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 理论说明

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超级分散剂24000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在颗粒分散和稳定化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将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介质中,使其均匀悬浮并保持稳定状态。
这种分散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高度可控的粒径调节能力,适用于多种行业,包括药品、化妆品、涂料、油墨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五个主要部分展开对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的理论说明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概述、文章结构以及论文的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组成成分和功能。
第三部分将阐述其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然后,第四部分将从优势优点和局限性改进方向两个方面探讨该成分的优缺点,并进行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评估。
最后,我们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理论说明,深入探讨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在颗粒分散和稳定化的作用机制、方式。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与应用案例分析,评估该剂的优点、局限性以及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我们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在多领域应用中的价值,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 超级分散剂24000成分的理论说明2.1 定义与特点超级分散剂24000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特殊成分。
它具有极强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能够将固体颗粒稳定地分散在液相中。
其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化妆品、药物制剂、涂料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2 成分组成及功能超级分散剂24000主要由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吸附能力。
通过与悬浮颗粒作用,超级分散剂24000能够使颗粒表面带电,并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
同时,它还能有效降低液相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防止沉积和聚集现象。
超分散剂[1]
![超分散剂[1]](https://img.taocdn.com/s3/m/a805185d312b3169a451a4d0.png)
注 : 17240 是 17000 与甲苯配成的 40 %溶液 ;17940 是 17000 与脂肪烃配成的 40 %溶液 ; 13240 是 13000 与甲苯配成的 40 %溶液 ;13940 是 13000 与脂肪烃配成的 40 %溶液 ; 13650 是 13000 与邻苯二甲酸双十一烷基配成的 50 %的溶液 ;13000 分子结构为梳型 。
理工大学技术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和开 发了 WL 系列超分散剂〔4〕。现在 ,已在胶印 油墨 、汽车涂料及陶瓷行业获得了初步应用 , 在国内涂料与油墨行业中引起很大反响 ,其 应用性 能 达 到 并 超 过 国 外 同 类 进 口 产 品 指 标 ,并正在向塑料行业中推广应用〔5〕。 1 超分散剂分子结构与作用机理
(2) 在分子结构上的第二个改进是以溶 剂化链取代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 ,且为聚 合物链 。其聚合单体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而 定 ,以保证能在介质中充分伸展 ;链长度可通 过改变聚合物分子量方便地进行调节 ,以保 证超分散剂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足够厚度的 保护层 ,这样当吸附有超分散剂的固体颗粒 因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时 ,由于吸附层之间的 空间障碍而使颗粒相互弹开 (见图 1) ,从而 实现固体颗粒在非水介质中的稳定分散〔11〕。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一般为烃链结构 ,主 要是烷烃链 ,虽然与非极性及低极性有机溶 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可充分伸展 ,但是因其 太短 (一般不超过 18 个碳原子) ,所形成的吸 附层厚度也是非常有限的 。而对于中等极性 或强极性有机介质而言 ,其相容性就更不理 想了 。烃链的伸展程度较差 ,这些对于主要 依靠吸附层的立体屏障效应而实现稳定分散 的非水分散体系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
