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分布
客家的概念

客家的概念客家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区。
客家人的祖先是北方的汉族人,大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开始南迁至今天的岭南地区,并与原住民融合形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变迁,这也为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客家人以讲究家族和亲属关系而闻名,家族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人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家族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是他们的天地。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也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客家菜以清淡、健康、独特的口味而闻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之一是客家卤菜。
客家卤菜以口感鲜美和独特的卤制工艺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客家人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做“客家饭团”,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米饭团,内馅多样,口感独特,是客家人传统的早餐或午餐。
在音乐和歌舞方面,客家人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式。
客家人喜欢唱歌,他们流传的民间歌曲中有许多优美动听的曲调和深情浓郁的歌词,表达了他们对家庭、亲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客家人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称为“舞醮”,这是一种宗教音乐和舞蹈结合的表演形式,通常用于祭祀和纪念活动中。
客家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
客家人的村落和民居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由红砖和土木结构组成,形状独特,功能多样,既能作为住宅,也能作为防御工事。
客家土楼保留了客家人对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独特创造和运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客家人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客家人主要信奉儒教和道教,他们尊崇孔子和老子,儒家思想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客家人还有一种特殊的宗教组织形式称为“会馆”,它是客家人为了宗族传承和社区发展而设立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宗教、教育、福利等多种功能。
客家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客家指哪里

客家指哪里客家,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民系群体,素有“中国第五大民系”之称,其分布地区横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云南、广西等多个省市。
而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其中广东省客家人口最为集中,占据着客家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
虽然客家人在不同地区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但广东省却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广东省客家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在广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地区,如梅州、惠州、河源、汕尾等地。
而梅州更是被誉为“客家人的圣地”,被广大客家人奉为心中的家园。
与广东省相比,福建省的客家人口数量较少,但分布地区也较为集中。
福建省主要的客家人聚居区在龙岩地区,如永定、连城、上杭等县市,这些地方被誉为“福建客家的发祥地”,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客家文化和风俗。
除了广东和福建,客家人还在湖南、江西、江苏、云南、广西等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
在湖南省的永州、衡阳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口居住。
江西省的南丰、宁都等县市也有客家人的聚居区。
同时,云南、广西等地的客家人也保留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
客家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国民系,其分布地区跨越多个省市,但广东、福建仍然被认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客家文化在这些地方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独特的民系群体。
