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能耗分析办法

合集下载

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分析

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分析

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分析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分析1. 引言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在选择空调方案、制定物业收费等工作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常设计研究和开发商都是简单地以楼宇在冬夏季的电量电费差异来计算中央空调供冷的运行费用.由于没有认真分析和考虑在投资、运行、维护等全方面的费用,上述计算的结果不能反映实际真实的运行支出.本文将对构成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的各要素进行基本分析,目的是为了在进行供冷方案选择时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比较依据.2.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构成和估算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包括直接能源消耗、维护费用、投资摊销三大部分.2.1 直接能源消耗直接能源消耗包括冷冻站制冷和供冷的直接水、电费用支出.由于末端设备由各楼层电力系统供电,所以已经计入用户电费中,在空调中不再重复计算.冷冻站相关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泵、冷却塔等.由于冷冻机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效率都不同,所以严格地说电耗的计算应该采用实时的方式,通常在方案计算时可以按照全年的需冷量冷吨小时来乘以系统的供冷效率COP来得出全年的运行电费,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系统效率不是冷水机组的EER值,必须考虑冷却塔、水泵等的电耗.通常对于使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系统,供冷系统的综合效率为RTh,即1冷吨小时的冷负荷需要度的电耗.运行的直接水费主要是冷却水系统的补水,以补充冷却塔中水的蒸发消耗.系统冷却水循环量一般为RTH,补水参数为2%,则运行水费为RTh,即RTh.2.2 维护费用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费用包括有多项内容,主要有:1)人力费用中央空调冷站需要配备固定的操作和简单维护修理人员,同时负责各楼层末端系统的维护和基本维修.对于1000RT的容量,需要配备1名主管、4名技术工人,含税、保险、福利因素后的年薪合计约20万元.2)保养费用中央空调系统的保养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委托专业公司和自行保养.从生命周期总费用对比来看,反而是前者的专业保养更为节省.合同包括了管道清洗、电气检查、机械维护维修等内容.通常1冷吨年合同金额为200元.3)冷却水处理及冷却塔维护由于在国内的项目建设中大都采用进口原装或组装的冷水机组和水泵,所以其维护维修量相对较少.而冷却塔通常是国产设备,加上气候和环境条件复杂,冷却塔的维护维修量相对比较明显,需要在运行费用中单独考虑.冷却水的加药处理和冷却塔易损件更换,通常的费用指标为每冷吨每年30元.4)制冷剂补充冷水机组的制冷剂泄露因型号和使用年限而各异,对于离心式机组而言,每冷吨年泄露量大约在2~8磅之间,换算结果为每冷吨每年补充制冷剂的费用为67元.2.3 投资摊销投资摊销包括空调系统投资和更换的费用,以及投资的利息,保险等等与资本有关的因素.1)空调系统投资摊销空调系统中的设备、安装等项目均应根据其不同的服务年限即生命周期来进行摊销,其含义是在生命周期满后需要进行更换.虽然在实际中可能有些设备的服务时间超过了生命周期,但是由于其服役时间过长,维护维修费用、运行能耗都大大增加,所以在摊销分析时用生命周期来作为依据是能符合实际的情况的.按照进口件国内组装的冷水机组,价格为每冷吨1900元,生命周期为20年.国产冷却塔的价格为每冷吨250元,生命周期为10年.冷冻冷却水泵的估算价格为每冷吨350元,生命周期为20年.末端设备的估算价格为每冷吨2000元,生命周期为10年.安装及更换的估算为每冷吨3500元,生命周期为10年.2)建筑和电力系统投资摊销冷冻站的设计面积指标一般为每冷吨平方米,建筑成本为2000元/m2,因此建筑投资的指标为每冷吨300元,生命周期为50年.空调系统配套的电力系统投资估算为1275元/KWH,折合为每冷吨1280元,生命周期为20年.3)利息摊销中央空调系统和附属的建筑、电力系统的一次投资估算一般为每冷吨12000元,资金利息按照年8%计算.4保险保险费用为资产价值的千分之三,相当于每冷吨每年36元.3. 案例计算和分析为了清楚表达各项费用的情况和对比,我们选择某建筑面积为124,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其中商业68,000平方米,办公30,000平方米,宾馆26,000平方米作为分析对象.中央空调系统装机负荷为7600冷吨,年供冷时间为1,800小时.当地的水费单价为元/m3,电费单价为元/kwh.建筑群年供冷量为RTh.每年的各项费用支出详见表1所示.表1 典型项目年运行费用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远远不止是直接的水电费用,按照单位冷量来计算,每RTh的综合运行费用达到了元,而直接的水电费用仅仅是元/RTh.所以在运行费用计算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项要素.图1和图2清楚地表示了各项费用的支出对比情况.38%14%投资摊销48%图1 运行费用构成1%图2 分项目构成分析4. 结论4.1 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包括直接能源消耗、运行维护和投资摊销三大部分.4.2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投资摊销占总运行费用的48%,直接能源消耗占38%,维护费用占14%.按照冷量计算,每RTh的运行费用为元.。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制冷设备,通过循环制冷剂的工作原理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过程是通过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等组件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和凝结的转变,吸收和释放热量,最终实现室内温度的控制。

