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散剂及其在固液悬浮体系中的应用
第3章_分散和絮凝作用

悬浮体的稳定性
① 使悬浮体粒子带有较多的电荷,形成双电层。 ② 在粒子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质的溶剂 化层或吸附溶剂化层。带有吸附溶剂化层的粒子 靠近或聚集必须使溶剂化层厚度减小,使排列较 为有序的溶剂分子无序化,这需要做功。 ③ 微小的胶体粒子对悬浮体中的大粒子有稳定作用。
分散方法:
(1)机械分散法 (2)超声分散法 (3)电分散法 (4)溶胶法
3.6 分散和絮凝作用
分散和絮凝作用
分散:一种物质(如固体粒子)分散于另一种物 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的作用。 Ostward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对分散体系进行 分类:
① 粗分散体系:质点大于0.5 μm,不能透过滤纸。包括悬浮体 (分散相为固体)和乳状液(分散相为液体)。 ② 胶体分散体系:质点为1~500 nm,质点可以透过滤纸,但 不能通过半透膜。若分散相为疏液性固体,称为溶胶。 ③ 分子分散体系:质点小于1 nm,质点可以通过滤纸和半透 膜。
3.6.2分散剂
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 dispersant):使 固体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低分 子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能使固体微粒表面迅速润湿,又能使固体质点间 的能垒上升到足够高的表面活性剂才称为分散剂。 分散剂应具备的特点:
① 良好的润湿性质。在粉体表 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分散体的稳定
造成固液分散体系的不稳定性的原因:
① 受重力影响粒子发生沉积。多数情况下粒子较小,布 朗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粒子下沉,但一经碰撞会聚集; ② 热力学不稳定性。粒子具有大的相界面和界面能。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微粒表面的吸附能够降低粒子聚集的倾 向。
悬浮聚合

悬 浮 聚 合
5.4.4 氯乙烯悬浮聚合
聚氯乙烯的聚合场所 1 转化率低于 转化率低于70%时,存在二个聚合场所:单体相; 时 存在二个聚合场所:单体相; 聚氯乙烯富相,主聚合场所。 聚氯乙烯富相,主聚合场所。 2 转化率大于 转化率大于70%时,存在一个聚合场所:聚氯乙 时 存在一个聚合场所: 烯富相。 烯富相。 转化率大于85%时聚合结束。 时聚合结束。 转化率大于 时聚合结束 得到结构疏松的颗粒PVC。 得到结构疏松的颗粒 。
悬 浮 聚 合
5.4.3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i)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如聚乙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烯醇、明胶、羟基纤维素等; 烯醇、明胶、羟 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 着保护胶体的作用。 着保护胶体的作用。使表(界) 界 张力降低,利于液滴分散。 张力降低,利于液滴分散。
悬 浮 聚 合
5.4.3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ii) 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如碳酸钙、滑石粉、 如碳酸钙、滑石粉、硅 藻土等。 藻土等。 其作用机理: 其作用机理:吸附在液 滴的表面, 滴的表面,起着机械隔 离的作用。 离的作用。
悬 浮 聚 合
5.4.3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的确定随聚合物的种类和 颗粒度要求而定。 颗粒度要求而定。 例如: 例如: 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要求透明,宜 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要求透明, 选用无机分散剂。 选用无机分散剂。 制备聚氯乙烯时,宜选用保护能力和表面张力适 制备聚氯乙烯时 宜选用保护能力和表面张力适 当的有机高分子分散剂
悬 浮 聚 合
5.4.4 氯乙烯悬浮聚合 聚氯乙烯的合成 悬浮法: 悬浮法:80~82%;本体法:8%;平均粒径 ;本体法: ; 100~160um 乳液和微悬浮法: 糊用), 乳液和微悬浮法:10~12%(糊用 平均粒径 糊用 平均粒径0.2~1um 聚合体系组成 单体、 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 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 分子量调节剂、 调节剂 防粘釜剂、 调节剂、 分子量调节剂、pH调节剂、防粘釜剂、消泡剂等 聚氯乙烯用途 薄膜、人造革、电缆料、鞋子、泡沫塑料等软塑料; 薄膜、人造革、电缆料、鞋子、泡沫塑料等软塑料; 型材等硬塑料; 管、板、型材等硬塑料;
