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客居天下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其后代子孙遍布世界各地,而在这个族内,还有着各种分支,不同的民系,比如居长江以北除山西以外的北方民系,居江浙沪皖的吴越民系,居陕西中部的关中民系等等,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它是八大民系中唯独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同样也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汉族分支。
说到“客”一词,不免想到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客”一词,在汉语中最早是对来访者的敬称,后来也被用于称呼旅居他乡的人。
在魏晋时期,官府为了保证士族地主的利益,曾颁布一种给客制度,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绅门下充当佃农的流民称之为“衣食客”“佃客”,这些衣食客、佃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统一标注在地主家,史称“注家籍”。
到唐宋朝时期,官府录入户籍时会依据有无田产将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则是那些无田产的。
而在明清时期,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区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称为“客籍”,就像如今那些去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人一样,只有个暂住的身份。
与“主”相对的“客”总是有种外来的感觉,像是一个四处漂泊,不断找寻自己的避风港的旅人,而客家这个种群就是这般,千百年来不断迁徙,只为找寻最终的安身所。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客家源于生活在广东潮州一带闽南人对来自闽粤赣边大本营地区迁至广东东南沿海一带那一部分人的总称,由于闽南人来的早,相应的把外来者和后来者称之为“客人”,在明朝中后期,我国自北而南的人口迁移高潮已经结束,闽海人,广府人等基本定居下来,但是客家人还处在动荡不安的迁移中,所以这个族群在当时人的眼中一直是“客”,时时为客,处处为客。
那么客家人起源于哪儿呢?对于客家人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客家人民俗特色

“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芒编的经济 效益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 莫承振致力于继续把芒编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结合
本地实际将芒编产品纳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的重 要内容当中,全面对编织产品的研发、编织技法、 设计视觉效果、防腐技术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 还致力于寻找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传承 传统民族文化工艺,在规范编织行业发展和寻求改 革新路径上下工夫,力求芒竹编产业发展更上一层 楼
历史民俗
博白县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和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 有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木偶戏等民间文艺,曾 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 国杂技之乡”“中国桂圆之乡”等荣誉称号。
博白客家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是以展示博白客家文化底蕴 为主线,以“欢乐、友好、合作、发展”为主题,全面宣传 博白客家文化,辅以商品展销、客家美食和推介博白编织工 艺品的节日盛会。
人才秘籍
金圭塘
金圭塘为五进祠堂,由底到 高拾梯而上,祠堂历史悠久, 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曾培 养出王导、王羲之、王献之 等人才而广为传颂的“两晋 家声”;祖辈三代均出将入 相的“三槐世泽”;五个儿 子都考中科举的“五子登科, 世界著名的语言文学家王力 先生。金圭塘以被基祖王道 衢正式记录在了族谱的世代 相传的“崇文重教,尚学育 人”的传统进行育人,设立 奖学金基金会。
清朝同治年间,木偶戏传入博白县内, 主要是杖提木偶。剧目主要以历史传 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题材 主要有《说唐》、《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西》、《五虎平南》、 《七侠五义》等等。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 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根据衬词的特点,又叫“吁嘟呀”。 传入博白后,在清代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到了民国期间,逐步发展 成熟,成为中国戏曲史中一个独特剧种。2003年采茶戏《清水塘边》 参加全国调演获“曹禺杯”大奖。
浅谈客家人

浅谈客家人客家人,可追溯自东晋时的中原人。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的战乱和天灾,使客家的先民逐渐南迁至两湖一带;后来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继而南迁移居到江西、福建一带;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乱,这是客家先民大量移人广东的时代。
这些先民流落到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到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分别称之为"客人"、"客户",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这些客家人来到岭南,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又因他们多居住在山区,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客家文化既保留了许多中原文化的传统习俗,又吸收融合了沿途及当地土著的各种文化,由此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围龙屋、客家山歌、客家妇女和别具风味的客家美食交织出一种绚丽多姿的客家风情。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
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
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
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
试想,在漫长的岁月里,“五胡十六国”,战火不断,哀鸿遍野,不逃离能活命吗?据说我们陈氏先祖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豫西故土辗转来到江西最后定居赣县的。
“月是故乡明”啊,开始,先民们也许只想暂时客住一段时间,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
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
就这样,也就永远的“客家”了!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1]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2] ,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3] ,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最新介绍客家人PPT课件

处方:仙方活命饮加连翘10g、牛蒡 子10g、山豆根10g,水煎300毫升,早晚 分服。
l剂后咽部疼痛减轻,2剂后体温降 至37.2℃,5剂痊愈。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 鹿角胶 炮姜 肉桂
麻黄 白芥子 甘草
主治 阴疽(阳虚血弱,寒凝痰滞)
立法 温阳补血,散寒化痰
本方所用补血药有何特点? 如何理解方中麻黄之功?(作用、禁忌) 本方所用化痰药有何特点?
