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合集下载

都江堰介绍

都江堰介绍

5
文化价值
1
都江堰不仅是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 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
2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度和水平,同
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3
如今,都江堰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 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圣
6
旅游景点
01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 一个非常热门的旅游景点
2
工程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 由鱼嘴、飞沙堰和宝
因其形似鱼嘴 而得名。鱼嘴位于岷 江分流处,主要作用 是分流岷江的水流, 使其分为内江和外江 两个支流。内江供灌 溉使用,外江则用于 排洪
工程结构
工程结构
飞沙堰
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游 ,主要作用是防止外 江洪水冲入内江,同 时将泥沙从内江中排 出。飞沙堰的设计非 常巧妙,当洪水来临 时,它会自行提高水 位,将洪水导向外江
1
据传,当时蜀郡郡守李冰率领 百姓修建了这座伟大的水利工

历史背景
都江堰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56年,当时秦国为了进一步 统一中国,在蜀郡(今四川成都) 修筑都江堰,以便治理蜀地的 岷江
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在蜀地的 统治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同时 也为当地农业、手工业、商业 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推动力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的入 口,位于灌县(今都 江堰市)城外。它的 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江 的水量,保证灌溉用 的水量充足而不过多 。同时,宝瓶口还可 以防止外江洪水流入 内江
工程结构
3
灌溉系统
1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主要包括干渠、支渠 和斗渠等
2 干渠从宝瓶口引水,贯穿整个灌溉区, 为各个支渠和斗渠提供水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岷江的壮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世界上古代修建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起源”和“东方水利工程的祖师”。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1. 历史背景都江堰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

当时,成都平原地区经常遭受洪水灾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蜀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师李冰带领一支工程队伍开始了都江堰的修建。

2. 整体结构都江堰以篦水分洪的方式,将岷江水引入堰闸,通过分洪堰和堆江堰进行控制水流,并通过一系列渠道和运河将水分派到农田和城市中。

整个工程由堰堤、分洪堰、三叠堰、九折渠、犁井闸、茶堂脚、涵江堰等组成。

3. 篦洪分水篦洪是都江堰最核心的地方,是将来自岷江的水进行分流的地方。

篦洪堰有著名的“飞沙”和“镂月”两个洞口,水流从洞口经过篦渡,形成水帘和水柱。

水帘将大部分流速较快、含有沉积物的洪水漩涡分离出去,而水柱则将悬浮于水中的沙子上升,水中沉积物减少,进入渠道的水变得相对清澈。

4. 工程特点都江堰工程的修建在古代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展现出了古蜀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勇气。

它的主要特点有:工程规模宏大,全长约65公里;运河纵横交错,水道相连,通过合理利用水力分布,实现了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修建历时几十年,历经多次改造和维修,成为一项经得起考验的工程。

5. 影响和价值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古代四川平原地区频繁洪灾的问题,保护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种植。

它在古代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起源地,并对全球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都江堰的一些知识点的介绍。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还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灌溉系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下面将介绍历史都江堰的一些知识点。

1. 建造背景都江堰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56年,属于西汉时期。

当时的成都平原地区缺水,灌溉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人李冰等人提出了修建渠道引水灌溉的方案,并开始了都江堰的建设。

2. 工程规模都江堰的总长度约65千米,总高差达到303米,分为主渠和分渠两部分。

主渠绕山脚蜿蜒而上,最高处的风口坝高约20米,横跨约7千米。

分渠则由主渠引出,经过精确测量,分别引灌各个屯田点,有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

3. 土木工程技术都江堰采用了多种土木工程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紧紧依靠自然地形,充分利用水流的重力,通过控制水位、减少水流速度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堂口、鸿翔门和望郊堰等建筑。

4. 灌溉效果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为后来的农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5. 古代水利文化都江堰的建设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水利工程经验,也塑造了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形象。

都江堰所代表的水利工程精神,成为后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对于推动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以上就是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都江堰的背景、规模、工程技术、灌溉效果、古代水利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和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

都江堰
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 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 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 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 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 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 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 工程,被誉为“ 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认为, 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 年左右修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 、都江堰的创建, 新纪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 年而不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 年而不衰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 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 古为今用” 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 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 硕果仅存的奇观。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有哪些旅游景点