因此,客家并不是指具体的一个地方,而是指一个特定的民系群体。
在广东、福建等地,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体会到客家人的坚韧、勤劳、淳朴等传统美德。
客家人的分布地区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怀有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热爱,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弘扬着客家文化的精髓。
关于客家人的介绍

关于客家人的介绍客家人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一支华南民系,大量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
根据不同统计,中国客家人口数量约在6000万以上。
客家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承、节日风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语言特色客家人的主要语言是客家话,也称“梅州话”、“莆田话”等。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地区,共有七个方言支系,多数客家人都能说流利的客家话。
客家话是汉语的一个分支,和普通话以及粤语和闽南语等方言有不同之处。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声调,发音和口音上多带有些山区土腔,但是也因为客家话的普及,使得许多客家人都能使用多种文字(如汉字、拉丁字母、注音等)进行交流。
食俗文化客家人的饮食文化极其丰富,主要以南方特有的粗粮、野菜、水产为基础。
其特点是为了适应山区缺水、多石、土壤贫瘠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在饮食上制定了一套独特的食谱。
客家人崇尚“清、淡、鲜、香”的食品口味,尤其擅长腌制、卤制和烧制的技法,晾晒肉干,红烧鲤鱼,芋头扣肉,荔浦芋头等都是经典的客家菜品。
客家人传承了丰富多样的节日、习俗,其中有豪迈、喜庆、淳朴而有意趣的“三月三”、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还有象征着团圆、吉祥的中秋节、春节等喜庆日。
客家人重视家庭以及家族,尤其在传宗接代、婚嫁仪式、祭祖祭神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礼仪和习俗,注重婚事、礼尚往来、道义观念等值得探讨和借鉴的文化内涵。
服装特色客家人的传统服装以黑色系为主,是因为客家人长期在山区土地上劳作,需要穿戴结实耐用的衣物以适应环境。
客家女子穿着的小襟长袍、宽袖单衣、对襟褙子等服装整体感强,线条流畅,勾勒出慈祥、温婉、机智、坚毅等客家女性的形象;而客家男子则喜欢穿一些直筒、宽松的衣服,尤其穿短衣、长裤的“四阳衣”,并配上带有个性的帽子、鞋子等,展现出客家男儿的果敢豪爽。
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客家文化仍然保持着生动的姿态和鲜明的特色。
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分佈(一)臺灣客家人分佈情況四縣腔桃園縣:中壢、龍潭、平鎮、楊梅。
新竹縣:關西。
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屋、大湖、西湖、銅鑼、三義、頭份、南庄、卓蘭。
高雄縣:美濃、六龜、杉林。
臺東縣:池上、鹿野、關山、太麻、碑南、成功。
屏東縣:內埔、竹田、萬巒、麟洛、長治、新埤、高樹、佳冬。
海陸腔桃園縣:觀音、楊梅、新屋。
新竹縣:關西、新豐、新埔、芎林、竹東、橫山、湖口、寶山、北埔、娥眉。
花蓮縣:玉里、吉安、壽豐、光復、復金、瑞穗、鳳林。
大埔腔苗栗縣:卓蘭(水尾、內灣、中街)。
臺中縣:東勢、石岡、和平、新社。
紹安腔雲林縣:二崙、崙背、西螺。
饒平腔苗栗縣:卓蘭(老庄)。
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二)、中國國內客家人口分佈情況福建省:上杭、永定、明溪、長汀、武平、清流、連城、寧化、平和、永安、沙縣、南靖、浦城詔安、邵武、福安、福鼎、福州、泰甯、將樂、建甌、建陽、順昌、雲霄、漳平、龍岩等縣市。
總人口約500萬人。
廣東省:大埔、五華、仁化、平遠、和平、連平、英德、新豐、始興、翁源、蕉嶺、梅縣、興寧龍川、紫金、三水、中山、斗門、高要、高明、從化、封開、河源、南雄、新會、開平曲江、徐聞、樂昌、東莞、花縣、清遠、佛岡、揭西、珠海、惠陽、惠來、惠東、乳源連南、郁南、連縣、連山、陽山、臺山、寶安、海豐、海康、電白、陸豐、陸河、饒平廣州、潮州、揭陽、潮陽、豐順、深圳、普甯、龍門、南海、曾城、博羅、廣甯、雲浮新興、鶴山、德慶、陽西、陽春、陽江、遂溪、韶關、羅定等縣市。
總人口約為2100萬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大新、大化、上林、上思、玉林、合山、合浦、北流、平果、平南平樂、田林、田陽、田東、百色、東蘭、西林、巴馬、金秀、河池、永福岑溪、抉綏、昭平、南丹、馬山、來賓、忻城、柳州、柳城、柳江、那坡桂平、象州、欽州、龍州、陸川、富川、靈川、宜山、鍾山、鳳山、靈山武嗚、武宣、賓陽、崇左、甯明、憑祥、恭城、荔浦、防城、溥北、容縣博白、貴港、邕甯、鹿寨、融水、隆安、融安、都安、蒼梧、臨桂、陽朔龍勝、環江、靖西、淩雲、隆林、橫縣、羅城、賀縣、藤縣等縣市。
客家人的形成和分布

客家人的形成和分布贺州客家来源和分布神秘的客家围屋勤劳俭朴的客家人崇文尚武的客家人尚礼重孝的客家人神灵崇拜和信仰多姿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贺州地处湘桂粤三省要冲,田广地肥,资源丰厚,自古以来就是多族群聚居生活的地方。
在贺州,至今还有一支这样的族群,他们住在神秘的围屋里。
围屋四周墙壁上布满了各式枪眼和炮口,有些围屋的地下还有供人行走的秘密通道。
