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9.7《磁生电》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电生磁》教案5篇

《电生磁》教案5篇

《电生磁》教案5篇第一篇:《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奥斯特做的实验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顺时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看第二个图,我们把电流切断,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发现当电流切断时,小磁针不会发生偏转,说明直导线周围没有磁场.观察实验,当改变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时,发现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回答: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由原来的顺时针变成逆时针.得出,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提问:手电筒在通电时为什么连一个大头针都吸不动? 这是因为它的磁场太弱了.那如果我们把导线绕成一个线圈,然后再给它通电,那么线圈都有电流通过,且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就会强得多.那么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它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条形磁体)通过演示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那么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有关,当电流方向改变,其极性也改变.)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它的极性呢? 安培定则。

(电流方向,线圈的绕法)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北极.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电生磁一、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电流方向②线圈绕法四、安培定则。

第七节《磁生电》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4)

第七节《磁生电》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4)

«磁生电»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表达物理课程的差不多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

包括:一、目标设计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每个学生进展的差不多需求那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

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判:注重学习结果评判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判。

以鼓舞性、导向性评判为主,实现评判方式的多元化,使评判具有促进性、进展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电磁感应现象,明白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明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要紧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爱好,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电动机的使用。

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讲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觉。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生:积极摸索:可能〔导入:注重提出咨询题、引发探究、激发爱好。

〕二、提出咨询题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推测。

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究一下:机械能→电能第一,我们再观看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专门好!我们观看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七、磁生电》公开课_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七、磁生电》公开课_2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相关;
(3)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水平目标:
(1)通过揭示电与磁的联系,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探究性实验渗透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水平。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揭示电与磁的联系,理解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通过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五、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马蹄形磁铁、导线、激光笔、用铜导线做的磁力线的模型、开关、灵敏电流表、实物投影仪、小灯泡、电流表、普通手电筒、手摇充电手电筒。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马蹄形磁铁、导线、电键、灵敏电流表若干组。

九、板书设计
20.5 磁生电表一:实验探究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结论: 表二:实验探究2——感应电流的方向
结论:
课 堂 练 习
基本概念:
1、因为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
现象。

2、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 。

基本规律: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 ; 。

4、发电机是根据
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9.7 《磁生电》教学设计
九、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由电动机实验引入新课,生动直观,立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发电机的学习作了铺垫。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悟而获得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以此获得探索科学的
成功的喜悦,而乐于观察实验。

本节通过实验,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为进一步揭示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打下基础。

在能力上在教学上应把演示实验下放给学生,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加强边
学边实验,使学生得到创造、探索的训练。

为突破理解“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难点,制作了简单、方便、直观的模型,既能引导学生多动手解决问题,又能很好地理解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克服学生空
间思维能力的缺陷。

反馈练习题的设置,也针对重难点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予以突破,效果良好。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磁生电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磁生电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磁生电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灯泡、导线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4.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探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作业和课后练习的批改,了解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将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参考资料:1.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物理教材。

八年级物理下册9.7磁生电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7磁生电教案新人教版

磁生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2.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2.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重、难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教学过程:【旧课复习】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电动机的实质是电能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是由转子、定子、换向器、电刷组成的。

【引入课题】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进行新课】一、电磁感应现象1.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94页图9.7—1示结果:次序实验条件电流表指针反应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且保持导体1不转动与磁场相对静止。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不转动2对静止。

把单根导线换成匝树很多的线圈,仍保持导体不转动3与磁场相对静止。

维持上实验器材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4方向运动。

2.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1)得来: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 1831年得出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1)电路闭合的部分导体(不是全部)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只有当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才不叫切割运动)4.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有关——右手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且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心(手心对着磁体的北极),大拇指的指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则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 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
3.观察并体验发电机的发电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亲身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启发创新意识,感悟科学发展的艰辛和曲折。体会任何创造发明成果都是以科学探究为基础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看电脑动画,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艰辛曲折的。
了解法拉第的研究过程和生平。
播放动画“科拉顿实验”。
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提出问题。
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说明了什么?
实验演示:
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随电流方向改变。
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并归纳总结。
答:指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表明电流方向改变。
2.播放图片。
水力发电。
火力发电。
风力发电。
核能发电。
观看。
播放图片“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来自核电站”。五、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出示课堂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4.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节磁生电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节磁生电学案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节磁生电》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交流电的特征二、重难点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2.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难点: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三、学习过程学点一: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阅读书83—85页,回答下列问题:1、演示实验(如右图):(1)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

;现象:观察到电流表指针。

结论:没有产生。

(2)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

现象:观察到电流表指针。

结论:没有产生。

(3)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向左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向偏转。

结论:导线中产生了。

(4)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向右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向偏转。

结论:导线中产生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方向有关。

(5)蹄形磁体的N、S极对调,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向右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向偏转。

结论:导线中产生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方向有关。

(6)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

结论:导线中产生了。

2、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_______时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它是由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_第一个发现象,根据这个发现发明了_________。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的方向和_________都有关。

跟踪练习:1.在如下图中,“○”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

试根据甲图所示的情形,标出乙图、丙图、丁图所示情形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若电流垂直纸面向里,用“×”表示;若电流垂直纸面向外,用“·”表示。

在图上的○中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学点二:发电机阅读书85—86页,回答下列问题:1.发电机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磁生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重、难点:
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丹麦物理学家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有关。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实质是能转化为能。

3、直流电动机是由、、、组成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66页图8。

5——1示
1、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
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总结)
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利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
(2)、原理:电磁感应
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交流电(AC):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分析清楚)
(4)、频率: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z
3、达标练习: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利用磁场产生的条
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2、于导体在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

产生的电流叫做。

3、电路中产生,叫交变电流。

4、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

5、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转化过程,是把转化成。

6、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后记:
1、电磁感应的实验分析是重点。

2、分析清楚交流的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