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某防护结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响应面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试验设计与优化领域的统计方法,它通过构建响应面模型来探究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对系统性能的优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详细阐述其原理、实施步骤、优缺点及案例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响应面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包括试验设计、模型建立、模型验证和优化求解等步骤。

本文还对响应面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响应面法的原理和应用,为自身的科研工作或实际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是一种优化和决策的技术,主要用于探索和解决多变量问题。

该方法通过建立一个描述多个输入变量(或因子)与输出响应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响应面模型,来预测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和实验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收集一系列输入变量和对应输出响应的数据。

这些数据用于拟合一个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输入变量与输出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常见的响应面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高斯模型等。

在拟合模型后,可以通过分析模型的系数和统计显著性来评估输入变量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响应面法还提供了图形化的工具,如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用于直观展示输入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最优参数区域。

通过最大化或最小化响应面模型,可以找到使输出响应达到最优的输入变量组合。

这些最优解可以用于指导实际生产或研究过程,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建立一个描述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优化模型来找到使输出响应最优的输入变量组合。

这种方法在多变量优化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工程、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设计

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设计

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设计响应面优化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用于优化多个相互关联的输入因素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最优的输入组合,从而提高输出的性能。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标和问题定义在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问题定义。

这包括确定需要优化的输出响应,以及影响该输出响应的输入因素。

同时,还需要确定实验的约束条件,例如实验时间、资源限制等。

二、确定因素的范围和水平对于每个影响输出响应的输入因素,需要确定其范围和水平。

范围是指该因素可能的取值范围,水平是指在实验中选取的几个具体取值。

范围和水平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实验的目标。

三、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四、确定实验设计的迭代次数五、确定实验点的选择方法实验点的选择方法是指如何选择实验中的输入因素组合。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距离设计、等噪声设计和最大似然设计。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减少实验次数,并提高实验效率。

六、确定实验方案的分组和随机化方法在实际实验中,通常需要将实验样本分为不同的组,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减小分组之间的差异,可以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将样本在不同的组之间随机分配。

七、确定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是确定最优解的关键。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优化算法等。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确定实验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价实验结果的标准。

根据实验的目标和问题定义,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均方误差、R方值和最优解的误差等。

九、实验验证和优化实验验证是为了验证最优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优化的方法包括参数调整、算法改进和资源分配等。

总结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的目标、问题定义、限制条件和可行性。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可以寻找最优的输入组合,优化输出的性能。

基于响应面法某轿车后纵梁支架结构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某轿车后纵梁支架结构优化
第 l 期( 总第 1 7 6期 )
2 01 3年 2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 ECHANI CAL ENGI NEE RI NG & AUT( ) M ATI ( ) N
No .1 Fe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6 4 1 3 ( 2 0 1 3 ) 0 1 — 0 0 8 9 — 0 3
( 一 ) R 一

———~ ( 一 ) 。


…… ……… ………
( 2 )
为 了减少有 限元仿 真 的试 验次 数 , 同时 获 得 精 度 较高 的近 似模 型 , 需要 事 先制 定 好 的 试 验策 略 和 好 的 试验 方法 。常见 的试 验 设计 方 法 有 全 析 因试 验 设计 、 正交 试验设 计 、 均匀 试验 设 计 、 随机 投 点 试 验 设 计 、 拉 丁方 方法 等 。
基 于响应面法某轿车后纵梁支架结构优化
魏 然 ,王 显 会 ,路 先锋 ,吴 旭
( 南京 理 工 大 学 机 械 T 程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9 4 )
摘 要 :针 对 某轿 车追 尾 碰 撞 试 验 中后 纵 梁 支 架 的耐 撞 性 优 化 问 题 ,运 用 中心 复 合 试 验 方 法 合 理 分 布 试 验 点 , 并 结 合 最 小 二 乘 法建 立 了 以三 对 吸 能 槽 位 置 为 形 状 变 量 的 刚性 墙 最 大 位 移 、撞 击力 峰值 的 响 应面 模 型 。 采 用 遗 传 优 化 算 法 对 响应 面 模 型 进 行 了优 化 计 算 。 结 果 表 明, 在 不 影 响 后纵 梁 总成 和 车 身其 他 结 构 的 条 件 下 ,优 化 后 的 后纵 梁支 架有 较 好 的吸 能 槽 位 置 排 布 ,其 耐 撞 性 有 了显著 提 升 。该 优 化 方 法 能用 较 小 的计 算 成 本 来 有 效 预 测 和 指 导 工 程 实践 中产 品 的耐 撞 性 设 计 ,在 车 身 结 构 和 汽 车 零 部 件 的耐 撞 性 设 计 中 具有 一定 的实 用 与 推

