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狭窄患者中医处方举例

合集下载

血液中的“斑块”堵塞血管,老中医有秘方,一招就搞定!

血液中的“斑块”堵塞血管,老中医有秘方,一招就搞定!

⾎液中的“斑块”堵塞⾎管,⽼中医有秘⽅,⼀招就搞定!⼈体⾎液中含有⼀定量的脂质,如⽢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这些脂质含量⼀旦增⾼,就变成了⾎管中的“垃圾”。

当垃圾越堆越多,就会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形成⼀块⼀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如果把⾎管看成⼀条公路,⾎液就是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液中的这种“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堵在公路上的⽯头,影响⾎流畅通。

如果斑块越来越⼤,会导致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使⾎流变缓。

⼀旦出现诱发因素,如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喷发⼀样,诱发⼀系列变化,形成⾎栓或引发梗塞。

每个⼈从⼗五六岁起,⾎管⾥就开始长斑块了;到了40岁左右,这些斑块变得明显;到60岁还没有⼀枚⾎管斑块的⼈屈指可数。

⾎管堵了,从中医⾓度来说,就是⾎瘀。

有朋友问了,如果⾝体⾎管瘀堵了,有了斑块了,如何第⼀时间发现这种迹象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根据⼤多数医⽣的临床经验,这⾥有⼏个症状,可能是⾎管中有凝块后⾝体发出的信号,你⼀定不要忽视。

1. 腿部疼痛或压痛天⽓寒冷,⼀些⼈尤其是⽼年⼈会出现腿部酸痛、压痛、抽筋或者是肿胀等不适症状,很多⼈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管堵塞,造成下肢动脉硬化。

2. 不明原因的咳嗽没有诱因的咳嗽,并伴有⼼慌、胸闷、⼼脏疼痛等情况,⼀定要及时去医院做⼼电图来排除⼼脏问题。

因为这可能是⾎管堵塞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出现急性⼼梗等严重问题。

3. 呼吸短促呼吸短促,可能是肺部⾎管堵塞的结果。

特别是同时还伴有头晕、⼼跳加速等症状。

4. 深呼吸时伴有胸痛深呼吸时伴有胸痛,也可能是肺部⾎管堵塞的结果。

出现这种问题⼀定要⽴即就医,因为它可能会致命 5. ⽪肤上有红⾊瘀痕瘀伤是⾎凝块的⼀种形式,但是如果你发现在你的⽪肤上,沿着静脉处有红⾊瘀痕,你就应该注意了!6. 肢体肿胀⾎管中有凝块,容易堵住⾎管,影响到肢体⾎液的流动,就像下⽔道堵住了,污⽔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堵塞,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疗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疗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疗法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颈动脉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如果我们的颈动脉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影响到我们脑部的供血,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一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颈动脉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如果我们的颈动脉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影响到我们脑部的供血,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一些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颈动脉才行,颈动脉里面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粥样硬化斑块,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呢?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范畴中无此病名。

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特点及发病部位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瘀血"、"痰浊"、"脉痹"的范畴。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而"血瘀"之病机则贯穿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整个过程。

化痰类
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脂质摄入过多,利用、排泄失常,均可使血脂升高而为痰浊。

《内经》称为"膏人"、"脂人"。

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痰浊有关,因而治疗上多采用化痰泄浊、升清降浊法治疗。

补虚类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剂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剂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剂
1.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黏蛋白、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
导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堵塞的一种疾病。

颈动脉斑块不仅影响了血
液循环,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中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2.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剂
中医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与肝郁血瘀、痰浊及脾胃虚弱等有关。

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剂需要解郁消瘀、祛痰理气、健脾和胃的
作用。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柴胡、陈皮、丹
参等。

将这些药材配成药方煎煮即可。

3.方剂的制备方法
材料: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柴胡、陈皮、丹参各9克;
制法:
将以上中药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水5倍左右煮沸后改用小火
煎煮2小时,去渣取汁即可。

