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岁月_看伍尔夫的女性职业观
论伍尔夫《女性的职业》中隐喻语篇功能

论伍尔夫《女性的职业》中隐喻语篇功能
隐喻语篇是一种在文学语言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表达方式,是文学语言里最常用的句式之一。
《女性的职业》这篇文章,笔者尤英杰伍尔夫,采用隐喻语言的手法在文中对女性的职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深入观索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文章中的隐喻语篇表达了伍尔夫对女性职业的印象,它把女性、困境、过渡、成功等比作一场风景如画的行程,让读者在文字里有着一种脉络感,从而深刻地诠释了“女性的职业”这个大主题。
一路走来,女性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勇于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才能有所成就。
此外,文中隐喻语篇暗合伍尔夫对“保护”女性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在男性社会中,女性若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健全的精神力量,只有硬起脆的面具,才能跻身领域,开拓前程,尝到成功的滋味。
总之,通过使用隐喻语篇的手法,伍尔夫在文章中勾起了人们对女性职业的思考,使女性在职业领域中享受到应有的人类尊严。
因此,从隐喻语篇功能出发,我们不得不佩服伍尔夫丰富的语言表达及精湛的文学功力。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女性观及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摘 要 :通过 分析拉 姆齐夫人和莉 丽两个女 性形象 ,简要 分析 了伍 尔夫的女性观。她把女性 定位在 家庭和事业 两
个方面,一方面肯定女性在家庭的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也希望女性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如何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是
她 面 临 的 窘境 ,也是 现 代 女 性 的 难 题 。
庭奉 献 ,由此得 到社 会 的尊重 。而书 中另 一个 女 性形 象莉 暴躁脾气 。虽然生 活带给他 们很 多痛苦 ,但是他 们靠 着深
丽则 截然不 同。莉丽始终坚持 自己的绘 画事业 ,终生未嫁 。 切爱情排 除了一切 困扰 。所 以良好的夫妻关 系是家庭 幸福
在 长期的摸索 中她最 终成 功画 出了心 中的景 象 ,但她 不被 的重要条件 。
莉丽不具 备拉 姆齐夫人的美丽与温柔 ,她外表 平凡 ,性
的慈爱温柔与父 亲的冷峻严厉对孩子的成长产 生了完全不 格古怪 ,不像拉姆齐夫人那样受欢迎 。并且 ,她 一直没有结
· 收稿 日期 :2011-05—17
58
成 宁 学院 学报
第 31卷
婚 ,到 了 4_4岁还是个一 事无成 的老处 女 ,这 一点 是很不 被
姆 斯缠着要去灯塔 ,拉姆齐夫人很慈爱 的说 “如果天气好 当 主义的著名论 断 ,“女人不 是生就成 的 ,而 宁可说是逐渐形
然没有问题 ”。两个人 安静地 享受这美 好 的时光 。可是拉 成的”,我们 可以推断女性是逐渐成为第二性 ,成为男人 的
姆 齐先生 的突兀 出场破 坏了这种场面 ,他粗暴 地说“明天 天 附属 品的。作 为一 个有女性 意识 的进步 作家 ,伍尔 夫很 注
气 不会好 ”。母 亲的温柔慈爱给孩子带来 了希望 ,而父 亲的 重女性 的独 立 。所 以在 赞扬 了拉姆 齐 夫人 的光 辉母 性 以
从《岁月》看英国女性五十年间主体地位的变化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 报
Jour nalof Chi na om en’ ni W SU ver t siy
Oc 2 0 t.0 9
V . 1 No 5 oI . . 2
第 21 第 5期 卷
从 《 月》 英 国女 性五 十 年 问主 体 地 位 的变 化 岁 看
纽文海姆 学 院 ( io n e n a 招 收 女 学 生 的 Ga nadN w hm)
一
这两 本 书并 不 被 评论 家 看 好 , 家 的丈 夫 、 作 也
起 称 为弗吉尼 亚 ・ 尔 夫 的三Hale Waihona Puke 部 “ 书 ” 因为 在 伍 死 :
( h ujco f m n 的发 表 以及 格 顿 学 院 和 是 文学评 论家 的伦 纳德 ・ 尔夫将 它们 与《 与 日》 T eSbet no Wo e ) i 伍 夜
段 艳 丽
( 北师范大学 河 外 国语 学 院 ,河 北 石家 庄 009 ) 50 1
摘
要 :在《 岁月》 这部“ 羚羊跳崖” 式的家世 小说 中, 弗吉尼亚 ・ 尔夫描述 了从 1 纪末期 到 2 纪 伍 9世 0世
3 0年代 左 右 的英 国女 性 社 会 地 位 的 变迁 , 一 个 家族 三 代 女 性 的 活 动 空 间 、 将 主体 意 识 以及 两 性 关 系的
一
、
引言
缘 。她 的外甥 昆汀 ・ 贝尔在那 部著 名 的传 记 中详 细 记 载 了她 创作《 岁月 》 的艰 难 过 程 :她 从 没有 为一 “
向年轻 的一代 讲 述女 性 生 活 的变迁 一 直 是弗 本 书这么 辛苦地 工作 过 , ……她从 没有在 重读 自己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
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
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前言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
《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
