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合集下载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最新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最新课件
2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 质概念
二、运 动、时 间和空
间
最新课件
三、自 然存在 与社会
存在
4
一、物质概念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杂多与变化的现象中 是否有某种本原性的实在作为其统一的基础。 这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观点。
最新课件
8
评价:
(1)就其坚持从物质存在出发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而不是到精神性东西中寻求世界本原而言, 古代唯物主 义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而且其原子论还达到了很高的 抽象水平。
(2)但就其把物质混同于某些具体的物质存在形态, 因而对世界的物质性本原的理解带有直观和朴素的色彩 而言, 它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难以抵挡唯心主义的 攻击。
(2)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最新课件
17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最新课件
空间
18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最新课件
9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 种形态。这种物质观与近代科学密切相关。
最新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最新课件
2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 质概念
二、运 动、时 间和空
间
最新课件
三、自 然存在 与社会
存在
4
一、物质概念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杂多与变化的现象中 是否有某种本原性的实在作为其统一的基础。 这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观点。
最新课件
8
评价:
(1)就其坚持从物质存在出发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而不是到精神性东西中寻求世界本原而言, 古代唯物主 义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而且其原子论还达到了很高的 抽象水平。
(2)但就其把物质混同于某些具体的物质存在形态, 因而对世界的物质性本原的理解带有直观和朴素的色彩 而言, 它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难以抵挡唯心主义的 攻击。
(2)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最新课件
17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最新课件
空间
18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最新课件
9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 种形态。这种物质观与近代科学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1)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退 化 方
社会运动
生物运动 化学运动
进 化
向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方 向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 惜时: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 屠格涅夫:“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 • 鲁迅: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2、意识的本质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观念的东西不外 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 物质的东西而已。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 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客观实 在性,是物质 的具体形态的
共性.
物质=物质 的具体形态
物质=原子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4、物质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 A、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要求人们在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想问题和办事 情的过程中,不应该从主观的想象出发, 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即要从物质及其 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全部总和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 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将其提高到了全新的 水平——物质观与实践观的高度统一。
第二、是对各种实物、具体物质存在形态的共同本 质的高度抽象;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 具体物质结构理论区分开来,唯物主义贯穿到历 史领域奠定基础)
第三、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从可感觉性规 定,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
第四、这一物质概念是建立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的。 (在实践中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本节内容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具体形态说 结构层次说 马克思主义物质一元论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章 回顾
主要内容:
马 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克
思
主 义
核心:科学实践观
哲
学
意义: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
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
B、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优质课件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3)它为我们划分哲学旳基本派别提供了 根本旳原则。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5.哲学旳党性 (1)哲学旳党性是指任何哲学派别都具有
思想倾向性,或者倾向唯物主义,或者 倾向唯心主义。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旳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 (1)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物质统一性旳原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2)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旳
哲学证明(P69-70)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1)党旳思想路线
2.意识旳本质 (1)意识是人脑旳机能
人脑是意识旳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旳 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旳能动反应 A、意识旳内容是客观旳 B、意识旳形式是主观旳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2)人工智能旳实质:思维模拟
三、意识
对立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一元论与二元论旳对立 (2)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旳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3)它为我们划分哲学旳基本派别提供了 根本旳原则。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5.哲学旳党性 (1)哲学旳党性是指任何哲学派别都具有
思想倾向性,或者倾向唯物主义,或者 倾向唯心主义。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旳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 (1)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物质统一性旳原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2)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旳
哲学证明(P69-70)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1)党旳思想路线
2.意识旳本质 (1)意识是人脑旳机能
人脑是意识旳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旳 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旳能动反应 A、意识旳内容是客观旳 B、意识旳形式是主观旳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2)人工智能旳实质:思维模拟
三、意识
对立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一元论与二元论旳对立 (2)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2)联系的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 他事物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 过程。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 也是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区分,联系可分为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 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①古代朴素辩证法 ②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③唯物辩证法
小结: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世界本原
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 殊的关系。
1、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 律,具体科学则研究局部世界的特殊规律。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各 门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提炼出一般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同时又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词源学考察
“philosophy(哲学)” 是从古希腊的 philein和sophia两个词演化而来。前者 是“爱”的意思,后者是“智慧”的意思, 合起来即“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对“哲学” 一词的使用。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
相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讨论与举例
12
三、时间与空间
(教材第32、33页)
讨论与举例
人们关于时间、空间问题 的思考与追问
13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相关
8
2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该论断: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②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坚持了唯物史观,反对了唯心史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哲学?
(教材第27页)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人们关于世界人生问题的日常思考和感受,有何 联系与区别?
1
哲学的问题
哲学,是“爱智慧” 哲学,思考追问关于世界、人生的一般性、终极性问题 哲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思辨性 哲学史,即是一部问题史
本专业所属的实践形式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式?
17
教学资料影片赏析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神话、宗教信仰的区别与联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第2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相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讨论与举例
12
三、时间与空间
(教材第32、33页)
讨论与举例
人们关于时间、空间问题 的思考与追问
13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相关
8
2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该论断: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②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坚持了唯物史观,反对了唯心史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哲学?
(教材第27页)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人们关于世界人生问题的日常思考和感受,有何 联系与区别?
