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知识点总结一、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

3频数分布直方图:(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常见的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

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
方图》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知识点
知识点
1、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自2012年7月起,我国对居民用电采用阶梯电价. 为了使大多数家庭不增加电费支出,事前就需要了解居民全年每月平均用电量的分布情况,制订了
一个合理的方案. 随机调查了某城市50户居民全年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千瓦时),数据如下:220
190 133 160 215 172 120022 1000 159 110 134 170 168 162 170 20200 142 168 2按下列步骤对数据分组整理: 1.确定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在这50个数据中,最小值
为100,最大值为218.
2.确定数据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 100~120,这时组距
=120-100=20,则组距就是20.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 最大值—最
小值 =组数,如: 组距
最大值—最小值 218—100组距 20 10
,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6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一般分为5~10组.
两种统计图很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
(1)形式不同,直方图的横轴表示的是一种量而且是一组连续的数据,各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横轴代表某一个项目,各长方形之间有间隙.
(2)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不同,直方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分布规律, 条形图显示各组的具体数据,因此它们适用的对象也不同。

直方图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直方图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直方图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直方图的基本概念1. 直方图的定义直方图是一种以长方形条表示数据频数分布的图形,它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范围分组,并用矩形的高度来表示每个组别的频数,通常横轴表示数据取值范围,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2. 直方图的用途直方图主要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特征。

通过观察直方图,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重要信息,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3. 直方图与柱状图的区别直方图和柱状图都是用长方形条表示数据,但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直方图用于展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通常没有间隔,而柱状图则用于展示分类变量的数据,通常有间隔。

二、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 数据分组绘制直方图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处理。

一般来说,直方图的分组方式有简单随意分组、等宽分组和等频分组等方法,根据不同数据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

2. 绘制坐标轴在绘制直方图时,需要绘制横轴和纵轴,横轴通常表示数据的取值范围,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在绘制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刻度和轴标签,使得图形清晰易懂。

3. 绘制长方形条根据数据分组的结果,按照每个组别的频数或频率,在对应的位置上绘制长方形条,长方形条的高度代表了该组别的频数或频率。

4. 添加标题和标签最后,需要添加标题和标签,说明直方图的含义和数据的来源,使得图形更加完整和明了。

三、直方图的特点1. 易于理解直方图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特征,便于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

2. 反映数据分布直方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重要信息,有助于人们对数据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对比不同组别直方图可以直接对比不同组别的频数或频率,帮助人们了解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4. 难以变换直方图通常用于展示分布情况,不易对数据进行变换,因此在选择分组方式和绘制时需谨慎考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直方图——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理解组距、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的概念;2. 会制作频数分布表,理解频数分布表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要点梳理】要点一、组距、频数、频率与频数分布表1.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2. 频数:在统计数据时,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或落在某个组别中的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3. 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4.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组别中相应的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能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时,要灵的整数部分+1.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组距要点诠释:(1)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各频率之和等于1;(2)制作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要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频数分布表,用横轴表示各分组数据、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绘制条形统计图.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呈现了频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2.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2)区别:①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条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间隙,而条形图中各“条形”是分开排列的,中间有一定的间隙;②条形统计图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的类别,用纵向指标表示不同对象的数量. 频数分布直方图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数据的变化范围,用纵向指标表示相应范围内数据的频数.要点诠释:(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2)注意直方图与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优缺点.【典型例题】类型一、组距、组数、频数、频率1. (1)对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90~99分的人数有10名,这一分数段的频数为_________.(2)有60个数据,其中最小值为140,最大值为186,若取组距为5,则应该分的组数是________.【答案】(1)10; (2)10.【解析】解:(1)利用频数的定义进行解答;(2)利用组数的计算方法求解.【总结升华】组数的确定方法:设数据总数目为n,一般地,当n≤50时,则分为5~8组;的整数部分+1.当50≤n<100.则分为8~12组较为合适,组数等于最大值-最小值组距举一反三:【变式】一组数据19,22,25,30,28,27,26,21,20,22,24,23,25,29,27,28,27,30,19,20,为了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如果取组距为2,应分为组.【答案】11;6.解:∵最小的数是19,最大的数是30,∴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0﹣19=11,∵11÷2=5.5,∴应分成6组.故答案为:11;6.2.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则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是()A.1 B.2 C.10 D.5【思路点拨】根据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和,可得频数=频率×数据总和.【答案】C.【解析】解:∵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50×0.2=10.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频率、频数、总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和.举一反三:【变式】有一个样本容量为20的样本,其数据如下:29,42,58,37,53,52,49,24,37,【答案】解:如下表:类型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3.某地区对八年级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期末质量调查,从中抽出的20个班级的英语期末平均成绩如下(单位:分):80 81 83 79 64 76 80 66 70 7271 68 69 78 67 80 68 72 70 65试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思路点拨】按照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四个步骤进行解答.解答时,应注意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答案与解析】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83-64=19.(2)决定组距与组数.若取组距为4,则有194≈5,所以组数为5.(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总结升华】按步骤进行操作.因选取的组距不同,所列的频数分布表及所画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也不一样.在统计时,数据不能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数据的描述369923 例1】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是某校九年级部分男生做俯卧撑的成绩(次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25,0.30,第五小组的频数为25,若合格成绩为20,那么此次统计的样本容量和本次测试的合格率分别是().A.100,55% B.100,80% C.75,55% D.75,80%【答案】B.类型三、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4.(2016•泰州)某校为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喜爱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分为书法、围棋、戏剧、国画共4类),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最喜爱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频数分布表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频数分布表中a的值;(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全校共有学生1500名,估计该校最喜爱围棋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思路点拨】(1)首先根据围棋类是14人,频率是0.28,据此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利用18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a的值;(2)用50乘以0.20求出b的值,即可解答;(4)用总人数1500乘以喜爱围棋的学生频率即可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14÷0.28=50(人),a=18÷50=0.36.(2)b=50×0.20=10,如图,(3)1500×0.28=420(人),答:若全校共有学生1500名,估计该校最喜爱围棋的学生大约有420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到的知识点是:频率=频数÷总数,用样本估计整体让整体×样本的百分比即可.举一反三:【变式】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违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交警对某雷达测速区检测到的一组汽车的时速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其频数及频率如表(未完成):(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答案】解:(1)36÷200=0.18,200×0.39=78,200-10-36-78-20=56,56÷200=0.28;(2)如图所示:(3)违章车辆数:56+20=76(辆).答:违章车辆有76辆.。

