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公交系统目标确定和规划设计
第7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公交线网规划有两种基本思路:解优法和证优 法。 解优法,又称正推法,是根据对城市公共交通 需求的预测, 通过求特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获 得优化线网。 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 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 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 线网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公交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现状城区公交线网规划通常是在现有公共交通 线路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道路建设及 新客流吸引中心的需要,对原有线路的走向、 站点设置、运营指标等进行调整或开辟新的公 共交通线路。 除非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干道网发生大的变 动,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迁建、新交通干道 的开辟,或开通新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线 路,一般不作大的调整。
规划的检验
规划实施前的事前检验 规划实施后的事后检验
规划的实施
①实施的内容。如: 线路实施、场站建 设、设备配置、材料购置、技术经济政 策、企业机制改革等; ②实施的资金政策保障情况; ③实施时间计划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决策问题, 涉及从交通政策到技术设施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规划内容包括多方面:线路、网络规划、车站用 地控制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供电、设备选 型与融资等 决策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选择、线网布 局、车站数量与选址、施工技术、与现有建筑物 的连通、系统的外部设备等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是轨道交通线网 设计和客流预测
放射+环形结构
当放射状路网规模较大时,往往在放射状路网 的基础上增加一至两条环线,环线的基本作用 是弥补放射形路网结构的不足,起到疏解市中 心客流的作用,减轻市中心区线路的负荷,并 提高环线方向乘客的直达性。莫斯科的轨道交 通线网就是这种典型图式,环线一般应放在客 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并要尽可能多贯穿大的客 流集散点。 放射+环形结构的线网布局模式适合于城市具 有较大空间规模且外围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强 度足够大的城市。
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ppt

放射网状结构的轨道线路,
如右图所示:
放射式结构适用于有明显市中心、城市规模中等且市郊周 边客流量不大时。
2、网格式结构:若干纵横线路构成的网格,一般城市道路 为棋盘型结构时多采用这种结构。
优点:布局均匀、换乘方便、连通性好缺点:对角线、平 行线间乘客换乘次数较多。
适用于人口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市中心或不适宜形 成高密度的市中心城市。
1、放射式结构: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 向外呈放射状。
单中心向外放射:所有的线路都交于一点,不利于换乘枢纽的 设计和交通组织。
放射网状:优点,郊区乘客可直达市 中心,从一条路至另一条 路只需换乘一次;缺点,增加了市中心的过境客流量和市中心 的线路负担,相邻郊区间的乘客出行需绕行,增加了出行耗时。
同的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
2、公交线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1)线网密度 :指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面积上,
小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
三轮车 轮渡 水运交通
索道缆车
7.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任务与总体框架
一、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
➢ 公共汽电车 v2 0 km /h,准点率90%。 ➢ 站点覆盖率按 300m 半径计算,建成区 50% ,中心城
区 70%。
➢ 特大城市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 主体,出租汽车等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 两点间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 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第7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7.0 本章内容
7.1 概述 7.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任务与总体框架 7.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7.4 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7.5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系统规划
城市公交车辆 GPS定位调度管理系统方案

城市公交车辆GPS定位调度管理系统方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严重影响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许多大中城市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改善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国家已将智能交通建设列入“十五”科技规划予以重点支持。
许多大中城市都在陆续申请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示范基地。
据了解,国家已批准,2个城市首批建立此种示范基地。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少、占有资源少、效率高、污染相对较少、人均占用道路少等优点。
据有关专家测算:“城市中公共交通的载客量为小汽车的30倍,承载着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
“以常规公交运输占用道路面积为1计算,则运输同样多的乘客,自行车占用的道路面积为5,小汽车为15”;“按单位载客量计,它的公里耗油量、尾汽排放量等指标与小汽车相比。
均优于小汽车10倍左右”。
因此,近年来,各地政府领导及交通管理部门都逐渐形成这样一些共识:“发展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的战略选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体现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原则”。
显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公文管理,努力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现已成为摆在各城市主管领导及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交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呢?公交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关键技术问题分析1、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乘客对城市公交系统的基本要求:安全、舒适、方便、迅速、准点,及时了解所乘车辆何时到站。