客家大本营:赣南、闽西、粤东 江西:赣州 福建:三明、龙岩 广东:梅州、惠州、河源
广东四大文化
客家民系形成标准:
1、客家方言 2、重要文化现象。如民俗、宗教、 生活理念、价值取向
客家名人知多少?
开国之父:孙中山。 十大元帅:叶剑英。 前泰国总理:他信、英拉。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 前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吴伯雄、李登辉等。 还有曾宪梓,田家炳。张国荣、曾志伟,陈建州,陈小
春等等。
一、客家传统服装
客家建筑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 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 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 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 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围龙屋
土楼
殿堂式围屋
客家娘酒
盐焗鸡
“嗯滴得诶系嘛戈东西莫”?
“金 柚”
八珍汤
五味子 儿茶
内补黄芪汤
内痈
肺
病位
大肠
肺痈
咳吐腥臭脓痰
肠痈
右下腹疼痛
内痈
代表方剂
肺痈
肠痈
苇茎汤
大黄牡丹汤
治外痈剂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治外痈初起属阳证的代表方 使用指征:疮疡初起,红肿热痛,
客家人的来源

客家人的来源(转载)由于过去广东土著民对客家的排斥,因此客家研究者罗香林提出客家人是中原士大夫南下的论述,并且得到众多人的响应,也满足了客家人居住的正当性。
然而,随着众多研究史料的出现和医学检验的报告,客家人是汉化的越人后裔,已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因此,土生土长的客家人现在更是拥有居住在闽粤赣大三角区域的正当性,无须再为了土著民的排斥而烦恼争执,客家剩下的只是一些过去误会厘清的问题。
长久以来,客家人都以原来是住在中国北方的居民,活动范围约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间,后来因为五胡乱华、黄巢之乱、北宋灭亡南宋成立等因素,相继南迁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近年来关于客家的研究备受各界重视,客家的由来除了上述传统已有的客户说外,又相继有外人说、客居说、夏家说、河洛说、客卿说、佃客说、客萌说、外族说、给客说、夯家说、越人说等等十余种。
各种客家名称由来如下:客户说、给客说、客居说、客卿说、佃客说、夏家说、河洛说:名称虽异,都源与罗香林先生《客家研究导论》所谓晋元帝诏书所定的“给客制度”相关所述,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华夏族从黄河洛水迁移岭南辗转南迁的时候,「暂居」或「客居」或为「客户」或「佃户」或为夏之音转「客」、河洛之音转「客家」为推论。
外人说、外族说:根据客家迁入后与土著发生「土客械斗」,土著对迁入族的称呼。
夯家说:根据客家夯筑土楼为民居推论。
客萌说:类似新兴民族,因时空环境原因造成由某多元化结合为一体的民族。
越人说:根据现代医学HLA血液检验比对的结果,客家人、闽南福佬人、越南人最接近,都是古代越人的后裔。
客家源流的探讨客家源流最早的中原说,根据记载的族谱是有问题的;最起码论述只说是南下的士大夫,而不说有原来的住民,然后又将之全部归为是南下的士大夫是不合理的。
