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练习

合集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政治查缺补漏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政治查缺补漏试题(含解析)
5.因为网络使用的流行,交际软件、微博、网络媒体上出现了无数的“热词”。这些年,教育部都会统计部分年度网络热词,而且对词语进行解读。有人以为,每年的网络热词都能带给我们好多的欢喜,因为好多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当下的心境;有人主张,网络热词不可以出此刻教科书和政府文件中,一定经过禁用网络词汇来保卫文化传统;还有看法以为,语言是商定俗成的,一旦机遇成熟,网络热词引入教科书、政府文件都不是事儿。
【答案】C
【分析】
【 解】此 考 克思的 危机理 的有关知 。① ,在1930年从前, 本主 学派别 “理性”, 政府干 弊大于利;②正确,在1930年金融危机后, 本主 学派别主 ,在个人部 需求不足 ,政府 借 增添支
出;③ ,“滞 ” 象的出 ,使派别B碰到了极大的挑 ;④正确,在2020年 本主 危机后, 本主 学家 到只依靠市 或政府 ,并
资料一 光流 ,跟着北京大 模的城市改造,往日的古村早已 了模 。一片片新盖的楼房,和“五里坨” 个名字流露出的 野气味相去甚 ,老百姓居住 境得以改良。惟有楼群中的空地上 留有一片建于清代嘉 年 的四合院建筑群——两座黑石 村迁建的 家大院、五座旧址修复的王家大院,共同组成了“五里坨风俗博物 ”,古村民居的精 都在 里。在古村拆迁改造 程中,依照“修旧如旧”的原 ,花 大批人力物力,通 号、分拆、运 、重装的方式,保存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2020年舒乙先生 老屋 字“院子里的故 ”。今日你到达五里坨,会看到: 根下是留着百年磨痕的老碾 和拴 石, 外是铺天盖地的老槐 , 下一群老人守着古院自 自 地吹拉 唱⋯⋯ 着周围高楼大厦的背景, 人忽生恍若隔世之感。
(1) 合资料,从哲学角度或文化角度 你 文中“修旧如旧”做法的合理性

资料二 五里坨风俗 列 中寄存的老物品, 大部分来自当地村民的无 捐赠。因 拆迁 人告 他 :“住上楼房后, 些 西你 没法保存了,交 国家保 吧。房屋建成博物 ,你 能够做 工随 回来,守 你 的家。老物品放在 儿,永 是你 的,我 帮大家看着,什么 候都能看,假如舍不得,什么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查漏补缺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查漏补缺数学试题及答案

1绝密★启用前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查漏补缺数学试题2020年6月说明:1.提供的题目并非一组试卷,小题(选、填)主要针对以前没有考到的知识点,或者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没有用过的试题.2.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也可以不用.3.试题按照中心组教师的建议和一些教师的建议匆匆赶制而成,难免出错,希望老师们及时指出问题,以便及时改正.【集合与简易逻辑】1. 已知集合A ={x |ln(1)1x +≤},B ={-2,-1,0,1,2},则A ∩B =A .{0,1}B .{-1,0,1}C .{-2, -1,0,1}D .{-1,0,1,2}2. 在ABC ∆中,“cos cos A B <”是“sin sin "A B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2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复数】1. 如果复数 222(32)i z a a a a =+-+-+为纯虚数,那么实数a 的值为 A. 2 B. 1 C. −2 D. 1 或 −22.设32i z =-+,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 若ii 1im n +=+,则实数m =_________,实数n =_________. 【不等式】1.设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2a b a b +<< B.2a ba b +< C.2a b a b +<D2a ba b +<<2. 设R m ∈且0m ≠,“4+4m m>”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z3A .2m ≠B .0m >且2m ≠C .2m >D .2m ≥3. 已知(0,1)m ∈,令log 2m a =,2b m =,2m c =,那么,,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a <<B .b a c <<C .a b c <<D .c a b <<4. 设0.2log 0.3a =,2log 0.3b =,则A .0a b ab +<<B .0ab a b <+<C .0a b ab +<<D .0ab a b <<+【数列】1. 设{}n a 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120a a +>,则230a a +>B.若130a a +<,则120a a +<C.若120a a <<,则2a > D.若10a <,则()()21230a a a a -->2. 若等差数列{}n a 满足7890a a a ++> ,7100a a +< ,则当n = ________时,{}n a 的前n 项和最大.3. 已知数列{}n a ,22a =,*13,n n a a n n N ++=∈,则24681012a a a a a a +++++=______。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查漏补缺物理试题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查漏补缺物理试题

