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_吴彦波知网

合集下载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现在世界经济的快速的进行发展,在世界范围里已经产生了能源危机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整体世界范围里面的发展可以说都是十分迅速的,这也就代表了我国当前在能源上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升。

本文主要将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以及启发。

标签:地域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1、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影响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分为气候,现场风环境和现场地形环境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介绍的是气候因素,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地域还是非常广阔,无论是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亦或是南部和北部的气候,其自身的差距都比较大,不同的气候特征将直接对于被动设计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则是场地的风环境,一个比较好的场地风环境可以相对较好的给建筑住户提供更为舒服的室外活动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帮助当地的活力与凝聚力获得极大的提高。

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场地自身的地形环境,在我国非常常见的地形环境主要有平地以及坡地这两种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类型的地形环境我们应该挑选适宜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去对其完成规划,这样不但可以非常好的降低在建筑工程里完成场地平整消耗的费用,还可以缔造出比较独特的建筑方式。

1.2文化因素在文化因素中,主要包括历史,习俗和地方特色的三个方面。

历史因素的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区,历史事物的存在和历史事件的历史发展。

习俗的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指当地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方向和道德标准等。

主要指地方精神的地方特色的第三个方面会对被动建筑设计里建筑物的朝向以及平面的选型和外窗遮阳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去进行分析,因此说我们在建筑方案进行涉及的阶段里,建筑设计可以说除了应该对于建筑物的自身的建筑性能予以考虑外还应该使其能够对当地的地区文化予以一定的认识,这样可以对于其被动设计的建筑设计当里更为合理的设计给予保证。

1.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还包括设计的结构,材料和细节三个方面。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研究摘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是在尽量不要依靠传统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建设规划进行布局,包括建筑设计和环境配置方面,要适应并利用好区域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点,从而建设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方式。

本文将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冬季保温采暖策略和夏季隔热降温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保温;隔热;夏热冬冷Abstract: the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is in as far as possible don’t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ly on their own construction layout planning, including the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llocation, must adapt and make good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 features, which is building a health and comfortabl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design way. This paper will be to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of the application, is mainly to the winter heating of the heat preservation strategy and summer heat insulation cooling measures discussed.Keywords: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Heat preservation; Insulatio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一、冬季保温采暖策略(一)冬季保温策略1. 建筑形状的设计一个建筑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总人数的数量和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是成正比的。

生态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与设计技术研究

生态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与设计技术研究

生态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与设计技术研究摘要:相比于传统建筑,生态建筑被动式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

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方面,被动式建筑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相关的建筑形式,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简要介绍,最后阐述了生态被动式设计技术研究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技术研究1 生态被动式建筑形式被动式建筑的概念最早源于瑞典隆德大学和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它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

被动式房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

在此情况下,很多建筑形式与理念得以产生,比如生态被动式建筑。

生态建筑被动式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对群体进行生态建设和管理,除了满足被动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外,还要同时构建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体系。

在管理、维护、建造、设计等方面,其基本宗旨必须是对内外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化。

这样才能达到人文、自然、经济等生态目标,同时对文化、活化、美化、绿化、净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

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因素来说,应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2 被动式建筑内容被动式建筑具体指的是利用密闭结构进行房屋的建设,选择保温建筑构件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

此种类型的建筑无需进行传统空气系统和供暖系统的安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够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受,建筑能耗非常低。

被动房屋的基本原则就是能效。

杰出的保温墙体、创新的门窗技术、高效的建筑通风、电器节能都是解决能效的基础。

该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和发展应用,对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建筑标准和生活方式。

早在20世纪末期,德国建筑师研究所的费伊斯特博士对被动式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进行了提出。

在当时的理念当中,费伊斯特博士认为采取该类型的建筑形式,能够使室内保持冬夏均舒适的温度条件,并且不需要安装空调和供暖设备。

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其核心标准主要在于保证每年15kw?h/m2以内的能耗,也就是保持22℃~26℃恒温区间时,每年用于制热和取暖所消耗的电量不能超过15°/m2。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摘要:被动式建筑技术可以不依赖任何空调、采暖等高能耗机械设备及外部能源而实现建筑采暖、降温、采光及通风,最大限度地提高室内热舒适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在全球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普及和深入,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并建造出满足农民居住需求的农村住宅,是目前可持续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域性;被动式;建筑设计1.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建筑历史告诉我们,在建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是建筑构成的最必要的基础条件,也是重要的限约因素。

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气候因素,也可以说气候造就了建筑,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态。

在农业社会,地域气候对人类生活影响严重,建筑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那时的建筑能耗低,但舒适性较差。

到了现代工业社会,建筑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建筑体现艺术创意的发挥,设备解决室内环境问题,气候因素的考虑被削弱;建筑舒适性较好,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的。

