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2、在观察纸筒能观察到的范围内, 选择小圆纸片的位置,并保持不变。
3、 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
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平板、和平板同样大小的观察纸片(画好同心圆、标注好方向)、小短杆、双面胶
4、用笔和活动手册记录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在桌面上产生的不同的影子。
5、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产生影子的形状。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
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模拟制造环形山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
实验步骤
1、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2、分别使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2、分别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用蓝色球撞击红色球,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3、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画出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观察蚕蛾的活动?
2、观察蚕蛾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的?有哪些器官?
3、对比观察蚕蛾和蚕蛹,说说有哪些联系。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水的循环。

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小学三年级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

1. 一瓶装满水的玻璃瓶。

2. 一块透明塑料薄膜。

3. 一根橡皮筋。

4. 一根小木棍。

5. 一些颜色鲜艳的标签纸。

三、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瓶放在实验台上,将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2. 将瓶口上的透明塑料薄膜用小木棍轻轻按下,形成一个小坑。

3. 将一些标签纸剪成小片,分别贴在瓶口上的透明塑料薄膜上。

4. 将实验器材放置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

第一天,观察标签纸上的水滴,记录下标签纸上的水滴数量和位置。

第二天,观察标签纸上的水滴,记录下标签纸上的水滴数量和位置。

第三天,观察标签纸上的水滴,记录下标签纸上的水滴数量和位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三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标签纸上的水滴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消失了。

这说明水蒸发后凝结在塑料薄膜上,形成水滴,最终消失在空气中。

这就是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也是水的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水的循环过程,也了解了水蒸发和凝结的原理。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观察和记录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七、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循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我会继续努力,多参加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无。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冰块、水壶、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将水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将冰块放入火柴上,观察冰块在火柴上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
1. 冰块的温度为0摄氏度,呈固态。

2. 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呈气态。

3. 将冰块放在火柴上,冰块开始融化,变成液态水。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过程。

在低温下,水
呈固态,即冰块;在高温下,水呈气态,即水蒸气;在适中的温度下,水呈液态。

这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种变化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水的三态变化,比如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
水滴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发现哪些与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实验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做试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烧瓶刷、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3.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几分钟,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实验结束后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的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6.记录实验数据。

7.整理实验器材。

二、热水温度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计时器、烧瓶刷、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并调整与温度计的位置,是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到热水中,但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99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表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4.记录实验数据。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降至室温时,温度不再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室温相同。

三、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名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目的:正确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实验器材: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烧瓶刷、抹布。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量筒放置平稳。

先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水,当量筒内液体接近目标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位置。

3. 读数,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相平,写下体积数。

4.整理实验器材。

【说明】1、水面接近刻度线时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2、读数时,要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用手拿起。

四、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实验目的: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姓名:XXX 年级:三年级学校:XXX小学科目:科学
实验日期:XX年XX月XX日
实验名称:静电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静电的概念与发生原因
实验材料:塑料膜、梳子、纸片、玻璃棒
实验过程:
1. 将塑料膜盖在纸片上,用梳子摩擦塑料膜。

2. 使用摩擦后的梳子将玻璃棒擦过,然后将梳子靠近拉曼纸片,纸片会受到电力的影响,开始动起来。

3. 将电力带有电荷的梳子靠近电力带有相同电荷的另一枚擦过的玻璃棒,两者将互相排斥,不会再吸引。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梳子和玻璃棒擦过后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使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梳子则带上了负电荷。

带电的物体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同电荷的物体会相互吸引而点荷的物体则会相互排斥,这就是静电的现象。

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当两个物体带上了相同的电荷时,它们会互相排斥不再吸引。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了静电的概念和发生原因,学会了一些静电的常识与规律。

实验员:XXX 实验验证员:XXX
教师评语:
本次实验,同学们认真听从安排,按实验步骤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小问题,也能够自主分析并解决,实验结果表明,他们掌握了静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场地的安全保障。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特征。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二)实验器材。