2020海淀区高三物理查漏补缺题1.下列各种物理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向外发射光电子的现象 B .氢原子发光时,形成不连续的线状光谱的现象C .用α粒子轰击金箔后,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现象D .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的现象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中的β射线是从自原子核内发出来的 B .核力是核子间的库仑引力C .5G 信号比4G 信号所用的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D .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有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E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F .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运动规律不适合用经典力学来描述G .调谐是电磁波发射应该经历的过程,调制是电磁波接收应该经历的过程3.关于下列实验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说明薄板一定是非晶体 B .图乙说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且T 1>T 2 C .图丙的实验情景可以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 .图丁中的现象说明水黾受到了浮力作用,且浮力与重力平衡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油膜法可以精确测量分子的大小B .油酸分子直径近似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膜面积C .计算油膜面积时,应舍去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 .实验时应先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再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5.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B .若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减少C .若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压强也变大D .若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冲击力都增大E .若温度不变而体积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6.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过程①到达状态B ,再由状态B 经过过程②到达状态C ,其中过程①图线与横轴平行,过程②图VA B① 用高温的针尖加热薄板甲 板上的蜂蜡熔化成圆形 图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模拟气体压强 乙产生机理丙水黾停留在水面上丁 T 1 T 2线与纵轴平行。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数学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数学试题 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题
数学
2020.6
说明:
1.提供的题目并非一组试卷,小题(选、填)主要针对以前没有考到的知识点,或者在试题 的呈现形式上没有用过的试题.
2.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也可以不用. 3.试题按照中心组教师的建议和一些教师的建议匆匆赶制而成,难免出错,希望老师们及时
C. m > 2
D. m ≥ 2
2
3. 已知 m ∈ (0,1) ,令 a = logm 2 , b = m2 , c = 2m ,那么 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 b < c < a
B. b < a < c
C. a < b < c
D. c < a < b
4. 设 a = log0.2 0.3 , b = log2 0.3 ,则 A. a + b < ab < 0 C. a + b < 0 < ab
5
个结论:
① f ( x) 在( 0, 2π )有且仅有 3 个极大值点; ② f ( x) 在( 0, 2π )有且仅有 2 个极小值点
5
③ f ( x) 在( 0, π )单调递增
10
④ω
的取值范围是[
12 29
, 5 10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A. a < b < ab < a + b 2
C. a < ab < b < a + b 2
B. a < ab < a + b < b 2