不难看出,建筑业成了导致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一个耗能大户。

随着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为人知,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不牺牲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以自然气候为基础,结合艺术与技术,创新思维地打造出适合地域特色的低能耗、低环境影响的绿色节能建筑,从而实现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高效的节能效果。

特别强调的是,建筑绿色节能并不等于高科技,其注重气候适应性,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设计作为建筑节能的基本方法,所采用的技术大都非常简单,我们称之为被动式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必须从被动设计策略或地域气候设计开始,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形式及围护系统的构造。

被动式要求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者不应只是将建筑设计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协调起来,而是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能源,营造改进的内部舒适条件。

2.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2.1文化因素影响文化因素包括历史、风俗习惯及凝聚地方特色的事物这三方面。

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摘要:能源损耗问题由久以来一直存在,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及提升建筑使用舒适性,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难题之一。

建筑自然通风具有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使用舒适性的作用,对降低建筑能耗及发展被动式绿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场地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各阶段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自然通风;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一、项目概况某建筑层数为3层,建筑面积控制在600m2 以内。

本项目从3个方面进行通风设计优化,首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营造风环境,其次利用气候因素,合理利用太阳能及风能,以被动式太阳能为主,主动式太阳能为辅,营造舒适的室内微环境。

再次,将功能与形式充分结合,融入被动式设计理念,在不浪费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居住品质。

图1 项目选址二、场地布局阶段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在布局阶段应了解项目周边的自然条件,如建筑群体关系,水体、树木等自然环境,这些环境都会在营造自然通风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也可能造成室内外通风不畅影响建筑正常使用等不良后果,因此在设计初期应当充分了解各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并在布局阶段进行优化设计。

在本方案中,项目的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室外平均风速为5.6m/s,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和东南风,室外平均风速为4.6m/s,如图2所示为利用 Ecotect 软件得到的冬季及夏季风环境模拟图以进一步了解基地气候环境。

针对本方案,在场地布局阶段主要从夏季自然风的引入、引入水体调节微气候、运用风环境模拟软件调整布局这几个方面探讨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一)夏季自然风的引入考虑到在炎热的夏季将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自然风引入室内具有通风降热的效果以及在基地的东南角有一片水面的自然景观优势,所以将原本正南正北摆放的建筑向东南方向旋转(如图3所示),这样一方面可以朝向水面具有开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将夏季的东南风顺利引入室内,以加强室内的通风降温效果,这一点对于夏季炎热地区的建筑尤为重要,将建筑朝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并适当控制建筑进深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室内风环境提高室内使用舒适性。

浅析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

浅析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

浅析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摘要:当下从推动绿色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的角度,可以将被动式设计策略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从而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大幅提高。

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必要性,就被动式设计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筑行业的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前言: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较常规建筑,绿色建筑的施工建设和使用能够尽可能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而考虑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水文特征,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引入被动式设计策略,提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1 研究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必要性建筑社会大致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式设计策略,主要是依赖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空调设备、照明系统等,同时也包括了借助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转换电能的方式,另一种就是被动式设计策略,关注的重点在与建筑朝向、自然通风、蓄热材料等,强调被动接受或者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直接利用,没有或者很少去利用机械以及动力设备。

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我国建筑行业越发重视绿色建筑,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强调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特征的同时,对于其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的确可以满足建筑内部环境对于健康及舒适的要求,也可以实现对建筑需求环境以及能源耗费的有效控制,但是因为技术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存在设计维护成本偏高的问题,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分析,主动式设计策略适用于面积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者面积小,具备相对均质性特征的国家,如美国、德国、丹麦等,这些国家通过对主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能够在无视因地制宜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而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因为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需要关注因地制宜,成本较高的主动式设计策略并不适合推广,被动式设计策略也因此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主流。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策略研究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策略研究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策略研究摘要:“被动式建筑”理念自提出以来,已推广到世界多个国家,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好的围护结构,运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为夏热冬冷,在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化设计时,要秉持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在了解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节能设计。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中图分类号:TU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在建筑领域的深度应用。

希望能采取相关措施,优化设备性能,降低机械能耗,有效保护生态系统。

然而,积极的建筑节能策略经常被采用。

通过深化技术、优化设计方案,降低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降低了部分建筑的能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运行维护成本。

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其中一种,有着更出色的节能环保、更良好的舒适性、更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其更能代表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所以目前研究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策略十分必要。

1、被动式建筑概述“被动建筑”这个术语是相对于“主动建筑”而存在的。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建筑大多是主动式建筑,即依靠预装的能源设备,如空调、供暖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以主动地用这些设备提供能量,人为干预室内环境,通过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被动式建筑,是依靠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