都江堰有哪些旅游景点

都江堰有哪些旅游景点
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下是都江堰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都江堰景区:这座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大型水利工程”,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都江堰熊猫基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熊猫自然保护区,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可爱的大熊猫和红熊猫。

3.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境内,素有“青城山秀丽山水天堂”的美誉,是四川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4. 广汉博物馆:位于都江堰市境内的广汉市,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陈列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5. 都江堰水漫金沙:这里是都江堰景区的一部分,可以欣赏到水的浩渺和山的壮丽。

6. 温江老街:位于都江堰市温江区,保留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川菜文化,是品味成都老城风韵的好去处。

7. 返璞故里水上乐园:这是一个集水上游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上乐园。

8. 红岩寺:位于都江堰市境内的红岩山上,是一座以李白、杜
甫为主要题材的文化名胜区。

9. 漫水桃花源:这里是一个人工修建的溪水流过的公园,四季花开,尤以春天的桃花最为美丽。

以上只是都江堰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美景等待游客的探索。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项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

建造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之间,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早的官方水利工程之一。

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长久的实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历史都江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建设背景都江堰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在干旱季节保证农田的灌溉,保证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在古代,成都平原雨水资源不足,夏季干旱,农作物生长不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蜀国政府决定修建都江堰,引水灌溉农田。

2. 主要功能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调水和灌溉农田。

它通过引水渠将岷江水引入都江堰,并通过堰坝的调节,分流一部分水贯彻到成都平原,滋润农田。

这不仅解决了农业的灌溉问题,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设计和布局都江堰由堰坝、引水渠和分水口组成。

堰坝位于岷江与青城山之间的狮子山和龙王山之间,这个位置具备了引水的有利条件。

引水渠从堰坝的两侧往上游延伸,直至成都平原。

在途径青城山的地方设置了分水口,将水分为内江和外江两个渠道。

4. 工程特点都江堰以其独特的工程设计和优秀的建筑技术而闻名。

它采用了藏式石材拱坝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流水流,并防止水流过大冲击村庄和农田。

堰坝的石材采用了特殊的凿制技术,使其稳固耐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5. 社会意义都江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确保了成都平原农田的灌溉,使农业生产得到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都江堰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周边的农村聚居点和商业中心。

6. 文化价值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遗产。

都江堰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对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被誉为“水利文化的活化石”。

7. 旅游景点如今,都江堰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欣赏到它壮观的堰坝建筑、优美的水景和周边山水的美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都江堰市境内。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间,是蜀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李冰所主持修建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

当时,成都平原一直饱受洪水灾害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冰主动请缨修建都江堰。

二、都江堰的建设意义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洪涝问题,使得这片土地可持续利用。

它的主要作用有:1. 水利灌溉:通过引水分配和水轮灌溉,都江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

2. 防洪排涝:都江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灌溉用水,减少了洪水的发生和危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3. 水运交通:都江堰成为古代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方便了湖广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推动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都江堰的修建过程李冰修建都江堰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土木勘探:李冰率领团队对当地的地形、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勘探,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和河道,确定了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

2. 修建堤坝:首先修建两座堰坝,分别位于都江堰和摆沙,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3. 开凿渠道:在摆沙附近修建引流渠道,经过细心计算,使得水能平缓地逐级引入各条支流,供给农田灌溉。

4. 设计水闸:李冰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分水闸,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来调节水流,确保农田得到适量的灌溉水,同时平息洪水。

5. 完善配套设施:修建了水轮灌溉设备、河道疏浚工具等,为都江堰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四、都江堰的影响和传承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洪水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它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也为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都江堰已成为中国和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地位:
《都江堰》是选修课《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一篇。

这个单元的总话题是:“一粒沙里看世界”。

散文是以写情为指归的,但情感总是附着在某个客观对象上,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

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是散文的最爱。

散文就是通过客观外物的抒写为读者提供了心灵上的磁场空间,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充实,情感上的完善与人格上的提升。

它包含三个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中虚实结合的用法,理解散文中想象的作用。

想象创造的艺术之“虚”,可以为生活之“实”插上翅膀,使文章显得丰满、生动,富有感染力。

都江堰中的想象更多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还原性想象,这些都是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所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艺术演绎。