·管理部门对公交管理的基本要求:自动、准确、方便。
·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现代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运动中的不断变化的公交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掌握和调度能力。
·建立一体化、数字化的先进管理系统将大大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好的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
·建立有效的、准确的与广告牌相结合的电子站牌系统,将大大有利于乘客及时了解本线路车辆离到站的情况,缩短乘客与公交系统的“距离”。
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 12 物联网工程学号: 1201141057姓名:郑秀成日期:2014 年 12 月 15 日.引言随着因特网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协同工作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潮流,使用各种网上的软件方便生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
以此设计题目为目的,选择市作为实践对象,以市公交系统为基础,再利用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开发工具后,开发一个市手机公交线路查询软件,并且尽可能将其开发为一个方便大众使用的公交线路查询软件。
而且在当今公交出行线路多数是通过PC 机查询获得的,但是假想一下在公交出行线路走到一半的时候计划有所变化,公交出行线路需要有所调整,那么如何能够动态掌握线路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来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仅仅是百姓致富安居乐业就足以,而是逐渐趋向于一个更人性化的服务。
城市交通服务以及附属的一些服务一直都在不断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这些服务从最开始的直接人力服务转向技术型服务,如询问,路牌等,然而这些服务总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纵然你知道了这条路该怎么走,下条路线该通到哪却不知,于是开发这个手机公交线路查询软件,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对公交线路进行查询,对用户将要出行的路线了如指掌,这对用户来说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节省不少时间。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市公交线路系统开发一个公交线路手机查询软件,服务于大众。
.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1)1.1可行性分析 (1)1.2需求分析 (2)1.2.1 系统功能需求 (2)1.2.2服务器端需求分析 (3)1.2.3客户端需求分析 (4)1.2.4开发环境及工具需求分析 (5)1.3概要设计 (6)1.3.1开发流程 (6)1.3.2系统数据流图 (6)1.3.3系统整体结构说明 (7)1.3.4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8)第二章模式设计 (12)2.1C/S 模式简介 (12)2.2B/S 模式简介 (12)2.3B/S-C/S 模式 (13)2.3.1B/S-C/S模式定义 (13)2.3.2B/S-C/S模式特点 (15)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16)3.1数据库结构 (16)3.2服务器数据库设计: (16)3.3客户端数据库设计: (20)3.3.1SQLite 简介 (20)3.3.2数据库设计 (21)第四章系统测试 (24)4.1系统测试方案 (24)4.2性能分析 (24)总结 (26).第一章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1.1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

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规划和优化公交线路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策略,以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提供参考。
一、市区内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市区内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应综合考虑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枢纽、区域间的联系和现有道路网络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划与优化策略:1. 路线优化: 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常规数据分析,合理设计线路,避免过度重叠和空白覆盖。
同时,应将线路与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相连,以提高通行效率。
2. 路段分流: 针对拥堵路段,可以考虑引导部分公交线路绕行,以减少交通拥堵瓶颈,提高线路通行速度和稳定性。
3. 定期调整: 市区内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客流变化和城市道路网络改造等情况,定期进行线路的调整和优化。
二、城市郊区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城市郊区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更需要考虑城市扩张、人口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1. 扩大覆盖范围: 郊区的居民出行需求通常更为分散,因此应根据郊区居民的出行特点,合理增加线路覆盖范围,提供更便利的公交服务。
2. 加强与地铁的衔接: 完善郊区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的衔接,提高交通的无缝对接性,方便市民出行。
3. 考虑换乘方便性: 对于特定区域和新开发区,可以设计建设换乘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换乘服务,减少市民出行的时间和成本。
三、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支持措施除了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技术手段外,合理的支持措施也是十分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持措施:1. 优先通行政策: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考虑为公交车辆设置专用车道,或者优化信号配时,以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2. 信息化支持: 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公交线路查询、实时公交到站信息和交通拥堵提示等服务,方便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3. 绿色环保: 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出行的可持续性。
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20-2033年

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20-2033年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19-2033年)为全面合理规划布局我镇综合交通系统,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清溪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原则规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个个击破。