与主动式建筑相比,被动式建筑几乎不采用主动的设备进行内环境温湿度控制,而是一种通过被动地收集太阳辐射、家电产热、热回收新风系统,甚至是人体自热产生的能量,通过设置高气密性与保温隔热性的围护结构,最大限度降低室内供暖与制冷需求,以极少的能源消耗营造舒适宜居室内环境的建筑。

2、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2007年,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合作开展试点示范。

根据被动房标准,建立了超低能耗建筑绿色示范工程,并在河北、山东、新疆、浙江等省进行了示范。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德国的被动式房屋
高效节能、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
德国是被动式房屋的发源地,典型案 例包括弗莱堡的Wiebelsbach住宅区 和巴伐利亚州的Hagenbach住宅区 。这些项目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围护结 构和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实现了节能减排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
瑞典的被动式高层建 筑
瑞典的被动式高层建筑代表了欧洲的 节能建筑水平。其中,斯德哥尔摩的 “绿墙”和“绿塔”是瑞典节能建筑 的标志性项目,通过采用高效节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 段,实现了建筑的高效节能和绿色环 保。
国内被动式建筑设计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西盟县民族文化馆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技术创新
该项目结合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文化 特色,采用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和 乡土材料,实现了地域文化和传统建 筑技术的融合。同时,项目采用了可 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生态技术,为当 地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要点三
南京绿地缘江国际生 态城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的重视,国内被动式建筑也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策略研 究,为设计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法和流 程,推动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研究被动式建筑的材料选择和构造做法;
发展方向的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被动式建筑的政策支持,提 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被动式建筑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
推动被动式建筑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降低技术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P LANNING•D ESIGN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吴彦波[摘 要] 相比于传统建筑,被动式建筑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

尤其是在节能方面,被动式建筑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相关的建筑形式,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最后阐述了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被动式建筑 设计策略 研究一、 几种相关的建筑形式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是,当前的建筑形式不单单要满足形式与功能等方面的追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自身、使用者、环境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此情况下,很多建筑形式与理念得以产生,其中与被动式建筑相关的建筑形式主要有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之内,对材料、水、土地、能源等方面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高效、适用、健康的生存空间,提供与大自然共处的和谐性。

生态建筑住的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对群体进行建设和管理,同时要构建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体系。

在管理、维护、建造、设计等方面,其基本宗旨必须是对内外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化。

这样才能达到人文、自然、经济等生态目标,同时对文化、活化、美化、绿化、净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

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因素来说,应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还应当营造和建立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与室内气候条件,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满足舒适的需求,在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物、人之间,进行良性循环系统的有效构建。

节能建筑指的是利用节能型的产品、器具、材料、结构等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类型,其中,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了全部或部分的应用。

在节能建筑中,满足,细致的研究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环境、风向、太阳辐射、间距、朝向、单体群体、规划分区等方面的内容。

该类型的建筑物具有很多指标,例如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规划当中,应当对自然通风有利,同时应当保证35%以上的绿化率。

在建筑物间距方面,应当确保在冬季的时候,每户每天至少有一个房间接受的光照在2h以上。

二、 被动式建筑及其设计策略被动式建筑最早是在德国产生的,具体指的是利用密闭结构进行房屋的建设,选择保温建筑构件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

此种类型的建筑无需进行传统空气系统和供暖系统的安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够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受,建筑能耗非常低。

该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和发展应用,对世界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建筑标准和生活方式。

早在20世纪末期,德国建筑师研究所的费伊斯特博士对被动式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进行了提出。

在当时的理念当中,费伊斯特博士认为采取该类型的建筑形式,能够使室内保持冬夏均舒适的温度条件,并且不需要安装空调和供暖设备。

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其核心标准主要在于保证每年15kw·h/m2以内的能耗,也就是保持22℃~26℃恒温区间时,每年用于制热和取暖所消耗的电量不能超过15°/m2。

家庭用电、生活热水以及采暖制冷每年的一次能源消耗应当控制在每年120kw·h/m2时以下。

同时其气密性n50应当保持在0.6/h以内。

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对建筑构件有着很高的要求。

材料应当选用保温、外隔热、高性能的,窗户应当选用保温、隔热的。

还要防止出现热桥,建筑外壳应当具备较高的气密性能,同时需要对能够高效回收热量的新风系统进行配备。

在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当中,应当将热损失降低到最小。

同时应当对太阳辐射入室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用于产生热量所消耗的电能在每年15kw·h/m2以下。

对于这些电能,外部设备将会进行提供和满足。

此外,被动式建筑并不会硬性规定是否对可再生能源覆盖进行应用。

三、 被动式建筑与其他相关建筑形式的对比虽然被动式建筑通前文中提高的几种建筑形式在本质上都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建筑的,但是,在这些建筑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和区别。

其中,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其最为突出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四节一环保”,也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自从上个世纪末期,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之后,我国政府对很多相关的法规、导则、纲要等进行了颁布,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则具有不同的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舒适实用、自洁自净、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性能和作用。

