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专题多彩的消费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试题(含解析)

高考政治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试题(含解析)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一、考点解读1、高考考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3)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删除其中的“物价总体水平”。

2、删除“按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删除“消费结构”这一小框内容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记忆手册)3.1、消费及其类型(框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框题)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框题)部分内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多彩的消费

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多彩的消费

第3讲多彩的消费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物价、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国家政策等。

2.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10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3.消费结构(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11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

(3)衡量重要指标:□1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13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②意义: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降低,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1.(上海卷)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是出国旅游热的根本原因。

2.(江苏卷)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决定居民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3.(北京卷)伴随居民工资水平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增高。

(×)解析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从而降低恩格尔系数。

4.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解析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减少市场中货币的投放量,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高考政治训练及答案解析:多彩的消费

高考政治训练及答案解析:多彩的消费

高考政治训练及答案解析:多彩的消费一、选择题1.据全国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显示,“五一”期间浙江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16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61.1亿元,乡村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

这主要是因为A.乡村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B.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C.人们的消费观念日益更新D.乡村多种资源得到全面极致发挥2.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我们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下列措施中,与“能”“敢”“愿”消费一一对应的是①提高恩格尔系数 ②增加居民收入③改善消费环境 ④健全社保体系A.①-④-③B.②-④-③C.②-①-③D.④-②-①3.下表为2019 年 1 月-10 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有关情况(单位:亿元/%),根据表格信息可推测出,2019年以来( )注:2019 年 1-10 月,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19.5%。

我国城乡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49.68%和 50.32%。

①我国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长②我国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仍未达理想状况③网购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消费途径之一④网购提高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居住权回归民法典,为“租购同权”铺路。

租也是一种选择,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租房或先租后买,这说明①租房体现了求实的消费心理②租房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③买房是盲目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④先租后买坚待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个故事启发商家要善于利用消费者的 ( )A.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6.随着2019年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们掀起了旅游、谢师宴等“后高考经济”的消费热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多彩的消费练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多彩的消费练含解析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1.(湖北省武汉二中2018-2019学年期中)一份关于“网购”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

他们认为,“卖得多的商品,可信度高。

”这种消费心理属于()A.求实型 B.求异型 C.攀比型 D.从众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

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认为大家都买的商品就是好商品,值得信赖。

这种消费心理属于从众消费心理,D正确;拥有求实心理的消费者往往讲求实惠,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商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拥有求异心理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拥有攀比心理的消费者在消费时爱攀比,消费向广告看齐、向名牌看齐、向流行看齐、向成人看齐,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2.(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价格。

据此可以推断()①商品性价比决定消费者的购物选择②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购物选择③商品价值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④质量和功能决定商品的价值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消费者既关注商品的价格,又关注商品的质量、功能等,说明商品性价比影响(但不是决定)消费者的购物选择,①不选;“更关注”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购物选择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②入选;价格、功能、质量、消费心理对实际消费的影响,说明了商品价值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③入选;决定商品的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3.(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较(见下表),这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食品支出数额明显下降②1978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④2018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略低于城镇居民A.①③B.①②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的知识。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人教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人教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跟踪训练一、单选题1.(2023·河南·模拟预测)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可持续”成为参展的全球消费精品的主打卖点。

年轻观展消费群体关注低碳、可降解的产品及品牌活动;“零碳咖啡”、植物基洗手液、生物降解系列餐具颇为吸睛;空瓶回收、西服焕新、包装减量等活动广受欢迎。

这表明()①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①居民消费受求异心理的主导①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①年轻消费群体注重绿色消费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更加注意绿色和环保,没有体现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①不选。

②:材料体现的是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而不是受求异心理主导,②不选。

③④: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可持续”成为参展的全球消费精品的主打卖点,年轻观展消费群体关注低碳、可降解的产品及品牌活动,这表明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年轻消费群体注重绿色消费,③④入选。

故本题选D。

2.(2023·陕西安康·陕西省安康中学模拟预测)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十年增幅约15%。

据此,下列推测合理的是()①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转型升级①我国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消费观念更新①我国形成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①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消费预期良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A【详解】①: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表明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基础,故①入选。

②: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表明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说,这依赖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故②入选。

③: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不涉及投资与消费互动问题,故③不选。

④: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消费预期下降,故④不符合题意。

最新高考政治_《经济生活》试题汇编:多彩的消费

最新高考政治_《经济生活》试题汇编:多彩的消费

《经济生活》试题汇编:多彩的消费1.生活中少数人富极无聊、奢侈消费,但又有一些人生存艰难,时常关注着土豆、萝卜、大白菜的价格变化。

这主要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B.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C.物价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D.应该引导人们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材料中富人和穷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收入水平的不同决定的,因此选A。

B中“消费结构不断改善”、C中“物价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D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

2.2012年1月某市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2%。

假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总额基本不变,食品类价格长期走高,则恩格尔系数( )A.会不变B.会上升C.会下降D.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水平的理解。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家庭消费支出总额基本不变,食品类价格长期走高,恩格尔系数的走向呈上升趋势,B正确,A、C、D均错误。