在落实好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为清溪镇谋划交通发展新思路。
二、行动策略(一)以轨道交通为载体,推进莞深惠交通一体化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与周边城市轨道对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强化镇域与东莞市中心以及周边城市客运联系,促进清溪镇人才、资源、信息流动。
(二)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契机,优化道路交通网络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强与深圳、惠州、东莞主城联系,特别是与深圳实现快速对接。
加强与龙岗中心区、坪地国际低碳城以及塘厦、凤岗、樟木头等周边路网衔接。
结合干道路网,依地就势,围绕镇界基本呈辐射环形,规整内部道路布局。
加密次支路网,增强生活、生产、自然景观等组团间的联通性。
(三)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引导,构筑高品质公交社区加快推进清溪跨市、跨镇轨道交通联系,加强与东莞市区、深圳市及周边镇界的公交建设。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同时,做好与东莞市新型公交规划的对接,提高清溪公交服务水平,依托公交打造高品质公交都市。
推动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完善公交最后1公里有效接驳;依托山水自然基底,打造连山通水休闲慢行网络;结合商业街区次支路网,规划休闲步行道路;通过精细化设计,优化现有道路慢行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
(四)以“三分离”措施为原则,完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做好内部路网和对外联系道路的有效衔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结合商业街区、居住区、产业区、生态保育区等不同环境,打造疏密有致、级配合理的差异化路网体系。
基于TransCAD的常规公交规划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TransCAD的常规公交规划实验教学设计冯焕焕;邓建华【摘要】随着TransCAD交通规划系统在企业应用日益普及,公交规划的实验教学手段及内容需要更新.结合多年城市客运交通课程及相关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构建出基于TransCAD的常规公交规划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详细阐述了其构建思想与方法,内容上涵盖了从常规公交调查开始的实验准备、实验流程的设计及实验结果的表达.旨在以此促进城市客运交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With more popularity of TransCAD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application,conventional transit plan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means and content need to be updated.Based on years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course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ransCAD for conventional transit planning,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thods in detail.It covered from the traffic survey to experimental proces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It aim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experimental teaching.【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3页(P221-223)【关键词】常规公交规划;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作者】冯焕焕;邓建华【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0 引言“城市客运交通”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类型: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1214646022 授课对象:20交通运输专业学分:3.0 先修课:学时:32 后续课:制定人:刘建辉制定时间:2020年9 月二、课程性质《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难度。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组织、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侧重于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
《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包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特性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及评价指标、常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出租车的客运管理、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旨在对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能使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悉公共交通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客流调查和预测,并进行线网评价;能够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规划额设计;能够编制系统评价指标及分析运输生产率;能够编制行车作业计划和站务作业;能够掌握快速公交的运营管理中的几项主要技术;能够掌握城市出租车运营管理体系;能够进行轨道交通的车辆调度和管理;(2)知识目标1)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性292)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543)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74)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及运输生产率分析105 5)理解常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1316)掌握快速公共交通系统1627)理解城市出租车的客运管理2048)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2279)掌握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26710)掌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298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四、教材、资料教材:《城市公共交通概论》,闫平、宋瑞,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第三版)》,裘瑜、吴霖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以)赛德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平时成绩占 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比法