八年级数学下册 5.2 频数直方图 学好频数分布直方图三方面素材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5.2 频数直方图 学好频数分布直方图三方面素材 (新版)湘教版

学好频数分布直方图三方面一、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意义和特点1.将一组数据分成若干个组,属于每组的数据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即频数是统计出的某一对象出现的次数.2.在相互垂直的两条轴上,把横轴分成若干段,表示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以它为边作一长方形,等距分组时,为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这一系列的长方形构成了频数分布直方图.3.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由此可见,频数折线图更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由长方形的高可看出各小组的频数(看纵轴),由频数可找出数据所在的小组(看横轴);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二、能从已知频数分布直方图或频数折线图上获取信息频数分布直方图能直观清楚地反映数据在各个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全面、准确、细致地反映事物的属性.例1 如图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问题: (1)总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的心跳情况? (2)哪些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占多大比例?(3)如果半分钟心跳次数为x ,且30≤x <39次属于正常范围,心跳次数属于正常的学生占多大比例?(4)说说你从频数折线图中获得的信息.析解: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统计图中可以获知各组心跳情况的人数及分布情况.(1)总共统计了2+4+7+5+3+1+2+2+1=27(人)的心跳情况.(2)30≤x图1<33这个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约占26%.(3)30≤x <39次数段的总人数有7+5+3=15人,15÷27≈56%,故心跳次数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约占56%.(4)从折线统计图中,可知折线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就是说心跳正常的人数较多.三、区别条形统计图与直方图(1)条形统计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例2,图2中的横轴表示的是雪糕的具体品种,品种A与品种B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图3中的横轴表示的是身高范围,如其中第一个长方形表示身高在150.5cm 到155.5cm 之间的人数的多少,每个长方形包括前面一个数据,但不包括后面一个数据.j175.5170.5165.5160.5155.5150.5图2身高/cm频数(人数)121086402图1DCB A25020015010050205120230170雪糕品种数量/个(2)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在图1中,长方形越高,表示这种雪糕的频数就越大.而直方图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组数据的频数越大;只有当长方形的宽都相等时,才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的大小.(3)条形统计图中,各个数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个条形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在直方图中,各长方形对应的是一个范围,由于每两个相邻范围之间不重叠、不遗漏,因而在直方图中,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