在建筑措施方面,应当对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应用,对可循环利用和生态价值较高的材料进行选择。

同时还应当利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生态建筑形式的各方面要求。

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进行了强调,同时注重良好室内环境的营造,确保使用者能够保有一个较为满意的舒适度。

这样,建筑物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提供了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

节能建筑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也逐渐趋于完善。

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实践应用,证明了在建筑节能方面,节能建筑所发挥出的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相比于被动式建筑,在一次能源消耗值方面,节能建筑并没有给出强制性的规定和标准,没有对节约能源进行具体的分项要求。

因此,在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被动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下,结合其自身对于各方面的严格要求,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项十分明智的举措和选择。

在今后的发展中,被动式建筑必将成为建筑领域当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方向。

四、 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末期,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的沃尔夫冈·费伊斯特博士在于瑞典隆德大学的博·亚当姆森教授在一次谈论当中,第一次提出了被动式房屋的概念。

随后,在德国黑森州政府的大力资助与支持下,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正式确立了被动式建筑的建筑理念。

在两年后的1990年,在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的一个城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动式标准的建筑物,它是一幢三层高的普通民居建筑。

一年后,该建筑经过了节能改造,并且被投入使用。

经过监测发展,该建筑的年终端耗能降低了78%,从过去每年160kw·h/m2的能耗,降低到当时的每年35kw·h/m2。

此后,又对该建筑进行了多年的不断监测,结果表面,除了在第一年使用过程中,由于墙体升温的因素,导致能耗有所升高以外,其余每年的能耗都能够达到被动式建筑相关的设计和规定标准。

而在1996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正式成立了被动房屋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对被动式建筑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和推广。

在此影响下,被动式建筑形式在德国本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从建筑成本的方面来说,相比于传统建筑形式的房屋,被动式建筑仅仅高出6%左右。

在新一代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当中,对精巧的中央通风系统进行了应用。

其中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安置位置为并排安置,在排出温暖空气的同时,能够引进来清洁的冷空气,从而达到了超过90%的热交换率。

到2010年为止,仅仅在德国本国,正式投入使用的被动式建筑就有超过13000多座。

而到了2012年,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拥有超过37000座被动式建筑投入使用。

其中包括了游泳馆、办公楼、学校、公寓、独栋房屋不同用途和形式的建筑物。

尤其是在多层建筑当中,被动式建筑的优势能够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

在德国海德堡市,位于火车总站南侧的达姆施塔特新城区,有一个超过116公顷总面积的建筑项目。

而在这个建设项目当中,采用的建筑形式无一例外,全都是被动式建筑。

该项目从2009年正式开始动工,预计工期约为15~20年之间。

在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该建筑项目都是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

五、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对建筑物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被动式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我国对被动式建筑的迫切需求,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存在了一些被动式建筑。

(下转第046页)网络出版时间:2015-08-31 14:17:2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3.1528.TU.20150831.1417.032.html功能空间形式常常整合在一个大综合空间内,达到一空间多用途的效果。

如柜子与桌凳整合为一个功能体、相同模数的方格柜与椅子相互穿插形成一个功能体。

图6 提取手法示意图(图片来源:21世纪房车网)3. 人群分析和人性化设计重点种手法的结合,形成了会客、休闲、活动和休息这四种不同性质的空间状态。

(详见表1)(2)方案二(学生宿舍)作为容纳三人的学生宿舍,通过竖向叠加和推拉两种手法的结合,形成了活动、学习和收纳这三种不同性质的空间状态。

其中竖向叠加手法形成下部1.90 m 的学习活动空间和上部0.75 m 的休息空间。

楼梯内部包含了空间容量为1.82 m 3的储存空间。

(详见表1) 三、 数据对比两方案分别与对如今较常见的相似功能案列进行数据对比,包括总面积、人均面积、总体积、人均体积、有效空间容量、储物空间容量、厕所空间容量、厨房空间容量、冷负荷等。

体现两方案对于参考文献[1] J.D. Smith. Shipping Containers as BuildingComponents.[2] Adam KalkinQuik Build: Adam Kalkin's ABCof container Architecture [M].Bibliotheque McLean:2008.[3] Robert Kronenburg Portabl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echnology[M]. Birkhäuser Arch-itecture:2008[4] Adam Kalkin. Quik Build: Adam Kalkin's ABCof Container Architecture[M].Bibliotheque McLean:2008[5] Jure Kotnik. Container architecture : thisbook contains 6441 containers[M]. Singap- 筑。

该建筑地上十八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 过对该建筑的跟踪监测和调查,发现该建筑在供暖方面,采暖费用节省了超过45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867万t。

六、 结语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前的两个世界性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源于德国的被动式建筑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起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