• 同类城市类比法: 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 模、经济发展水平等
运营长度
• 运营长度(km)=公交运输需求(人.km/h) /单条线路运输能力(人.km/h)
• 经验法
车辆规模
• 类比法
经验法
对大城市:
1 NI 1 1000 P 800
对中小城市:
1 NI 1 1500 P 1200
• 根据城市总客流量的要求及公共交通运营的要求进 行线路网的优化设计,满足各项规划指标,确定规 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逐步建成,逐条开辟公共交通线 路,并不断根据客流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 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 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
常规公交系统目标确定和规划 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内容
• 常规公交发展目标的确定 • 常规公交网络优化设计 • 公交站场优化设计
常规公交发展目标的确定
• 线网规模 • 车辆规模 • 站场规模 • 投资规模 • 运输效率
• 物理长度 • 运营长度
线网规模
• 经验法
物理长度
• 类比法
经验法
• 公交线网的密度是指城市公交线路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用地 面积上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它反映了居民 接近线路的程度。
分配资料。
线路规划
• (2)规划原则 • 首先满足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乘车需要; • 其次还需满足生活出行需要; • 均匀并与运载能力相适应; • 尽可能在城市主要人流集散点(如对外交通
枢纽、区中心等)之间开辟直接线路,线路 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流向一致; • 尽可能减少居民乘车出行的换乘次数。
线路规划
系统类型的确定
• 中等城市
系统类型的确定
• 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形成以快速大 运量的轨道公共交通为骨干的方便的公共 交通网。
• 最理想的系统是:快速轨道交通承担组团 间、组团与市中心以及联系市一圾大型人 流集散点(如体育场、公园、市级商业服务 中心等)的客运。
系统类型的确定
•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线网密度
非车内时间(min)
候车时间
步行时间
非车内时间
20
15
10
5
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公交线路网密度(km/km2)
线网密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给出线网 密度的下限为:
m in 23~ ~24 .5 ((kk m m //kk m m 22 ))((市 市 中 边 心 缘 区 区 ))
投资规模
• 车辆投资 • 站点建设 • 场站建设
运输效率
• 公交方式运输量分担比重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局规划
系统类型的确定
• 小城镇可以不设公共交通线路,或所设 的公共交通线路只起联系城市中心、对 外交通枢纽、工业中心、体育游憩设施 的辅助作用
系统类型的确定
• 小城镇
系统类型的确定
• 中等城市应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公 共交通线路系统。在带状发展的组合型 城市,可能需要设置快速公共汽车(改轻 轨)线路,以加强各分散城区之间的联系
• ①棋盘型; • ②中心放射型,又分单小心放射型
和多中心放射型; • ③环线型; • ④混合型; • ⑤主辅线型。
线路规划
• (1)规划依据 • a.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确定的用地和主要人
流集散点布局; • b.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与城市结构
一起考虑的交通系统结构) • c.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出行形态分布
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 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 情况确定;
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 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
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起、终点规划
• 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 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 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它既是公交站 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 的用途。
• 停车场的洗车间(台)、油库和锅炉房的规划用地按有关 标准和规范要求单独计算后再加进停车场的规划用地中
• 保养场的规划用地按所承担的保养车辆数 计算,每辆标准车用地200m2,乘以用地系 数Ky。当保养车辆数小于或等于100辆时, Ky值取1.2;保养车辆数为150辆左右,Ky 值取1.1;保养车辆数在200辆车以上时Ky 值取1。在山城建设保养场不论规模大小, Ky值一律取1.2。
• 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 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 内容。
起、终点规划
• 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 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 要方向的同侧;
• (3)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 根据城市性质、规模、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结
构,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系统类型 • 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 • 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客运交通分
配的基础上,分折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 流吸引希望线及吸引量。
• 综合各城市活动中心客流相互流动的空间分布要求, 初步确定一个主要客流流向上满足客流量要求并把 各居民出行的主要出发点和吸引点联系起来的公共 交通线路网方案;
• 保养场 • 停车场
站场规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站场规模
• 停车场的规划用地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150m2计算。在用 地特别紧张的大城市,公共交通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 的用地可按每辆标准车用地不小于200m2综合计算。若用 地利用率不高,各地可酌情
• 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公共汽车宜主要采用垂直式或 斜排式,无轨电车应采用平行式。停车面积系数Kt,垂直 式为0.35,斜排式为0.30,平行式为0.50~0.60。
系统类型的确定
• 一类是联系相邻组团及市一级大型人流集 散点的市级公交网络,解决快速轨道交通 所不能解决的横向交通联系。
• 另一类以组团中心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 (客运换乘枢纽),联系次一级(组团级)的人 流集散点的组团内地方公共汽车网,主要 解决组团内的客流和与轨道交通的联系。
公共交通线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