基于响应面法的SPS舱口盖结构多目标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SPS舱口盖结构多目标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SPS 舱口盖结构多目标优化田阿利,魏震,张海燕,马清勇,姚鹏(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0)摘要:本文以轻量化为前提,设计传统钢制板架舱口盖的钢聚氨酯夹层板(Steel-Polyurethane Sandwich plate ,SPS )替代方案。

对不符合结构刚度、强度要求的初步方案,采用基于BBD (Box-Behnken Design )设计的响应面法进行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以结构变形和等效应力作为优化目标,结构尺寸及质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响应面模型,得到优化后的SPS 舱口盖设计方案;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对优化目标进行了详细对比,验证了优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PS 舱口盖结构,在减重9.28%的情况下,变形减少了36.7%,应力降低了30.5%;说明采用响应面法对SPS 舱口盖实现多目标优化可行,且优化效果明显。

关键词:SPS 舱口盖;响应面法;多目标优化中图分类号:U6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7-7294.2021.04.013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SPS hatch cover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TIAN A-li ,WEI Zhen ,ZHANG Hai-yan ,MA Qing-yong ,YAO Peng(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0,China)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light weight,an alternative scheme of steel-polyurethane sandwich plate (SPS)for traditional steel hatch cover is designed.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based on BBD design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multi-objective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preliminary scheme tha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structural stiffness and strength.With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equivalent stress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and structural size and quality as constraints,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of SPS hatch cover is obtained,and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are optimized.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uctural scheme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and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necessity of the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SPS hatch cover decreased by 36.7%,and the stress reduced by 30.5%after optimization,and the mass of SPS hatch cover reduced by 9.28%compared with that of steel hatch cover.It is shown that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s feasible to achiev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SPS hatch cover,and has a significant optimization effect.Key words:SPS hatch cover;response surface method;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第25卷第4期船舶力学Vol.25No.42021年4月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Apr.2021文章编号:1007-7294(2021)04-0502-07收稿日期:2020-08-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9101;5150911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资助项目(17KJA580002);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CJ1601)作者简介:田阿利(1980-),女,博士,副教授,E-mail:****************.cn;魏震(1993-),男,硕士研究生,E-mail:*******************。

基于响应面法在侧面碰撞下对薄壁八面柱耐冲击性能的优化设计

基于响应面法在侧面碰撞下对薄壁八面柱耐冲击性能的优化设计
s sE
R = 1一 面
其 中 ,S S E及S S T 表 达式为 :
SS = i £一
1 模 拟 中有 限 元 模 型 的 定 义 及 初 始 条件
1 . 1 截面设计 依 据L i u 口 对 薄 壁 柱 体 结构 的前 期 工 作 ,确 定
收稿日期:2 0 1 2 -I 1 -1 7
硬 化 模 量 密 度
6 3 0 Mp a 7 8 3 0 k g / m3
边 长 厚 度 柱 长
2 0 mm ≤ a≤ 4 4 mm 0 . 8 mm t ≤1 . 6 mm 1 =3 0 0 m m
表2 材料性能[ 】
泊松 比 0 . 3
杨 氏模量
屈 服 应 力 极 限 应 力
2 0 7 GP a
2 0 O MP a 4 4 8 MP a
计 的组 合运 用 等等 。
图 1 八 面柱 截 面 结构
然 而 , 撞击 中 薄 壁 多 面 柱体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仅 发 生正 面 碰 撞 的情 形 ,而 这 种 柱 体 还 能 参 与 到其 他 类型 的碰 撞 中 ,如 侧 面 碰 撞 。因 此 ,本 文
结 构
表1 结构 特性
訇 似
参数 矢量B=( B。 , B …. ,1 3 ) 来 自于 :
B I =( ① 中 ) ①T y
其 中 ,矩 阵 ①由方程 ( a , t ) 组成:
f , p n ( a , t ) l …