超分散剂及其在颜料中的应用

超分散剂及其在颜料中的应用
1 超分散剂
超分散剂是一种有机表面活性剂,它与被加工物之间形成一种相
容性结构,能协助物质之间形成微小粒子或颗粒。
所以超分散剂又称
为分散剂、分散助剂或表面活性剂。
在制造中可用来增加分散的润湿性,使产品的分散更加致密。
这种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双链、三链脂肪
酸类以及羧酸类、醚类、醇和磺酰柔韧性的结构。
2 在颜料中的应用
超分散剂可以用于制作颜料,使得颜料更加细腻,色泽更加完美。
超分散剂表面活性能力强,在颜料中可促进分散色料,降低水泥稠度;另外由于分散剂能在色料表面形成光滑,发散性好的膜状聚合物,它
不会影响颜料的品质,而且能够降低颜料的粘度,提升耐久性,使涂
料的粉度和抗腐蚀性得以改善。
3 结论
由此可见,超分散剂在颜料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超分散剂不
仅能够有效改善颜料的细腻性、色泽、粘度、耐久性,同时还可以降
低制备、使用成本,使颜料的性能更加稳定、经济、安全。
因此,在
颜料加工中超分散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聚乙烯亚胺-接枝聚羟基酸酯超分散剂的制备

聚乙烯亚胺-接枝聚羟基酸酯超分散剂的制备一、前言超分散剂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油墨、纺织印染、胶黏剂等领域。
聚乙烯亚胺(PEI)和聚羟基酸酯(PHA)是两种常用的功能性高分子,PEI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诸多特异的化学性质,对于超分散剂的制备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单体,而PHA 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性。
本文主要介绍聚乙烯亚胺-接枝聚羟基酸酯超分散剂的制备和性能分析。
二、实验原理由于PEI和PHA的极性不同,因此两者之间不能直接进行共价键的形成。
鉴于PEI具有高度反应性的胺基和PHA具有含有酐环结构的官能团,可以采用酰胺键的形成方式将两者进行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将PHA分散在二甲苯中制成PHA分散液。
2、将氯乙酰氯溶于二甲苯中,与PHA分散液混合,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二甲苯溶液中的PHA为氯乙酰基接枝PHA。
3、将氯乙酰基接枝PHA分散到乙醇-水混合物中,待PHA分散液均匀后加入适量PEI,通过酰胺键的形成,PEI成功接枝在PHA表面,从而得到PEI-接枝PHA超分散剂。
三、实验步骤(1)制备PHA分散液将5 g的PHA粉末加入30 mL的二甲苯中,用机械搅拌器在室温下搅拌1 h,使PHA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PHA分散液。
(2)制备氯乙酰基接枝PHA将0.2 g的氯乙酰氯溶解在10 mL的二甲苯中,缓慢滴入PHA分散液中,同时用机械搅拌器继续搅拌2 h,使其在室温下反应。
反应完毕后,通过离心将沉淀物取出,并用丙酮反复洗涤、离心干燥。
(3)制备PEI-接枝PHA超分散剂将2 g的氯乙酰基接枝PHA分散液加入80 mL的1:1乙醇-水混合物中,加入0.5 mL的三乙胺,用机械搅拌器搅拌1 h,使溶液基本均匀。
再将3 g的PEI分别加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2 h,使PEI在溶液中接枝在PHA表面。
接着,通过超声处理1 h,将溶剂中的无机盐和气体去除。
CH系列超分散剂在颜料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CH系列超分散剂在颜料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颜料在表面处理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点正是造成我国颜料产品低价出口、高价进口的料产品,在国外进行表面处理后向全世界销售。
虽然某些情况下,国外厂商也向中国颜料生产商提供少量助剂以完成必要的基础性的表面的销售权。
通过这种技术封锁,发达国家将颜料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污染留给了中国,而将丰厚的利润留给了自己。
这种局面是非常令人痛的核心是表面处理剂。
在众多的表面处理剂中,超分散剂以其优异的表面处理效果而受到特别的青睐。
超分散剂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类助剂的研究。
在多年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上海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CH系列共60多个牌号的超分散剂产品。