这些围屋或方,或圆,或如棋盘状,或如古老的铜锁。
围屋里的人从哪里来?为何建那么多围屋?为什么要在围屋里设置枪眼、炮口和秘密通道?围屋里的生活怎么样?贺州的围屋与广东、江西、福建的大围子有何关联?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贺州客家人》,一起探索贺州神秘的围屋吧。
客家人的形成和分布客家人在历史上是中原河洛一带的汉族原住民,因“十六国之争”和“五胡乱华”事件南迁江淮,后又因各种历史因素再度南迁,明末清初定居在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自称“客家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客家人流往东南亚、印度、日本、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
客家人五次迁徙路线图因“十六国之争”和“五胡乱华”事件,客家人首次从中原南迁至江淮地第一次区和赣江流域第二次唐末北方战乱,客家人继续南迁进入赣南、闽西和粤东地区北宋末年,金人南犯,宋都南迁,赣江、汀江、梅江成为客家人聚居的中第三次心明末清初,客家人人口膨胀,“土客之争”迫使客家人扩散至人口稀少的第四次广东中西部及广西、台湾和现在的香港地区第五次19世纪中后期,岭南战乱频繁,部分客家人远走东南亚、印度、日本、大客家人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分布列表客家人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分布列表神秘的客家围屋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人居住、祭祀、议事、生产、生活的场所,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围龙屋等式样。
贺州客家围屋主要分为府第式、围龙式、锁头式、四方桶式、棋盘式、四点金式。
府第式沿中轴线依次分为上、中、下堂,两侧对称分布落廒、横屋,布局严谨,秩序工整围龙屋在府第式屋后及两侧外加一圈或数圈马蹄形围龙而成,围龙弥合部的建筑称“龙厅”,围龙与正堂间的半月形空地种植花木,称“花头”。
客家是指哪几个城市

客家是指哪几个城市
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
安徽、江苏等省份。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饮食风味而闻名,而“客家”一词
则首次见于南北朝时期,后演变为代表特定地域及族群的称谓。
1. 广东
客家人最为聚集的地区之一是广东省。
广东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尤其
在深圳、河源、梅州等地,客家人占据了相当比例。
梅州更是被誉为客家人的“圣地”,各种传统文化和饮食习俗在这里得以传承。
广东省内还有很多其他城市也有
客家人聚集,例如汕头、揭阳等。
2. 福建
除了广东,福建省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
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客
家人也有着重要的人口基础。
客家人在福建传承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通过世代相传而保留至今。
3. 江西
江西省也有不少客家人聚居的城市和地区,其中以上饶、抚州等地最为典型。
客家人在江西的聚居地也是传承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客家笛子、客家土楼等。
4. 湖南
湖南省的娄底、岳阳等地亦有着客家人的聚集,客家人在湖南地区也有独特的
文化体现,例如客家人在湖南保留了相对完整的传统民俗习惯和节日庆典。
客家人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族群,其文化传统之丰富、风土人情之独特,为
中国多元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每一个被客家人聚居的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貌,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和探索。
客家人的分布

香港、 香港、澳门的客家人分布
• 香港、澳门的客家杂居剧各处, 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 香港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25万 人; 澳门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0万 人。
客家人的分布
一.关于客家人的分布 二.内地客家人的分布 三.港澳台客家人的分布 四.海外客家人的分布
亚洲客家人的分布情况
• 旅居亚洲的客家人共约380万人,分布在21个国 家和地区。其中印尼约为150万,其主要居住地 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摩鹿加群 岛;马来西亚125万,居住在马来西亚各州,尤 以马六甲、槟榔屿、霹雳、吉打、柔佛、雪兰莪、 沙巴、沙捞越为多;泰国55万,主要居住在曼谷、 清迈、北揽坡、万仑、普吉、合艾等城市;新加 坡20万;缅甸约10余万,主要居住在仰光、曼德 勒、土瓦及墨尔阶等地;越南约15万,以西贡 (胡志明市)和堤岸为多;菲律宾约6800人,多 集中在马尼拉;印度约2.5万人;日本约1.2万 人,集中在东京和大坂。
客家人的分布
一.关于客家人的分布 二.内地客家人的分布 三.港澳台客家人的分布
台湾省客家人的分布(一)
台湾省客家人的分布(二)
• 台湾省:非纯客住县有19个县市: 桃园县、新竹县、苗粟县、屏东县、 彰化县、高雄市、花莲县、台中县、 台中市、台北县、台南县、台北市、 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东县、 宜兰县等,总人口460万人。
第三讲 客家的地区分布.

