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风白兰竹绘画的作品欣赏
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

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明清两代是古代女性绘画空前发展的时期,无论画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都超过了以往历代女画家,在绘画语言表现上更是远胜于以往各代女画家。
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题材范围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艺术手法多样,既有工笔,又有写意,既有重彩,又有水墨;册页、卷轴及扇面等载体形式也一应俱全。
尽管明清女画家在当时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的建树上尚不能超越男性画家,但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雅秀清丽之中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思与哀愁。
她们的作品开拓了揭示女性感情世界的表现天地,这在中国画史上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对古代女画家绘画作品的收藏,通过社会认购、收藏家捐赠等途径,陆续收存了明清时期女画家的作品250 余件,其中有很多重要女画家的代表之作。
本展览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庋藏的27位女画家的代表作品42件,从中可略窥中国古代女性绘画的基本风貌《女乐图》轴,明,仇珠作,绢本,设色,纵145cm,横85.5cm。
款题“吴门仇氏画”。
钤“杜陵内史”印。
仇珠(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代中期,号杜陵内史,原籍江苏太仓,寓居吴郡。
当女性在封建社会的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时,她们的绘画艺术亦不为社会所关注,只是在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中才有关于她们简单而重复的记载。
仇珠仅知为“吴门画派”画家仇英之女。
她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风的影响,擅绘仕女画,笔致工细精整,设色于明丽鲜亮中毫无媚俗浮躁之气。
画家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将人物演奏时愉悦的心境及举止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人物衣纹线条流畅,运笔圆劲有力,设色以青、绿、红原色为主,冷暖色和谐搭配,艳而不俗。
殿宇为界尺、直笔表现,其结构复杂精巧,却不失华丽而庄严的整体性美感。
蒋风白微评

作者: 阳阳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艺评论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7期
摘要:<正>蒋风白(1915—2004),江苏武进人。
蒋风白绘画天赋很高,17岁入国立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得潘天寿亲授。
据说,潘天寿给蒋风白绘制的第一张课徒画稿,是一张墨兰,后来添加了竹石,并叮嘱这个入室弟子,要将重点放在兰竹。
潘天寿最了解适合自己学生的绘画发展方向,或许他认为,与蒋风白同时代擅写山水、花鸟的大有人在,集中精力专事兰竹,必有所成。
对蒋风白的兰竹,著名学者、书画家冯其庸非常赞叹,'蒋老的兰竹,我认为方之。
清健高朗君子风——众家评说蒋风白——画竹凛劲节 画兰挹清芬——蒋风白其人其艺

画竹 凛 劲 节
画兰 挹 清芬
— —
正是 需要 “ 下笔如有神 ” ,才能见笔墨 的峻利 ,才能达到飘逸 流畅和书卷气 。风 白先生的翎毛 确能达到这 个境界 。 风 白先生的 山水也是造诣极高的 , 我非常欣赏他画的 《 踏 采和功力了 ,无怪 乎这幅 画上有卢前 、梁实秋 、张允和等名
一
任天籁 , 无定式 ,无俗笔 。 李方膺 的风竹 ,写胸中逸气 ,一 以神行 ,然而 已是承文人画竹 的先路 。他意胜于笔 ,意在笔
先 ,后来的吴 昌硕则更加 发扬 之,可 以说是意远 于笔 了 。以 上诸家 , 在清代的画坛上 , 都应是高标独树 。 至于郑板桥 ,自 是劲风临节 ,异军突起 ,蔚然大家 。然而仔细评 量 ,总觉其 画有定式 ,笔有定势 ,方之石涛之变化莫测 ,笔随意转 ,意 与物迁 ,一任 自然 ,就大不一样 了 。 风 白先生的兰竹 ,鄙见 以为方之板桥而有余 ,方之石涛
犹未 足,或者说恰在两者之间 ,论形 ,则板桥居多 ,而又有
所 变化 ; 论神 , 1 52 0 )
生的兰竹 ,其清在骨 ,其秀在神 ,其韵在墨 ,其雅在笔 。在 此清 、秀 、韵 、雅 ,自然是名家笔墨 ,不 同凡响 ,自足不朽
维普资讯
与 风 白先生游 , 指垂二十年 ,每过吴门 ,必造高居 。 松鹤 、墨竹 、枫禽见知于艺苑 ,汪东先生曾为撰画展序 ,称 屈 工而兼逸 ,形神俱似 。东邦画师有渡边 氏者,以画 『 先生谦谦君子 , 暖暖春风 ,每论画 , 必言己之 不足 , 而 风 白画 “ 之长 ,如 此胸怀 ,可师可风 ,岂品画竹而解心虚 ,画 孔雀 名,家禽两 只, 日日玩其动作鸣舞之势,尝见一幅 ,但 赋色精 丽而 己,较诸风 白,殊有不逮 。以是知天分功力固难 ! 芬乎? 清 ,颇有见 ; 白先 生实 以君 子 之 情 操 , 画 四君 子 之 高风 ,是 以 兼胜 ,而绘事之妙 ,固有不可示之于笔 墨形象 中者 ” 而风
浙美版初中美术 8.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竹子 课件