2、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散文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它通过选择合适而恰当的参照物,将本体和比体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

在都江堰中作者除了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整体性对比之外,还把李冰与秦始皇、李冰与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进行对比,从人格精神上对李冰高度赞美。

3、理解现代散文中“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以小见大”是指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

同时也是散文写作的一种技巧:小处着墨,大处着眼或“以小喻大”,即通过小事物来展现大境界。

《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

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写李冰,不如说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的精义,这正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都江堰》这篇文章正是这三个能力训练的典范。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能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
化,让学生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人格。

2、学生情况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重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

他们对散文是不陌生的,高一时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

高二经过前两个单元的散文的阅读,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上还有待加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现代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散文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都江堰》这篇文章就是集语言美、艺术美、情感美、文化美于一篇的优秀散文。

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A.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B.理解本文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C 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品味、讨论探究的方式梳理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的高度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对比、以小见大等方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的高度评价,树立正确的生观。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校主动、和谐、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全面理解的教学方法,即阅读(背诵)——理解(联系)——探索(质疑)——领悟(审美)——审视(研讨)——评价(创新)等六个基本环节。

前三个环节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质疑环节是学生把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写在书本上,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后三个环节是上课时完成,学生通过提问、探究、展示、互动交流来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

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序言中曾说:“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落在那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我发现自己特别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那么都江堰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个“脚印”?具有怎样的人文精神?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都江堰。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领学生关注人文精神)
2、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收集资料,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会话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形成知识的构建。

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3、提问:文中三个部分具体写了哪三个对象?(设计意图:明确文章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便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
4、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长城的美在于规模的宏大、气势的雄伟,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都江堰直到现在依然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了天
府之国,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所以说它的美是长久的,是朴实的,是实用的)
5、分析第二部分。

(看录像:都江堰水)提问:欣赏完水景后,我们找一下都江堰的水,岷江的水,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水是怎样的?哪些句子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你最能感到震撼?哪些句子最美?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的感受。

(设计意图: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感受都江堰的水,从狂野不羁,改恶从善到驯顺规整的过程,运用看录象的方式更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都江堰突出作用,自然引出都江堰的创始人李冰)
6、分析第三部分:
都江堰的水有了改变是因为有了都江堰,而李冰父子是最伟大的设计者、制造者。

李冰是何其人也?有一段李冰的资料,大家请看—下
(课件:李冰简介)
提问:简短的介绍之后回到课文,对李冰这位人物,余先生写得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

找一下,作家是怎样评价李冰的?
(让学生明确课文中李冰“失败”指什么,“胜利”指什么。

从而明确务实求真、为民造福与立身、立名的区别,在权力斗争中李冰是失败者,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他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接着让学生探究问题:李冰站在水中指挥着都江堰的水,找到了他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那么,一个人“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引导学生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就不会站错位置,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用齐读的方式温习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课件显示该诗和话)(生:齐读)
在分析文章三个部分时,教师要注意以问题来切入文章内容的分析,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全面了解。

教师只起到主导、引领的作用。

当然也会产生一些教师没有预设的问题,如在对都江堰和长城的比较时,有的同学就说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长城要比都江堰伟大:在对李冰的评价上,学生也很容易片面理解,甚至是偏见。

这些问题就要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及课堂上的相机调控来弥补。

7、教师总结:都江堰是朴实的,象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坚着的作风,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文明千年而下,得以延续(板书:文明延续)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发展,我们的文明不断地前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他的脚步。

8、作业:
1、(必做题)
面对都江堰,作为一位文化旅行者,余秋雨先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深沉的思索,并且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而这些又引发你怎样的思索和感悟昵? 课后阅读余秋雨的其它作品(《道士塔》、《莫高窟》、《三峡》等),进一步感受余秋雨的人文情怀。

请将感悟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二名同学在班内交流。

2、(任选其一,800字左右)
(1)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的前行做些什么呢?请以“文明的前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大家选出中外历史上的一处文明遗迹,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选做题关注了学生的原有视野和个性,更符合选修课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都江堰
都江堰—朴实实用
都江堰的水—化害为利→文明延续李冰—求真务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