• 欧洲:法国 3万人 荷兰 0.21万人 俄罗斯 0.12万人 丹麦0.12万人 挪威 0.03万人 英 国15.2万人 德国 0.5万人 意大利 0.1万人 瑞士 0.1万人 比利时 0.043万人 葡萄牙 0地利队0.05万人 冰岛 0.01万人 西班牙 0.02万人 塞舌尔 0.05万 人 卢森堡0.02万人
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四川大学
出版社,1995年。
•
有13县暂无发现闽粤客家人落户的资
料。——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 浙江:非纯客住县市19个:云和、松阳、 青田、丽水、宣平、龙泉、遂昌、景宁、 缙云、泰顺、金华、江山、衢州、龙游、 常山、开化、建德、淳安、长兴。
• 非洲:马达加斯加 0.02万人 莫桑比克 0.03 万人 尼日利亚0.02万人 塞纳里昂 0.006万 人 赞比亚 0.006万人 加纳 0.02万人 留尼 旺1.8万人 毛里求斯3.5万人 肯尼亚0.01万 人 南非2.5万人 扎伊尔0.02万人 安哥拉 0.02万人
• 大洋洲: 新几内亚.0.12万人 瑙鲁0.12万 人 腊色尔 0.12万人 所罗门 0.12万人 澳大 利亚4.3万人 新西兰 0.1万人 塔希提 1万人 斐济 0.5万人 马绍尔 0.05万人 西萨摩亚 0.03 万人
• 美洲:美国 28.4万人 牙买加 10万人 特立 尼达和多巴哥 0.6万人 巴拿马0.5万人 哥伦 比亚 0.01万人 危地马拉 0.01万人 多米尼 加 0.12万人 加拿大8.1万人 玻利维亚 0.01万人 秘鲁 20万人 巴西 0.24万人 智利 0.12万人 圭亚那 0.6万人 阿根廷 0.05万 人 古巴 0.81万人 厄瓜多尔 0.02万人 苏里 南 0.41万人 委内瑞拉 0.02万人 墨西哥 0.01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区域
o桃园县:桃园市,吕姓(前任副总统吕秀莲家族)南靖话。
早期影响台湾客家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为闽粤械斗及樟脑采集,客家人并没有来台较晚,也不是主动选择类似原乡地形之丘陵地来居住。道光十年(1830年)台北盆地闽粤二族因争地盘发生械斗,客家人人数较少械斗失败,被迫迁至开垦较晚、较贫瘠的山麓与丘陵地带。美浓平原,则是客家人在原汉械斗中,从平埔族手中得来的。新屋乡属沿海乡镇、平原地形,原有平埔族及泉州人先后开垦,后因客家移民日增,成为客家乡镇,永安渔港亦成为台湾唯一以客家籍为主体的渔港。花莲县客家人多为日治时期樟脑业盛行时,自台湾西部迁居,台南县楠西乡亦有同例,埔里镇在一百年前台湾日治时期,来自台中东势、苗栗、桃园和新竹等地的客家人,从事樟脑业因而迁徙,占了境内族群的80%。
广西:
o博白县、陆川县、防城港市、合浦县、浦北县等15个。
海南:
o非纯客家县市: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琼中县、万宁市、陵水县、屯昌县、海口市、
贵州:
o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
o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耒阳、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郴州、宜章等18个。
原本嘉南平原也零星分布著许多客家聚落,但由于被河洛社群聚落包围,形同“语言孤岛”。经过数代之后,不少人已只讲闽南语而不通晓客语,也可能影响到文化认同,成为被河洛人(福佬人)同化的客家人,习称“福佬客”。另外,迁居到大台北、台中市、高雄市等都会区的客家人,因为没有说客语的环境,往往到了下一代,即被闽南化,变成仅使用闽南语的“福佬客”。客家委员会曾于2004年举办“福佬客文化节”,活动地区以全台福佬客聚集最密集的云林县、彰化县两县为重点,并增加宜兰县、台中县及南投县等三个县[9]。