3.出现下图中现象,表明了 (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②居民收入和物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③物价变动影响居民购买力,从而影响消费④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高档耐用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汽车、通信器材等;人们的休闲方式也“日趋贵族化”,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

回答4~5题。

4.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眼“根本原因”。

首先,B项观点与现实不符,排除;A、C、D三项中的观点都可以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但只有经济发展才是其根本原因,故选A项。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优化探究练习03 多彩的消费(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优化探究练习03 多彩的消费(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优化探究练习03多彩的消费一、选择题1.“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

”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

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

材料表明(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3.李先生最近升职为公司总经理,年薪25万,其妻子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于是他们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已拿到房子的钥匙,彻底改变了租房的历史。

2017年国庆期间,他们还随旅行社到上海旅游。

对李先生家的消费类型可作以下认识( ) A.从消费对象看,购房属于有形商品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B.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C.从交易方式看,租房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商品房属于发展资料消费D.从交易方式看,租房属于租赁消费,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商品房属于贷款消费4.玫瑰之乡山东平阴县盛产一种低度七色玫瑰酒,这种包装新奇的七瓶七色套装酒采用了男女形体组成的"情"字作为注册商标,新颖的设计,受到许多青年人的欢迎。

这种政瑰酒的热销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C.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5.一个价值3元的杯子,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价格可成倍增长。

这说明( )①受供求关系影响,价值决定不了价格②消费者不完全是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③企业要立足营销创新,提高企业利润④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突破2亿人次,我国出境游人数翻一番的总体目标或将加速实现。

高中政治 13《多彩的消费》试题 新人教必修1

高中政治 13《多彩的消费》试题 新人教必修1

高中政治 1-3《多彩的消费》试题新人教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读图表“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据此完成1~4题。

同比增长交通和通信支出842.518.6%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30.128.9%衣着支出613.323.1%居住支出443.92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8023.3%住房装潢支出152.553.1%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89.279.2%团体旅游支出60.152.5%A.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B.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C.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D.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答案:B2.在消费项目中,完全属于劳务消费的是()①交通和通信支出②文化娱乐服务支出③衣着支出④团体旅游支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劳务是无形的商品,③所述“衣着支出”是有形商品的消费,因此,可排除。

①②④所述均为劳务消费。

3.在消费项目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

结合当前实际,其原因可能包括()①燃料价格下降②燃料价格上涨③车辆使用量增加④车辆使用量减少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燃料价格上涨,消费支出增加,选②而排除①。

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同比增长最快,有可能是由车辆的使用量增加引起,选③而排除④。

4.从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人们对生存资料消费越来越不重视B.人们更加注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C.社会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D.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答案:B解析:文化、娱乐、旅游等支出属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可选出B项。

A、C、D三项说法均有误。

5.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将扶贫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A.能够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B.可以扩大贷款消费的规模C.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D.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答案:A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居民消费继续向文化教育、旅游、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住房等方面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考点精讲一、考点解读1、高考考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3)生产及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删除其中的“物价总体水平”。

2、删除“按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删除“消费结构”这一小框内容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记忆手册)3.1、消费及其类型(框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及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及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框题)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框题)部分内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及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题大揭秘:有关消费的知识高考近年来连续关注,已经由“选择题为主”向“选择题材料题并重”的局面转变。

并且消费的知识点也经常及其他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例题1.(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及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D【考点定位】消费心理的表现【名师点睛】本题要学会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及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本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分)【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名师点睛】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

“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精练精测说明:本部分根据课本知识内容,结合近三年高考、近两年模拟试题,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

也就是一个专题,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和最新原创题测试。

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2016年高考试题1.(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及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D【考点定位】消费心理的表现【名师点睛】本题要学会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及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本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015年各地高考试题1(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及Q、M及Q关系的图形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需求,据此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题肢②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消费越多,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③错误。

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名师点睛】回答本类型的试题要注意以下几步:判断供求、找准变量、分析方向。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1)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

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2)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3)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17)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

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 )A.受从众心理影响B.追求生活质量C.收入水平提高D.闲暇时间增加【答案】C【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名师点睛】本题以出国旅游热为背景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生活角度如果考查根本原因都会选择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

解答时注意认真审题,到底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或主观原因,而且要注意根据影响消费的因素提出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理论和措施做到一一对应。

3(2015年高考浙江政治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的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C.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D.违背了适度消费的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及题意不符,题中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许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并不是求异心理而引发的消费,故排除。

B选项观点及题意不符,题中是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商品,并不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题中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故入选。

D选项观点及题意不符,题目事例并没有涉及消费超出了自己的收入水平,故排除。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准确定位,题中凑单购买行为,没有涉及购买的商品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及别人攀比,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和收入水平,所有并不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也不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没有违背适度消费的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题目大量的信息在表述为获得购物券凑单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学生很容忽略题干开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这个信息,其他后边大量信息的表述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展开的,实际上凡是参及购买活动的人都是陷于商家的引导之中,盲目从众的不理性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

4(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分)【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