水分散粒剂工艺,水分散粒剂生产设备,水分散粒剂混合制粒干燥生产线

1详3细6咨1询6联1系1方2式9顾8先8生!水分散粒剂是一种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成高悬浮的固液分散体系的颗粒状剂型,不使用有机溶剂,有效成分含量高达50%~90%,分散、悬浮稳定性好,悬浮率可达90%以上,分散后的颗粒细度达8~10微米,药效和商品性能好。
农药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熔点大于70℃的农药品种都适合加工成水分散粒剂。
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分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两种。
造粒工艺作为剂型生产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分为喷雾造粒、转盘式造粒、沸腾造粒和挤压造粒四种。
从加工优势分析,无论从产量、能耗、环境及对产品适应性来看,挤压造粒都不失为最具竞争力的水分散粒剂的生产方式。
WDG水分散粒剂WDG的工艺与设备流程:原料-----混合(干物料)---气流粉碎机---混合(物料+水)---造粒----烘干---过筛--如果:不合格(小颗粒、粉状)-----再次制粒;合格--------包装!水分散粒剂工艺1) 湿法挤压造粒原药+ 分散剂+ 润湿剂+ 助崩剂+ 载体,混匀、粉碎成WP,加15-20%含0.1-2%粘结剂水溶液,搅拌捏成可塑形状,挤压造粒,干燥,筛分,检测后包装。
2) 喷雾造粒将原药等物料砂磨成浆状,喷雾干燥造粒,筛分得产品(注:水悬剂干燥造粒制得WDG,又称干悬浮剂),3) 流化床干燥造粒:原药、助剂等混匀、粉碎后加入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用含粘合剂水溶液在50∽70ºC造粒、干燥,筛分后得产品。
目前,WDG 加工成本较高,适用于高含量、高附加值农药品种。
在各类农药中,除草剂水分散粒剂品种居多,尤其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较多。
该类除草剂具有超高效、用量少、选择性强、对剂型加工要求高,加工成WDG,其加工费用相对低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1 称量配料→制软材(槽形混合机)→制粒(YK-160摇摆颗粒机)→干燥(CT-C 系列热风循环烘箱根据产量选型号)→过筛(ZS振荡筛根据产量选型号)→包装工艺2 称量配料→混合(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湿整粒(YK-160摇摆颗粒机)→干燥(沸腾干燥机根据产量选型号)→过筛(ZS-1000振荡筛)→包装工艺 3 称量配料→干混合→细粉碎机→干混合→湿料混合(立式高速混合机)→制粒(XL-300型旋压式造粒机)→抛丸(可根据工艺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干燥(FG-型沸腾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根据产量选型号)→颗粒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过筛(方形振动筛根据产量选型号)→包装工艺 4 称量配料→制软材(槽形混合机)→制粒(双螺杆挤压造粒机)→干燥(沸腾干燥机或振动流化床干燥机根据产量选型号)→过筛(ZS振荡筛)→包装工艺5 称量配料→混合→干法造粒机→过筛→包装说明:以上的工艺按顺序,越往下,颗粒的密度越大。
乳化剂和分散剂

(2)瓜尔胶 是从种子瓜尔素中提取得到,为非离子型、带支链旳多糖-半 乳甘露糖, M=2×105 ;
(3)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由棉短纤维经碱化,再与氯乙烯、醋酸乙烯等酸醚化后生成, M=5×104;主要是提升O/W型乳液旳水相粘度,乳液稳定性提升。
2)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
拌下,将油水混合,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混合膜。
2、乳化设备
1 搅拌混合器 2 胶体磨 3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 4 静态混合器 5 超声波乳化器
第四节 乳化性能旳测定
一、乳状液类型旳测定措施
1、滤纸润湿法 合用于重油与水制备旳乳液。 若乳液能在滤纸上迅速展开旳为 O/W 型。
2、染色法 将微量旳水溶性或油溶性染料加入乳液中,并加 以混合,若乳液整体带色则为 O/W 型或 W / O 型。
3)提升界面膜旳物理性质 ① 提升表面活性剂旳浓度,有利分子旳定向排列,界面膜强度 提升,乳液稳定性提升;
图 7-2 表面活性剂形成界面膜示意图 ② 选择疏水链较长、支化度小、亲水基在一端旳表面活性剂, 因为其易形成胶束,且界面膜旳强度高,故适合作乳化剂。
③ 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或添加其他物质,发挥其协同效应,提 高乳液旳稳定性;
3)阳离子型乳化剂 C12-C22单烷基胺类 酰胺类