2020学年海淀区高三数学查漏补缺题稿09515最新版

2020学年海淀区高三数学查漏补缺题稿09515最新版

数学查漏补缺题说明:查漏补缺题是在海淀的五次统练基础上的补充,绝非猜题押宝,每道题的选择都有其选题意图,有的侧重知识、有的侧重方法、有的侧重题型、有的侧重选题内容,请老师根据选题意图,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训练学生.最后阶段的复习,应是梳理知识、梳理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三角函数1、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满足b A c C a =+cos cos 2. (1)求C 的大小;(2)求B A sin sin +的最大值.解:(1)由正弦定理及b A c C a =+cos cos 2得, B A C C A sin cos sin cos sin 2=+. 在ABC ∆中,π=++C B A ,∴B C A -=+π,即B C A sin )sin(=+.∴B C A B C A C A A C C A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cos sin cos sin 2=+=++=+∴0cos sin =C A又Θπ<<A 0,π<<C 0,∴0sin >A . ∴0cos =C .∴2π=C .(2)由(1)得2π=C ,∴2π=+B A ,即A B -=2π.ΘA A B A cos sin sin sin +=+)4sin(2π+=A ,20π<<A ,∴4344πππ<+<A . ∴当4π=A 时,B A sin sin +取得最大值2.命题意图:在已知边角关系中既有边又有角的等式,一般要进行边角统一,边化角常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常用正弦、余弦定理;熟练掌握()sin cos a x b x x φ+=+的变形;另外对于函数B x A y ++=)sin(φω的图象和性质要掌握好;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一定要注意角的取值范围,注意细节. 2、已知21cos cos sin )(2-+=x x x x f . (1)求)(x f 的对称轴方程;(2)将函数)(x f 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函数)(x g 的图象,若)(x g y =的图象关于点)0,2(π对称,求a 的最小值. 解:(1)2122cos 12sin 21)(-++=x x x f)2cos 2(sin 21x x +=)42sin(22π+=x 由242πππ+=+k x 得,28Z k x k ππ=+∈. )(x f ∴的对称轴方程为,28Z k x k ππ=+∈. (2)由题意可设(,0)m =a 则)422sin(22)(π+-=m x x g 又因为)(x g 的图象关于点)0,2(π对称,则有0)24sin(22=-+m ππ, 即552,,482Z k m k m k ππππ-=∴=-∈. 5,82Z k k ππ∴=-∈a 所以当1=k 时,min .8π∴=a命题意图:对于三角公式,重中之重是倍角公式、降幂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如果三角函数解答题要求单调性、对称性、周期等,一般暗示着“化一”的过程,即通过恒等变形把函数化为B x A y ++=)sin(φω;另外会从“数”和“形”两方面来分析这个函数的性质和几何特点,即以图引导思维;注意平移问题的处理,如函数平移,按向量平移,曲线的平移问题. 提示:要求学生记清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数列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3=,2=1+1n n S S S ()L n=1,2,3. (Ⅰ)求证:数列{}1+n S 为等比数列; (Ⅱ)求通项公式n a ; (Ⅲ)设2n nn S a b =,求证:1...21<+++n b b b . 证明:(Ⅰ)2+3=1+n n S S Θ, )1+(3=1+∴1+n n S S . 又3=1+1S Θ,{}1+∴n S 是首项为3,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且*31,N n n S n =-∈.(Ⅱ)1=n 时,2==11S a ,1>n 时,)13()13(11---=-=--n n n n n S S a)13(31-=-n 132-⨯=n .故1*23,N n n a n -=⨯∈.(Ⅲ) ()11211232311,1(31)(31)(31)3131n n n nn n n nb n ----⨯⨯=<=->-----Q )131131()131131()131131(21...1322121---+⋅⋅⋅+---+---+<+++∴-n n n b b b 11312121<--+=n . 命题意图:数列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掌握好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能用概念判断是否为等差、等比数列.常见考点:n S 与n a 的关系(注意讨论);b ka a n n +=+1;递推——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迭加)(1n f a a n n +=+;迭乘n n a n f a ⋅=+)(1;裂项求和;错位相减等;数列不等式证明中注意放缩法的运用.2、无穷数列{}n a 满足:1221+-=+n n n a a n n λ(0≥λ为常数). (1)若,11=a 且数列{}n na 为等比数列,求λ; (2)已知,11=a 3=λ,若8050<<m a ,求m ;(3)若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a <+1,求证:存在正整数M ,使得当M n >时,有.0<n a解:(1)2121n n a n na n λ+-=+Q ,1(1) 2.n nn a n na λ++∴=- 由{}n na 为等比数列,知2-n λ与n 无关,故0=λ.当0=λ时,数列{}n na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当3=λ时,23)1(1-=++n na a n nn .取n 为1,2,3,1,-n Λ,累乘得:)53(74111-⨯⨯⨯⨯=n a na nΛ (2≥n ). 11,a =Q14(35)(2)1(1).n n n a nn ⨯⨯⨯-⎧≥⎪∴=⎨⎪=⎩L , 当2≥n 时,n n n n a a n nn a a >⇒>+-=++1111)23(. 而80,56,50654>=<a a a ,5=∴m (3)当0=λ时,0121<+-=+n na a n n ,说明n n a a 与1+异号,此时不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a <+1.当0>λ时,必存在正整数0N (取大于λλ2493++的正整数即可),使得当0n N >时,有1122>+-n nn λ,即存在正整数0N ,使得当0n N >时,有11>+nn a a ; 因为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恒有n n a a <+1成立,取1N 为0N 与N 的较大者,则必存在正整数1M N ≥,使得当M n >时,0<n a .∴存在正整数M ,使得当M n >时,有.0<n a命题意图:数列中涉及恒成立或存在性的问题,往往和最大(小)值及单调性有关,常见做法是用1+n a 和n a 进行作差、作商、比较或构造函数来判断;通过本题的练习,希望学生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获取信息,抓住特点,进行代数推理论证;本题第(3)问也可用反证法说明,解题中要重视它的运用.立体几何1、在直平行六面体1AC 中,ABCD 是菱形,60DAB ︒∠=,AC BD O =I ,1AB AA =.(1)求证:1//C O 平面11AB D ; (2)求证:平面11AB D ⊥平面11ACC A ; (3)求直线AC 与平面11AB D 所成角的大小. 