了解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过程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过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能耗瓶颈和优化空间,从而为提高系统能效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能源消耗数据,探讨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及优化建议,旨在为提高系统能效性能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减少能耗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借助于对制冷过程的深入研究和能耗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现有系统存在的能效低下、能耗过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目标,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通过对能耗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等领域提供参考,推动中央空调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分析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供冷的系统,通常由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水泵等组成。

其制冷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等几个重要组件。

具体制冷过程如下:1. 压缩机:压缩机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其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蒸发器出来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样可以提高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使其能够释放更多的热量。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被压缩的气体通过散热器散热,从而使气体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中央空调消耗分滩

中央空调消耗分滩

也可以运用平均计算方法,计算各区域中央空调空调占比。

具体方法如下:1)先給中央空调(包括水泵)安装一个独立总电表,月底抄表得出当月中央空调总用电量,再除以当月天数,得出当月每天中央空调日耗电量
2)统计所有中央空调营业区域空调总面积,即(各部门营业面积×营业时间)3)拿各营业区域空调总面积除以每天中央空调用电量,得出每天单位空调面积所占中央空调消耗用电量的平均值。

4)拿这个平均値乘以各分区营业空调面积,再乘以当月天数,这样就比较公平计算出各区域空调能耗当月占比!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计算公式:(各部门营业面积×营业时间)÷中央空调每日用电量=单日营业面积空调能耗
单日营业面积空调能耗×各部门营业面积×30天=各营业区当月空调能耗占比。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1. 引言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中央空调能耗进行分析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提供一些改进建议,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环境可持续性。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信息:1.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中央空调系统的额定功率:200千瓦3.运行时间:每天12小时4.室内温度设定:25摄氏度5.外部温度数据:每小时记录一次3. 能耗计算3.1. 能耗公式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能耗 = 额定功率 × 运行时间3.2. 能耗计算结果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如下:能耗 = 200千瓦 × 12小时 = 2400千瓦时4. 能耗分析4.1. 能耗趋势分析通过分析已收集的外部温度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中央空调系统能耗随时间的趋势图。

根据图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如:•能耗在高温季节明显增加,说明中央空调系统在高温条件下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能耗在夜间较低,说明中央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需要较少的能量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4.2. 能耗与建筑特性的关系除了外部温度的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还与建筑特性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建筑面积、建筑材料、保温性能等因素都会对能耗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实验,计算在不同建筑特性条件下中央空调的能耗,并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找到能耗的变化规律。

5.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能耗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减少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1.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加强建筑的保温措施,减少室内与室外温度差异,从而降低中央空调系统能耗。

2.优化运行时间:根据能耗趋势分析,合理安排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避免在高温季节持续运行,节约能源消耗。

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计量最佳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计量最佳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计量最佳方案标签:分户计量中央空调计费一、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计量达到的目标和意义1、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达到总体节能30%-40%的效果实行分户计量,独立核算后,就完全能体现出“多用多付、少用少付、不用不付”的公平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空调、门窗同时打开、人走关机等)。