1
哲学的问题
哲学,是“爱智慧” 哲学,思考追问关于世界、人生的一般性、终极性问题 哲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思辨性 哲学史,即是一部问题史
本专业所属的实践形式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式?
17
教学资料影片赏析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神话、宗教信仰的区别与联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第2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共20张PPT)

动
物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 实在性:不管你是否认识、是讨厌、是喜欢,它都在 人的意识职位独立存在着。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讨厌, 还是喜欢那个教政治的人,他都暂时或在这个世界上。
哲学上的物质(共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个性)
区
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物质 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客
别 观实在,既不能创造,也不
能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 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 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 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
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
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物质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机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
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了具体的具体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是世界之母。
——朱宝欣
合理:准确并颇有诗意的表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
物质——广延性与可感性的存在 广延性:理解为抽象的广延性,原则上能够适用于说明 任何事物,超越了朴素唯物主义,增强了说服力, 可感性:刺激我们感官的存在,与将精神性存在视为世 界本原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缺点:
感觉论 将物质本身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些层次 人与世界割裂
具体形态说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
具体形态说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美尼
具体形态说
赫拉克利特
具体形态说
具体形态说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 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具体形态说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近代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种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高 度 抽 象 性
多 可 唯 样 知 一 性 性 特 的 性 统 一
列宁
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 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与唯心主义 划清界限。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一性
可知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限。
反映论 可知论
时间的特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一维性的两层含义: 对于时间的度量只需要一个数量;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1900
1980
2000
2004
2007
2014
时间的一维性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 追。(曾国藩)
——明· 吴承恩:《西游记》
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战国· 尸佼:《尸子》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界,境也。——《说文》 界,垂也。——《尔雅》
宇宙 空间 + 时间 = 世界
时间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
事物之间运动 过程有一个先 后顺序 。
物体运动 所持续的 过程。
结构层次说 机 械 性
人是机器 人 关节
霍布斯
钟表 齿轮 发条 游丝
心脏 神经
结构层次说
形 而 上 学 性
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结构层次说
不 彻 底 性
自然观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历史观
唯心主义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外并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超距作用”无需任何物质作媒
介。
牛顿
贝克莱
所谓广延、形状、运动
完全是相对的,是随着 感觉器官的结构或位置 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 。 时间是精神中的思想连 贯性
贝克莱
康德
时间和空间是人头 脑中固有的“先天形 式”,人通过这种 “先天形式”去感知 事物,才使事物具有 了时间性和空间性。
康德
“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必须“把它们当 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54页。
“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 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 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 类实践中作出来的。”
——《列宁选集》第2卷,1995年,78页。
德谟克利特
“空间”是无物的虚空。 “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
所。
德谟克利特
牛顿
“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均
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无 关。”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
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 地流动着,与外界任何对象没有关 系。”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
所。”
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上除了物 质实体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一切物体都受着力学 规律的支配,具有机械运动的属性。
结构层次说
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 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 原子的特性 就是物质的 特性。
原 子 世界之砖
结构层次说
化学和 物理实验 中可以观 察到的原 子是物质 世界的共 同本质。
本节内容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具体形态说 结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章
回顾
主要内容:
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核心:科学实践观
意义: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 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 的革命性变革。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 。
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 ,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 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 到 乡 翻 似 烂 柯 人 。 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 , 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 ,
—— · 唐 刘 禹 锡
社会后产生了时间。
黑格尔
马克思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
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
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
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马克思
恩格斯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 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 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 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爱因斯坦
在广义相对论中, 空间和时间的学说,即 运动学,已不再表现为 同物理学的其余部分根 本无关的了。物体的几 何性状和时钟的运动都 是同引力场有关的,而 引力场本身却是由物质 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世界有无共同本 质、本原
一元论
多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唯心主义
具体形态说
神定秩序论
反本质论
结构层次说
马克思主义 物质一元论
精神创设论
物质性
星云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导入: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物质——思维/意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它们的特性是什么? 一、物质(Matter)概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试图从某些物质形态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是 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一种形态); 缺点:直观 朴素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1、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 2、运动: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上没有 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 物质存在。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 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 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 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 思维。”
毕尔生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不能反对把某些比较
恒久的感性知觉群加以分类,把它们集合在 一起而称之为物质 。
我们不能断定空间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
它们不是存在于物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感知 物的方式中。
黑格尔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观念”
的产物;
“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
界后产生了空间;
“绝对观念”外化为人类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是什 么?世界是怎样存 在的?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 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 界联系和发展的根 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 厦的基石,唯物辩 证法思想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B、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扬弃: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与互动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 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
待人。(陶渊明)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陆机)
空间概念
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 定的长度、宽度和高 度,即物质所具有的 向上下、前后、左右 伸张的性质。
空间的特性
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
高
Y
P(X1 ,Y1 ,Z1 )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三、时间与空间
1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间隔性与
顺序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2)空间: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长、宽、高。 3)时间与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A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 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B 、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 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一元论
物质是一个哲学 概念,用于指称 所有的事物。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物质的客
“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
观实在性
恩格斯
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 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 事物按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 来。
事物的统一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要求人们在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想问题和办事 情的过程中,不应该从主观的想象出发, 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即要从物质及其 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全部总和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 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将其提高到了全新的 水平——物质观与实践观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