证明:(1)连接11A C 交11B D 于1O ,连结1AO . 在平行四边形11AAC C 中,11//C O AO ,11C O AO =,∴四边形11AOC O 为平行四边形. ∴11//C O AO .Q 1C O ⊄平面11AB D ,1AO ⊂平面11AB D , ∴1//C O 平面11AB D .(2)在直平行六面体1AC 中,1A A ⊥平面1111A B C D ,∴111A A B D ⊥.Q 四边形1111A B C D 为菱形, ∴1111B D A C ⊥.Q 1111A C AA A =I ,11A C ⊂平面11ACC A ,1AA ⊂平面11ACC A , ∴11B D ⊥平面11ACC A .Q 11B D ⊂平面11AB D , ∴平面11AB D ⊥平面11ACC A .(3)过C 作1CH AO ⊥交1AO 于H .Q 平面11AB D ⊥平面11ACC A ,平面11AB D I 平面11ACC A 1AO =, ∴CH ⊥平面11AB D .∴AH 为AC 在平面11AB D 上的射影.∴CAH ∠是AC 与平面11AB D 所成的角.OD 1C 1B 1A 1DCBA O 1OD 1C 1B 1A 1DCBA H O 1OD 1C 1B 1A 1DCBA设2AB =,在菱形ABCD 中,60DAB ︒∠=,∴AC =在Rt 11AA O ∆中,1AO =Q 11AO CH AC OO ⋅=⋅,∴7CH =.∴sin CH CAH AC ==.∴arcsin7CAH ∠=. (3)解法二:连11A C 交11B D 于1O ,分别以OB ,OC ,1OO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2AB =,在菱形ABCD 中,60DAB ︒∠=,∴AC =2BD =.则A (0,,0),C (00),1B (1,0,2),1O (0,0,2).∴1AO =u u u u r (0,2),1AB =u u u r (12).设平面11AB 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1100.AO AB ⎧⋅=⎪⎨⋅=⎪⎩u u u u ru u u r ,n n∴2020.z x z ⎧+=⎪⎨++=⎪⎩,∴0x =.令y =32z =-. =n (0,32-). 设AC 与平面11AB D 所成的角为α.A A∴27sin 721234ACACα⋅===⋅u u u r u u u r n n . ∴27arcsinα=. 命题意图:熟悉立体几何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敏锐把握所给图形特征,制定合理的解决问题策略.立体几何主要是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两个度量性质(夹角、距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两种:几何方法和向量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难在“找”和“作”的技巧性,后者难在建系和计算上,究竟用哪种方法,到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断.2、如图,二面角P CB A --为直二面角,∠PCB =90°, ∠ACB =90°,PM ∥BC ,直线AM 与直线PC 所成的角为60°,又AC =1,BC =2,PM =1. (Ⅰ)求证:AC ⊥BM ;(Ⅱ)求二面角M -AB -C 的正切值; (Ⅲ)求点P 到平面ABM 的距离.解:(Ⅰ)∵平面PCBM ⊥平面ABC ,AC BC ⊥,AC ⊂平面ABC ,平面ABC I 平面=PCBM BC .∴AC ⊥平面PCBM . 又∵BM ⊂平面PCBM , ∴AC BM ⊥.(Ⅱ)取BC 的中点N ,则1CN =.连接AN 、MN .∵平面PCBM ⊥平面ABC ,平面PCBM I 平面ABC BC =,PC BC ⊥. ∴PC ⊥平面ABC .∵//PM CN =,∴//MN PC =,从而MN ⊥平面ABC .作NH AB ⊥于H ,连结MH ,则由三垂线定理知AB MH ⊥.从而MHN ∠为二面角M AB C --的平面角. ∵直线AM 与直线PC 所成的角为60°, ∴60AMN ∠=︒ .在ACN ∆中,由勾股定理得2AN =.在Rt AMN ∆中,36cot 233MN AN AMN =⋅∠=⋅=. 在Rt BNH ∆中,5sin 15AC NH BN ABC BN AB =⋅∠=⋅=⨯=. BCNAH在Rt MNH ∆中,tan 5MN MHN NH ∠===故二面角M AB C --的大小为arc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0(0,0,)P z 0(0)z >,由题意可知(0,2,0)B ,(1,0,0)A ,0(0,1,)M z .0(1,1,)AM z =-u u u u r ,0(0,0,)CP z =u u u r由直线AM 与直线PC 所成的角为60°,得cos60AM CP AM CP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即200z z =,解得0z =.∴(1,1,3AM =-u u u u r ,(1,2,0)AB =-u u u r 设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为1(,,)x y z =n ,则由110,0,30.20.AM x y z AB x y ⎧⎧⋅=-++=⎪⎪∴⎨⎨⋅=⎪⎪⎩-+=⎩u u u u r u u u r n n,取z =1=n . 取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1)=n则12cos ,<>nn 121213⋅===⋅n n n n 由图知二面角M AB C --为锐二面角,故二面角M AB C --的大小为. (Ⅲ)因为PM //,BN PM BN =,所以PMBN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PN BM ,因为PN ⊄平面AMB ,所以//PN 平面MAB .所以P 点到平面ABM 的距离等于N 点到平面ABM 的距离,111V 11332M ABN ABN MN S -∆=⋅=⋅⋅=ABM S ∆=,由等积可知,1V 1836M ABN h -==⋅⋅,解得h = P 点到平面ABM的距离为13.方法二、(1,0,3PA =-u u u r ,所以P 点到平面ABM的距离11||||PA d ⋅==u u u rn n 命题意图:用综合法解答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步骤的规范性,如求二面角的大小,点到面的距离,要先证明,再计算.用向量方法解答,要注意两向量的夹角与所求角的关系,即相等、互补、互余等,还要注意所求角的范围,如斜线和平面所成角一定是锐角;要注意“体积法”在处理较难的角与距离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注意:立体几何重在通性、通法的熟练,逻辑的严谨,计算准确上.概率1、理:某自助银行共有4台A TM 机,在某一时刻A 、B 、C 、D 四台ATM 机被占用的概率分别为31、21、21、25,设某一时刻这家自助银行被占用的ATM 机的台数为ξ (Ⅰ)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TM 机,求该客户需要等待的概率; (Ⅱ)求至多有三台A TM 机被占用的概率; (Ⅲ)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Ⅰ)设“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TM 机,则该客户需要等待” 为事件M 111()326P M =⨯= 答: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TM 机,该客户需要等待的概率为61. (Ⅱ)设“至多有三台ATM 机被占用” 为事件N111229()1322530P N =-⨯⨯⨯=答:至多有三台A TM 机被占用的概率为3029. (Ⅲ)ξ的可能取值为0,1,2,3,4.10153212132)0(=⨯⨯⨯==ξP , 111321132113211219(1)322532253225322560P ξ==创?