有关这类产中已有介绍。
本文重点介绍超分散剂在颜料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颜料表面处理方法通则用于水性颜料的表面处理,可在颜料制备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加入;非水溶性助剂一般以乳液或溶液的形式加入颜料浆中,通过调节PH值和或捏合操作以完成颜料化转变,在该操作中引入助剂是一种很好的表面处理方法;另外,所有助剂都可以与颜料干混,通过简单的物理混-7A以及CH-8E、CH-8F、CH-8S在常规颜料的表面处理中经常使用,后文将详述使用方法。
CH-6及CH-13、CH-13B、CH-13E是大多数有机丙醇、三乙醇胺等溶剂配成20-50%溶液,慢慢加入颜料浆中,在适当温度下搅拌1小时以上,使助剂吸附于颜料表面,然后冷却、过滤。
氮颜料、色淀颜料及酞菁颜料等常规品种,而且对缩合偶氮颜料、二噁嗪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以及其它许多高档颜料都具有相当好的效果下面是CH系列助剂在常见颜料表面处理中的使用方法料的超分散剂处理联苯胺黄(橙)、甲苯胺红等品种。
而色淀颜料主要包括偶氮色淀颜料,(如P.R.48、49、53、57)及三芳甲烷色淀颜料(如P.B.61),用松香处理的颜料,可将超分散剂溶解于松香皂中,与松香一道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CH系列高性能助剂在油墨中的应用

CH系列高性能助剂在油墨中的应用王正东陈腊琼上海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印刷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供多种多样的印刷承印物和与之相适应的油墨,并改善油墨的应用性能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必然选择。
油墨助剂在保证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应用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助剂产品花样繁多,性能各异,如选用不当反而会对油墨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上海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专业从事聚合物型助剂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针对油墨生产和应用中出现的颜料分散不良、流动性差以及乳化、结皮等问题,开发了CH系列助剂,在提高油墨生产效率和质量档次、改善油墨印刷适性等方面效果显著。
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赢得了不少油墨生产企业的好评。
目前,国内排名前二十位的油墨生产企业中,80%已应用了CH系列助剂。
CH系列助剂分为超分散剂、抗乳化剂、抗结皮剂三类,主要从颜料分散与油墨流变性质、胶印油墨油水平衡与抗乳化能力以及胶印油墨抗氧化抗结皮能力等方面改进油墨性能。
首先,油墨在制造和印刷过程中都必须有满意而严格的流变性,例如油墨应易于从墨斗倒出来,并传递、转移、分配、抵达印版上,直至最后转印到承印物表面。
而且,诸如飞墨、网点清晰度、密度、印刷一致性、渗透性、光泽、堆版等印刷效果也与油墨的流变性有关,而油墨的流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颜料在粘结料中的分散状况。
CH系列产品中的超分散剂针对油墨体系颜料品种和溶剂品种的差异设计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产品,以保证颜料在粘结料中的均匀分散且长期稳定,不会出现颜料絮凝、结固、返粗或油墨胶化等现象。
其次,胶印油墨的乳化会给印刷带来实地密度降低、网点扩大、油墨流动性变差、转移性变差、堆版、浮脏等毛病,如何控制乳化率、加快油墨油水平衡速度一直是油墨界技术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
CH系列产品中的抗乳化助剂能以较低的用量(0.2-0.4%)有效提高胶印油墨抗乳化能力,圆满地解决了胶印油墨的抗乳化问题。
超细粉体的水性超分散剂研究进展

p rin a d sa iiain o h a n o e n wae ,s c sd u l —ly ra d se i e eln e,a d te i f — e o n tb l to fu r f e p wd ri tr u h a o be s z i a e n trcr p le c n h nl u e cn a tr n d s e so ieis,s c smoe u a o o iin,pH au d d s g fd s es n . P riu n ig fco o ip r in kn t s c u h a lc lrc mp st o v l e a o a e o ip ra t a t - n c l l h y e fh p r—d s e a t o n t n e,t e p lc r o y ae,t e p l li n y rd n h o y r a y,te tp so y e ip r n ,fri sa c s h oy ab x lt h oy maec a h d i e a d t e p l- s fn t n h y te i to so y e l u o ae a d t e s nh t meh d fh p r—ds e s n s o itd we e s mma z d i eal c ip ra ta s cae r u i r e n d ti. K e o ds: y e yW r h p r— d s e s n ; l ai e p wd r; s e so wae dum ip r a t u t fn o e dip ri n; tr me i r