如果说今天陜北和河南也有人讲类似的客家话,但台大教授去考证的结果,发现他们都是清代客家填四川时期时迁去的。
中原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南下的流民是大规模且普遍的向南方迁移,为何只在闽粤赣三角区形成客家,别处不是。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由來:動範圍約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間。
後來因為五胡亂華、黃巢之亂、北宋滅亡南宋成立等因素相繼南遷,當地的居民稱後來的人為客,於是尌有了客家的出現。
臺灣的客家分布:四縣腔桃園縣:中壢、龍潭、帄鎮、楊梅。
新竹縣:關西(部份)。
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份、大湖、銅鑼、三義、西湖、南庄、頭屋、卓蘭(大部份)。
屏東縣:竹田、萬巒、內埔、長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樹。
高雄縣:美濃、杉林、六龜。
臺東縣:池上、關山、鹿野、成功、太麻、碑南。
海陸腔桃園縣:觀音、新屋、楊梅。
新竹縣: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部份)、北埔、寶山、娥眉、竹東。
花蓮縣:吉安、壽豐、光復、玉里、瑞穗、鳳林、復金。
大埔腔苗栗縣:卓蘭(中街、內灣、水尾)臺中縣:東勢、石岡、新社、和帄。
紹安腔雲林縣:崙背、二崙、西螺。
饒帄腔苗栗縣:卓蘭(老庄)。
其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客家話的語音特點:客家話在歷史上大約從晉、唐時分出來,比閩語(漢)來得晚。
其特點為四呼不齊、陽聲韻尾-m,-n,-ng保存完整、圔尾音-p,-k,-t保存完整以及部分輕唇字仍唸重唇。
臺灣的客家話:其聲調如下:我們可以看出四縣腔和海陸腔的調值幾乎剛好相反。
四縣低則海陸高,反之亦然。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而東勢腔的調值近於四縣,但音則近海陸。
而且東勢腔的聲調特別低,聽起來比較兇,有些人說好像在吵架一樣。
其實聽久了也不會覺得。
至於在變調上以東勢最複雜、海陸次之,四縣最簡。
四縣腔只有陰帄加陰帄、去聲或陽入時會變成陽帄,其餘時候都不會變調。
聲母、韻母:聲母(二十一個)舒聲韻(四十四個)入聲韻(十八個)註:四縣腔無舌尖面音ch, chh, sh, j。
海陸腔和大埔腔的舌尖面音唸法不同。
入聲字:客語中有國語中所沒有的入聲字。
入聲字唸起來特別的短促,共分三種:-p:唸完後嘴閉起來,如鴨、十、汁。
-t:唸完後舌頭頂到上鄂,好像唸一個無聲的英文t一樣,如食、力、北。
-k:唸完後氣圔在喉嚨,也尌是唸一個無聲。
在富庶的广东,为什么说,客家人惹不起?

传说这是来源于北方过年吃饺子做馅的习俗风格。 南迁之后的客家人发现岭南地区不适合中种麦,没难以生产面粉,于是演变成将各种各样的食 物用酿的方式赋予了新的美食灵感,以此寄托祖先的思念。
△客家咸菜 由于早期客家人多数住在山区,对于经常漂泊的客家人来说,盐渍食品是非常方便的选择,加 上长期劳动体力耗费大,咸而肥腻的菜肴,才能补充他们身体所需要的盐份和能量。 吃咸成了客家人的味觉基因,并一代代流传下来。在《舌尖上的中国》客家菜最重的一笔墨, 就是盐焗鸡。
“盐焗”这种特殊的制作手法是客家族群的独特烹饪技艺,更是祖辈们一种巧手天工的偶作。 起初只是为了方便贮存食物,便将整只鸡都放入盐堆里腌制封存,没想到蒸熟之后味道反而香 浓可口。
△梅州东山书院,客家人大多外出求学蔚然成风,像客都梅州重视文教,向来就有“文化之乡”之 称 这就是客家人独有的硬劲脾气,就像九连真人在《莫欺少年穷》那首歌唱得那样“求神毛用!民 古兼炯!涯阿民,定会出人头地!”