创?创?创?, 1113111311122113(2)322532253225322521122112113225322530P ξ==⨯⨯⨯+⨯⨯⨯+⨯⨯⨯+⨯⨯⨯+⨯⨯⨯+⨯⨯⨯=,601152212132522121315221213153212131)3(=⨯⨯⨯+⨯⨯⨯+⨯⨯⨯+⨯⨯⨯==ξP ,12111)4(=⨯⨯⨯==ξP ,152630146011330112601911010)(=⨯+⨯+⨯+⨯+⨯=ξE . 命题意图:概率主要考查两个公式(加法、乘法公式)、两个模型(古典概型、贝努里概型)(可以提醒学生“摸球”问题中的放回与不放回的区别).但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不要只列一个算术式子来解答;注意两个公式适用的条件,互斥和独立;注意两个模型的辨别;对于“至多”,“至少”问题,常用对立事件计算.2、文:某自助银行共有4台A TM 机,在某一时刻A 、B 、C 、D 四台ATM 机被占用的概率分别为31、21、21、25. (Ⅰ)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TM 机,求该客户需要等待的概率; (Ⅱ)求至多有三台A TM 机被占用的概率; (Ⅲ)求恰有两台ATM 机被占用的概率.解:(Ⅰ)设“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 TM 机,则该客户需要等待” 为事件M . 111()326P M =⨯=. 答:如果某客户只能使用A 或B 型号的ATM 机,该客户需要等待的概率为61. (Ⅱ)设“至多有三台ATM 机被占用” 为事件N .111229()1322530P N =-⨯⨯⨯=. 答:至多有三台A TM 机被占用的概率为3029. (Ⅲ)设“恰有两台A TM 机被占用” 为事件S .1113111311122113()322532253225322521122112113225322530P S =⨯⨯⨯+⨯⨯⨯+⨯⨯⨯+⨯⨯⨯+⨯⨯⨯+⨯⨯⨯=答:恰有两台ATM 机被占用的概率为3011.命题意图:概率主要考查两个公式(加法、乘法公式)、两个模型(古典概型、贝努里概型). 但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不要只列一个算术式子来解答;注意两个公式适用的条件,互斥和独立;注意两个模型的辨别;对于“至多”,“至少”问题,常用对立事件计算.3、小明一家三口都会下棋.在假期里的每一天,父母都交替与小明下三盘棋,已知小明胜父亲的概率是12,胜母亲的概率是23. (1) 如果小明与父亲先下,求小明恰胜一盘的概率;(2) 父母与小明约定,只要他在三盘中能至少连胜..两盘,就给他奖品,那么小明为了获胜希望更大,他应该先与父亲下,还是先与母亲下?请用计算说明理由.解:(1) 记“小明在第i 盘胜父亲”为事件A i ()1,2,3i =,“小明在第i 盘胜母亲”为事件B i ()1,2,3i =, 则()12i P A =,()23i P B =. 所以小明恰胜一盘的概率为()123123123P A B A A B A A B A ⋅⋅+⋅⋅+⋅⋅11112111112322322323=⨯⨯+⨯⨯+⨯⨯= 答:小明恰胜一盘的概率为13.(2) 若与父亲先下,则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2123P A B A B A ⋅+⋅⋅ 121211232322=⨯+⨯⨯=; 若与母亲先下,则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2123P B A B A B ⋅+⋅⋅ 211124323239=⨯+⨯⨯=. ∵1429>, ∴小明应先与父亲下.命题意图:用数据说理和决策的意识.通过合理的分类、恰当的分步把复杂事件用相对简单(或已知概率)事件表示的能力,尤其是对(2)中()12123P A B A B A ⋅+⋅⋅121211232322=⨯+⨯⨯=划线部分的理解;还要注意概率和不等式等其它数学知识的交汇.解析几何1、已知动点P 到直线334-=x 的距离是到定点(0,3-)的距离的332倍.(Ⅰ)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Ⅱ)如果直线:(1)l y k x =+)0(≠k 与P 点的轨迹有两个交点A 、B ,求弦AB 的垂直平分线在y 轴上的截距0y 的取值范围.解:(Ⅰ)设动点),(y x P ,由题意知22)3(332334y x x ++=+.1422=+∴y x .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1422=+y x . (Ⅱ)联立方程组22(1),1.4y k x x y =+⎧⎪⎨+=⎪⎩得:0448)41(2222=-+++k x k x k .从而 2212221224816081444.14k k x x k k x x k ⎧⎪∆=+>⎪⎪+=-⎨+⎪⎪-⋅=⎪+⎩,, 弦AB 的中点坐标为:)41,414(222kk k k ++- 弦AB 的线段垂直平分线方程为)414(141222k k x k k k y ++-=+-.所以垂直平分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20413k ky +-=,()0k ≠.故弦AB 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43,0()0,43[⋃-. 命题意图:对解析几何两大基本问题:①求轨迹;②通过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进行再梳理.轨迹方程的求法一般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的步骤:建系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化简,检验;间接法的关键是找参数.如果明确说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一般是考查判别式与根系关系的应用.取值范围一般是函数的值域或不等式(组)的解集.2、已知点,A B 分别是直线y x =和y x =-的动点(,A B 在y 轴的同侧),且OAB ∆的面积为98,点P 满足2AP PB =u u u r u u u r . (1)试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已知F),过O 作直线l 交轨迹C 于两点,M N ,若23MFN π∠=,试求MFN ∆的面积.(3)理:已知F ),矩形MFNE 的两个顶点,M N 均在曲线C 上,试求矩形MFNE面积的最小值.解:(1)设()11,A x x ,()22,B x x -,(),P x y ,则由2AP PB =u u u r u u u r 可得12122,(1)32(2)3x x x x x y +⎧=⎪⎪⎨-⎪=⎪⎩因为OAB ∆的面积为98,所以12129182OA OB x x ===12x x =.22(1)(2)-得:2212819x xx y -==.所以,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21x y -=. (2)显然)F为C的右焦点,设其左焦点为()'F .连接','F M F N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F MFN 为平行四边形,故3'ππ=∠-=∠MFN MF F .设1'MF r =,2MF r =.则由双曲线定义得: 122r r -=,即22121224r r r r +-=. 在'M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3cos 2212221πr r r r -+=82'=FF.两式作差得:421=r r .所以,MFN ∆的面积33sin 2121'===∆πr r S S MFF . (3)(理)当直线MN x ⊥轴时,:FN y x =-MN的方程为x =,此时,矩形MFNE 面积为14.设直线:MN y kx m =+,代入221x y -=,消去y 得:()()2221210k x mkx m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221222222,11,1410,10mk x x k m x x kk m k ⎧+=⎪-⎪-+⎪⎪=⎨-⎪⎪∆=-+>⎪-≠⎪⎩ 由0FM FN ⋅=u u u u r u u u r得:2310k -+=.