o南投县国姓乡:来自台中东势、苗栗卓兰和新竹等地前来的客家人,占了境内族群的75%。
o南投县埔里镇:一百年前,来自台中东势、苗栗、桃园和新竹等地移居来的客家人,占了镇内人口结构的80%。
o花莲县凤林镇:是一个客家镇,目前全镇客家人口约占百分之八十,系一百年来,相继自西部的台北、宜兰、新竹、苗栗等地迁入者。
o高雄县:六堆地区的美浓平原、杉林、六龟。
o屏东县:六堆地区的竹田、万峦、内埔、长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树。
o花莲县:部分地区。
o台东县:花东纵谷部分地区,台东市、池上、鹿野、关山、成功、太麻里、卑南。
混合区域
o彰化县二林镇、竹塘乡、埤头乡:日治时代日本人为了种植甘蔗招募苗栗、新竹等地的客家人前来移垦,而形成的客家新聚落,虽然聚落颇多,但都在源成农场范围的七界之内,因此,这些客家庄,才都被称为“七界内”。
台湾客家语诏安腔
o云林县:仑背乡、二仑乡,西螺镇。
o台中市:西屯区、北屯区部分地区。《张廖家族族谱》
o桃园县:八德市部分地区、大溪镇的黄兴村,大溪南兴的黄姓。
o台北县:新店市的安坑庄。
o南投县:中寮乡部分地区。
o嘉义县:中埔乡境内的诏安厝。
o宜兰县:部分地区[3]。
台湾客家语饶平腔
o桃园县:中坜(芝芭里、兴南庄、三座屋、过岭里)、平镇(南势庄)、新屋(犁头洲)、观音(新坡村);八德(宵里)。八德关路缺袁、张、邱姓,大园许姓、邱姓,南崁、中坜南势、大仑王姓,中坜、芝芭里(前县长刘邦友、刘兴善家族)、双连陂刘姓(刘璞珍、刘奕坤家族),中坜邓姓,国立中央大学三座屋邱姓(现桃园县议长邱奕胜家族)、张姓,过岭、新陂、芝芭里许姓(前县长许信良、前内政部次长许应深家族),新屋冨源陈姓,新屋刘姓,杨梅、山子顶许姓,龙潭邱姓,龙冈后寮陈姓的饶平话。
台湾客家人分布
台湾客家人来台相当早,德国史学家Riess研究荷兰史料发现:荷兰人来台与原住民沟通时,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译[7]。客家人后来因施琅惮于东南省份之客家人在明郑尚存时期常义助明郑军队并记恨其攻台时东南省份客家人常消极抵制清兵,因此严禁粤中惠、潮之民渡台,人口数逐渐不如闽籍,而在闽客械斗失利,被迫退出平原,迁至靠山的丘陵地[8]。于是丘陵地多形成客家人为主的村庄,保有浓厚的客家文化,亦有部份地区的客家人在人口数居上风,得以居住在平原或沿海乡镇。个中代表如:
o新竹县:芎林乡纸寮窝、上山地区。竹北市六家地区。
o苗栗县:卓兰镇(老庄)。
o彰化县:永靖乡、员林镇多数邱姓人为河洛客。
o云林县:斗六刘姓、莿秱乡饶平村。
o花莲县:部分地区。
台湾客家语大埔腔
o苗栗县:卓兰(中街、内湾、水尾)。
o台中县:丰原市部分地区、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除了新五村以外),和平乡部分地区。
未知区域
o彰化县溪洲乡部分地区。
o南投县的鱼池、水里、信义。
o嘉义县的中埔乡境内中埔、牛稠埔等地,还有枋子林、诏安厝、海丰厝、客庄等地,尚有疏疏落落的客家人。
o台南县白河:相对于白河大排竹村民以“河洛(福佬)庄”自称,白河店仔口村民以“客庄内”自称。
o宜兰县的员山乡及三星,苏澳、冬山、礁溪、罗东部分地区。
1950年代以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大力消灭“方言”,推广国语,年轻一代客家人的母语表达能力大幅衰退。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客家人,有相当大的比例系直接以国语作为“母语”,造成更大的客家语言危机。