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
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
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
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
Virginia Woolf奏响了女性战斗的号角——读《女性的职业》

V i r gi ni aW ool f:奏响了女性战斗的号角——读《女性的职业》张敬华(沧州师专英语系)摘要:伍尔夫是一住女性主义思想家,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
在“女性的职业”的演讲中,她借隐喻的方式把女性与传统现念的抗争。
比喻成了与。
天使的战斗”。
垂钓”中的沉思与反抗.并把赢得“自己的一问房间”作为女性为获得自由平等的战斗宣言和斗争的成果。
关键词:弗吉妮娅伍尔夫;隐喻天使/垂钓者/房间;悖论性1.引盲伍尔夫是女性主义(fem i ni sm)和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
一位超越时代的女性主义思想家。
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教益.具有前瞻性。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刨新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她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伟大小说家之一,意识流小说的鼻祖。
在她的作品中。
她对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大胆的批判。
提倡以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意识、女性经历与经验、女性历史与传统、女性独特气质等女性特征。
她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异为名否认男性秩序。
<女性的职业’出自她<一间自己的房间>(A R o omof O ne’8O w n)中的演讲稿之一。
在她的创作中.她那一以贯之的观点鲜明可见——即如果计划写作。
妇女必须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房问。
(A w o m an m ust ha ve m one y a nd a r oom of her ow n i f s he i s t O w r i t e f i ct i on)[1]。
她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是男性与女性无法获得社会平等地位的主要原因(f m anci al i m bal ance i s t he co r e r eas on of i neq ui t y bet w e en t w o se xes)f l!。
因此,在‘女性的职业》演讲中,她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人。
_弗吉尼亚_伍尔夫与女权主义_评介

・书 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评介李娜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年)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被尊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英国现代散文大师。
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权主义(feminism)的先驱。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成长于开放自由的爱德华时代,这种跨越世纪的人生经历使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不断地走向成熟。
吴庆宏副教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200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伍尔夫的文学作品入手,分析了其女权主义思想,为研究伍尔夫提供了新的视野。
纵观全书,笔者认为此书有以下特点:一、从女权主义角度审视弗吉尼亚・伍尔夫首先,以往很多学者研究的大都是伍尔夫的文学作品和她的文学地位,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的瞿世镜的《论小说与小说家》(1986年)、《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1989年)、《伍尔夫批评散文》(1999年)等,虽然在这些作品中也曾提及她的女权主义思想;还有如199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伍尔夫是怎样读书写作的》,该书的卷首语中写到:“今天,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字毕竟是和女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用整本书的篇幅系统论述其女权主义思想的本书尚属第一部。
作者在中国学术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先驱者的身份高于她的作家身份”。
其次,作者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权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妇女的经济独立问题。
对伍尔夫来说,妇女的经济独立甚至比选举权重要,她宣称,拥有自己的个人支票薄“促进了个人尊严”。
第二,揭开了父权制的真面目。
