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中职化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为他们未来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标如下: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起对化学学科体系的整体认识;2. 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会解析化学方程式;4.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并能正确操作常见实验仪器;5.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职化学教学大纲涵盖以下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1.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4 化学键和化学键类型1.5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 化学实验与技术2.1 常见实验室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及维护 2.2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和常见实验方法2.3 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2.4 实验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1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3.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3 燃烧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3.4 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4. 无机化学4.1 酸碱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4.2 阴离子的鉴定和分析方法4.3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4.4 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应用5. 有机化学5.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5.2 有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3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5.4 聚合物和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与示范:通过板书、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化学知识和原理,提供示范操作等。

2. 实验实践: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数据分析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本标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

2.以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以课程资源适应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三、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2.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与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护理技术等。

4.实践教学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目标。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通识教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职业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类课程: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评价方式:取消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考核等。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关于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中职化学教学大纲的部分内容。

1.课程性质与特点:中职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

它对于学生学习相关职业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技能,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1)使学生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3)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逐步树立和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促进学生关心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热爱科学、艰苦奋斗、立志报国的教育。

3.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及其变化、常见的无机物、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等。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配平方法,掌握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结构、制备原理和用途等知识。

4.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其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配平方法、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构、制备原理和用途等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等知识。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目录•课程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课程性质与目标中职化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化学课程定位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了解常见无机物、有机物及其性质,掌握重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化学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电解质溶液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的移动。

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合物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掌握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环境保护中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化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化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及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1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根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编写而成,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过渡元素。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课程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类型;
(3)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4)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实验技能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3.化学应用
(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3)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实践活动
(1)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2)实地调查,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和互动方式相结合;
2.实验教学以课堂实验和实践操练相结合;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四、评价方式
1.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2.平时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技能占总评分的40%;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占总评分的10%。

五、教材
依据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大纲和选用国家公认优秀教材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