直方图

直方图

直方图与经验分布函数
由 伯 努 利 大 数 定 理 知 Fn(x) 依 概 率 收 敛 于 F(x) .实际上, Fn(x) 还一致地收敛于 F(x) ,所谓 的格里文科定理指出了这一更深刻的结论,即
P{lim sup Fn ( x ) F ( x ) 0} 1
n x
实验步骤:
(1) 确定分组个数:因为 60 7.75,取分组个数为 8.数据的最小值为51,最大值为95,为分组方便 起见,考虑范围从 50 到 100 ,分为 8 个组,组距取 50 / 8 = 6.25 ,分点分别为: 50 , 56.25 , 62.5 , 68.75 , 75 , 81.25 , 87.5 , 93.75 , 100 。整理学生 成绩数据,在“组上限”栏中填入各组的上限值, 如图5-2左所示.
Fn(x)只在x = x(k),(k = 1,2,…,n)处有跃度为 1/n 的间断点,若有 l 个观测值相同,则 Fn(x) 在此观 测值处的跃度为 l/n .对于固定的 x , Fn(x) 即表示事
k F ( x ) 件{X x}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即 n ,其 n
中k为落在(-,x)中xi的个数.
5.2.3 直方图
直方图与经验分布函数
如前所述,数理统计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总体) 的分布一般来说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来推 断.但如果对总体一无所知,那么,做出推断的 可信度一般也极为有限.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往 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应用背景或以往的经验,再通 过观察样本观测值的分布情况,对总体的分布形 式有个大致了解.观察样本观测值的分布规律, 了解总体 X 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常用直方图 和经验分布函数.
或频率/组距,所得直方图分
别称为频数直方图、频率直

图像直方图知识点总结

图像直方图知识点总结

图像直方图知识点总结1. 直方图的概念直方图是一种统计图形,是将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量统计出来后,以灰度级别为横坐标,像素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的图形。

直方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图像中像素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图像亮度的均匀性、对比度等信息。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图像中的主要亮度分布情况,并据此进行图像的处理。

2. 直方图的特性直方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性:(1)灰度级别:直方图横坐标表示了图像的灰度级别,通常在0-255之间,其中0表示最暗的像素,255表示最亮的像素。

(2)像素数量:直方图纵坐标表示了该灰度级别下的像素数量,能够反映出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别的像素分布情况。

(3)峰值:直方图中的峰值表示了图像中主要的亮度分布情况,峰值越高则表示该亮度级别下的像素越多。

(4)对比度:直方图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出图像的对比度,对比度越大则直方图中的峰值越明显。

3. 直方图的应用直方图在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增强:通过对直方图进行均衡化等处理,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图像更加清晰。

(2)图像分割:通过直方图可以找到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亮度分布情况,从而进行图像的分割处理。

(3)图像压缩:通过对直方图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找到图像中重复出现的像素,从而进行有效的图像压缩。

(4)图像识别:通过对直方图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

4.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对图像的直方图进行调整,使得图像的像素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和视觉效果。

直方图均衡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灰度频率:首先需要统计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别的频率,得到原始直方图。

(2)计算累积频率:对原始直方图进行累积求和等处理,得到各个灰度级别的累积频率。

(3)灰度映射:根据累积频率进行灰度级别的映射,得到新的直方图。

(4)图像重构:根据新的直方图对图像像素进行重构,得到均衡化后的图像。

直方图的知识点总结

直方图的知识点总结

直方图的知识点总结一、直方图的基本概念1.1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范围内数据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频数与总数据量的比值。

直方图通常以频数或频率作为纵轴的值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

1.2 数值范围和组距直方图通常以数据不同数值范围为横轴,每个数值范围为一个组距。

组距的选择对直方图的展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通常应根据实际数据的分布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组距。

1.3 柱状图和直方图柱状图和直方图在外观上很相似,但柱状图通常用于表示分类数据的频数或频率,而直方图则用于表示连续型数据的频数或频率。

在横轴上,直方图通常是连续性的数值范围,而柱状图则是不同的分类变量。

二、直方图的绘制和解读2.1 直方图的绘制绘制直方图通常需要以下步骤:确定数据范围和组距、计算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绘制矩形条并标注等。

直方图的绘制需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可以使用软件或者手工绘制。

2.2 直方图的解读直方图可以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概貌。

直方图的形状、高度和数量等都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偏态性和分散程度。

例如,对称的直方图表示数据的对称分布,峰态高的直方图表示数据集中在某个数值附近,而分散性较大的数据则对应直方图峰态低。

2.3 直方图的应用直方图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展示,例如市场营销、商业分析、财务分析、科学研究等。

通过直方图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帮助人们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三、直方图的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3.1 直方图的特点直方图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它能够同时展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并对比不同数据的分布情况。

3.2 直方图的应用注意事项在绘制和解读直方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组距选择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方图的标签和标题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过于片面或主观的解读,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直方图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4.1 直方图的优点直方图是一种直观、易于理解和传达的数据可视化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迅速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知识点总结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

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

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rd;的比。

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⑤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

三、各类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常见考法
(1)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完成题目设计的问题;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4)统计图的绘制和转化。

误区提醒
(1)在做统计时,没有合理选择统计图表;
(2)提取图表中的信息时,不完全,有遗漏;
(3)绘制扇形统计图时,错误判断部分的数量。

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