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课堂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课时作业1新版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 .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 . 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笼。
D .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退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 (2分)对课文《鼎湖山听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 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C . 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D . 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
3. (2分)读《往事依依》,“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仔细阅读这段文字,选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
()A . 《千家诗》是最能影响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书。
B . 《千家诗》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C . 《千家诗》之所以会给作者以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咏祖国风物的诗歌是“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
D . 第2节中所引的诗句都出自于《千家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 《柳叶儿》课堂实录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课堂实录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虽是童年趣事,但作者成年后回忆起来却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的事。
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
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很有感染力,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仔细品位。
教学目标: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品往昔看今朝,珍惜幸福生活;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
教学重点:“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教学难点:精彩语句包含的丰富感情;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交流法课前准备:1.让学生到河边摘几片自己认为最嫩的柳叶儿,把它们洗净并尝尝味道;2.熟读课文,掌握其中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现在正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河边已是绿树成茵了。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摘几片柳叶尝尝,谁能说说柳叶的味道究竟怎样。
生1:苦,苦得不得了.生2:很涩!生3:我吃了好几片,刚才肚子好疼.生4:刚吃时,有股清香,但咀嚼一下,觉得好难吃.……师:大家才吃了几片就觉得很苦很难吃,那么如果让你每天就以它为主要食物,你可以接受吗 ?生纷纷说“不愿意”。
师:大家都说不愿意,可是有人却以吃柳叶为乐,并且是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文章《柳叶儿》里去看个究竟吧!二.揭示教学目标师: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指名读)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品往昔看今朝,珍惜幸福生活。
三.检查预习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要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了.(指名读幻灯片上所列生字词)捋噌噌兀地蹭攥咔嚓逞能飕飕嚼碎咀嚼四.介绍文章背景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柳叶儿》
一
萌芽的柳树,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在诗人的眼中柳
是一年春好(
叶(菜
那么你能告诉我文章
;看见美景的乐;吃柳叶包子的乐
的确,在一个八岁孩子的眼中能爬树逞能是一种乐,能吃饱肚子是
八九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于是成年后的作者再度品味这段生活,他看到的是一种苦,年少时的乐也就成了苦中的乐,苦中作。
(板书)集中在哪些地方?(最后2段)一头一尾
段,对柳叶,作者抱
和刘绍棠的《榆钱饭》,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课时作业1苏教版

3.“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我看痴了”.请你揣摩一下,当时
“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嚼碎(jiáo)咀嚼(jjué)倒嚼(jiào)
折腾(zhē)折扣(zhé)折本(shé)
吞咽(yàn)哽咽(yè)咽喉(yān)
糊涂(hú)糊弄(hù)糊红薯(hū)
三、筐烧捞攥剁
四、1.天蒙蒙亮……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环境虽然充满诗情画意,但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去抢柳叶儿,使人感到一种苦中带涩的滋味. 2.“仰头看看”“冰凉”“牙齿咯嘣嘣响”“飕飕地爬上去”. 3.略
1 /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3)文学作品欣赏:播放与《柳叶儿》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诗歌解读、主题讨论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例题五:请分析《柳叶儿》中“柳叶儿,翠如玉”这句话的审美价值。
答案:这句诗通过将柳叶的绿色与美玉相比较,赋予柳叶以高贵和典雅的品质,提升了柳叶的形象,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情趣。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柳叶儿》中的情感和哲理。同时,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柳叶儿》的作者背景、诗歌主题、文学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柳叶儿》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柳叶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柳叶儿》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柳叶儿》。
3.例题三:请解释《柳叶儿》中“柳叶儿,长短不一”的表达意义。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 柳叶儿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柳叶儿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读课文《柳叶儿》,写早春早晨的凉意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使我们抢树叶儿的事充满诗情画意。
B、创设清凉的氛围,反衬生活的艰苦。
C、创设悲凉的气氛,反衬生活遭遇的悲惨。
D、烘托我和三叔凄楚的心境。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课文《柳叶儿》,对“我和三叔常常一大早去抢柳叶儿”的细节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是柳叶生长中的发芽期,又嫩又好吃。
B、因为生活清贫却又不想让他人看见,所以只得偷偷进行。
C、村里吃柳叶儿的人实在太多,争取早起在别人之前抢到。
D、当时饥荒很严重,“我”的童年生活非常苦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
B、多亏了这些树叶,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C、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D、谁说这树太高,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应是( )A、冰凉清凉阴凉B、清凉冰凉阴凉C、清凉阴凉凄凉D、凄凉冰凉清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词填空( )。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word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课前学习: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
(学生交流)5.小结。
(三)拓展延伸: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教后记:。
【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柳叶儿》课件(2)(新版)苏教版

我最喜欢文中的……, 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 得好,好在……
1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结: 这一节课我学会 。
以“童年”为话题说一说。 提示: 1、我的童年小故事。
2、我与作者比童年。
3、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作业:
把刚才的语言训练整理到练 习本上 (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 文中要有生动的描写)
教师寄语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 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 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 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 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 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五处“抢 ”字上。“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 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露珠儿还在树叶 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作 者的童年岂是一个“乐”字所能包容的? 第二个思考题:“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 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 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 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 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 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 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
跳读—
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柳叶儿课时作业 1
一、下列句中加粗的字容易读错,请给它们注音。
1.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2.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3.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4.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
5.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二、你知道下面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该怎么读吗?
1.嚼嚼碎()咀嚼()倒嚼()
2.折折腾()折扣()折本()
3.咽吞咽()哽咽()咽喉()
4.糊糊涂()糊弄()糊红薯()
三、下面这段话中有的字容易写错,请你试试,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kuāng________里,然后shāo________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lāo________进凉水里泡。
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zuàn________干了duò________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
四、认真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文后问题。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
要把人化了进去。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
1.用横线标出描写“我”和三叔在去抢柳叶儿路上所见景色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写了“我”上树的情况。
其中________写树高,________写时间早,________写天气冷,________写“我”爬树技术高。
3.“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
”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我看痴了”。
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嚼碎(jiáo)咀嚼(jjuã)倒嚼(jiào)
折腾(zhē)折扣(zhã)折本(shã)
吞咽(yàn)哽咽(yâ)咽喉(yān)
糊涂(hú)糊弄(hù)糊红薯(hū)
三、筐烧捞攥剁
四、1.天蒙蒙亮……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环境虽然充满诗情画意,但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去抢柳叶儿,使人感到一种苦中带涩的滋味。
2.“仰头看看”“冰凉”“牙齿咯嘣嘣响”“飕飕地爬上去”。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