透明水杯、水、牛奶、白醋、筷子、水槽。

(三)实验步骤。

1. 观察水的颜色。

- 将水倒入透明水杯中,透过水杯观察水的颜色,记录下来。

2. 闻水的气味。

- 轻轻扇动水杯口的空气,闻水的气味,与闻白醋和牛奶的气味方法相同,进行对比并记录。

3. 观察水的透明度。

- 在明亮处观察装水的水杯,看能否透过水看到水杯后面的物体,再与装有牛奶的水杯对比观察,记录结果。

4. 观察水的流动性。

- 将水杯中的水缓慢倒入水槽中,观察水的流动状态,并用筷子在水中搅拌,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

(四)实验现象。

1. 水在透明水杯中看起来没有颜色。

2. 闻不到水有特殊的气味。

3. 能够清楚地透过水看到水杯后面的物体,水是透明的,而牛奶是不透明的白色。

4. 水从水杯倒入水槽时呈柱状流下,用筷子搅拌时水会随着筷子的搅动而改变形状,证明水会流动。

(五)实验结论。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二、实验名称:探究纸的吸水性。

(一)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性强弱。

(二)实验器材。

卫生纸、打印纸、牛皮纸、滴管、红墨水、同样大小的纸片(每种纸若干片)、盘子。

(三)实验步骤。

1. 在盘子里倒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在三张同样大小的卫生纸、打印纸和牛皮纸的一端滴上一滴红墨水。

3. 观察红墨水在不同纸张上的扩散情况,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红墨水扩散的范围大小,持续观察5分钟。

(四)实验现象。

1. 卫生纸:红墨水在卫生纸上扩散速度非常快,1分钟内就扩散出较大范围,5分钟后几乎扩散到纸张的大部分区域。

2. 打印纸:红墨水在打印纸上的扩散速度比卫生纸慢,1分钟时扩散范围较小,随着时间推移,5分钟后扩散范围约占纸张的三分之一左右。

3. 牛皮纸:红墨水在牛皮纸上扩散最慢,1分钟时几乎看不到明显扩散,5分钟后扩散范围也很小,仅在滴墨水处周围有一点淡淡的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
实验步骤:
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分值铝币。
2.把其中的一只勺子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
3.另一勺水放在蜡烛火焰上
加热。
4.观察勺中的水在实验中的
变化,进行记录。
5.小组交流: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实验名称: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实验目的:分辩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磁铁和铁钉之间分别放上纸、布、玻璃、塑料片、薄木片、橡胶片等物体。
2.观察磁铁还能吸不吸铁钉。
实验结论:磁铁隔着一些薄的物体也能吸铁。
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目的: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 作者:
———————————————————————————————— 日期:

实验名称: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2.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儿,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4.思考:碟子里的水去哪了?
实验结论: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这就是蒸发。
实验名称: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2只不锈钢长柄勺子,一摞书,1支蜡烛、火柴。
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
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器材: 3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杯里加冰。
实验步骤:
1.把三只同样的玻璃杯,静静地放在桌上。
2.隔几分钟后观察3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4.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名称: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步骤:
1.把盛有冰块的烧杯放在阳光下晒,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同时测量离烧杯较远的空气的温度并记录。
实验步骤: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实验结论:我认为磁铁只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实验名称磁铁能隔物体吸铁吗
实验目的: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
实验器材:磁铁、一枚铁钉、塑料杯、玻璃、一张纸、铅笔、硬币等
实验步骤:
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内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观察冰的融化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①把针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向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向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
实验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Fra bibliotek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名称:观察磁极与方向
实验目的:利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八个方位示意图。
实验步骤:
1.把指南针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底盘,使方向盘上标明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2.每组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中,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注意:塑料袋的袋口要一直保持密封!)
3.观察烧杯、塑料袋外壁有什么发现?
4.比较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名称:水珠的形成的研究
实验目的: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
实验结论: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实验名称:水到哪里去了(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碟子里的水会减少。
实验器材浅碟子一只、半碟清水、记号笔一支。
实验操作步骤:
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记号笔做好水面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