( a J t ) i 1
l …
1 ( a J t )
碰撞,作为一种车辆事故中常见的伤害状况还没有成为广泛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定义有限 元模 型 ,以边长 和厚度为 变量 ,运用有 限元分析 与响应面技 术确定柱体 能量吸 收情况 ,进而 对比多项式方程找到最佳截面结构,还观察了在此类冲击卞其几何特性变化对能量吸收的影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结构疲劳寿命优化方法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结构疲劳寿命优化方法
( e a oa r f u dm na S i c o N t n e nea vne ei eh o g f l h ei e K yL b r o o n a e t ce ef a oa D f s—da cdD s nT c nl yo i t hc , ty F l n r il e g o Fg V l N nigU i r t o eoa t s& A t n ui , aj g 10 6 C ia aj n esy f rn ui n v i A c s oa t sN ni 0 1 , hn ) r c n2
p o e . e ftg e l e i r v s5. i s Th p i z to e u td mo sr t st e ef cie e so ly d Th ai u i mp o e 4 tme . e o tmia in r s l e n tae h f tv n s f f e t e p e e td me h d. h rs ne to Ke y wor ds:e p n e S la emo es ft u i sr cu a pi z t n;y mi i lto ln i gg as r s o s U ̄ c d l ;ai e l e;tu tr o t ai d na c smuain;a dn e r g f l mi o
g a ’ s cu a e in, o d s e t m o u s cu e f t u i n lss i o ti e y d n mi e rS t t r ld sg a l a p c r fs b t t r ai e l e a ay i s b an d b y a c r u u u r g f smu aif h u d a i r s o s u fc d l o t u i r sa l h d b s d o h e in i lt . e q a r t e p n e s ra e mo es ff i e l e a e e tb i e a e n t e d sg o T c ag f s me h d o t y e c b . h p i z t n d sg f a iu i o o e ty o n i g g a m- t o f ai h p r u e T e o t a i e in o t e l e fraf r sa f a d n e ri e l n mi o f g f l s

响应面优化法

响应面优化法

原理
该方法基于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通 过有限次的试验,建立一个近似的响 应面模型来替代真实的复杂系统或过 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响应面优化法的应用背景
工程设计
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工程 设计领域,常常需要优化多个设 计参数,以达到性能最佳、成本 最低等目标,响应面优化法可用
于解决这类问题。
一旦建立了响应面的数学模型,便可以使用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 遗传算法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这样可以在实际进行试 验之前,预测并优化系统的性能。
03
响应面优化法的实施步骤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
明确实验目标,确定自变量和因 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 (如中心复合设计、BoxBehnken设计等)并设置实验水 平。
响应面优化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响应面优化法的基本原理 • 响应面优化法的实施步骤 • 响应面优化法的应用案例 • 响应面优化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01
引言
响应面优化法简介
定义
响应面优化法是一种通过构建响应面 模型,对多个设计变量进行优化的方 法,旨在找到一组最优的设计参数, 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
化学工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力 、浓度等多个因素会影响产物质 量和收率,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可
确定最优的操作条件。
农业科学
响应面优化法也可用于农业科学 研究,例如优化肥料配比、灌溉 量等农业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
响应面优化法的重要性
提高效率:通过构建响应面模型,可 以大大减少实际试验次数,节省时间 和成本,提高优化效率。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 集实验数据。