通过计时温控器的上、下限温度设定,限制制冷温度(夏天26度)、制热温度(冬天20度),从而节省大量能源。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由于用户的节约,避免了设备长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大大延长了机组设备的使用寿命。

3、减少设备投资暖通在线由于总能耗降低,所有设备的额定容量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设备投资。

4、节省管理成本由于整个计费系统实现了自动管理,既节省了用户的开支,又降低了系统能耗费,减少了用户与物业管理部门的矛盾,使收费轻松实现,大量节省了人力资源!5、维修方便由于管道的安装部位往往条件比较恶劣,当某些部位发生故障时(例如大量能源泄漏),靠肉眼去查每一个部位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监控中心计算机的管理软件将会一目了然!二、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计量的状况在南方地区,由于采用冬供热、夏供冷的两个季度以上管路运行时间,并且选管材时选用镀锌钢管、铜壳水表、以及处理过的管接件,再加装过滤装置,水质软化处理等等物理和化学手段,热计量系统得以长期正常使用,例如上海元上公司开发的WSKT系列中央空调计量设备及系统,已在上海某大型综合建筑群(含1200户居民、含一家医院、一栋商务楼、两栋公寓楼、数百沿街商铺)成功运行六年以上。

1、热能计量原理用户所消耗的能量是一段时间内供水的流量和供回水的温差的乘积对时间的积分,用流量计测量逐时的流量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逐时的供回水温差,将这些数据输入结算控制器计算就能得出用户所用的能量。

系统总能耗QSUM=∫μ*ΔΤ*ΔΜdt能量计量由一个流量计、一对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结算控制器组成。

流量计安装在系统的供水管上,并将温度传感器分别装在供、回水管路上。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报告1. 引言中央空调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央空调的能耗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央空调的能耗情况,并为节约能源提供参考,本报告对中央空调的能耗进行了详细分析。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中央空调能耗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建筑物的总面积•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室内外温度差异这些数据是通过对多个建筑物的调研以及实际监测得到的。

3. 能耗计算方法中央空调能耗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公式:能耗 = 制冷量 × 运行时间 × (室内外温度差异)^0.6 / 建筑物总面积其中,能耗以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进行计量,制冷量指的是空调系统能够提供的制冷能力,运行时间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时间,室内外温度差异反映了室内空调需求的大小。

4. 能耗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中央空调能耗的结果:建筑物编号建筑物总面积(平方米)制冷量(万千瓦)运行时间(小时)室内外温度差异(摄氏度)能耗(千瓦时/平方米)1 1000 50 500 5 0.52 1500 70 600 6 0.63 800 40 4004 0.7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建筑物的能耗差异很大。

建筑物3的能耗最高,建筑物2的能耗次之,而建筑物1的能耗最低。

这说明建筑物的面积、制冷量、运行时间以及室内外温度差异都对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5. 能耗优化建议为了降低中央空调的能耗,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5.1 能源管理系统的引入引入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并进行智能控制。

通过分析数据,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异自动调整空调的运行时间和温度,从而实现能耗的最小化。

5.2 建筑物绝热性能的提升改善建筑物的绝热性能可以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异,从而降低空调的能耗。

可以采用更好的隔热材料、双层玻璃窗等手段来改善建筑物的绝热性能。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逐渐普及和强调,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整个制冷过程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集中在空调制冷与空调通风两个环节,而且能耗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过程和能耗分析,以及影响能耗的因素和提高能效的方法,旨在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优化提出对策,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1. 分析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中的能耗情况,明确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和比例,为未来能效改进提供依据。

2. 探讨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如环境温度、系统设计、运行时长等,以便寻找节能的突破口。

3. 研究不同的节能技术应用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效果,评估其对能耗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

4. 总结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优化对策,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它决定了我们对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和能耗分析的深入探讨和精确度。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对已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获取大量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

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揭示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和能耗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还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等工具,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和方案,我们将得出一系列可行的提高能效和节能的方法,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

最终,我们将通过数据对比和实际验证,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优化提供实用性的建议和对策。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耗分析摘要:我国空调的制冷系统在近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是空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空调的运行效果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影响。

