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修改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修改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修改及反思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的身体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根的生理作用(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进行较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会做根吸收水分的对比实验。

2、知道根具有固定植物和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认真态度和热爱保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根的固定作用和吸收作用。

三、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量筒、清水、植物、植物油、棉花、滴管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材料、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和大自然中,有那么多植物,你知道一棵完整的植物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吗?(播放课件:六大器官)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想不想知道植物身体上每个部分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植物的根](播放课件:树根图片)(二)探究活动1、观察实验:根的固定作用(1)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什么意义?(2)出示实物草根:想不想知道真正的根是什么样子的?组长拿出材料:学生观察、汇报。

(3)理解根的资料:同学们,大自然中根的形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长短也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看一棵普通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有多长?(播放课件:根的资料)刚才,大家认真观察了植物的根,也了解了根的相关资料。

那么,你对植物的根想提出哪些问题呢?(4)观察视频,归纳结论:下面,老师奖励给大家一段视频,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放课件---暴风视频)狂风如此猛烈,大树为什么能稳稳地站在哪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板书:根固定(植物的身体)]同学们想一想:根除了固定植物外,还能固定什么?正因为根可以固定土壤,所以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植物呢?小结: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播放课件:观察结论)2、对比实验:根的吸收作用(1)介绍实验材料刚才,有的同学们还提出了根有吸水作用。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生:我采集的是花生的根,它能结花生。
师:花生是是不根?(让同学们进行观察),
生:它是落果,它是开花以后,花落在土壤里,结成的果实。(教师肯定同时进行表扬)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根,请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
生:为了稳固的生长在土地上,为了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养分。师:它是怎样固定植物的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程活动设计:
①、在试验田采集植物的根,认识各种各样的根。
②、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要长根。
③、针对问题进行预测,进行科学探究。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根,现在正值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学校的试验田里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观察采集来的根的形状,和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生:有的学生采集来的草、有的拔了野生的木本植物,有的拔出玉米的根,有的挖出地瓜,有的拔出花生…….
(评:学生看似无目的活动,正是学生们喜欢大自然的表现,把课堂变成观察交流的课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采集到的植物的根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采集的是草的根,它的根像人的胡须。(学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的根)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①给学生观察采集来的植物的根,观察、感知植物根的力量,观察根的形状和根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③拓展活动:继续研究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2、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②利用简单器具做根有吸水作用的试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9. 植物的根》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9. 植物的根》   青岛版

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棉花、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

学生准备:准备葱、菠菜、香菜、萝卜、土豆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导入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学校为了绿化我们的校园,打算移植一批植物幼苗,为了让幼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使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

3、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本课学习目标,齐读。

二、探究植物的根的分类1、观察植物的特点(1)认识观察工具放大镜、镊子、直尺(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和小根的数量生,完成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3)部分小组代表汇报记录表的统计情况(4)点评2、植物的分类教师播放PPT,根据根的特点进行分类 (板书:1、根的分类)①须根系,如葱、水稻②直根系如:香菜、菠菜如萝卜、甘薯(变态根、贮藏根)三、探究植物的根的作用1、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根的固定作用。

板书:(2、根的作用)(1)教师过渡引入: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根的特点,那么根有什么作用呢?(2)教师播放动画:狂风吹大树,树却没有被吹倒。

学生观察、讨论,研究根的作用。

(3)教师小结: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青岛版小学科学《植物的根》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植物的根》优秀教案

2.植物的根【教学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身体的各部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根的生理作用进行较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

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养殖植物的经验,对自然界中植物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植物根的特点和作用还没有系统的观察和探究,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2.能用简朴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探究过程中,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有耐心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带根的植物(大葱、香菜、菠菜、萝卜、油菜、甘薯、芹菜、大蒜、胡萝卜等)、。

教师准备:量筒、烧杯、放大镜、镊子、尺子、塑料瓶、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培养皿(内有发芽绿豆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音频播放歌曲《小白杨》,并课件出示白杨树图片和歌词“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由此提问:白杨树为什么能够深扎哨所枝繁叶茂呢?让学生讨论思考分析一下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出: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并出示过程要求1.根的分类(1)每组同学借助观察工具(放大镜、直尺、镊子)将收集的植物比一比、看一看(2)小组讨论:根据对植物根的观察记录,你能总结植物的根有哪些特点吗?(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萝卜、胡萝卜、甘薯的根,学生讨论我们食用的是萝卜、胡萝卜、甘薯的哪部分?(由此植物的根除能供人们食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引出根的作用)2.研究根的作用(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植物根的作用。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精编版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①给学生观察采集来的植物的根,观察、感知植物根的力量,观察根的形状和根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③拓展活动:继续研究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2、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②利用简单器具做根有吸水作用的试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程活动设计:①、在试验田采集植物的根,认识各种各样的根。

②、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要长根。

③、针对问题进行预测,进行科学探究。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根,现在正值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学校的试验田里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观察采集来的根的形状,和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生:有的学生采集来的草、有的拔了野生的木本植物,有的拔出玉米的根,有的挖出地瓜,有的拔出花生…….(评:学生看似无目的活动,正是学生们喜欢大自然的表现,把课堂变成观察交流的课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采集到的植物的根是什么形状的?生:我采集的是草的根,它的根像人的胡须。