作者认为,伍尔夫之所以领先于她那个时代的女权主义者,正是因为她提出了父权制价值体系对妇女的毒害。
第三,倡导用女性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和人类文明。
伍尔夫早就敏锐地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女人的价值观都可能与男人的不同”。
伍尔夫倡导妇女通过回想母辈来思考过去,找寻属于女性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重新使之发扬光大,以对抗男性文化霸权。
读书心得——从《小妇人》看女性主义

读书心得——从《小妇人》看女性主义一、女性意识的起源及《小妇人》写作背景在旧时代,男权主义盛行,女性地位低下。
亚里士多德说过:“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圣托马斯·阿奎那相信,女人只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可以看出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平等看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主义开始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
其代表人物有弗吉妮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与西蒙·德·波芙娃(Simone De Beauvoir)。
伍尔夫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而波芙娃及其《第二性》则成为“初潮”女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终结。
而女性主义“二潮”(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则以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1963年出版的《女性主义的神秘》为标志。
《小妇人》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平为原型来创作的。
作者生活的年代恰逢南北战争刚结束之际,家中也是四个姐妹,她为老二。
作者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对家中境况从不过问,也从无担当,家中的重担便落在了作者母亲和四个女儿一干妇女身上。
从十岁起,她就开始写作和参加剧场演出来挣钱帮助母亲维持家中生活。
女性主义思想也在书中女性角色身上得到了不同体现。
从几个女性角色身上可以看出作者迫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女性的独立、自主、自强、自立和平等。
二、母亲的女性意识小妇人们的母亲在文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她是家中的家庭支柱,在姊妹们小的时候和父亲离家之后承担起了家中的重任。
母亲不但要负责家中衣食住行一切开销,而且还要负责将四个女儿抚养长大教育好;她又是四姐妹的灵魂向导,每个女儿遇到困难和心事,求助于母亲,最终总会得到解决,母亲总能巧妙地对女儿进行合理的开导和告诫,总能使她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回归自我。
毫无疑问,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在那个时代,适合妇女的工作本来就不多,能够挣到钱养活自己已不错,可是这个母亲却靠着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
女性的职业(草稿)

• 究其根源就是,在男权社会中,经济地位 和社会地位的低下是女性被迫害、被排挤 到社会边缘、乃至于殉难的根源。但是, 这一切并没有让勇敢睿智的伍尔夫畏缩, 她通过讲述自身写作的成功经历,拉开了 女性战斗的序幕。她把“杀死屋中天使” (killing the angel in the house) 的战斗演绎 成一场激扬女性斗志,摒弃女性传统角色 的生死战斗。这场战斗成果由最初的一只 “美丽的波斯猫”(a beautiful Persian cat),到一辆“小汽车”(a motor car),再 到“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 揭示了女性不屈服
end……
2012-1-1
《女性的职业》出自《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 中的演讲稿之一她认 为经济上的不平等是男性与女性无法获得 社会平等地位的主要原因(financial imbalance is the core reason of inequity between two sexes)。因此,在《女性的职 业》演讲中,她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 人,一半独白一半故事地讲述了与“天使” 展开一场战斗的经历,进而在垂钓中进行 着哲学的思辨,来描述了女性如何在职场 中虽历尽艰难,但仍然敢于搏击、奋斗不 息,最终赢得“自己的房间”,与男性一 起分享女性的社会价值的过程。在演讲中 伍尔夫借用了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充 满激情地赋予了她塑造的人物以开放的思 想和斗争精神,在激扬中奏响了女性战斗 的号角。
