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本质
我们将总结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本质,并探讨物质对于人类的意义和实践的 意义。
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及辩证法
我们将深入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并探讨辩证法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如何实践改变物质世界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实践改变物质世界,以及实践的重要性。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以多种形式存在。我们将探索物质的存在形式,并探讨物质对于人类的意义。
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物质世界中的辩证法。
实践与物质世界
实践在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将探讨实践的重要性,并 了解如何通过实践改变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 质及其存在形态
本课程将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重要概念。从物质 的基本属性到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
物质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物质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通过 自然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上没有 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 物质存在。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 有物质、脱离物质的 运动。
“应用到物质上的运 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RED
规律的含义
规律
不是什么 是什么
人们主观想象的联系
事物现象间的联系 事物外部偶然的联系
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RED
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战国· 尸佼:《尸子》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界,境也。——《说文》 界,垂也。——《尔雅》
宇宙 空间 + 时间 = 世界
RED
时间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
事物之间运动 过程有一个先 后顺序 。
物体运动 所持续的 过程。
RED
计时工具
英国巨石阵
RED
计时工具
日晷 天体仪
漏刻
浑仪
RED
计时工具
电子表
沙漏
原子钟 机械钟
RED
距离确定
银河系的直径 大约是10万光年, 中心厚度约为1.2 万光年地球到银河 系中心的距离约为 3万光年。
RED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 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 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 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 的。
德谟克利特
RED
牛顿
• “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 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 无关。” •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 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 地流动着,与外界任何对象没有关 系。” •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 所。” • “超距作用”无需任何物质作媒 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奕。童 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 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 岁。” ——南北朝· 任昉:《述异记》
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 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 “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 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 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 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
——明· 吴承恩:《西游记》
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战国· 尸佼:《尸子》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界,境也。——《说文》 界,垂也。——《尔雅》
宇宙 空间 + 时间 = 世界
时间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
事物之间运动 过程有一个先 后顺序 。
物体运动 所持续的 过程。
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上除了物 质实体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一切物体都受着力学 规律的支配,具有机械运动的属性。
结构层次说
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 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 原子的特性 就是物质的 特性。
原 子 世界之砖
结构层次说
化学和 物理实验 中可以观 察到的原 子是物质 世界的共 同本质。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B、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扬弃: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与互动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 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世界的物质性-第四章实践

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 实践的本质 三、 实践的内在矛盾 四、 实践的基本类型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
中国哲学:“践行”、 “实行” 或 “行”,尤指道 德伦理行为。
西方哲学:伦理和政治行为(亚里士多德) 生产劳动——抽象的精神活动(黑格尔) 理论的活动是真正人的活动(费尔巴哈)
性。
• 首先,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 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其次, 生产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 践活动, 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是人 与自然对象之间的物质性的相互作用。
• 最后,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集中体现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 质概念
二、运 动、时 间和空
间
三、自 然存在 与社会
存在
一、物质概念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杂多与变化的现象中 是否有某种本原性的实在作为其统一的基础。 这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观点。
第三个环节:
从动物心理到
人类意识—— 决定性的环节。
意识固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但意识的产生 却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意识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 生,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劳动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意识得以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而且还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并日趋复杂和严密的主要 推动力。
意识是不能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 意识是物质 的特殊属性, 即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意识就 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 而就其反映的对象和 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马原简答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马原简答物质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能够通过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来认识和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被视为可以感知的真实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割的,具有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并通过普遍联系和相互关系来构成世界。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还是社会中的物质实体,都是以一定的运动方式存在于世界中的。
物质存在方式的两个基本方面物质的存在方式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进行讨论:物质的形态和物质的运动。
首先,物质的形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
在自然界中,物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这些形态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其次,物质的运动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流动。
物质的运动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微观层面的分子运动和宏观层面的物体运动。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使物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物质存在方式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形态决定了其运动方式,而物质的运动又能够反作用于其形态。
通过物质的运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促使物质的发展和演变。
在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例如,固体的分子运动较小,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固定;液体的分子运动较大,分子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气体的分子运动则更加剧烈,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
在社会中,物质的形态和运动方式也相互作用。
社会中的物质实体经过人类的劳动和改造,从而改变了其形态和运动方式。
例如,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商品,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并使其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一下物质及其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本概念之一。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真实性,通过其形态和运动方式来表现。
物质的形态和运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物质的存在方式。
【哲学】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ppt模版课件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形式(感觉、经验、概念、判断、推理) 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是客观 的。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第二节 意识及其本质
一、意识的产生与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产生
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意识的物质器 官——人脑。
人类的社会劳动创造发展了意识活动的必要手 段——语言。
意识的产生是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
意识以物质为前提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以物质为前提和基础,意识受客观现实所 制约。但意识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很强的主 动性和建设性,即主观能动性。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应该强调意识 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第一,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世界,并且能 够揭示物质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意识能够指导人的物质活动,指出活动 的目标,提供活动的方法。
哲学上的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物质,也包括 社会存在的物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 象出来的;物质这个词无非是个简称,我们就用这 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 的属性概括起来。
哲学的物质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 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 难处:我们固然能吃樱桃和李子,但是不能吃水果, 因为还没有人吃过水果本身。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没有时间和空 间之外的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也没有时间和空 间。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课件

目 录
• 物质概述 • 物质的存在形式分类 • 物质的状态转换 • 物质的微观结构 • 物质的物理性质 • 物质的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与应用
01
物质概述
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凝固条件
凝固需要释放热量,不同的物 质凝固所需的热量不同。
汽化与液化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条件
汽化需要吸收热量,不同的物质汽化所需的 热量不同。
液化条件
液化需要释放热量,不同的物质液化所需的 热量不同。
升华与凝华
01
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称为升华。
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 对偏向某一个原子,而非 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 对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上 。
化学反应可以按照热力学 和动力学来进行分类。热 力学关注的是反应的能量 变化,而动力学关注的是 反应的速度和机制。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是指能够夺取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能够给出电子的 物质。
相变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相 变温度,即发生相变的温 度点。
相变现象
物质在相变过程中会吸收 或释放热量,产生体积变 化等现象。
熔化与凝固
01
02
03
04
熔化定义
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称为熔化。
熔化条件
熔化需要外界提供热量,不同 的物质熔化所需的热量不同。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课件

物质的分类:
固态、液态、气态及特殊 存在形式
了解分类的意义: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类型一:固态物质
固态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形态,其分子之间有较强的吸引力,常具有稳定形 状和体积。
类型二:液态物质
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弱于固态,可以流动变形,占据容器的底部。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液体。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PPT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将深入探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重要性和分类,以及 特殊存在形式。
引言:介绍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的重要性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了解物质存在形式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世界,还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物质?
类型三:气态物质
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弱,能够自由运动,充满容器。常见于气体和 蒸汽形态。
特殊存在形式: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种基本状态,在高温或高能环境下产生。具有电离的性质,常见于太阳和闪电。
结论和要点
1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 2 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特殊存在形式。 3 了解物质的分类有助于研究其性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