因为中央空调是巨大的耗电电器,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中央空调的系统制冷过程,切实提高制冷效率,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基于此种背景下,简要分析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与能源消耗,并提出具体的制冷方式,希冀有效的促进空调行业节能发展。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能耗分析引言: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住宅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商业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自身的办公环境与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升。

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好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伴随家用中央空调的不断进步,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1.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1.1冷冻机组冷冻机组属于中央空调的制冷源,能够保证建筑内部各个房间中的循环水进入到冷冻机组当中,循环水在冷冻机组中进行热交换,保证循环水的温度得到更好降低。

1.2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冷冻泵与冷冻水管道等,冷冻机内部流出的水经过冷冻泵加压处理之后,被送入到冷冻水管道当中,冷冻水管道分布于各个房间,在各个房间可以进行热量交换,将房间热量全部带走,保证房间内部温度不断下降。

一般情况下,从冷冻机组中流出的水被人们称为“出水”,流经房间并最终回到冷冻机组中的冷冻水泽被称为“回水”。

1.3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主要由冷冻泵、冷却塔与冷却水管道组成,冷冻机在热交换的过程当中,水的温度不断下降,释放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会直接被冷却水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水的温度。

冷却泵能够将温度升高的冷却水直接压入到冷却塔当中,冷却水能够与大气进行合理的热交换,降温的冷却水送回冷却机组当中,经过以上的循环后,冷冻机组的温度不断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号:NYG10062911A 拟文单位: 运营管理部 中央空调能耗分析办法类别:纲领及流程(红) 可阅范围: 运营人员编制: 审核: 批准: 页数:11 熟读:运营人员日期: 日期: 日期: 生效日:2011.1.1 默写:无 前提1机房统一的水、电、主能源、冷热量、卫生热水计量器具;冷却水泵电表、冷温水泵电表,冷却水补水表、排污表。

2单一建筑功能区。

每日能耗分析1每班由值班运营人员作能耗分析,具体数据填入《运行日志》的“节能笔记”栏1.1平均气温:取《值班记录表》中数个室外气温的平均值(℃)。

1.2机房系统空调能耗:分为机房系统主能源耗量Qp、输配系统电耗Np(冷温水泵电耗Nhp、冷却水泵电耗Ncp)、机房系统水耗Wp(冷却水补水量Wc、冷却水排污量Wcw),分别取计量器具的实时数据。

其中,Np=Nhp+Ncp+Nfp式中Nhp-指冷温水泵电耗,取电表的实时数据,Ncp-指冷却水泵电耗,取电表的实时数据,Nfp-指风机电耗(kwh),取电表的实时数据,如未独立计量,则根据风机功率(运行电流)、使用时间及运行方式(台数或频率)计算。

当空调附带卫生热水情形时,应扣除卫生热水能耗:Qp=Qt-Qh式中Qt-指所有运行机组的主能源输入量,取计量器具的实时数据,Qh-指卫生热水主能源耗量,计算方法参照第3条。

Np=Nj-Nh式中Nj-指机房总电耗(kwh),取计量器具的实时数据,机房如有其它大功率用电设备,则相应扣除,Nh-指卫生热水一次泵电耗(kwh),计算方法参照第3条。

1.3机房系统卫生热水能耗:分为卫生热水主能源耗量Qh、卫生热水一次泵电耗Nh。

Qh的计算分两种情形:第一情形:单独卫生热水,Qh等于输入机组的主能源耗量,取计量器具的实时数据。

第二情形:空调附带卫生热水。

Qh的计算办法:a.依据《值班记录表I》中计量器具的实时数据,分别计算每2小时的卫生热水主能源耗量Qh2,Qh2=(Th2-补水水温)×补水量×1.368+(Th2-Ta2)×保有水量×1.368(kwh)式中Th2-指本次记录的保有水温(卫生热水罐水温)℃,Ta2-指上次记录的保有水温(卫生热水罐水温)℃,当Th2-Ta2≤5℃时,Th2-Ta2约等于0,保有水量=(DN/1000)2×L×0.785+V (m³),其中,DN-指卫生热水主管管径(mm),L-指卫生热水主管长度(m), V-指卫生热水罐容积(m³)。