4.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分上下午空腹时服用。

使用期限为一个月。

服用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5.注意事项
此方剂为辅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方剂,并不可以代替专业医
生治疗,如情况加重,应及时就医。

颈动脉斑块中医治疗案例

颈动脉斑块中医治疗案例

颈动脉斑块中医治疗案例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颈动脉斑块中医治疗的案例。

患者李先生,60岁,因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颈动脉存在明显的斑块。

在接受了西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斑块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于是,李先生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李先生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了针灸、中药煎煮、穴位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动脉的血液供应。

在李先生的治疗过程中,针灸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不仅缓解了头晕、头痛的症状,还有助于改善颈动脉的血液流动。

此外,中药煎煮也是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手段。

根据李先生的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生开出了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中药方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头晕、头痛的次数和程度减少,记忆力也有所提升。

另外,穴位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改善颈动脉的血液供应。

李先生在家中坚持进行穴位按摩,不仅加速了病情的好转,还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不适。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李先生的颈动脉斑块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中医的治疗,李先生不仅改善了症状,还提升了整体的健康水平。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以改善病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并尝试中医治疗,获得更好的健康效果。

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病情举例

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病情举例

现病史查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60%左右,5.1前住院一个月,行扩张血管治疗,5.2号出院,现头晕(晕倒),小腿无力,乏力,左腿外侧发冷,神疲顿困,有痰(干),甘油三酯正常(一直在服用他丁类药物),血压正常(一直服用降压药),住院前胆固醇微高。

在服药物有辛伐他丁、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脉血康等,饮食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无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

无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无糖尿病史,患颈椎病多年。

专科检查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60%左右治疗过程 2013年6月6日:接受我院中药保守治疗,由我院噬斑通管ASP首席专家张主任亲自制定方案,制定一个疗程25天,办理邮寄药物,在家服用2013年6月29日:专家电话回访,效果改善尚可,其他无明显症状,就是用药期间有点腹泻,大便稀不成形。

2013年7月1日:上午专家回电详细问诊,专家组会诊,制定下一个治疗方案,下午回电告知会诊结果,继续邮寄药物一个疗程2013年7月12日:专家回访,一切正常,偶尔一过性头晕,大便还是有点稀。

病人现在下肢感觉冷,左侧明显一点,下肢乏力,偶尔头昏,喝水后自汗。

有时感觉口干舌燥。

大小便正常。

2013年7月29日:联系专家,制定下一个疗程治疗方案。

2013年8月15日:电话回访,患者病情稳定,还是下肢感觉有点冷,血压稍有波动。

2013年8月25日: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除颈动脉硬化斑块仍有形成外,其余基本正常。

但体积比以前小很多。

现在头昏症状跟以前比较有所不同,以前是一过性头昏,现在头昏前有感觉是慢慢开始,一般持续3-6分钟,浑身出汗,休息一会儿就好啦。

血压:不吃降压药的情况下基本上是80-130或80-140,大小便、睡觉均好。

口舌不干不苦,耳背,颈部没有不适的感觉。

现在,左腿膝盖以下怕冷,左胳膊膀子怕冷,已经穿上秋裤,并且戴上护膝。

除此之外,上半身有时很热出汗,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为此,医院作了甲状腺和胸部检查均没发现问题。

中医治疗血管班块的方法

中医治疗血管班块的方法

中医治疗血管班块的方法
中医治疗血管斑块的方法包括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和通阳泄浊。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望闻问切,明确引起血管斑块的原因。

如果是由淤血导致,治疗的目的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以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血府逐瘀汤主要的组成包括桔梗、甘草、柴胡、红花、当归、生地等。

如果是痰浊导致,治疗的目的是通阳泄浊、把体内痰祛除,可以通过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

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分包括半夏、薤白、栝蒌实等。

涤痰汤成分包括枳实(麸炒)、茯苓(去皮)、石菖蒲、人参、南星(姜制)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不建议私自增减药量或者改变药物疗程,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同时,中医和西医治疗各有特色,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综合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案例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案例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案例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案例:
患者信息:张先生,68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吸烟史。