• 从演讲的开始,是伍尔夫对女性从事文学创作的 可能性的分析。虽已有先人开路,但隐约传来的 嘲讽声音———The cheapness of writing paper is, of course, the reason why women have succeeded as writers before they have succeeded in the other professions,使得我们深感女性社会地位底下. • 如果她们要展示自己,只有在对家庭的宁静和经 济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The family peace was not broken by the scratching of a pen. No demand was made upon the family purse),那么,才有可能实现 自己的愿望和价值. • 只能限于厨房和起居室, 成为家庭主妇——— “屋中的天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年中观察和收集的素材,通过小说的写作展示 了她对女性问题的见解。伍尔夫尤其关注教育制度 对女性的影响,美国著名伍尔夫研究学者萨尔沃 (Louise D e Salvo) 总结道:“伍尔夫是对历史和教 育哲学贡献颇大的、重要的但常被忽视的作家。”[5]
在伍尔夫看来,男女接受教育的不平等性是限 制女性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小说的第一章“1880” 讲述了帕吉特家各位成员在帕吉特太太生病去世 期间的日常活动,尤其是帕吉特上校的四位女儿的 生活。那时,帕吉特家的孩子年纪尚轻,教育上的差 异体现得最为明显。家里的三个男孩都接受了良好 的教育:爱德华就读于牛津大学,莫里斯接受法律 教育并将成为法庭律师,小儿子马丁则正在上公立 学校。相比之下,家里的女孩则没有机会接受正规 教育,她们的生活显得无所事事。作为家里的长女, 埃莉诺帮忙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偶尔到贫民区的 穷人家帮忙,米莉、迪莉娅和萝丝则时常呆在家中。 小说只简单地提到迪莉娅要去上音乐课[6],是家中 唯一一个接受教育的女儿。
《岁月》的创作构想来自于伍尔夫在伦敦女性 服务协会所作的一次题为“女性职业”的演讲。在演 讲前一天晚上,伍尔夫在日记中写到:“就在洗澡的 这一刻,我已经构思了一本完整的书,作为《一间自 己的房间》的续集,描写女性的生活。书的名字或许 叫《女性的职业》。天啊!多么令人兴奋!”[3《] 岁月》的 原型是题为《帕吉特家族》的“随笔小说”,伍尔夫尝 试结合小说和随笔评论进行创作,在小说每一幕后 面对当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然而,为了避免说教式 的评论,伍尔夫最终选择把“随笔小说”的形式改为 小说,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的各个人物,通 过他们的行动和思考表达她对生活的看法。本文主 要探讨小说如何表现女性当时的生存状况,伍尔夫 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怎样的看法和希望。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1 No.4 Apr. 2010
从《岁月》看伍尔夫的女性职业观
梁雪霞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岁月》的创作构想源于伍尔夫面向一个女性团体所作的有关女性职业的演讲。 虽然小说从最 初构思到出版经历了多次修改,但其内容仍然深刻地反映了伍尔夫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洞见。 伍尔夫广泛收 集生活中的现实素材,运用想象和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描绘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女性的 职业变化。 伍尔夫通过作品呈现了当时女性面临的困境, 突出教育的缺乏是限制女性职业发展的根本原 因。 此外,小说还寄托了伍尔夫对女性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并相信女性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职业发展机遇。
女儿们的生活似乎很自由,但事实上除了在家 干些琐事外她们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活动。由于帕 吉特太太卧病在床,她们自然而然地操持起家务。 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幕场景是几个孩子围着一个 “烧不开的水壶”,米莉总是用发卡拨弄炉芯。这一 幕反映了她们家中生活的无聊以及对这种生活表 现出的不耐烦。此外,迪莉娅只能偶尔透过窗子好 奇地窥视大街上的情况,心里窃窃羡慕着街上来往 的行人。相对于儿子们独立而丰富的生活,她们的 日子显得单调难熬,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着某种 “幽闭恐惧症”[7]。
阿蒂安现在跟其他年龄大点的男孩一样在伯 恩茅斯的韦斯特先生那里上学。 在此之前,当那两 个大一点的男孩不在, 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 他也还没有碍于男性气势而对我这位女孩不好。 但当他从学校放假回来,我感到非常害怕和痛苦, 因为他真的开始鄙视女孩, 也不再愿意跟我一起 玩 了[9]。
受到这段话的启发,伍尔夫在《岁月》中也描述 了类似的情况,其中最为相似的是小儿子马丁与萝 丝间的关系。当马丁上学后,便很少与萝丝玩;当埃 莉诺让萝丝叫上马丁一起去兰姆利商店买玩具时, 马丁回答说他正在做作业,暗示她不能打搅他,马 丁对萝丝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恶劣起来。马丁接受教 育后对萝丝的冷漠让萝丝尝试自杀,并在很大程度 上导致她以后性格上的反叛和激进。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岁月》;女性职业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04-0117-03