国画--竹子画法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咬 定 立 青 根 山 原 不 在 放 破 松 崖 , 中 。
竹 石
清 郑 燮
郑燮(1693—1766)
清,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 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3)
竹子的画法:
步骤: 先画竹干、竹节 o 画主干一般自下而上行笔为主,
再画竹枝和竹叶
竹节之间用笔应顿挫有力,并留有 空隙以便浓墨画节。 o竹枝应画长在竹节处 o 竹叶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行笔, 用笔应以中锋为主。
画 竹 干
画 竹 节
画 竹 枝
画 竹 叶
欣赏
竹 子 有 哪 几 部 分 组 成 ?
竹竿(竹节):一节一节的,越往上越长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 1)
不直
交叉
粗细 平行
主 要 问 题
竹枝:
1.竹枝生于节与节 之间的连接处, 2.上下竹节的竹枝 左右交错生长,发 枝处可生一枝也可 生多枝
( 2)
竹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把竹叶看成一组 一组的。 2. 竹叶可以用“一 、八、个、介”四 字来概括 3.用墨时要注意“ 浓—淡”、“密— 稀”的变化,这样 能体现竹叶的层次 感。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中国历代名家画竹经典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名家画⽵经典作品⼤全⽵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
在中国画中,⽵画有两种⽅式:⼀为设⾊⽵⼦,属花鸟画;⼀为墨⽵画,以墨⽵为主,四君⼦画中的⽵画为墨⽵画,是典型的⽂⼈画。
唐代画⽵已为独⽴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的名家如箫悦。
他⼯于画⽵,⼀⾊⽽有雅趣。
这⾥的“⼀⾊”可能是纯⽤青⾊或绿⾊,⽽⾮墨⽵画的⿊⾊,但已开始对⽵进⾏艺术抽象化,是⼯笔设⾊⽵画⾛向墨⽵画的关键的⼀步。
萧悦很珍重⾃⼰的艺术,有⼈求他只画⼀竿⼀枝,求了⼀年还未求到。
有⼀次,他却画了⼗五竿⽵,送给诗⼈⽩居易。
⽩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歌》。
中国历代名家画⽵经典作品精⼼挑选62名历代名家约250幅经典优秀作品,按各朝代编排。
各朝代名家的先后顺序排列采⽤⽆规则任意编排。
由于篇幅关系,还有许多名家尚未收集⼊内,考慮以后再编写续集。
特此说明唐代名家画⽵经典作品1、箫悦萧悦(⽣卒年不详),兰陵(今⼭东苍⼭县兰陵镇)⼈。
唐代中期著名的画家。
萧悦以画⽵著称。
其所画⽵,以写实为主,并且笔随意⽣。
尽管萧悦之前也有不少⼈画⽵,但是多把⽵⼦作为画中⼈物的陪衬,并没有作为独⽴题材,且在艺术特⾊上还略显粗浅。
在萧悦⽣活的唐代,⾊⽵和墨⽵逐渐开始从画的配⾓中独⽴出来,⽽萧悦本⼈也是较早以专门画⽵出名的⼤家。
宋代的书法家⽶芾在评价唐⼈画⽵的艺术特⾊时,说:“唐有萧悦,画⽵深得⽵之⽣意。
”对萧悦的技艺⽔平充满了推崇。
⽽与萧悦同时代的诗⼈⽩居易,更是盛赞萧悦画⽵的技艺“举世⽆伦”。
五代后蜀名家画⽵经典作品1、黄筌黄筌(约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
曾随唐末⼊蜀的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画,⼜吸收⼭⽔画家李昇,⼈物龙⽔画家孙位之长,结果“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他擅长花⽵翎⽑,也能画佛道,⼈物,⼭⽔,是⼀位技艺全⾯的画家。
早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膝昌苑,兼⼯⼈物、⼭⽔、墨⽵。
⼭⽔松⽯学李升,⼈物龙⽔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成⼀派。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北宋文同墨竹图立轴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
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
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
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
设姿态多样。
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元顾安风雨竹图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
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
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王蒙竹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
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
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吴镇墨竹谱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
素材:30幅兰花、竹子高清工笔白描线稿!

