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
4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数的乘法定义。

2.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分数的乘法技巧。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乘法定义。

2.掌握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的乘法运算,包括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五、教学准备
1.教案、板书设计
2.分数乘法的练习题
3.学生练习用的纸和笔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相关知识点。

2. 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乘法,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乘法的重要性
和实用性。

3. 讲解
1.教师讲解分数的乘法定义。

2.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3.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跟着做。

4. 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举例说明。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作业
布置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自行核对答案。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乘法运算。

分数乘法的教案6篇

分数乘法的教案6篇

分数乘法的教案篇1(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分数乘法的教案篇2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

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具、学具准备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1/5×4)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分数乘法教案(优秀16篇)

分数乘法教案(优秀16篇)

分数乘法教案(优秀16篇)分数乘法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分数乘法时,需要将已知的分数加减法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乘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展示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分数乘法的应用。

3.学习单:设计一份学习单,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乘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法则。

2.如何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巩固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分数乘法的应用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数乘法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法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横向联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乘法的应用。

分数乘法的意义又包含: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法的计算包含:分数乘分数的约分、分数乘小数、四则运算以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此部分的学习是建立在分数乘法的意义之上的,训练学生快速、简便的计运算能力,同时为问题解决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

解决问题主要包含两类:连乘问题、稍复杂问题的解决问题,这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运算能力、运算技巧的延伸。

2.单元纵向联系从初步认识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最后继续学习分数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会了分数加减法以及在整数、小数的全部运算学习完成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为后边分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分数的意义,并掌握了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整数、小数运算的基本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常见的数量关系等。

首次接触分数乘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通过迁移转化等,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三、单元课标(一)内容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学业要求1.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并说明运算过程。

2.能在较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三)教学建议通过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

四、单元整体规划设计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例如分数乘分数。

2.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技巧,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4.体会分数、小数、整数运算的一致性: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体会分数、小数、整数在运算方法本质上的一致性,发展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1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1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分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

•借助具体示例,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引导学生形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理解分数乘小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技巧。

•分数乘小数时的计算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包含分数乘小数的示例和练习题)•练习本和笔•分数和小数的转换表(可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具体示例,讲解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小数的掌握。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分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小数的规律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做铺垫。

•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相乘的实际应用。

2. 知识讲解•分数乘小数的意义:•举例说明分数乘小数的实际背景,如购物中的折扣计算等。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小数部分。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讲解分数转换为小数的方法,如分数化简后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小数。

•示例:计算1/2 × 0.5,首先将1/2转换为小数得到0.5,然后进行小数乘法得到结果0.25。

•强调小数转换为分数的方法,如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形式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示例:计算2/3 × 0.75,首先将0.75转换为分数形式得到3/4,然后进行分数乘法得到结果1/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的意义的扩展。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

2.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分数乘整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列式。

5个12是多少? 6个8是多少?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2. 计算。

71+72+73= =++112112112 师: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1. 自学教材第2页例1,并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要求的是什么? (2)怎样列式呢?(3)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2.画图分析题意。

师:你能画图分析题意吗?预设:将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表示每人吃的份数,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92的和是多少,即取3个92,就是96,也就相当于32个蛋糕。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算式的呢?预设1:列加法算式,29+29+29 。

预设2:列乘法算式,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92×3或3×92。

师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392⨯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用加法计算。

) 预设:(个)==++=++=969329222929292392⨯⨯ 师: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预设1: 预设2:师:观察比较以上两种约分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说说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 )(2)5×4=( )+( )+( )+(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计算。

16+26+36= 310+310+310= 计算310+310+3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9×3。

师:29×3表示什么意思?生:29×3表示3个29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9×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3(个)。

生2:2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3(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生:有多少个19。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

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 的和是多少。

生2:还可以说成求12 L 的3倍是多少。

生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12桶是多少升?”,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师: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12是多少。

(2)出示“14桶是多少升?”让学生自练。

引导学生说出:12×14表示求12 L的14是多少。

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

)3.教材第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b a ×c=bca,其中a,b,c均为整数且a≠0。

教学时教师应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教师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教师应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教材第3~5页例3、例4。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利用约分,使分数乘法计算简便。

课件、学生准备尺子。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

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12)师:如果取这12的12,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14)师:如果再取这14的12,现在得到的又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情境图) (1)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师: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师:12×15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进行交流反馈,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师: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12公顷,再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10公顷。

师:根据大家的想法,12×15=110。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情境导入图),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师: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去吗?(2)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师: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公顷,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12×35。

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310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教材第4页看一看。

学生自主探究,并反馈。

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生1:画图(图形或线段);生2: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生3: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总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4。

(出示课件教材第5页例4情景图)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

学生反馈,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生1:先计算,再约分;生2:先约分,再计算。

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总结:在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列式并说明式子表示的意义。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清题意,并独立完成。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第4题:先指名让学生口头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然后独立计算答案,请两位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要求写出具体计算步骤。

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题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讨论结果。

全班集体讨论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5.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请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最后师生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师: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在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第3课时练习课(分数乘分数或整数)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乘整数吗?为什么?师:请同学计算下面三道题。

5 7×4 6×111235×2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此题呈现了学生平时做题容易犯的错误,提醒学生学会正确约分。

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指名学生板演)如果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理解,指出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3125,可以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分成125份,取其中的53份,列式为2500÷125×53。

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3题。

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数据信息做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质疑问难:你有哪些疑问吗?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法则计算。

本节课的练习讲解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结合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性。

充分发挥了练习课的巩固作用。

第4课时 分数乘小数教材第8页例5。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