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伤仲永完整.ppt-伤仲永

合集下载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
2020/4/10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伤仲永完整专业知识课件

伤仲永完整专业知识课件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毕,诗 旳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旳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旳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旳爸爸去做客, 有旳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通“攀”
他爸爸以为这么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到处拜访 同县旳人,不让(他)学习。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
旳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旳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目前那些不是天生聪明,原来就平凡旳
人,又不接受后天旳教育。恐怕连一般人还 不如罢了。
动手做一做
㈠对文中旳“之”“于”进行归 类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旳词语。
作家作品简介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旳合称,即唐代旳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旳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仲 zhòng 啼 tí 扳 pān 泯 mǐn
隶 lì 焉 yān 谒 yè 矣 yǐ
尝 cháng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析题:

❖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旳
本句用极其凝炼旳笔墨,揭示了仲永 才干衰竭,天资尽丧旳原因。
拓展
请同学们以“从方仲 永旳悲剧所想到旳”为题, 在课堂上即席讲话,谈谈 自己旳感受。时间在1分 钟左右。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 永从幼年时旳天资过人, 却因其父“不使学”而 最终“泯然众人”,变 得平庸无奇旳实例,阐 明后天教育对成才旳主
曰:“泯然众人矣。”
(人们)回答说:“(他旳)才干完全消失, 成为一般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伤仲永》课文注释 完整版PPT课件

《伤仲永》课文注释 完整版PPT课件
《伤仲永》课文注释
1、“世隶耕”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
曾经。
3、“父异焉”焉: 4、“即书诗四句”书:
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5、“并自为其名”自: 为: 动词,写。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 是客其父”宾客:
完成。
从。 这。
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8、“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利:动词的以动用法。
然: 这样。
以……为利。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况且。
15、“固众人”固: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
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PPT教学说课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PPT教学说课课件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 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 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 /众人。今 /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11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 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作者为什么哀伤仲永?
哀伤仲永这个幼小天资聪明的神童由于没有学 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12
随笔 即随手笔录, 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 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 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 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 泼,意境隽永。
读准下列字音:
注意语句的停顿:
金溪民 /方仲永,世隶耕。仲永 /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 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王安石《伤仲永》PPT

王安石《伤仲永》PPT

邋遢大王
历史上的王安石其实不爱洗脸洗澡,也不爱换衣服,甚至不修边幅,不顾自身形象管理, 身上还会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怪味,你会不会觉得王安石的人设崩塌了? 但其实王安石不修边幅这件事,也不是个秘密。《宋史》里这样记载到王安石“或衣垢不 浣,面垢不洗”;清初李宗孔所撰《宋稗类钞》卷四也用这样的话“不事修饰奉养,衣服 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所择”来形容王安石。 除了历史记载,关于王安石不爱干净这件事,还有这样一些传言。传说宋仁宗在王安石的 领口上看到过虱子;一位和他一起共进工作餐的同僚,在吃饭吃得最香的时候,发现他的 胡须上也爬有虱子一只……这下王安石“不爱干净”的人设是撇不掉了。

第二章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团结族人 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 才都来观看。从此,人们指着东 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 与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县里人听 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 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 他作诗的。
诗句赏析
“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 方面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即据传 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 面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 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 这六七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进。
改革运动
目 录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 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 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 “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物 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改革变法触及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加上在实施 过程中一些官吏借机敲诈盘剥,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 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 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伤仲永语文课件PPT

伤仲永语文课件PPT
76.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上去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 成功之道,贵在坚持!
1
划分朗读节奏
1
金溪民方仲永
幻灯片
借旁近与之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
1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参考答案: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
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1
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余闻之也久 1. 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2. 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啦 3.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 4.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啦
资 料 唐宋八大家 参 考 时代背景
唐宋八大家
韩愈 苏轼 曾巩
柳宗元 苏辙 王安石
苏洵 欧阳修
时代背景
《伤仲永》通过方仲永五岁 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 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 的关系。
设计: 李国兵
制作: 笛韵飞
2003年8月
58.反正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26.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 47.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正因你的性命又消短了一天,因此每一日都要更用心。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26.做好自己其他的让别人说去吧! 64.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88.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22.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37.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4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7.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一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54.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不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事却经常出现。 73.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8.别到处嚷嚷这个世界抛弃了你,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 89.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60.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回忆童年可以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但是不可以做为逃避现实的借口。现在再困难,我们也能闯过去;你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理由逃避现实困难,就要千方百计找 到破解难题的方法。未来再艰险,我们只能走进去;时刻都在心里认为自己

部编版初中语文《伤仲永》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伤仲永》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 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 工作上了。 鲁迅
作者王安石因何而“伤”?
1.为天才的沦落而惋惜。 2.为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感伤。 3.为众人不努力学习而悲伤。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 变得“泯然众人”,原 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 1.父亲贪图眼前名利,目光短浅。 2.邑人:过度吹捧。 3.王安石:旁观。 主观原因:盲目听从,缺乏主动。
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学 习更重要。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 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 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 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 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1.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2.详略得当 ,有力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出了“伤”这一 主题。伤仲永
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