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1918年3月俄首都迁至莫斯科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1922年《九国公约》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上台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1928年—1937年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1937年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毕加索《格尔尼卡》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940年4、5月德军进攻欧洲西部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4年6月6日凌晨诺曼底登陆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苏联对柏林发动总攻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1947年3月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1947年8月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建立1947年以色列建立,“马歇尔”计划,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北约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匈牙利事件1959年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20世纪60年代初—1973年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60年非洲独立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1969年尼克松上台战略收缩1979年12月苏占领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89年苏从阿富汗撤军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1991年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1991年底苏联解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3—6月科索沃战争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袭。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1917年——今)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1918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1927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3.德国希特勒上台,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掌握内阁,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8.9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高潮1939.9 德国奇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6 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1941.6 苏德战争爆发1941.9——1942.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1941.12,日本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1944.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战结束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1945.9.2 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48年美国实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___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欧洲联盟建立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9中美建交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材料处理]
材料序列 对应问题 划分层次 关键字句 对接教材
苏维埃政
权实施快
第一层:实行 “大工业” 大工业的必要 “真正的和唯 性; 一的基础只有 第二层:恢复 一个”“灭亡 苏联社会
材料(1) 速工业化
战略的原 因
主义工业
化建设
发展重工业的 而不成其为独
大工业紧迫感 立国家”
涉及两点不能
苏维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
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
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
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 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人教通史版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第1招
第2招 第3招
学会解题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45年) 重大史实
(1)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成立
政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德、
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
案例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
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 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 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世界现代史下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下大事年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
-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掌权
-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加入二战
- 1945年:二战结束,原子弹爆炸
-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 1955年:非洲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 1961年: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掌权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领导民权运动
- 1967年:以色列六日战争
-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代替台湾
- 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
-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
-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
- 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
-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
世界现代史(1917——今)

世界现代史(1917——今)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⒈二月革命:①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②时间:1917年3月;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⑤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⒉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①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的火焰。
②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⑴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⑵巩固: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交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⑤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⑥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⒋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⒈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整 体
战后美国 主导的资
世 本主义经
界: 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 系(布雷顿森林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整体世界 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趋势大大加强。
第二阶段: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 发展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 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 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 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 界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战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越出一国范围,在 东欧、亚洲建立。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针对其弊端,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都失败 了。90年代,苏东剧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遭受了重大挫折。
亚非拉地区
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但大多数国家 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现代化的启动仍 举步维艰。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对稳定)
法西斯主义与二战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反动, 在20世纪上半期表现为两次世界大战和 法西斯主义,特别是法西斯主义,是人 类历史的大倒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和深刻的教训。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制度
滞涨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式缓解私人垄断无法解决的矛盾,使生产关系较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 使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黄金时 期”,大量福利国家出现。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 打击下,发达国家相继陷入“滞胀”状态,各国
历史分期知识简记8K(综合版)

历史分期知识简记(简约版)编辑者:陈亦泰一、世界历史的分期:1、西欧上古历史终结标志: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西欧中古历史:476年(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3、世界古代史:1640年以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5、世界现代史:1917年—1945年(二战结束)6、世界当代史:1945年至今二、中国历史:一)、中国历史的分期:1、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3、中国现当代史:1949年至今二)、中国近代史的分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1、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时期:1、北伐战争时期(对象:两湖吴佩孚、江浙孙传芳、东北张作霖):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5月黄埔军校成立)—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赴湖南前线,揭开序幕)—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2、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它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0月毛泽东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文家市决策”: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随后,建立了红军第一支队伍——红四军,其中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始发地瑞金,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随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于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标志→“十四年抗战”开始标志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于2017年1月3日提出)—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八年抗战”开始标志即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4、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1949年五)、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个阶段:1、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2、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月(辽沈战役)3、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追击阶段: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东西起止点:东→江苏江阴,西→江西湖口)六)、现当代史的四个阶段: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的标志)—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其中出现的成功探索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最严重的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是文革开始的标志)—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事件是文革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标志)—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结束的标志)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于12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两大决策是:①、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方式进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广东省:深圳(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海南省:1988年海南(最大)共计5个经济特区;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来至今5、与邓小平理论有关的会议: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大决策:改革开放;工作重心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最大收获: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主要贡献: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被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理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世界现代史

• • • • • • • • • • • • •
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实际消费能力欠缺 市场的虚假繁荣 盲目生产的后果 股票投机的猖獗 (2)情况: 时间:1929-1933年; 过程: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开始波及所有经济 部门。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5)影响: 内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外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加紧对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 • • • • • • • • • • • • • • •
[知识整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建立苏维埃,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2)内容: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 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意义: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为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准备:“四月提纲” (2)起义: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3)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5)措施:对内——《土地法令》 对外——《和平法令》
• 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 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 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 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 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 • ①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②都是 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都允许私人办企业④都是 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 A.①③④ B.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格局演变: 两多极极的化形趋成势、曲发折展发与展瓦 与解 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WTO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世界现代史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五)现代科学技术和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响:
金融危机
经济
国际
贸易危机
政治
各国关系恶化 推进二战到来
发展民主政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联合国
活学活用
1、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C.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资本主义主要 国家自我经济调整中得到的启示
适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传统的经济 理论和模式的束缚,不断调整和创新以解放发 展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经济 持续发展的动力。
活学活用
5.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现行中国的
经济体制改革三者中反映出: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A.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B.激化了各国矛盾,造成了战争危险
C.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 D.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
1、背 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破坏
2、措 施: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信誉)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生产
世界现代史
1917年至今
主题: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
(一)世界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资本主义现代化调整:
1929-1933年大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科技文化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动力) 19C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C.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委彻底的改革 D.注意经济方法改革中的应用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因: 根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主因: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对策 国家干预
经济理论:自由主义不适应
凯恩斯主义
各国国内:政治危机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 . 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 .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
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 .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成 (略)
效
初见成效 初见成效 失败导致 后期失败 后期失败 苏联解体
活学活用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共同原因是
A.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 C.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批判斯大林
5、戈尔巴乔夫改革与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的内容上最大不同是:
②三者都有体现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③三者都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④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所有制 纯公有制 纯公经有验制 教 训纯公有制 允许个体经济
流 指令计划 指令计划 指令计划 取消指令性 行管通理12345农业)))))发 国 领必 必集 排 行展 民 导须 须斥 政体过 经 者实 遵市 手化程 济 的事循场 段必 中 素求经调 扩排行须农质是济大动斥政兼、很规生积市手顾轻重律产极场段、要,效性重与率工生与扩放排行业产公大松政斥必力平自限手市须水主制段场按平权比相承严例适认格应协市间调场接发作管展用理 业 6工业)且“重不斯工是大业社林会模部 调主式动分义”积放唯不极权一适性发应展扩优苏模大先联式自重社,主工会权业主义重的点发:重展工业 特点 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 突破计划经济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 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作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提 纲: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 1. 赫鲁晓夫改革 ♪ 2. 勃列日涅夫改革 ♪ 3.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原因、特点、影响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 ♪ 内容、特点、评价
四、苏联与美国经济调整的启示
赫氏、勃氏、戈氏改革之比较
斯`模式 赫`改革 勃`改革 戈`改革
(生产)
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消费)
3、特 点 国家干预经济
4、评 价: 1)实质: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2)影响:标志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到来
对美国
经济:摆脱危机,经济复苏 政治:维护美国民主政治
对资本主义他国:借鉴美国做法
活学活用
3.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