这句说白了,就是一个道理:求神都没有用,哭也没有用,要出人头地还是得靠自己。
客家少年阿民就是这样一个倔强年轻人,父母希望阿民留在身边,他顶着祖辈们的训斥和争 执,卯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想要上山下山离乡打拼,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江西宁都肉丸,赣味版客家菜 虽然现今更多年轻人注重清淡健康,少油少盐轻饮食的生活方式被广泛推广开来。但无论如 何,客家人遍布全世界,怎么变口味都难以改变,那是客家人难以替代的家乡口味和味蕾记 忆,多少华侨漂泊在外,为的就是那一口咸香。 说白了,我们都是精神客家人 临海环境赋予潮汕先民敢为人先,勇敢开拓的人文性格。而靠山的客家人,则具有山的品格 ——低调沉稳、坚韧不拔。 在谢重光的《客家文化述论》里就有说到客家人的特质——“在山谷间自耕自食、自相嫁娶、自 生自灭,游离于王朝政治权利和文化控制之外,自成一个天地” 客居他乡的客家先民,在这种恶劣的山区环境下,比谁都知道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他们向来踏 实肯干,讲究务实稳重。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先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的土著居住的多为干栏式(架空地面 楼居)居所。而土围子,则是明末清初时期,赣粤边境菲盗四起,社 会动荡不安,家客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家性命,保住聚集的财 产,不惜耗费巨资苦心经营修筑,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 —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
如今的赣南 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居住着700多万客家人 当遥远的岁月成为往事 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形式 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 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 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 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 留存人们的心里 构成飘泊他乡客家人梦牵魂绕的呼唤
元宵节吃汤圆、灯赏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谢谢!
客家祭祀
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客家人 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 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
客家葬礼
客家供神
\
难和
文
者世 对节仪( 祭
;界 象日式祝 祀
万 ,,,祷 ,
物 ) , 有 祭 祖 、 祭 烈 士
祭 亡 灵 、 祭 天 地 、 祭 神
有 祭 典 、 祭 日 、 庙 会 ;
有 祭 礼 、 祭 典 ;
词 ) 、 祭 品 等 内 容 :
从 内 容 上 包 括 场 地 、 仪
、灵
式
祭(
、
死神
祭
客家婚姻
客家婚姻礼俗
说媒 看妹子 写庚帖 编红单 定亲 看家门 送日子 送菜和抬嫁妆 迎亲 拜堂 闹房 回门
迎亲
拜堂
客家节日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 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 ",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 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 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据官方统计, 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 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 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 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 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 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 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 和条件。
四、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
永定“承启楼”有300多 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 米。“遗经楼”有五层 楼,面积10336平方米, 光是厅堂便有51个。难 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 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 “这动人的客家土楼, 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 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 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 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 的特点。“承启楼”最 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
7、传说中的古代的客家国。古籍记载,片言只语,不详。
8、南迁汉人的入客籍,有别于本地土著。
"客家"一词出现于清朝。旧时,南方客家地区的 长者一辈都自称福广人、岭东人或者循州人、嘉应人、 汀州人、韶州人、虔州人,或者直接以当地县名为名。 客家人是近代学者罗香林构建的一个民系,罗香 林在其著作《客家源流考》说客家人来自中原,然而客 家人和现在的中原人无论语言还是相貌差距甚大。《客 家源流考》中说客家人通过所谓的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
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
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 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 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 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
南渡,在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不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 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一般认为第三
次大迁徙是为河源地区客家人大规模入境的时间)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 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 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 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 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在总理任期内,他信将泰国带出亚 洲金融危机,铁腕禁毒(泰国毒品 产量曾居世界第二),对泰国南部 的穆斯林武装分离运动进行严厉的 军事镇压。
徐旭曾的《丰湖杂记》撰于1815年(清朝嘉庆乙亥二十年),实为系统论述客家问题的第一 人。"客家"这个他称名词后来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知,并逐渐成为族群名称, 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
客家人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⒈ 罗香林:中原汉族的一支,古司州、豫州流人〈山西、河南〉南迁者。《见客家研究导 论》 2、客家人根在中原。从语言的角度证明客家语有别与周围其他民系,音近中州音。见美 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性》,东南亚研究专家许云樵教授在《客家话音韵研 究》 3、南迁的北方汉人为主体,融入抗元失败的残余畲民。《客家源流考》学术界客家研究 学者普遍认同观点。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 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 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地理位置偏 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湖广填四川给蜀地带来客家文化