基于响应面法的空气雾化喷嘴内流道结构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空气雾化喷嘴内流道结构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空气雾化喷嘴内流道结构优化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3)1.4 本文研究内容概述 (4)2. 相关理论基础 (5)2.1 气动雾化原理 (6)2.2 响应面方法概述 (7)2.3 气态流动控制方程 (8)2.4 优化设计理论 (9)3. 空气雾化喷嘴流道结构特性分析 (10)3.1 喷嘴流道结构设计参数 (11)3.2 流动特性分析方法 (12)3.3 喷嘴流道结构设计实例 (13)3.4 现有喷嘴流道结构优缺点分析 (13)4. 基于响应面法的喷嘴流道结构优化策略 (14)4.1 响应面法适用于喷嘴优化设计的特点 (15)4.2 实验数据的准备与模拟方法 (16)4.3 响应面模型构建 (18)4.4 优化算法选择与迭代策略 (19)4.5 设计变量与约束条件设定 (20)4.6 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1)5. 喷嘴流道结构优化设计实例 (22)5.1 喷嘴优化设计案例背景 (23)5.2 实验设计的确定 (24)5.3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5)5.4 优化计算过程与结果分析 (27)5.5 优化前后喷嘴性能对比 (27)6. 喷嘴流道结构优化设计结果应用与验证 (28)6.1 优化策略的有效性验证 (30)6.2 实际生产环境下喷嘴性能评估 (31)6.3 喷嘴流道结构改进的经济效益分析 (32)7. 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结论 (33)7.2 对工程实践的启示 (34)7.3 未来研究方向 (36)1. 内容概要本文旨在通过响应面法对空气雾化喷嘴内流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喷雾特性和性能。

通过分析流道结构与雾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喷雾粒径、喷雾流量以及雾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搭建响应面模型,利用试验計画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组合,进而得到喷嘴内流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验证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添加 法 向 对 称 约 束 。采 用 流 固 耦 合 算 法 进 行 一 定 TNT 当量的地 雷 爆 炸 冲击 仿 真 试 验 。所 有钣 金 件 采 用三角 形和 四边形 B —T单 元 划分 ; 各 板 材质 为 6 8 5 A 钢, 采 用弹塑 性材料 模 型 。
军 用车 防护性 能 的研究 重点 之一 。对 驾驶室 底部 的 防 护 结构进 行优 化设 计 , 是 提 高 防护 型 驾驶 室 底部 防护
1 . 1 模 型 建 立
2 1