矩形MFNE 面积)()()22121221221321241k S FM FN e x e x x x x x k k -==-=-++=-+-.若21k <,显然2S ≥,若21k >,则令2312t k =->,故()222912241242419t S t t t t =-+=-+>⎛⎫---- ⎪⎝⎭.综上所述,可知当直线MN x ⊥轴时,矩形MFNE 面积最小为14. 命题意图:本题抓住解析几何重点研究问题设问,熟悉巩固通性通法,典型几何条件如长、角等的代数转换方法,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与策略.解析几何要把握好条件的等价翻译,理顺各量间的关系,计算准确,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取值范围、最值、存在性、定值等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题型,要重视.最值问题一般要建立函数关系(求哪个量的最值,这个量一般是因变量,关键是找到主动变化的量,即自变量),并且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往往和判别式有关).解析几何考最值要注意均值定理、导数和二次函数的运用.函数、导数1、设1()1(R)f x ax a x =+∈-,曲线y =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为y = x +3. (1)求f (x )的解析式;(2)若x ∈[2,3]时,f (x )≥bx 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解:(1)由条件得f (2)=5,则(2,5)在)(x f 上,有512=+a 即.2=a112)(-+=∴x x x f (2)x ∈[2,3]时,f (x )≥bx 恒成立等价于)1(12)(-+=≤x x x x f b 恒成立, 令)1(12)(-+=x x x h x ∈[2,3],所以]25,613[)(∈x h613≤∴b命题意图:切线方程要注意“在点”和“过点”的区别;恒成立问题,存在性问题一般和最值、值域、单调性密切相关,当不等式两端都为变量时,一般要先分离变量. 2、(理)已知函数())f x x a =+(0>x ,∈a R )(1) 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2) 求函数)(x f 在[]1,8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 ()4133f x x ax =+,故()12334133f x x ax -'=+=若0a ≥,则()0f x '>,因此()f x 在()0,+∞上是增函数.若0a <,则由()0f x '>得4a x >-,因此()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4a ⎛⎫-+∞ ⎪⎝⎭,单调递减区间是0,4a ⎛⎫-⎪⎝⎭. (2) 若4a ≥-,则()0f x '>([]1,8x ∈),因此()f x 在[]1,8上是增函数.那么()f x 在[]1,8x ∈上的最小值是()11f a =+,最大值是()8216f a =+; 若32a ≤-,则()0f x '<([]1,8x ∈),因此()f x 在[]1,8上是减函数.那么()f x 在[]1,8x ∈上的最小值是()8216f a =+,最大值是()11f a =+.所以()f x 在[]1,8x ∈上的最小值是344a f ⎛⎫-= ⎪⎝⎭当()()118216f a f a =+≥=+,即3215a -<≤-时,最大值是1a +;当154a -<<-时,最大值是216a +.命题意图:导数的应用,重点是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或方程、不等式等可转化为最值的问题),要注意通性通法的落实.如果有参数,常常需要分类讨论:提取常数系数时,要注意系数是否可能为零;导数为零的x 的值有多个时,要注意它们的大小关系是否是确定的等.2、(文)设函数22()21(0)f x tx t x t x t =++-∈>R ,. (Ⅰ)求()f x 的最小值()h t ;(Ⅱ)若()2h t t m <-+对(02)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Ⅰ)23()()1(0)f x t x t t t x t =+-+-∈>R Q ,,∴当x t =-时,()f x 取最小值3()1f t t t -=-+-,即3()1h t t t =-+-()0t >.(Ⅱ)令3()()(2)31g t h t t m t t m =--+=-+--,由2()330g t t '=-+=得1t =,1t =-(不合题意,舍去). 当t 变化时()g t ',()g 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g t ∴在(02),()2h t t m <-+在(02),内恒成立等价于()0g t <在(02),内恒成立, 即等价于10m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1m >.命题意图:使文科学生熟悉导数的基本应用,巩固处理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函数导数的应用.不等式1、已知函数()y f x =和()y g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且2()24f x x x =- (I )求函数()y g x =的解析式;(II )解不等式()()|1|2f xg x x +≤-;解:(I )设函数()y g x =图象上任意一点(,)P x y ,由已知点P 关于y 轴对称点'(,)P x y -一定在函数()y f x =图象上,代入得224y x x =+,所以()g x =224x x +(II )()()|1|2f xg x x +≤-22|1|x x ⇔≤-22110x x x ⎧≤-⇔⎨-≥⎩或22110x xx ⎧≤-⎨-<⎩1x x ∈∅⎧⇔⎨≥⎩或1121x x ⎧-≤≤⎪⎨⎪<⎩ 112x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问题的处理方法.解不等式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化归”的过程,即转化为有理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就是要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但要分清楚各个步骤是求交集还是并集.2、已知不等式112>+x 的解集为A ,不等式02)2(2<++-a x a x 的解集为B . (1)求集合A 及B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由112>+x ,得0112>+--x x 即011<+-x x . 解得11<<-x .∴{}11<<-=x x A .由02)2(2<++-a x a x ,得0))(2(<--a x x . ①若2>a ,则=B (2,a ); ②若2=a ,则=B ∅; ③若2<a ,则=B (a ,2). (2)要使B A ⊆,则2<a . 并且1-≤a .所以,当1-≤a 时,B A ⊆.命题意图:复习简单不等式的解法,注意分式不等式的等价转化,弄清集合间的关系,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试卷高中化学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试卷高中化学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试卷高中化学化学讲明:查漏补缺题是在海淀的五次统练基础上的补充,绝非猜题押宝,每道题的选择都有其选题意图,有的侧重知识、有的侧重方法、有的侧重题型、有的侧重选题内容,请老师依照选题意图,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训练学生。