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后期小说之一,《岁 月》(The Y ears,1937) 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创作技巧 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正如塞林科特 (Selincourt)所说,《岁月》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1], 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窥视人生百态,洞悉社会的 方方面面。小说根植于社会和历史事实,用跳跃的 笔触讲述了帕吉特家族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生活 变迁。在伍尔夫看来,它“包含千千万万的主题却不 带说教成分:历史、政治、女性主义、艺术、文学,总 的来说就是我所知道和感受的一切”[2]。
一、教育的缺失与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 在《岁月》之前,伍尔夫经历了《到灯塔去》《海 浪》等描写主观现实的小说创作,从而感到一种“强 烈的回到外部世界的拉力”[4]。女性的生存现状成为 伍尔夫“回到现实”后首要关注的问题。伍尔夫出生 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中叶英国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状况。她结合之前
由于缺乏正式教育,女性丧失了从事各种职业 的基本技能,只能囿于传统家庭角色要求她们做的 日常琐事。同时,教育程度的差异使男性与女性间 的沟通变得肤浅单调,进而阻碍了女性通过与男性 交流而获得信息的机会。
二、打破传统眼光:“杀死屋子里的天使” 作为女性作家,伍尔夫认为女性要追求自身的 职业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社会角色对她们的束缚, 摆脱一味为家庭奉献付出而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 的做法。在题为“女性的职业”的演讲中,伍尔夫提 出了一个幽默形象的说法,即“杀死屋子里的天 使”。伍尔夫解释说:“屋子里的天使”指的是大部分 女性的传统特质,“她极具同情心和魅力。她总是如 此无私,在处理复杂的家务事时总是表现出色。她 每天都在奉献自己。……她总是那么为他人着想, 似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喜欢遵循别人的意愿 而表现同情心。”[11] 在《岁月》中,埃莉诺的形象在大部分章节都表 现出“屋子里的天使”的典型特征。在小说中,埃莉 诺负责照料家庭的主要事务,关心弟弟妹妹的生 活,还每星期到穷人家帮忙。家里其他孩子长大开 始各自的生活之后,埃莉诺仍保持单身,留在家里 照顾年迈父亲的生活起居。在小说最后的家庭聚会 上,埃莉诺顿悟似地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生活,她想: “ 我 的 生 活 一 直 都 是 别 人 的 生 活 — ——我 父 亲 的 生 活,莫里斯的生活,我朋友的生活,尼古拉斯的生活 ……”[12]埃莉诺的人生似乎在为别人而活,一辈子 都在为身边的人无私地奉献。传统女性的形象还体 现在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身上,如马隆太太,米莉,玛 吉等,她们都是“贤妻良母”,但除了这点,我们几乎 无法了解她们内心对自身发展的真实想法。 伍尔夫认为,女性要找回自我,追求自己的事 业,就必须杀死“屋子里的天使”。伍尔夫在《女性的 职业》中举例说,每次当她写作时,“屋子里的天使” 总会在她耳边嘀咕,告诉她作为一位女性不应该说 出真相,而是为了别人着想而假装温柔体贴。伍尔 夫的经验是每当这种喋喋不休的声音出现在脑海 时,她就会“拿起墨水瓶向它砸去,让它死得很痛 苦”[13]。从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可以引申到其他职业 女性遇到的困难,潜意识里女性传统角色的声音时 刻都在干扰她们。因而,女性别无选择,只能尽力挣 脱传统角色的约束,鼓起勇气杀死“屋子里的天 使”。 小说中的多位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 了伍尔夫“杀死屋子里的天使”这一思想。埃莉诺在 父亲去世之后便开始到世界各地旅游,做自己想做 的事,而不是一味地为家庭奉献。卖掉旧房子这一 举措正好反映了她摆脱过去生活的束缚、开始新生 活的意愿,而家里老狗“流浪汉”的去世也象征了令
教育上的“鸿沟”直接导致了莫里斯与埃莉诺 之间的疏远。莫里斯小时候与埃莉诺无话不说,但 自从他接受法律课程训练后,觉得姐姐知识缺乏, 跟不上自己的思维。第一章中,当两人谈话时,莫里 斯发现埃莉诺混淆了“大法官”和“王座厅厅长”的 概念,认为她从来记不住哪个是哪个。埃莉诺也从 来不给他讲起自己帮助穷人的事情,让她觉得可惜 的是教育的差异使“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分享 各自的经历了”[10]。
女性教育缺失的另一个原因还异。在原来“随笔小说”式的《帕吉特家族》 中,伍尔夫在紧接着小说后的随笔中提到她所了解 的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她指出,小说中帕吉特上 校的三个儿子每人每年的教育花销为 300 英镑,因 而接受 10 年教育后总共花费 9000 英镑;而相比之 下,四个女儿每年用于教育的钱总共才 200 英镑。 此外,《岁月》中的一幕也典型地反映了家庭对女儿 教育的忽视。在“1880”一章中,当上校与孩子们喝 下午茶时,听到米莉说她要去商店买东西便略带责 备地说“:扔钱去了吧,嗯?”[8]米莉立刻反驳道:“不, 爸爸;我给你讲过的,他们送来的被单不对……”然 而上校打断了女儿的解释,直接转向小儿子马丁, 满怀关切地询问他的学习成绩。当马丁说自己考了 班上第一名时,他便掏出六便士给儿子作为奖励。 从上校对待女儿和儿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 儿子们的教育在他眼中显得异常重要,而对女儿们 的生活则显得漠不关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 性接受应有的教育、发展自身兴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