分类
咪唑啉类
季铵盐类 环氧乙烷双胺类
胺化木质素
2、高分子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虽然无法明显降低溶液旳界面张力,但是能在液 珠旳界面上形成强度较高旳界面膜,而且还能提升液相旳粘度,因 此也是性能优良旳乳化剂。
1)天然高分子 (1)魔芋胶 主要成份魔芋甘露糖,M=104 ;
具有不同HLB值旳混合乳化剂, 用该系列混合乳化剂将油水体
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在配方中应用的重要性

[推荐] 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在配方中应用的重要性.散剂, 配方, 分子结构, 重要性, 应用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在配方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在配方中应用的重要性.王盛龙谈谈分散剂摘要: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在配方中应用的重要性.关键词:分散剂在涂料配方设计中有些存在很多的误区.认为分散剂无关紧要.其是不然,分散剂在涂料配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迁涉到,光泽,流平,丰满度,以及施工的性能和生产效益以及存储等等方面.现将Ciba的EFKA分散剂的组成及分子结构和应用提给大家也许有一些帮助.Wetting and Dispersing Agents润湿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sSolvent-based溶剂型分散剂China Road Show March 2004Martin PhilipoomWetting and Dispersing Agents润湿分散剂They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member of the substrate-wetting group of surfactants which are used to improve theleveling of a liquid resin formulation or to prevent theformation of craters但润湿分散剂不应作为表面活性剂中用来提高液体树脂流平性或者防止缩孔形成的基材润湿剂的一员来考虑。
Wetting and Dispersing Agents润湿分散剂The quality of a dry paint or ink film is strongly dependant on how finely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are the solidparticles in the resin matrix涂料或者油墨干膜层的质量强烈地依赖于固体粒子在树脂体系中良好而均一地分散。
混悬剂稳定性的研究

悬浮剂稳定性的研究摘要:悬浮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态制剂,悬浮剂的稳定性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农药悬浮剂稳定性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奥氏熟化、重力作用等因素;应用助悬剂、润湿剂、絮凝与反絮凝剂等几种稳定剂来改善中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果粒粒度、悬浮剂的用量、颗粒的球形度、温度等因素对果料果汁饮料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几种新型的涂料悬浮剂和国际上悬浮剂的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悬浮剂;稳定性;农药悬浮剂;中药悬浮剂悬浮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态制剂,药物微粒一般在0.5-5um之间[1]。
具有药效好、成本低、生产使用安全等特点,凡是在水中不易水解,水中溶解度很小,熔点高于60℃的固体药物均可制成悬浮剂。
这一剂型的开发,给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固体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悬浮剂中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固液界面,微粒的分散度较大,使混悬微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故处于不稳定状态。
尤其是疏水性药物的悬浮剂,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这一直是制约该剂型研究开发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里主要讨论几种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1 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悬浮剂物理稳定性是指体系的粘度不大, 固体活性成分不沉积结块, 即良好的流动性、悬浮性和分散性、不会结块等[2]。