最后时期的复习,应是在梳理知识、梳明白得题方法的基础上查漏补缺。

专门重申:因为今年采取网上阅卷,请老师提示学生:1.一定在题号的指定范畴内作答案,答题框线以外及背面的答案无效。

2.答题卡设计的空白应能满足答案所需,请提醒学生不要字迹太潦草、太大,以至于所留空白不够填写。

3.要合理分配时刻,每道题都要做答,不要空题。

要冷静作答,每一道题都能有自己的得分点。

1~2题选题意图:表达化学与实际的联系。

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势在必行,重要表达之一为注重联系实际。

1.火箭一样使用的动力材料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C2H8N2〕,C2H8N2遇N2O4后能自燃:C2H8N2+2N2O4=3N2+4H2O+2CO2。

但使用这种材料的火箭发射中对环境会产生诸多污染,下面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分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B.可能是排出的NO2会破坏臭氧层C.可能是燃烧产生的CO2会形成酸雨D.可能是剩余的燃料或氧化剂有毒而污染大气2.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突出奉献的科学家。

GFP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蛋白,最初是在水母中发觉的,它可用于标记蛋白。

以下关于GFP的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甲醛可使其变性C.与强酸、强碱不反应D.不能发生水解反应3题选题意图:在落实差不多概念理论的同时注重方法的渗透。

分类、对比、推理等学习方法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以下分类合理的是〔〕①依照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依照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依照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依照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⑤依照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②⑤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⑤4题选题意图:落实差不多实验,表达化学特点,制备、检验等方面需加强训练。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 理科综合(生物、化学、物理)试题 附化学物理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 理科综合(生物、化学、物理)试题 附化学物理答案