第 4 卷 第 5期 1
2 1 年 5月 01
涂 料 工 业
分散剂的7种类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分散剂的7种类型分散剂又称湿润分散剂,它除具有湿润作用外,其活性基团一端能吸附在粉碎成细小微粒的颜料表面,另一端溶剂化进入漆基形成吸附层(吸附基越多,链节越长,吸附层越厚),产生电荷斥力(水性涂料)或熵斥力(溶剂型涂料),使颜料粒子长期分散悬浮于漆基中,避免再次絮凝,因而保证制成的色漆体系的贮存稳定。
分散剂有很多种,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多种物质具有分散作用。
现按其结构来区分,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阴离子型润湿分散剂大部分是由非极性带负电荷的亲油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亲水的基团构成。
2种基团分别处在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亲水亲油分子结构。
它的品种有:油酸钠c17h33coona、羧酸盐、硫酸酯盐(r—o—so3na)、磺酸盐(r—so3na)等。
阴离子分散剂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及油墨中。
多元羧酸聚合物等也可应用于溶剂型涂料,并作为受控絮凝型分散剂广泛使用。
阳离子型润湿分散剂非极性基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主要有胺盐、季胺盐、吡啶鎓盐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力强,对炭黑、各种氧化铁、有机颜料类分散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其与基料中羧基起化学反应,还要注意不要与阴离子分散剂同时使用。
非离子型润湿分散剂在水中不电离、不带电荷,在颜料表面吸附比较弱,主要在水系涂料中使用。
主要分为乙二醇性和多元醇型,降低表面张力和提高润湿性。
与阴离子型分散剂配合使用作为润湿剂或乳化剂,广泛应用于水性色浆、水性涂料及油墨中。
两性型润湿分散剂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典型应用的是磷酸酯盐型的高分子聚合物。
这类聚合物酸值较高,可能会影响层间附着力。
电中性型润湿分散剂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有机基团的大小基本相等,整个分子呈现中性,但却具有极性。
如油氨基油酸酯c18h35nh3oocc17h33等均属于这种类型,在涂料中应用相当广泛。
高分子型超分散剂高分子型分散剂最为常用,稳定性也最佳。
高分子型分散剂也分为多己内多酯多元醇-多乙烯亚胺嵌段共聚物型分散剂、丙烯酸酯高分子型分散剂、聚氨酯或聚酯型高分子分散剂等,由于它们的锚定基团一头与树脂缠绕吸附,另一头又与颜料粒子包附,因此贮存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分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传统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含有两个在溶解性和极性上相对的基团,其中一个是较短的极性基,称为亲水基,其分子结构特点使其很容易定向排列在物质表面或两相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对水性分散体系有很好的分散效果。
但其分子结构存在某些局限性:亲水基团在极性较低或非极性的颗粒表面结合不牢靠,易解吸而导致分散后离子的重新絮凝;亲油基团不具备足够的碳链长度(一般不超过18个碳原子),不能在非水性分散体系中产生足够多的空间位阻效应起到稳定作用。
为了克服传统分散剂在非水分散体系中的局限性,开发了一类新型的超分散剂,对非水体系有独特的分散效果,它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充分地润湿颗粒,缩短达到合格颗粒细度的研磨时间;可大幅度提高研磨基料中的固体颗粒含量,节省加工设备与加工能耗;分散均匀,稳定性好,从而使分散体系的最终使用性能显著提高。
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常见的有一R2N、一R3N+、一COOH、一COO-、一SO3H、一SO2-、一PO42-.多元胺、多元醇及聚醚等,它们可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及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紧紧地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防止超分散剂脱附;另一部分为溶剂化链,常见的有聚酯、聚醚、聚烯烃及聚丙烯酸酯等,按极性大小可分为三种:低极性聚烯烃链;中等极性的聚酯链或聚丙烯酸酯链等;强极性的聚醚链。