从影响悬浮剂稳定性的具体因素来讲, 悬浮剂不稳定是指悬浮剂在贮存期间(一般为年)出现了制剂粘度变大、流动困难、固体活性成分分层、沉积和结块、最后难以摇匀和使用的现象。
由于悬浮剂具有较多的组分, 使得其稳定性变得复杂和不易控制, 但其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剂质量的高低。
大部分悬浮剂研究人员认为, 悬浮剂物理不稳定性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以下3个方面[3]:①粒子间因存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絮凝和聚集现象;②奥氏熟化(Ostwald ripening),即粒子在制剂中出现的晶体长大现象;③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积现象。
一种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色浆和色浆的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色浆和色浆的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9b586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4.png)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8C N 104086762A (21)申请号 201410314464.X(22)申请日 2014.07.03201310360504.X 2013.08.16 CNC08G 63/91(2006.01)C09D 17/00(2006.01)(71)申请人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地址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创业路287号(72)发明人何东风 施珠容 金志光 李世冰汪少锋 萧正铭 梁健(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代理人张文祎(54)发明名称一种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色浆和色浆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在颜料分散色浆和色浆的应用。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为具有羟基官能团的、树枝状的、超支化的、3D 结构的聚酯,其数均分子量为1500-20000,固含量为20%-90%,是采用酸酐和超支化聚酯反应,然后与一端是单环氧官能团另一端是疏水性长碳链的化合物反应制备。
分散剂引入的长链烷基/芳基犹如锚钩的结构,与涂料主体树脂分子链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降低分散体系的再度絮凝或聚集可能性。
采用本发明的分散剂的油漆或色浆研磨很短时间即可达到细度要求,将其用于成品漆,成品漆的硬度高、热储存及室温储存稳定性好,能有效减缓成品漆沉淀和浮色。
(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086762 A1.一种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为具有羟基官能团的、树枝状的、超支化的、3D结构的聚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支化聚酯树脂颜料分散剂的酸值小于10mg KOH/g;超支化聚酯树脂聚合物分子链至少有16个羟基官能团,所述的羟基官能包含伯羟基和仲羟基,且仲羟基至少占整个羟基官能团的10%;超支化聚酯树脂聚合物分子至少带有1个具有疏水性的碳链基团。
第8章 分散和润湿作用

(ii)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固体粒子上的吸附可增加粒子
表面电势,提高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利于分散体系的稳 定。
第 20 页
8.1 分散和絮凝作用
8.1.2 分散作用与分散剂 4.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稳定作用 (iii)在固体粒子表面上亲液基团朝向液相的表面活性剂定向吸 附层的形成利于提高疏液分散体系粒子的亲液性,有时也可 以形成吸附溶剂化层。 (iv)长链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大分子在粒子表面吸附形成厚吸 附层起到空间稳定作用。 (v)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结构缺陷上的吸附不仅可降低界面 能,而且能在表面上形成机械蔽障,有利于固体研磨分散。 这种作用称为吸附降低强度效应。
第6页
8.1 分散和絮凝作用