b.(本班)累计Qh=数个Qh2的累加值Nh(kwh)取电表的实时数据,如未独立计量,则根据卫生热水泵功率(运行电流)、使用时间及运行方式(台数或频率)计算。

1.4末端及新风电耗:末端电耗Nm(kwh),新风电耗Nx(kwh),一般根据末端及新风设备功率、使用时间及运行方式(档位或频率)计算。

1.5运行面积与时间统计:分两种情形:第一情形:运行面积固定,运行时间变化,统计运行面积S(㎡)、运行时间t(h)。

第二情形:运行面积与时间都变化,统计白班运行面积Sa(㎡)、时间ta(h)或晚班运行面积Sb(㎡)、时间tb(h)。

1.6冷热量:系统提供的冷热量Qq(kwh),取热量表的实时数据。

1.7卫生热水计量Wh(T):取水表的实时数据。

1.8平均负荷: CCA=Qq×1000÷(S×t)或CCA=Qq×1000÷(Sa×ta)或CCA=Qq×1000÷(Sb×tb)(w/㎡)式中S、Sa、Sb-指运行面积(㎡),t、ta、tb-指对应的运行时间(h),Qq-指系统提供或建筑消耗的冷热量(kwh)。

1.9机组效率:COP=Q q÷Q p式中Qq-指系统提供或建筑消耗的冷热量(kwh),Qp-指机房系统的主能源耗量(kwh)。

注:多台机组统一计算。

1.10系统效率:EER S=Q q÷(Q p +N p)式中Q q-指系统提供或建筑消耗的冷热量(kwh),Q p-指机房系统主能源耗量(kwh),N p-指输配系统电耗(kwh)。

1.11电热比:PUH=Np/Qp,仅指空调主机采用非电空调的情形,式中N p-指输配系统电耗(kwh),Q p-指机房系统主能源耗量(kwh)。

1.12冷却水损失:∮w=(Wc-Wcw)÷(Qq+Qp)÷k式中W c-指冷却水系统补水量(m3),W cw-指冷却水系统排污量(m³),Q q-指系统提供或建筑消耗的冷热量(kwh), Q p-指机房系统主能源耗量(kwh),K=0.172(电空调)或0.123(非电空调)。

1.13冷温水输送系数:WTFchw=Qq/Nhp式中Q q-指供应给冷温水系统的冷热量或系统提供的冷热量(kwh),N hp-指冷温水泵电耗(kwh)。

1.14冷却水输送系数:WTFcw=(Qq+Qp)/Ncp式中Q q-指系统提供的冷热量(kwh),Q p-指机房系统主能源耗量(kwh),N cp-冷却水泵电耗(kwh)。

2运营组每日作能耗分析,具体数据填入日报表(数据库),次日10:00前电邮上报运营区,运营区于次日12:00前统一电邮上报运营技术课。

注:a.当天未开机,需作零申报(不作能耗分析);保养季节,需停止数据申报,由运营技术课批准。

b.每日只排一班时,除计算度日值外,其它指标取白班数据。

2.1度日值(空调度日数CDD26、采暖度日数HDD18)每日排两班时,CDD26=(白班平均气温-26+晚班平均气温-26)÷2×1天(℃d),HDD18=(18-白班平均气温+18-晚班平均气温)÷2×1天(℃d),每日只排一班时,CDD26=(白班平均气温-26)×1天(℃d),HDD18=(18-白班平均气温)×1天(℃d)。

