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个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批判传统和正统。
但它反对“科学的独裁性”。
宣扬要有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
在此意义下,后现代主义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哈桑看来,后现代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性,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建立新的秩序。
通过研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主要特性,主要体现为中心的消失和对于本体论的再认识。
后现代主义思潮使社会标准发生改变,社会结构向多极化转变。
“内在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特征。
“内在性”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多元论、间断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1)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2)后现代主义将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人成为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
尤其反对神圣的绝对主义,而倡导把人还原为日常的普通凡人,弱化了其影响力。
(3)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批判“唯一中心”、“单一视角”、“一元方法论”等,强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批判、否认“同一性”或普遍性,这对于反对绝对主义、冲破传统或僵化程式具有一定意义。
后现代主义看到了现代主义泛滥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操作范式进行抨击、解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慎重、合理地思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使我们通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
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
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
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
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运动,它主张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单一和统一观念,强调多重性、复杂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其基本概念包括:
1. 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而是由观察者的观点和语境决定。
多元性是指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相和解释。
2. 超越和颠覆: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和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既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社会。
3. 立场性和主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观都是主观的,不存在普遍的标准或普世的真理。
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益和态度。
4. 文化和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塑造认知和行动的根源,而知识、权力和身份都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5. 防御和戏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由于社会和文化压力,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和态度,以防止受到伤害。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经常通过戏剧化手法来暴露这种防御行为。
后现代主义

⒈从形式上讲: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 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 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 系。
⒉从内容上看: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
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 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 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 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 为约翰· 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 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 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 (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 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 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 “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 殊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 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 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 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 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 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 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 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 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园林设计师玛莎· 舒沃茨(Martha Schwartz) 的代表作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 心庭院设计(RioShopping Center),300多 个镀金青蛙组成的方阵排列整齐、给人 极大的震撼,甚至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青蛙这一意象显然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种活生生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 数目正在逐年减少,玛莎· 舒沃茨以一个 坚定的景观保护者的身份向工业化之后 遭受创害的自然现状的发出警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表现?特点。
后现代产生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后现代评价积极:反独断,回归人性消极:混乱,无序后现代主义的线索时间: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后现代。
感性理性:古希腊:前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方法论、态度,柏拉图理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性压抑人性和谐秩序完满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反神性,扬人性启蒙运动:理性现代(19世纪):理性独断,损害人性后现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1. 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是时间层面)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批判)——一般意义的理解(文化,社会,经济)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发展)——文学,绘画,建筑。
本身就有了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只是继承并发扬。
后现代性是与现代性对抗,对立,对现代性批判中建立的,也就是有2. 特点1,反理性。
2,时代性。
汇集了多种文化,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母胎,在二战后于现代性决裂,成为一个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质疑的思潮。
3,批判性——反本质,反中心。
4,碎片化——反同一,反整体。
差异,不确定,多元性。
3. 表现:电影广义许多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都可以归于后现代。
典型:阿甘正传。
王家卫。
4.原因直接原因:反现代根源:后现代-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天主教)-古希伯来、古希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特征之我见
摘要:后现代主义并不只是一种文化思潮和对现代主义、现代性的极端反叛,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选择和设计风格,是一
种文化和价值的理念,是对现代主义的简单的几何型风格和
功能主义、技术至上论的批判和超越。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很多思潮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的设计风格纷繁复杂:现代主义风格仍然继续着它的技术特征和优良设计的宗旨,剩下的尽情演绎通俗文化的乐观与风趣,或者重新尝试学习古希腊、拉丁风格或装饰的语法,有些还受到一些新观念的影响,如绿色环保问题,流行音乐等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征:非理性。
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桌子不再是桌子,更是一种概念,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
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抹杀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和至上性,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可以是“很多”的状态。
撇开这些风格的划分方法不谈,从和现代主义的对比角度出发,来看后现代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征:
一隐喻的和装饰的设计
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
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
二想象的和情感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
仓右四郎的金属沙发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月亮真高啊》(HOW HIGH THE MOON),镂空的金属框架在灯光的掩映下让人想起婆娑树影背后的一轮明月。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
安德勒·伯
兰滋将许多非设计师者的所知道的东西上升为理论。
例如,“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到我们记忆和联想、我们的愿望和我们朋友的影响,也受到我们在电视和博物馆中所看到的东西的影响”。
(《1945年以来的设计》)。
1987年,他设计了一系列名为“家养动物”的家具,把西欧人对意识的兴趣与北美人对某些宠物的兴趣融为一体。
这些设计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即不是设计适应人,也不是人适应设计,而是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
三仪式化的特征
后现代设计中这种仪式化特征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
吃饭不仅仅是一个吞咽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餐具、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包括进餐的动作,都是仪式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感受过程、感受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物的交流、对话。
选择一件设计不仅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寻找自我的象征性。
安德勒·伯兰滋出版了一本名为《家养动物》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声认为我们现在的住宅几乎无法居住,因为我们要在那里度过更多的时光;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周围环境得到的仪式的、神话创作的以及不可思议的特征。
安德勒·伯兰滋的话是十分隐晦的,但是他至少说明房子仅仅用来居住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观点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仪式化特征。
四轻松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象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
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黑匣子”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
这种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简单的借用,但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幽雅的举止,而是光着脚在沙发上吃着苞米花看电视,和孩子在地板上嬉戏。
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sb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着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
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使人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感性和人化,而不是机器。
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后现代主义不会完全取代现代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主义将会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当前,在学者圈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但从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来看,后现代主义主张摆脱科技对人的奴役,反对人类异化,以人为本,宣扬文化的多元再现,强调个性和民族特征,容纳差异性,折衷性,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同时具有突破现代主义清规戒律的开放的思想体系。
这将足以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的继承,对历史的尊重,在链接传统和未来的文化的链条上远远胜过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设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人文精神的光芒下,灿烂夺目,并启示后来者。
参考文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工业设计史卢永毅罗小未
设计——现代主义之后约翰·沙克拉编著卢杰朱国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