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带 来的是文化转移与扩散,还有其后的文化融 合。 四川境内的客家文化现象,就是在清初 这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由居住 在闽粤赣边的客家移民带进来的。陈世松说, 四川之有客家,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之后的事。客家大举进入四川地区,它开启 了以“内陆腹地”为舞台的客家文化传播的 新篇章,其在客家民系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是 不容忽视的。四川客家的加入,扩大了客家 的居住地域,丰富了客家文化的类型,拓宽 了客家文化的接触范围。同时,客家文化在 巴蜀地区的传播,为巴蜀文明体带来了新的 文明因子,对巴蜀文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 影响。
高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田高景”的突出艺术特 点是“高、险、巧”。“高” 是指景旦所在的空中位置高, 一般为7-8米。“险”是指整 台高景仅由一根6-8米长不规 则小钢条独立支撑,景旦立 于景梗正上方,看起来无依 无托,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 险,让观众提心吊胆、捏一 把汗。“巧”是指高景各有 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 高景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形 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 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 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 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
4、 江运贵:非汉族说,汉化的塞外民族,农业化的蒙古匈奴后裔, 古代中国的少数民族〈客家人口占中国人口4%〉见其《客家与台 湾》。此种观点不为官方及民间承认,收到客家人的抵制。 5、 房学嘉:高度汉化的南方人,张光宇有「畲族混血」说。 6、 高木贵藏:东洋的犹太人、中国内部造成的异乡人。高木贵藏 著‧关屋牧译《日本人笔下的客家》,认为是北方南迁的汉人(异 乡人)。
客 居 天 下
人文地理第一小组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 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 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
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
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
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 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 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 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 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三、封闭性
伤心凉粉,一语双关。肯定
是说它很辣,辣得吃客留眼泪。 内在的一个意思,背井离乡的 人思念家乡,常常会伤心。 “伤心深处有离别”,不 管和当地人处得多么融洽,不 管新到的地方有多么富庶,不 管经历了多少代人,游子的心 里永远装的家乡它的辣味直扑 嗓子眼,眼睛一下子有潮乎乎 的感觉。伤心凉粉,名符其实。 远离故乡的人吃到这个味道, 内外交攻,百感交集,不流泪 才怪。
叶剑英· 梅县
叶挺· 惠州惠阳
廖仲恺
羽毛球名将林丹
张国荣
他信·西那瓦是第四代泰国华裔客 家人,知名企业家,泰国前总理。
2001年2月9日,他信当选为泰国 第23任总理,成为泰国史上第一 位任期满四年的总理,也是第一位 通过选举连任的总理。2006年9 月19日,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被迫 下台,流亡海外。
围龙屋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 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 围龙屋。围龙屋始于唐宋,盛 行于明清。客家人选择丘陵地 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建 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 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围 龙屋与”一起被称为中国 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围龙屋是 我国古代中原的一种府第建筑 形式。客家民居具有五种优越 性:一是充分的经济性;二是 良好的坚固性;三是奇妙的物 理性;四是突出的防御性;五 是独特的艺术性。
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 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客家人物是客家文化与理念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表 征。客家人重视教育,读书明理、读书起身、读书致仕、读书济民的信 念深入客家人脑海之中。 蔡蒙吉、蓝奎、李二何、宋湘、黄遵宪、 丘逢甲、胡晓岑、何如璋、丁日昌、叶璧华、罗香林、叶剑英、林风眠、 罗清桢、李金发、张资平、蒲风、 温流、黄凤眠、侯过、吴康、袁文殊、 杜埃、碧野、钟惠澜、吴桓兴、丘成桐、李国豪等,都是客家文化杰出 的演绎者。清朝罗芳伯开发加里曼丹成为大酋长,其首创之共和制度尤 比美国宪法早几年。丘逢甲爱国保台,尽显忠贞。叶剑英参与共和国的 建立,于危局中力挽狂澜,手握权力,不谋私利。李光耀,大埔客家之 后,在新加坡建成了现代化国家,有“国父”之称。丰顺客家后裔他信, 位至泰国总理。清末黄遵宪,诗人、外交家,梅县客家人。其主张“我 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香港著名实业家—— 田家炳。张九龄,曾 巩 ,文天祥 ,抗金明军统帅——袁崇焕,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孙中山 ,陈寅恪,郭沫若· · · · · ·
走马楼
四角楼
穿堂屋
初溪土楼
如此多样化的民居建筑,都是在客家人定居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 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 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一、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 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 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 中。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 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 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 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 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 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 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 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 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 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 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