W1 和 W2 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 和 W2 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第1页共8页
C.通过 DNA 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7.图 7 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遗传病,Ⅱ-5 不携带乙病的
16.迁移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器,科研人员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
(1)人们发现,细胞迁移离开初始位置时,会留下一些单层膜结构,聚集成囊泡状的迁移体,这个过
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性。其他细胞经过该位置时,迁移体与细胞融合,迁移体内的信号分
子传递给经过该位置的细胞,从而实现细胞间的_________。
区域距离不同,使胚胎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接受信号分子的_________等不同,导致胚胎的不同细胞
_________,引起细胞分化,进而导致胚胎的不对称分化和发育。
(4)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依赖于十分精细的调控。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迁移体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第4页共8页
17.科研人员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膜蛋白S在植物体内糖类物质运输及分配中的作用。
抗生素处理 无 有
检测指标 IL-6 含量
(4)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便会引发白血病,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根据这一
研究结果,某宣传公众号刊出题为“惊人发现,肠道细菌可导致白血病!”的文章,你认为这一题目是否
误导公众?请你拿起科学武器做出点评(限 100 字以内)。
19. 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的?
在细菌基因组内也存在类似光敏色素的感光蛋白,可以帮助细菌产生趋光性以获得能量,还参与昼夜 节律、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理过程。对各类生物的“光敏色素”的研究,从进化角度认识生物对于光 的感知,利于人类深入理解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精妙之处。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缺补漏政治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缺补漏政治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缺补漏政治试题及答案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学常识》模块时,绘制了如图示,关于这一图示表述正确的有()①流派A强调“理性”,认为政府干预利大于弊②流派B主张,在私人部门需求不足时,政府应该借债增加支出③“滞胀”现象的出现,使流派C遇到了极大的挑战④流派D可能是流派A和流派B达成共识的产物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有网友发现看似截然不同的中法文化竟然这样合拍:从建筑、小吃到文学艺术……古老又现代的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

中法文化的合拍,体现了()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永葆生命力B.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 不约而同,包容互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价格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生小明近期对身边的一些价格现象和我国的价格改革很感兴趣。

新闻线索:小明的爸爸大海律师给他推荐一篇报道: 2018年4月1日起,《北京市定价目录》再瘦身,律师诉讼代理服务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等五项价格不再由政府制定,实行市场调节价。

背景链接:何为定价目录?小明了解到我国《价格法》第3条规定,我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该法第19条规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的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

定价目录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价格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它用清单的形式列明具体项目和内容,便于社会监督。

《北京市定价目录》属于地方目录,该目录中的政府定价和指导价项目从2002年的94项减到了今年的36项。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取消了政府指导价后,大海律师的诉讼代理费的高低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一部分网友认为《定价目录》瘦身必定带来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一路上涨、消费者支出增加,所以改革要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练习语文(2020年6月15日)【非连续性多文本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取材于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一定越具有创造性,正如《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电影《大话西游》之于《西游记》。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材料二填空、对话与兴味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

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即“第二文本”而存在。

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一)填空、对话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

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

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

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伽达默尔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

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

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

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

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

(二)兴味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加登的“填空”、伊瑟尔“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

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

南北朝时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进而提出了“滋味说”。

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

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说、伊瑟尔“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

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读者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体、色彩、线条之类。

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会伴随读者的再创造因素。

第二,与其他科学著作相比,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像科学著作那样准确、严密和清晰。

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字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这诗句看起来虽是形象可感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文字符号难以尽述的无数“空白”:园中究竟是怎样的春色,枝头盛开着多少杏花,花儿开到怎样的程度,园墙用什么建成,有着怎样的高度,以及诗句中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审美意义,……所有这些,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去“对话”,去“兴味”。

(取材于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4.下列对材料二中名词术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二文本: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对话”,得到文本的再解读意义。

B.填空: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对文本的最终完成。

C.对话:读者自主发现其所理解的文本存在的问题,多次积极解答,构成“对话”。

D.兴味: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在有限的诗文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5.司空图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古代诗词富含“理趣”,即是一个明证。

下列诗句中,不含“理趣”的一项是(3分)A.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蔡肇《题李世南画扇》B.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寅《题秋风纨扇图》)C.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燮《题画竹》)D.懒登小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黄媛《为渔洋山人画山水》)6.在材料二中,关于“填空、对话与兴味”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的见解有何相通之处?造成这一相通之处的原因是什么? (6分)7.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联系你阅读过的文学名著谈谈你的看法。

(6分)【参考答案】1.(3分)A(“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有误,原文是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2.(3分)C(“由于……所以……”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这是一种现象,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心理文化结构”在影响着“理解”。

)3.(3分)B(“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是对“理解”和“创造性”的错误理解,原文并没有证明二者的正比例关系;而且“《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电影《大话西游》之于《西游记》”也不是“理解”“误读”的问题,例子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