注:当平均气温≥18℃(冬季)或≤26℃(夏季)时,则直接记为0℃d。

2.2机房系统空调能耗Qp、Np(Nhp、Ncp)、Wp(Wc、Wcw):取白班和晚班数据的累加值。

2.3机房系统卫生热水能耗Qh、Nh:取白班和晚班数据的累加值。

2.4末端及新风电耗:取白班和晚班数据的累加值。

2.5运行时间和面积统计:运行面积和时间数据分别列出,总运行时间t取白班和晚班的累加值。

2.6冷热量Qq:取白班和晚班数据的累加值。

2.7卫生热水计量Wh:取白班和晚班数据的累加值。

2.8平均负荷:分两种情形:第一情形:运行面积固定,运行时间变化,CCA=Qq×1000÷(S×t)。

第二情形:运行面积与时间都变化,CCA=Qq×1000÷(Sa×ta+Sb×tb)。

2.9机组效率:COP=Q q÷Q p。

2.10系统效率:EERs=Qq÷(Qp+Np)。

2.11电热比:PUH=Np/Qp,仅指空调主机采用非电空调的情形。

2.12冷却水损失:∮w=(Wc-Wcw)÷(Qq+Qp)÷k。

2.13冷温水输送系数:WTFchw=Qq/Nhp。

2.14冷却水输送系数:WTF cw=(Q q+Q p)/N cp。

3能耗数据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对策,如一时找不到原因,应向技术部门申请做进一步的节能诊断工作 每周分析1运营组周例会,应做周能耗分析,讨论相应对策,其结果记录于《会议纪要》,于下周一电邮运营区,另须填入日报表(数据库)中,按规定上报1.1度日值:每日数据累加值。

1.2机房系统空调能耗:每日数据累加值。

1.3机房系统卫生热水能耗:每日数据累加值。

1.4末端及新风电耗:每日数据累加值。

1.5运行面积与时间统计:总运行时间取每日数据累加值。

1.6冷热量:每日数据累加值。

1.7卫生热水计量:每日数据累加值。

1.8平均负荷:分两种情形:第一情形:运行面积固定,运行时间变化,CCA=Qq×1000÷(S×t)。

第二情形:运行面积与时间都变化,设每周白班运行面积为S1a、S2a…S7a,对应的白班运行时间为t1a、t2a…S7a,每周晚班运行面积为S1b、S2b…S7b,对应的晚班运行时间为t1b、t2b…S7b,CCA=Qq×1000÷(S1a×t1a+S2a×t2a…S7a×t7a+S1b×t1b+S2b×t2b+…+S7b×t7b)。

注:按加权平均计算。

1.9机组效率:COP=Qq÷Qp。

1.10系统效率:EERs=Qq÷(Qp+Np)。

1.11电热比:PUH=Np/Qp,仅指空调主机采用非电空调的情形。

1.12冷却水损失:∮w=(Wc-Wcw)÷(Qq+Qp)÷k。

1.13冷温水输送系数:WTFchw=Qq/Nhp。

1.14冷却水输送系数:WTFcw=(Qq+Qp)/Ncp。

2强调过程管理,采用“能耗倒推法”:仔细比较每日能耗数据,以平均负荷CCA最大值的当天运行工况为基础,查找是否还有节能空间,列举节能措施3运营区信息将本周能耗分析与对策汇总,于下周二电邮运营技术课月能耗分析1运营组每月作能耗分析,其结果汇录于“月工作总结”中,次月1日前电邮运营区、运营技术课,另须填入日报表(数据库)中,按规定上报1.1度日值:每周数据累加值。

1.2机房系统空调能耗:每周数据累加值。

1.3机房系统卫生热水能耗:每周数据累加值。

1.4末端及新风电耗:每周数据累加值。

1.5运行面积与时间统计:总运行时间取每周数据累加值。

1.6冷热量:每周数据累加值。

1.7卫生热水计量:每周数据累加值。

1.8平均负荷:分两种情形:第一情形:运行面积固定,运行时间变化,CCA=Qq×1000÷(S×t)。

第二情形:运行面积与时间都变化,设月运行面积为S1、S2…Sn,对应的运行时间为t1、t2…tn,CCA=Qq×1000÷(S1×t1+S2×t2…Sn×tn)。

注:按加权平均计算。

1.9机组效率:COP=Qq÷Qp。

1.10系统效率:EERs=Qq÷(Qp+Np)。

1.11电热比:PUH=Np/Qp,仅指空调主机采用非电空调的情形。

1.12冷却水损失:∮w=(Wc-Wcw)÷(Qq+Qp)÷k。

1.13冷温水输送系数:WTFchw=Qq/Nhp。

1.14冷却水输送系数:WTFcw=(Qq+Qp)/Ncp。

1.15与去年同期数据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