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首合集

合集下载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译文+赏析八年级上册必背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赏析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外古诗诵读 四首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外古诗诵读 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 (前四首)
《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胡:为什么
式微:天黑了。 微:(如果)不是。
中露:露水中 躬:身体
《式微》重点问题
1.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 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2.描写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 句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3.“欲济无舟楫”意思想是渡湖却没有丞相》重点问题
4.“徒有羡鱼情”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 , 隐喻 想出来做官 。生羡鱼之情了。
而没有途径
5. “端居耻圣明”意思是?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步 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岔路口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钓得魚獲,只有 聊表欣慕之情!
用典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
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 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 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 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 卑不亢,不失身份。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 动了这座岳阳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欧阳修(1007—1072),字永 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状元成才路后人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
状元成才路
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文 《醉翁亭记》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指颍州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 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 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 到扬州。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状元之成才路 痛和深厚的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国精神。
状元成才路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 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 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状元成律才路 。朱敦儒早年过着锦 衣玉食的生活,词状元成才作路 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 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 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的嘲讽, 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 念。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 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 州,充满无限悲慨。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二年)金人进军中原之事。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课外古诗词诵读”,共涉及《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等四首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四首诗歌的原文及译文。

庭中有奇树[汉] 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龟虽寿[魏晋]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赠从弟(其二)[魏晋]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梁甫行[魏晋] 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攀引枝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读作状w元成è才路 i,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状元成才袖路 ,路远莫致之。 送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历时很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 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心,保持心情愉
状元成才路
快。怡,愉快。
状元成才路
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今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 的骏马卧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 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止息。人 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 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 了,用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 念之情。全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
状元成才路
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梁 甫 行
曹 植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0页)
课外古诗词 诵读
目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熟读全词,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大意。 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浣溪沙
(宋)晏殊
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 西进贤)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 秘书正字。
诗词翻译
在金陵西门城楼上,倚栏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 阳下流去。金人入侵,中原大乱,达官显贵们四散逃走,什么时候能够 收复国土?试请悲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去。
诗词鉴赏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 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 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 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 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 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 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 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思考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 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 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 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 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 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 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结构作用)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 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 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 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 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 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 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 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 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 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 驰骋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 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仿佛以兴开篇, 却又暗含比喻。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 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 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 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 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北宋] 晏殊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4)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5)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7)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北宋]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宋] 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樱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hēng),怎样才能
(10)惊:惊动。

(11)起:飞起来。

(12)一滩:一群。

(13)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