诊断:通过西医规范治疗、中医戒烟处方、营养处方、药物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并用,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半年后B超复查,颈部斑块已恢复为稳定斑块并较前缩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案: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为主要治疗原则。

2.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斑块消退。

3. 推拿治疗:通过推拿手法,放松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

5. 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治疗效果:经过中医治疗,患者颈动脉斑块缩小,血管通畅性提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同时,颈动脉斑块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

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

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膜中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据统计,颈动脉斑块是导致中风和心梗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升高,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关注。

通过对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目前,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容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其疗效得到了肯定。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中医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具体机制是什么?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如何?中医药治疗颈动脉斑块存在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评价,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医药在治疗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1.3 研究意义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斑块狭窄患者中医处方举例
我院来诊颈动脉狭窄患者病历处方举例(仅作病例浏览参考。

具体用药还要看具体情况由大夫开方治疗)
1.患者女,70岁,颈动脉斑块,颈椎狭窄,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胃及背中热足手心发热,脉玄滑数,舌质暗,苔心厚,证属肺肾心气虚,血淤痰火郁结,胃中火郁,两寸脉沉,关尺滑数,微玄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黄连10 防风10 川羌10 葛根20 柴胡10 虎杖10 黄精15 玉竹12 五味子15 麦门冬15 太子参20 丹参10 炒枣仁15 半夏15 陈皮10 竹茹10 黄芩10 茯苓12 党参12 枳壳3 当归15 山楂20
二次就诊:颈动脉斑块,服药好转,近头疼,乏力,由劳累后引起心血气不足,胃中郁火,肝火上亢,气血流滞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黄连10 防风6 葛根10 柴胡10 蔓荆子10 蒿本7 黄芪15 当归10 半夏10 陈皮10 草决明4 菊花12 寸冬10 五味子10 党参12 炒枣仁15 牛膝6 木贼10
此后处方略。

2.患者男,74岁,多发性斑块,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右侧中重度狭窄,主诉头晕的厉害,便秘,小便次数多,甘油三酯微高,病人平时体质偏寒,冬天容易怕冷,饮食清淡,除了头晕,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症状,无自汗盗汗。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鸡血藤30 赤芍20 丹参10 葛根20 黄芪15 火麻仁10 当归15 地龙10 桃仁10 红花10 木贼12 山萸肉10 玉竹10 天麻10 半夏10 白术10 酒大黄3 金樱子10
二次就诊:病人服药一个疗程后,头脑模糊稍微有点清醒,精神稍好,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管壁增厚减轻,但是还是头晕,下肢有穿靴感,口苦,大便可,睡眠可,体质偏寒,冬天怕冷。

饮食可,清淡,大小便正常。

二次就诊处方:ASP系列方剂 + 鸡血藤30 赤芍30 丹参10 葛根30 黄芪20
草决明10 当归15 地龙10 桃仁10 红花10 泽泻30 白术10 天麻10 半夏15 酒大黄3 杞子10 菟丝子15 茯苓12 川牛膝15 陈皮10 菊花12
此后处方略。

3.患者女,61岁,两年前发生腔隙性脑梗,血压高,颈动脉多发硬斑、混合斑,头晕、记忆力下降,脑动脉轻度硬化。

头痛时晕,腰痛,时心悸,脉滑微玄,舌苔稍腻,心烦急躁,证属痰火上扰,肝肾阴亏,肝阳偏亢,阴血不足,脑动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硬化,供血不足,主动脉硬化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枸杞子 10 山萸肉 10 牡蛎 20 槐花 25 生山楂 25 丹参 25 木贼 25 黄精 15 青礞石 15 徐长卿 15 川牛膝 15 虎杖15 制何首乌 20 白芍 10 桃仁 10 玉竹 10 茯苓 10 当归 10
二次就诊:病人最近检查颈部斑块,B超显示内膜增厚,右侧颈动脉球部前后壁探及2个强回声斑块,7.1*2.2,11.1*3.3,左侧强回声斑块17.1*3.3,未发现混合斑块,血流正常,经颅多普勒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

