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课时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2篇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2. 理解《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3. 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兰亭集序》的题目,引导学生猜测该文的内容和主题;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导入: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介绍《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给友人的序文,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3. 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表达了王羲之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探究:1.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探讨文章的结构、章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等方面;2. 分析《兰亭集序》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等;3.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训练:1. 练习朗读《兰亭集序》:分角色,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读;2. 分析《兰亭集序》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3. 转述《兰亭集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兰亭集序》的内容。
巩固:1. 练习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感受,写一篇类似于《兰亭集序》的文章;2. 留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自主拓展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知识。
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材料,自主拓展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知识;2. 写一篇类似于《兰亭集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友情、人生或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板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精选2篇(二)教案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教材版本选择相关教材内容)课型:综合素质拓展课教学目标:1. 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2. 分析和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象特点和艺术表现力;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4. 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才能目的: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情感目的: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的重难点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我们如何对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
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
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以下是一份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案主题:《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2. 理解《兰亭集序》中所传达的韵律美和境界。
3.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2. 《兰亭集序》的文本。
3. 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兰亭集序》所传达的韵律美和境界。
2. 与学生共同回顾《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 学生逐段阅读《兰亭集序》,教师边读边解读生字词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如韵律流畅、情感真挚、气势恢宏等,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步:展示分析(20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分析《兰亭集序》中的诗歌韵律和艺术手法,如排比、夸张、颂扬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并举例说明。
第四步:开展讨论(20分钟)1. 划分小组,让学生就《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进行讨论,并展开辩论。
2. 教师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2. 给学生一定的写作题目或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与同学交流思想和观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兰亭集序》的韵律美与境界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兰亭集序》的韵律美和境界。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5篇

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一、导语: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关于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王羲之的了解,以及对兰亭集序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
2.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理解《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相关单元。
2. 参考资料:关于《兰亭集序》的解读、分析、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提问:你们对王羲之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对王羲之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言文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难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兰亭集序》进行逐段讲解,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2. 讲解王羲之的背景和创作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组织小组讨论。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五、作业布置(5分钟)2. 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进行深入研究。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文言文作品。
七、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探讨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2课时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
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
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