8.1.1 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1.DLVO理论 (1) DLVO理论基本要点
第7页
8.1 分散和絮凝作用
8.1.1 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1.DLVO理论 (2) 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能 当两胶粒相距较远时,吸引力占优 势,曲线VT在横轴以下,总位能 为负值; 随着胶粒间距离变近,斥力起作 用,总位能逐渐上升为正值,至 一定距离处,总位能最大,出现 一个能峰VM。 如越过能峰VM ,势能即迅速下 降,这意味着胶粒将发生聚集。 要使胶粒聚集在一起,必须通过 势能峰VM。
开。
在形成粒子聚集体时总会存在有缝隙,若将这些缝隙看 做是等当的毛细管,分散介质将可能在这些缝隙中渗透。
第 15 页
8.1 分散和絮凝作用
8.1.2 分散作用与分散剂 1. 分散过程 (3)防止粒子的重新聚集 无论用凝聚法或分散法制备胶体和悬浮体分散体系都需要
保持粒子形成时的大小,粒子的聚集作用对其储存和以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期
张保华等 :超分散剂及其在 固液悬浮体系 中的应用
・ 3・ 5
( 1 分 散剂对 分 散体 系 中的离 子 、体系 的 p )超 H 值和 温度 等敏 感程 度低 , 散 体系 不易沉 降和 絮 凝 , 分
储 存 期延 长 了 ,贮 存 能耗 降低 了,分散稳 定 性高 。 ( 2 )超分 散剂 提高 了固体颗 粒 的含量 , 显著 降 可
同的聚 合单体 或 改变 聚合 单体 的配 比来 调节 与分 散 介质 的相容 性 , 同时可 以通过 增加 溶剂 化链 的聚 合 度 以保证 它在 固体颗 粒表 面形成 的空间位 阻I。 4 ] 与传 统聚 合 物型 分散 剂相 比,超分 散剂 在 分子
结 构上 也具 有 明显优 势 。传统 聚合 物 型分散 剂 大多 为 无规 共聚物 或 均聚 物 ,其吸 附基 团分 散于 聚合 物 主链 上 ,因而它 在 固体颗 粒表 面吸 附形 态有 环 形 、 尾形 、 卧形 3种 。卧形 吸附对 吸 附层 厚度 的贡 献几
用 量值 。
聚酯 型超 分 散剂 的溶剂 化链 一 般 是通 过羟 基酸 缩 聚或 内酯化 开 环反 应制 得 。其 端基 类 型和 溶 剂化
链 的 分子 量可 以通过 添 加一 元脂 肪 酸和 脂肪 醇 来控
制 ,从 而 可得 到 锚 固基 分别 为羟 基 和羧 基 的超 分散 剂 。端羧 基聚 酯 可继 续 和 多元胺 及 醇胺 反应 生成类 似 以酞胺 基 为桥 基 , 以胺 基 为锚 基 的超 分 散剂 。端 羟 基 聚酯 可 以通 过端 羧 基聚 酯 与环 氧化 合物 反应制
好 的流 动性 ,从而 降低 了原料 成 本 ,减 少 了设备 磨 损 。对于 无机 固体 颗粒 ,最 高 固体含 量 可达 8 %以 0
2超分散剂在固液悬浮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超 分 散剂 以其 不 同于传 统 分散 剂 的优 点 ,在 各 个 领 域应 用越 来越 广 泛 。关 于超分 散剂 在 固液悬 浮
化 镁分 散效 果 明显 改善 。 朱 晓文 等【 J 究 了聚 电解 质分 散剂 对超 细氧化 l研 U
内酯 化 开环 反应 制得 。端羟 基 聚酯 与锚 固基 团连接
一
般 多 以异 氰 酸酯 为 中介物 质 。- O 本 身可 以作 NC
为 锚 固剂 ,也 可 以此 锚 固基 团 反应 转变 为脲 基 、氰
这类超 分散剂 比较少 见 。 端胺 基聚异 丁烯 是最 为 重要 的代 表 。 该类 分散剂 在烃类介质 中具有优异 的分 散效 果 ,有 时可 以使 分散 体 系 中的 固体颗粒 的体积 分数达 到 6%以上 ,而 体系 仍然保பைடு நூலகம்持适度 的黏度L。 5 7 J
低 分 散 体系 的 黏度 ,在 高 固体 含量 下 使体 系 具有 较
1. . 1聚 酯型 超 分散 剂 2
效 率 。张清 岑等研 究 了超 细 SO 胶体 在水 溶液 中吸 i2 附非离 子超 分散 剂 YR C的 吸附机理 ,分析 了 p 值 H 及 超 分散 剂 的浓度 对 颗粒表 面 电位 和胶 体分 散稳 定 性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加 入超 分散 剂使 SO2 浮体 系 i 悬 的稳定 性提 高 ,而且在 分 散剂 C MC 附近有 一最 佳
得 ,也可 以通 过 一元 脂 肪醇 调聚 ,羟基 羧 酸缩 聚或
杨 旭 宇等 以马来酸 酐 、丙烯 酸 为单 体合 成 了 J 聚 羧 酸型超 分 散剂 ,将 其应 用 于氢 氧化 镁 的表 面 改 性 中。通 过测 定黏 度 、活化 指 数 、吸 油率 、 比表 面 积 和沉 降速度 等 物化 指标 , 现 3 发 %MA 的改性氢 氧
附于 固体颗粒 表 面 。其溶 剂化 链则 可 以通过 选用 不
是 一类 高 效 的聚合 物型 分散 助剂 ,它 克服 了传 统分 散 剂在 分 子结 构上 的局 限性 ,以锚 固基 团及溶 剂化 链 分 别取代 了传统表 面 活性 剂 的亲水 基 团与亲 油基
团 ,在 水及 非水 体系 介质 中具有 良好 的分 散效果 。 j
作 者 简介 :张保 华 ,男(9 6 ) 17一 ,在 读博士 生 ,主要 从事农 药水 基化 剂型 研究 与应 用。Emal hn bou7 @13cr。 - i :zagah a6 6 . n o 通讯作 者 :路福 绥 ,男 ,教授 ,博士 生 导师 ,主要 从事物 理化 学及 应用 研究 。Ema :l@sa. uc 。 — i f du d . l s e n 收稿 日期 :2 1.81 。 0 10.9