(学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的根)师:这样的根叫做须根。

生;我采集的是大豆的根,它的根与茎相连,有一根主根,在主根的旁边有一些根,上面长了一些细小的绒毛,和一些瘤子。

师:这样的根叫做直根,主根旁边的根叫做侧根,侧根上细小的绒毛叫做根毛。

根毛很细,壁很薄,能利于植物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学们大豆的根上为什么有一些小瘤子?同学们猜一猜?生:没有回答的。

师:我想把这个机会放给同学们,课后可继续探讨……(评:对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进行研究,是课外进行探究的延伸。

)生:我采集的是玉米的根,它的根露在外面。

师;:这样的根叫做气根。

它和人一样,在空气中吸收水分。

(同学们围上来进行观看)生:我采集的是地瓜,它的根很大,可以吃。

(小学教育)四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根教案1 青岛版

(小学教育)四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根教案1 青岛版

植物的根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作用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生活问题导入。

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城市绿化,需要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栽入(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使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

3.引入: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二、猜想假设1.引发学生猜想:根的作用是什么。

养花的时候需要定时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等。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给花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到植物的身体里面去了。

2.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把这些水分、养分吸收到植物身体里面去的呢?根能吸收水分、养分。

因为我们浇花时总是把水浇在土壤里,土壤里有的就是“植物的根了”。

三、制定方案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根的作用: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脑筋猜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

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课前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有带根的草、上窄下宽的透明酒瓶、盖子、橡皮泥。

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设计两种实验方法:①在瓶子里放上一些水,把带根的花放进去,用两半盖子卡住花的茎,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一段时间后看看瓶子里的水有没有下降,如果下降了,就说明根能吸收水分。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案--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案--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案--精编版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用简朴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汇报交流。

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生答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二、设置疑问,大胆预测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

教师板书课题。

师出示在课文《高粱情》里也看过对高粱根的描述:高粱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粱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9. 植物的根》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9. 植物的根》   青岛版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根和探究跟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学具、教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要求不要妄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知道小草埋藏在土里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吗?预设:根。

谈话: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大部分植物的根都是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根。

(出示课题)关于植物的根,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植物根的科学知识呢?预设: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所有的根都一样吗?评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根是什么样的?即根的形状是什么?可是,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可以观察,用放大镜来看。

评价:观察是我们科学上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放有多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植物,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合作,并且完成观察记录表,在开始之前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认真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以朱自清的《春》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导入自然流畅,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的身体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根的生理作用(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进行较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会做根吸收水分的对比实验。

2、知道根具有固定植物和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认真态度和热爱保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根的固定作用和吸收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量筒、清水、植物、植物油、棉花、滴管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材料、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和大自然中,有那么多植物,你知道一棵完整的植物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吗?
(播放课件:六大器官)
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想不想知道植物身体上每个部分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植物的根]
(播放课件:树根图片)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实验:根的固定作用
(1)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出示实物草根:想不想知道真正的根是什么样子的?
组长拿出材料:学生观察、汇报。

(3)理解根的资料:同学们,大自然中根的形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长短也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看一棵普通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有多长?
(播放课件:根的资料)
刚才,大家认真观察了植物的根,也了解了根的相关资料。

那么,你对植物的根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4)观察视频,归纳结论:下面,老师奖励给大家一段视频,同学们喜不喜欢?
(播放课件---暴风视频)
狂风如此猛烈,大树为什么能稳稳地站在哪里?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板书:根固定(植物的身体)]
同学们想一想:根除了固定植物外,还能固定什么?
正因为根可以固定土壤,所以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植物呢?
小结: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
(播放课件:观察结论)
2、对比实验:根的吸收作用
(1)介绍实验材料
刚才,有的同学们还提出了根有吸水作用。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根到底有没有吸水作用呢?这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

(播放课件:实验材料)
(播放课件:温馨提示)
(发放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
(2)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每个小组根据屏幕上提供的材料,先设计一个最佳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组装实验装置
(师巡视指导,发现处理问题)
(4)对比观察,归纳结论
现在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装置,但这个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出结果。

下面我们一起观察老师提前做的试验。

微视频
归纳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播放课件:实验结论)
[板书:吸收(水分和养分)]
前面我们研究了根的作用,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根的其他知识。

(三)自由活动
1、根的多样性:植物的根多种多样,想不想了解一下啊?
(播放课件:萝卜资料)
2、根毛的作用:根能吸收水分和养分,那么根是用什么来吸收呢?
(播放课件:根毛资料)
(四)课堂总结
1、课堂回顾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通过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课堂总结)
2、课后延伸
关于根的知识还有很多,如根的结构、分类、用途和其他作用等。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根的更多知识?
(播放课件:课堂延伸)
【教学设计修改说明】
《植物的根》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能用简单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会做根吸收水分的对比实验,知道根具有吸收水分与养分的作
用,难点是会做控制变量的对比试验,教学中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尝试使用了微课程,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之后,通过微视频加强对比实验的设计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另外由于本实验的效果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明显,利用微视频也节约了时间,实现高效课堂。

本次课例通过试讲做了一下修改,原来整体的设计与微视频的衔接不是太流畅,我把后边的一个环节中对根毛的教学与根的多样性进行了顺序的调整,这样在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环节之间就更流畅一些。

【教学反思】
“怎样上好科学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教材’模式,采用‘用教材教’的方法,使教材变成帮助学生‘搞科学’的材料,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研究活生生的自然,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是对科学课教师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后的感悟。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到了:“做活动”而不是“讲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经历实验活动,并通过活动,层层深入递进,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把科学学习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