素材:30幅兰花、竹子高清工笔白描线稿!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
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文学中,工笔白描的用法是描绘出人物所处的大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心理状况、感情生活等其中一个),在通过细节突显出人物的某一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种修辞手法。
白描如歌线实际上就是一种笔触。
工笔白描把笔触美感提升到了绝对高度,除了反映式的描绘,更注重线条的形式美、抽象美,是作者的技术能力、艺术感悟与个人情感的完美体现。
工笔白描与音乐有许多相通之处。
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如歌如泣,形成或清亮或沙哑、或高亢或低沉、或明快或隐晦的音调节奏。
开放格局现代工笔白描对传统形式进行继承与创新,具体表现为对白描程式的探索,对白描概念的再认识,对线的表现潜力和艺术活力的深入发掘,对改变线的性质的试探等等。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多姿多彩的民间和少数民族美术,还是流派纷呈的西方古典美术和现代艺术思潮,都在工笔白描的选择范围内,加以取舍、溶解,以开放式的实践展示出一个博大的艺术领域。
30幅兰竹白描线稿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第七幅:第八幅:第九幅:第十幅:第十一幅:第十二幅:第十三幅:第十四幅:第十五幅:第十六幅:第十七幅:第十八幅:第十九幅:第二十幅:第二十一幅:第二十二幅:第二十三幅:第二十四幅:第二十五幅:第二十六幅:第二十七幅:第二十八幅:第二十九幅:第三十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蒋风白兰竹绘画的作品欣赏,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蒋风白兰竹绘画的作品欣赏
编者按:蒋风白,是我国一位画兰竹画的大师级人物,他以水墨兰竹著称中外。
他的绘画作品传统功力深厚,笔墨精练、气韵生动,受到许多爱画人士的喜爱,下面是我们为你带来的,一起来看一看蒋风白兰竹绘画的作品吧。
蒋风白兰竹
这幅画描绘的是墨水兰竹,用青墨与淡墨相结合来描绘兰花的枝干,接着用浓墨来描绘兰花的花朵,底部用重墨来描绘杂草重生的环境背景,图画上方有许多留白的地方,留给兰花花朵做生长的空间,给予观看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绘画的左上角有作者对画作的提诗与印章。
蒋风白兰竹
这幅画描绘的是竹子语兰花交错生长的画面,画中的竹子向下生长着树叶,上方有一簇兰花正在向它蔓延过来,兰花的下方
有一些低矮的竹子苗,已经被兰花漫过了头顶,它们纷纷向下延伸,仿佛下方有哪些东西是它们要去寻找的呢,画作的最右边是作者的题词,写明了画作的背景与当时创作的环境,再加上作者的署名与印章构成了这幅兰竹画。
蒋风白兰竹
这幅画描绘的是向上生长的兰竹画作,兰花开得很茂盛,露出了它的枝头,竹子稍微比兰花要矮一些,但是竹子有很多新苗,它们准备一拥而上,争取高过兰花这个植物,画作的底部描绘的是山间的自然景象,有山崖与瀑布,衬托出兰竹生长在高处的场景,画作的顶部是作者为这幅画写下的诗词,附加上作者的落款。
公众号:书画新风景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蒋风白兰竹绘画的作品欣赏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