依据中华民国行政院客家委员会2008年的调查,在“多重认定”的条件下,台湾的客家人占18.6%,约427.6万人,其中新竹县68.4%、苗栗县64.8%是客家人。其次桃园县37.6%、花莲县31.9%、新竹市29%、屏东县23%、台东县22%、台北县16.7%、台中县16.2%、台北市15.8%、高雄县14.3%、台中市、基隆市皆14.1%。南投县13.9%、高雄市12.1%、嘉义市10.3%,其余县市比例不足10%[10]。
四川:
o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合江、泸县、泸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州、什邡、西昌、会理等32个。
重庆:
o非纯客家县市:重庆、巴县、涪陵、合川、荣昌
河南:
o非纯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市:信阳
港澳地区客家人分布
香港原属广东省的宝安县,是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地之一。17世纪末,客家人就开始向香港迁移,该地区因而被人叫做“客家村”。在英国占领香港以前,香港336个村落中,客家人的村落多达128个[6]。一直到1930年左右广州移民人数才渐渐多于客家人。目前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约占当地居民十分之一。
o桃园县:观音乡(沿海乡镇、平原地形)、新屋乡(沿海乡镇、平原地形)、杨梅镇富冈地区。
o新竹县:全县(除了关西镇部分地区)。
o花莲县:花东纵谷平原,凤林镇、吉安乡、寿丰乡、新城乡、玉里镇、瑞穗乡部分地区。
台湾客家语四县腔
o桃园县:中坜市、龙潭乡、平镇市、杨梅镇。
o新竹县:关西镇部分地区。
o苗栗县:不靠海的内陆地区,苗栗市、公馆、头份、大湖、铜锣、三义、西湖、南庄、头屋、卓兰(大部份)、通霄、后龙(部份)。
台湾客家语永定腔(汀州腔):散居各地。
o台北县:三芝。
o彰化县:员林、永靖、溪湖。
o桃园县:龙潭,观音江姓(前国大代表江瑞添家族),中坜吴姓(前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家族)、胡姓。
o嘉义县:部分地区("刘文科公"派下)
台湾客家语平和腔
o台中市:北屯区赖姓来自福建省平和县。
o桃园县:桃园市吕姓、黄姓。
台湾客家语海陆(海丰、陆丰)腔
客家人的分布
中国大陆客家人分布
赣闽粤交界客家地区,客家原乡被分三省而治(客家中心区)
客家地区根据过去和近年各地学者的调查资料排列出来。下列县市是中国客家人分布的县市,由于属于阶段性研究,所以只能作现时的参考。
广东:
o梅江、梅县、大埔、饶平、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丰顺、揭西、源城、东源、紫金、龙川、和平、连平、陆河、新丰、始兴、仁化、乐昌、陆丰、普宁、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韶关市曲江(含下属乡镇)、韶关市翁源、深圳市龙岗、盐田、石岩街道办、观澜街道办、龙华街道办、西丽街道办、罗湖区、宝安西乡福永部分区域、福田区大部分区域、东莞市樟木头镇、清溪镇、凤岗镇、塘厦镇部分区域、后街镇部分村庄、虎门镇部分村庄、香港广九铁路以东、中山五桂山地区、台山市的赤溪镇为客家地区,另外,云浮市、肇庆市、茂名市、阳江市、湛江市等各地均有客家村镇分布。
福建:
o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宁、将乐、泰宁等11个。
o非纯客家县市:诏安、云霄、南靖、平和等4个。
江西:
o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广昌、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铜鼓、井岗山、永新等20个。
o非纯客家县市:修水【泰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