按 超 分 散 剂 的性 质 其 分 子 结 构 可 以分 为 两 部 分 。一 部分 为锚 固基 团 ,如一 2 NR C H、 R 、一 3、- OO
一
乎 为零 ,而 环形 吸 附形成 的有 效 吸 附层 厚度 还 不到
尾 形吸 附 的一半 。并且 ,对环 形吸 附与卧形 吸 附而
低 。另一 部分 为溶 剂基 团,常 见 的有聚 醚 、聚酯 、 聚 烯 烃 以及聚 丙烯 酸酯 等 。在极 性 匹配 的分 散介质 中 ,链 与分散 介质 具有 良好 的相容 性 ,故在 分散 介 质 中采用 比较 伸 展 的构象 ,在 固体 颗粒 表面 形成 足
形 共聚 物等 。超 分 散剂 的这种 结构 使得 它在 颜 料表 面 只 能进行 尾形 吸 附 ,因而 有效避 免 了传 统聚 合物 型 分散 剂 的不 足之 处【。 4 J 超 分 散剂 除 了 以上 的 结构特 点外 ,与 传 统 的分 散剂相 比还 有 以下特 点:
于 固液 悬浮 体 系 的稳定 性研 究是 非常 重要 的 内容 。
够 的保护层 。
超分 散剂 的分 子 结构 中的锚 固基 团及 溶 剂化 链 分别 对 应于传 统 分散 剂结 构 中的亲 水基 团和 亲油 基
团。表 面活性 剂 的亲 油基 团为烃 链 结构 ,一 般不 超 过 1 8个碳 原子 ,但 是这不 足 以形成足够 的保 护层 。
言 ,吸 附 点之 间有部 分吸 附位 置被 屏 蔽 ,因而 颜料 表 面吸 附点的有 效利 用率 降低 了。而超 分 散剂 具有
特殊 的分 子结 构 , 分子 构型有 单端 官 能化聚 合物 、 其 AB嵌 段型 共聚物 、锚 固基 团处于 中央 的 B AB嵌段 共 聚物 以及 以锚 固基 团为背和 以溶 剂化 链 为齿 的梳
体 系 中的应 用研 究报道 很 多 。
上 ,有机 颗粒 可达 4 %~ 0 】 0 5 % 。 ()用 超 分 散 剂 分 散 的 固体 颗 粒 表 面 吸 附有 溶 3 剂 化 长链 ,这种 粉 体用 在 复合 材料 中,不 仅 可 以增 加 粉 体 的填 充量 ,消除 体 系粉 体不 均匀 性 , 同时 可
摘要 :超分散剂是一类 高效 的聚合物分散剂 ,其以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代替了传统分散剂的亲水基 团和亲油基团 。 由于具有独特 的作用机 理和种类 的多样性 , 其有很好 的分散性能和广泛应用领域 。 结合 固液悬浮体系领域 的研 究对 超分散剂的应 用做 了阐述 ,并对今后 的研究方 向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 ;固液悬浮体系;应用研 究
中图分类号:T 4 04 Q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 .4 52 1)605 .3 0 96 8 (0 10.0 20
固液悬浮体系是指固体颗粒在液体介质中分散 悬 浮形 成 的系 统 。颗 粒 在液 相 中的分 散性 是基 础研 究 和 工业 部 门普 遍遇 到 的 课题 【。在各 个 领域 ,对 1 】
S H、一 O 一 O 、多元胺 、多元 醇及 聚醚等 , O3 S 。、P 4
它 们通 过 离子 键 、共价 键 、氢键 及 范德华 力 等相互
作 用 紧紧 吸 附在颗 粒表 面 ,防止 超 分散 剂脱 附 。它
们在整个超分散剂分子结构 中所 占的比例很小,一 般 为 1%~ 0 0 2%。锚 固段在介质中的溶解 度一般很
超 分 散剂 能快 速而 充分 地润 湿颗 粒 ,提 高分散 体系 中 的固体 含量 、分 散均 匀度 、稳 定性 , 目前 已经广
泛 应 用于 涂料 、颜 料 、油 墨 、填 充 塑料 、陶 瓷 、磁
粉 、生 物材料 和 药品等 领域 的 固液 分散 体系 中【。 3 ]
1超分散剂
11超分 散剂 的结构 特 点与作 用机 理 .
世 界 农 药
・5 ・ 2
V l 3NO6 o3 l- .
De . c20l 1
W b i e tcd s rdP si i e
超分散剂及其在 固液悬浮体系 中的应用
张保华 l,路福绥 ,王 智 ,
( 1山东农业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学院,秦安 2 1 1;2青岛农业大学,青岛 26 0) 70 8 6 19
以通 过 偶联 剂在 粉 体与 聚 合物 之 间形 成变 形层 ,提
印万 忠等 L利用 搅 拌 磨进 行超 细 二氧 化硅 粉 的 8 J 粉 磨制 备研 究发 现 ,添 加 聚合物 分散 剂 D 对 SO A i2
有 明显 的助 磨作 用 ,最佳 用量 为 1 %,而 且吸 附在 . 5 颗 粒表 面 的 DA 降低 了颗粒 的表 面 能, 引起 近表 面 层 晶格 的位错 迁移 ,产生 点或 线 的缺 陷 ,从而 降低
基和 羧基 。
铝 悬浮 液 的稳定 性影 响 。结果 表 明,在 一定 条件 下 ,
P 的添 加 量增 加 ,悬浮液 的稳 定性 明显提 高 ,但 AA
1 . 聚醚型 超分散 剂 .2 2
过量 的分散 剂对悬浮 液 的稳 定性会产生 不利影 响, 同 时分 散剂 的添 加量 对 悬浮 液 中氧化 铝颗 粒 的粒径 有
很 大影 响 ,并存 在 一个 最佳 值 。另外 ,郝 成伟 等 【J J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