病人前段时间有一次着凉,项背疼痛,头痛,加强保暖后,项背疼头疼缓解。

之后病人很注意保暖,怕着凉,平时血压基本稳定,胸闷不太明显,饮食清淡,病人自述舌体有齿痕,舌苔薄白,舌质稍暗。

二次就诊处方:ASP系列方剂 + 枸杞子10 山萸肉10 生牡蛎20 槐花25 生山楂10 木贼15 黄精10 青礞石15 徐长卿15 川牛膝15 虎杖15 何首乌20 生白芍10 桃仁10 玉竹10 茯苓10 当归10
此后处方略。

4.患者男,60岁,双侧斑块:0.6*0.1CM 0.7*0.2cm,狭窄小于50%,血压偶尔受刺激略升高,低密度胆固醇略微偏高,有腰椎病、颈椎病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白术10 泽泻20 茵陈20 何首乌20 徐长卿15 葛根12 杜仲12 补骨脂10 槐花20 川羌10 桂枝6 苍术10 荷叶15 草决明7 川牛膝10 绵萆薢15
二次就诊:病人最近检查,血脂血糖完全正常。

血压低,跑步后舒畅,只有
头还要有点跟带个帽子一样的感觉,未做检查,前几日因血压低,张主任嘱其药中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
二次就诊处方:ASP系列方剂 + 白术10 泽泻20 茵陈20 制何首乌20 徐长卿15 葛根12 杜仲10 补骨脂10 槐花15 川羌10 桂枝6 苍术10 荷叶15 牛膝10 绵萆薢15 黄芪15 党参10 当归10
此后处方略。

5.患者男,84岁,患颈椎病多年,现在查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60%左右,5.1前住院一个月,行扩张血管治疗,5.2号出院,现头晕(晕倒),小腿无力,乏力,左腿外侧发冷,神疲顿困,有痰(干),甘油三酯正常(一直在服用他丁类药物),血压正常(一直服用降压药),住院前胆固醇微高,。

在服药物有辛伐他丁、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脉血康等,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我院所开处方:ASP系列方剂 + 黄芪30 丹参10 葛根20 赤芍15 桃仁10 红花10 鸡血藤30 地龙10 当归15 杜仲10 白术10 泽泻20 杞子10 菊花15 黄精15 为汤剂
二次三次均情况良好,处方调整不大,略。

四次就诊:现将患者吃药三个疗程情况作一回顾,希望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好第四个疗程的药,切实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目前,三个疗程的药即将服完(还剩三天药)。

第一、二疗程效果比较好,没有出现头昏症状。

第三个疗程,做了各种检查,除颈动脉硬化斑块儿形成外,其余基本正常。

现在头昏症状跟以前比较有所不同,以前是一过性头昏,现在头昏前有感觉是慢慢开始,一般持续3-6分钟,浑身出汗,休息一会儿就好啦。

血压:不吃降压药的情况下基本上是80-130或80-140,大小便、睡觉均好。

口舌不干不苦,耳背,颈部没有不适的感觉。

现在,左腿膝盖以下怕冷,左胳膊膀子怕冷,已经穿上秋裤,并且戴上护膝。

除此之外,上半身有时很热出汗,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为此,医院作了甲状腺和胸部检查均没发现问题。

有关医院的做的其它检查8月下旬已给发去,希望能作些参考
第四次就诊处方:ASP系列方剂 + 黄芪50 葛根30 丹参20 赤芍15 当归15 地龙10 桃仁10 红花10 鸡血藤30 杜仲10 白术10 泽泻20 杞子10 菊花15 徐长卿15 生牡蛎25 地骨皮10 为25天丸剂。

此后处方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