化》则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动物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象征意义。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动物世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还有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的第七单元分别是:《语言表达》、《文学审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等。
由于教材版本及各地区课程设置不同,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直接查阅相应版本的教材目录。
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 第7单元 14

②怀旧的东西,弄不好,或者就是董桥似的小资,或者就是 ___萧__索___。虽然主编李陀在《序言》里说:“编辑这本书与怀旧无关, 我们是想借重这些文字来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但其实,这句话多少 有些诡辩。
(3)风流·风韵 二者都有“人或物优美”之意。“风流”着重于既有文采又有武 功,带褒义,多形容古今有贡献的出色人物;也指男女间的行为放荡, 带贬义。“风韵”着重于女子的优美姿态或者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优美悦耳的音乐、独具水乡特色的舞蹈,既展现了花桥人民的热 情好客,又让在场观众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独特___风__韵___。 ②赵孟坚所作水仙与此迥异,乃墨笔绘成且专摹水仙,从此,墨笔 水仙登上画坛,引领___风__流___,成为后世文人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4.词语积累 (1)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例:老人记忆力一般在睡觉之前或者下午比较好,因为老人一般睡 眠时间比较短,容易早醒,晚上保证不了充足的睡眠,所以上午处于一 个混混沌沌的状态。 (2)疏疏落落:稀疏零落,非常零碎。通常用来表示事物某种属性比 较松散零散。 例:站在岸边,可以观望对岸在四月盛放但现已凋落的樱花树群。 疏疏落落、星星点点的淡粉、深桃色点衬在空中。
3.《西洲曲》 《西洲曲》表现的是一个女子四季相思的感情。冬春之际,“忆梅 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夏天,因思念之情无法排解,只好“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秋冬之际,“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最后, 只能祈求“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此女子的思念和等待,寄物抒 情,托物言志,表现了内心缠绵悱恻、苦苦等待而不得的哀婉之情。
(4)苍茫·渺茫 二者都有“远”的意思。“苍茫”往往强调空间的辽远和开阔。 “渺茫”强调的是由于太远而模糊不清。“渺茫”还有另外的意思,即 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料,多形容希望等。 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站在新起点上,回眸百年征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穿过历史的___苍__茫___雾霭,始终让我们感受到澎湃的力量。 ②画家可以提笔就画,汽车设计师却不能如此任性,想要在老牌车 企中设计出富有个人色彩的车型,希望___渺__茫___。
高中语文必修第七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七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七单元是一个文学单元,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该单元的一些关键内容:
1. 诗歌:该单元收录了若干首中国现代诗歌,如《再别康桥》和《雨巷》等,这些诗歌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思潮和情感。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欣赏这些诗歌,理解其主题、意象和语言特点。
2. 小说:该单元也包括一些经典的中国现代小说,例如《祝福》和《边城》等。
这些小说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以及理解小说如何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深层的社会和心理含义。
3. 散文:除了诗歌和小说的学习,该单元还包括了一些现代散文,如《小狗包弟》和《我与地坛》等。
这些散文不仅提供了个人经验的叙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欣赏这些散文,理解其主题、语言和结构特点。
4. 戏剧:该单元还包括了一些经典的现代戏剧,如《雷雨》和《茶馆》等。
这些戏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欣赏这些戏剧,理解其情节、角色和语言特点。
总体而言,高中语文必修第七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同时,该单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深入探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汇总笔记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汇总笔记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⑤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⑥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A.⑥④①⑤②③B.①⑤⑥④③②C.⑥①②⑤④③D.③④①⑤⑥②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参见朱自清《荷塘月色》,⑥“这些树”承接上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先从大的范围描写,排除BD;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承接⑥“重重围住”,所以应紧跟⑥后,排除C;⑤句中的“烟雾”与①中的“烟雾”照应,,所以⑤在①后,排除C;“树色”“杨柳的风姿”都是整体描写;“树梢上的远山”“树逢里的灯光”属于细节刻画,且先远后近;因此②③排在①⑤后。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啜..着些白花,有袅.(ē)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chà)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婉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ài)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弥.(mí)望颤动B.袅.(ē)娜点啜C.霎.(chà)时缈茫D.脉脉.(mài)婉然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故都的秋》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答案:D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声音的作用,在基调偏于欢快的文章中,声音可能是突出生机,增加欢快气氛的重要环境氛围;而在格调偏于宁静、悲哀、伤感的文章中(也包括诗词),声音是作用大抵是“以动衬静”。
文中对两种声音的描写,均是以声写静,为表现主题服务。
即写出北国秋的特点,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谢(diāo)一椽.(chuán)脉.脉(mò)看.守(kàn)B.落蕊.(ruǐ)朗.照(làng)浸.润(jìn)涟漪.(yī)C.袅.娜(niǎo)似.乎(shì)沮.丧(jǔ)地窖.(jiào)D.譬.如(pì)幽僻.(pì)摇曳.(yè)篱笆.(ba)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情况,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进行仔细识记。
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看”应读kān;B项,“朗”应读lǎng;C项,“似”应读sì;故选D。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知识卡片
记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在于抒发作者 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如:《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 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 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桃花源记》叙事、写景,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 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岳阳楼记》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的机会写景、议论, 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登泰山记》写 景、叙事,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6 课
登泰山记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素养目标
1. 了解作者姚鼐及桐城派的相关知识,了解游记 的文体特点。 2.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文言知识点。背诵全文。 3. 学习本文烘托手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 运用,品味本文简练的语言特色。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6.作者在描写泰山日出时,描绘了哪几幅图景?