7 O 0

0 . 9 8
相对误差 ( )
3 . 8
7 9
8 2
7 0 8
0 . 8 0
1 0 2
9 5
6 . 9
3 l

7 O 0 0 . 4 7
7 9
8 1
安全 的 多 目标 优 化 ; 陈 潇 凯 等 ] 结 合 了 响应
面 法和序 列 二次规 划法 对汽 车全 宽正 面抗撞 性进 行 了 优化; Ma r c u s [ 4 ’ 利 用神 经 网络 法 来 建立 响 应 面 实 现 了 对 吸能盒 形状 的优 化 。 1 防护 结构 有 限元模 型的 建立及 验证
能 力 的有 效措施 。
由于爆 炸冲击 类 的问题 涉及 到大位 移 和大 变形及 冲击载荷 、 材 料非线 性等 多重 非线性 , 使 得其 响应 函数 的导数往 往是 严重 不 连 续 的 , 这 样 传 统 的 基 于 梯度 的 寻 优方法 具有 很 大 局 限性 , 往 往 不 能得 到最 优 解 。面 对 这一 问题 , 一种 结合 了试验 设 计 和数 理 统 计 的全 局
第 1期 ( 总第1 8 2期 )
2 0 1 4年 O 2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 ECH ANI CAL ENG1 NEE RI NG & AUT( ) M ATI ( ) N
No. 1
F e b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6 4 1 3 ( 2 0 1 4 ) 0 1 — 0 0 4 0 — 0 3
收稿 | - I 期 :2 0 l 3 — 0 7 — 0 】 ; 修 回 口期 :2 0 1 3 — 0 7 — 1 0
对 比仿 真结 果 与试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二 者相 对 误 差在合 理范 围之 内 , 说 明仿 真结 果可 信 , 在 模 拟爆炸 时
0 引 言
钣 金件 组成 , 结构对 称 , 对 板 4施 加 全 约 束 , 对 称 面 上
近年来 , 随着 我 国参 加 国际维 和任 务 的不断增 加 , 使 得我维 和人 员 面临 I E D 的威 胁不 断 增 加 , 这 就要 求 军 用 车辆 生产 企 业 必 须 生产 符 合 相 关 防 护 标 准 的车 辆口 ] , 如何 提 高军 用车 辆 的 防护 性 能 成 为 我 国军 用 车 辆 研发设 计人 员 面 临 的一 个重 要 课 题 。其 中 , 驾驶 室 底 部是 受爆 炸冲击 影 响较 大的 部 分 , 其 防 护 性能 直 接 关 乎乘员 的人 身安 全 , 因此在 爆 炸 冲击 下 其 防护 性 是
基 于 响 应 面 法 的某 防护结 构优 化设 计
郑 雅 丽 , 王 显 会 , 张 望 ,魏 然
( 1 .南Z - 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 京 2 1 0 0 9 4 ;2 . 陕 西 重 型 汽 车 有 限 公 司 汽 车 工 程研 究 院 , 陕 西 西 安 7 1 0 2 0 0 )
【4 5 l
l 2
1 1 0 8 1 . 3 3 8 2 1 0 7 8 0 . 9 5 6 9
8 6 6 4
4 . 9 7 . 2
在爆 炸 冲击波 作用 下简 化后 的某 防护 型驾驶 室底 部 防护结 构 的 l / 2有 限元模 型如 图 1所示 。其 由 7 块
行 方 向优 化 算 法 对建 立 的 响应 面进 行 了求 解 计 算 ,得 到 了一 组 最 优值 。结 果 表 明优 化 后 防 护结 构 的 防 护 性 能 得 到 了显 著 提 升 ,为 更 多 防护 结 构 的设 计提 供 了参考 依 据 。
关 键 词 : 优 化设 计 ; 拉 丁超 立 方试 验 设 计 ; 响 应 面 法 ; 防 护 性 中 图分 类 号 :T P 3 9 1 .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图 1 防 护 结 构 的 有 限 元 模 型
1 . 2 验 证
采用相 同 的建模方 法建 立 了爆炸 冲击 波作 用下 靶 板 的有 限元模 型 , 并进 行 5次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和试 验 结 果 的对 比, 见表 l 。
表 l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与 试 验 结 果
靶 板 厚 度 装 药量 炸 距 序 号
1 1
近 似模 型方 法—— 响应 面法 成为解 决该 问题 的 有效途 径 。该方 法 已被广 泛用 于解决 碰撞 及其 他类 型 的多重
非 线性 响应 问题 , 如 张 维 刚等 L 2 利 用 响 应 面 法 实 现 了
挠 度 试 验 值 模 拟 值
摘 要 : 为提 高 某 防 护 型 驾驶 室底 部 类 V 形 防 护 结 构 对 爆 炸 冲 击 波 的 防 护 性 能 .利 用 尺 寸 优 化 和 形 状 优 化 相 结 合 的 设 计 方 法 .进 行 了 防护 结构 的优 化设 计 。 首 先 通过 拉 丁 超 立 方试 验 设 计 建 立 了 中心 防护 板 最 大位 移 和 模 型 总 质 量 的 高 精度 响 应 面 ;再 综 合 考 虑板 件 厚度 和 边 界 形状 的 变 化 范 围 以及 安 全 性 和 轻 量化 要 求 .运 用 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