在极性匹配的分散介质中,溶剂化链与分散介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分散介质中采取比较伸展的构象,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足够厚度的保护层。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包括锚固机理和溶剂化机理两部分。
锚固机理:①对具有强极性表面的无机颗粒,如钛白、氧化铁或铅铬酸盐等,超分散剂只需要单个锚固基团,此基团可与颗粒表面的强极性基团以离子对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 "单点锚固"。
②对弱极性表面的有机颗粒,如有机颜料和部分无机颜料,一般是用多个锚固基团的超分散剂,这些锚固基团可以通过偶极力在颗粒表面形成"多点锚固"。
③对完全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有机颜料及部分炭黑,因不具备可供超分散剂锚固的活性基团,故不管使用何种超分散剂,分散效果均不明显。
此时需使用表面增效剂,这是一种带有极性基团的颜料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与分散颜料非常相似,它能通过分子间范德华力紧紧地吸附于有机颜料表面,同时通过其分子结构的极性基团为超分散剂锚固基团的吸附提供化学位,通过这种"协同作用",超分散剂就能对有机颜料产生非常有效的润湿和稳定作用。
溶剂化机理:超分散剂的另一部分为溶剂化聚合链,聚合链的长短是影响超分散剂分散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聚合链长度过短时,立体上效应不明显,不能产生足够的空间位阻; 如果过长,将对介质亲和力过高,不仅会导致超分散剂从粒子表面解吸,而且还会引起在粒子表面过长的链发生反折叠现象,从而
压缩了立体障碍的位阻或者造成与相邻分子的缠结,最终发生粒子的再聚集或絮凝。
按照溶剂化链的单元结构,超分散剂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聚酯型超分散剂聚酯型超分散剂的溶剂化链一般通过羟基酸缩聚或内酯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得,其端基类型及分子量可通过外加单元羧酸或单元醇来控制。
工业上较易得到且适合上述聚合反应的羟基酸及内酯化合物非常少见,较为实用的只有12-羟基硬脂酸及ε-已内酯两种。
在羟基酸及内酯化合物的聚合过程中,用脂肪酸或树脂作封端剂,可以得到端羧基聚酯。
该聚酯在某些情况下可直接用作超分散剂(如用于金属氧化物粉末在芳烃溶剂中的分散),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与锚固基团相连。
例如,端羧基聚酯可以和多元胺及醇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以一C一NH一或一C一0—为桥基、以胺为锚固基团的超分散剂。
该超分散剂还可以与矿物酸、有机羧酸及颜料磺化衍生物反应,将锚固基团转变为胺盐。
也可以和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等烷基化试剂反应将锚固基团转变为季铵盐。
合适的多元胺或醇胺类物质的例子有多乙烯多胺、N,N-二甲基氨基丙胺、十八氨基丙胺、二乙基乙醇胺等。
端羟基聚酯可以通过端羧基聚酯与环氧化物的反应制得,也可以以单元醇为调聚剂,经羟基酸缩聚或内酯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得。
端羟基聚酯与锚固基团之间的连接一般以多异氰酸酯为中介物质。
如果多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数为m,则它在与等量的端羟基聚酯反应后,会在溶剂化链末端形成(m一1〉个一NCO基团。
一NCO本身可以用作锚固基团,也可以与氮气、双氰酸胺及2-硫基-1,4-二酸等物质反应,将锚固基团分别转变成脲基、氰基和羧基。
②聚醚型超分散剂聚醚型超分散剂的溶剂化链主要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等物质的均聚物与共聚物,其中主要包括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这类超分散剂的合成可以用锚固基团为起始剂,在加热、加压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环醚物质的开环反应制得。
例如,用二乙基乙醇胺作起始剂时,得到的下列结构的超分散剂对无机颜料在醇、醚等强极性介质中的分散具有非常
好的效果。
③聚丙烯酸酯型超分散剂丙烯酸酯单体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其溶剂化链的极性与溶解度参数可以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投料比方便地进行调节,因此适用范围较广。
为了得到单官能团化的溶剂化链,一般选用巯基酸、巯基醇等物质作为链转移剂。
溶剂化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改变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用量来进行控制。
得到的端羧基或端羟基聚丙烯酸酯,其后续反应过程与聚酯型溶剂化链完全相同。
④聚烯烃类超分散剂端基聚异丁烯是其最为重要的代表。
该类超分散剂在烃类介质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效果,有时可使分散体系中固体颗粒的体积分数达到65%以上,而分散体仍然保持适中的操作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