①云雾弥漫图。写待日出,重在环境描写,风雪击面、足下云漫,声 势渐起。
②云天一线图。写日将出,重在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先是雪山微显, 然后有“异色”云带,须臾间变成五彩云霞。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
③壮观日出图。写日正出,抓住“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独特景象, 红光摇动,如承托着太阳一般,写得气势磅礴。
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 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带领我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能唤起 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桂棹.(zhào) 匏.樽(páo) 举酒属.客(zhǔ)酾.酒临江(lī)B.愀.然(qiǔ)嫠.妇(lí) 白露横.江(héng) 横槊.赋诗(shuò)C.舳.舻(zhú) 江渚.(zhǔ)冯.虚御风(píng) 依歌和.之(hè)D.枕藉.(jì) 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 扣.舷(xián)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渺渺兮予怀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而今安在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沉淀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与力量?你是否可以体会到他的追求?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C.由于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引发激烈争议和严重后果,国外已经禁用这一技术,但是国内却出现了疑似用此技术制作的影视节目。
D.许多职业学院先后陆续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主要是想尽快培养电子竞技管理、游戏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5、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啜..着些白花,有袅.(ē)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
....
...难读的字
哉(zāi) 轴(zhóu)
(2)
....
...难写的字
巍: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曝:左窄右宽,注意右下是“氺”。
(3)
...
...多音字
汤好
曲弹
仆
2.词
(1)
......
...必须掌握的词
谱写著名皮鞋钢琴幽静断断续续
茅屋琴声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
霎时景象照耀陶醉
(2)
...
...近义词
幽静~宁静清秀~秀丽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
著名~有名霎时~瞬时照耀~照射
微弱~柔弱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驰骋~奔驰尴尬~难堪
虚拟~虚构制服~治服无穷无尽~应有尽有
风雨不透~密不透风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
(3)
...反义词
...
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陶醉→苏醒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波涛汹涌→水平如镜漂亮→丑陋鲜明→模糊
虚拟→真实传统→现代奇特→普通
高妙→低俗动态→静态保留→舍弃
(4)
....
...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断断续续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
②ABAC式词语:无穷无尽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
③描写风雨的词语:风雨不透
类似的词语:风调雨顺狂风暴雨风雨大作
④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涛汹涌
类似的词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惊涛骇浪
⑤含有“然”字的词语:戛然而止
类似的词语:蔚然成风嫣然一笑井然有序
⑥量词:一首钢琴曲一根马鞭一套方法
⑦动词:谱写乐曲凸显气概
⑧修饰词: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美妙的琴声优美的姿态
⑨描写艺术高超精湛的成语:笔走龙蛇笔精墨妙蚕头燕尾龙飞凤舞
登峰造极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句话把微云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云轻薄的特点。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这句话把琴声比作巍巍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锺子期对音乐的精通。
2.精彩句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皮鞋匠仿佛看到的美丽景象,从侧面反映了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的内容。
(2)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京剧演员在舞台上从表演到亮相的具体过程,体现了京剧舞台艺术独特的魅力。
标点符号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写出句中的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2)选出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选项。
三、考试热点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月光曲》一课,第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或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京剧趣谈》一课,其主要内容和文中重点词语常以判断或解释的形式考查。
4.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常以“第一次”“我学会了”“的滋味”“的启示”等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