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300回风大巷贯通测量设计书目录1、井巷贯通工程概述1.1地理位置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3井巷贯通目的、任务及要求2、贯通方案的选定2.1地面控制测量2.2矿井联系测量2.3井下控制测量3、贯通测量方法3.1采用的仪器3.2测量方法及限差4、贯通测量误差预计4.1贯通测量设计平面图4.2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预计4.3贯通测量相遇点K在高程上的误差预计4.4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5、贯通测量成本预计6、贯通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井巷贯通工程概述1.1地理位置红山铁矿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区南东12km,行政区划属迁安市夏官营镇姚官屯村。
矿区处于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区内最高海拔85.4m,相对高差在 20~40m之间。
东部青龙河距矿区6km,西部滦河距矿区5km。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49′15″~118°50′15″,北纬 39°56′45″~39°57′45″。
矿区北部为京秦铁路,距包官营车站仅1.5km,矿区西南2 km处为迁安市~卢龙公路,区内有简易公路与之相通,交通便利。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2.1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露,副井、新风井场地内自上而下主要岩土层分布为:上部为第四系耕土、全新统(Q4)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粗砂和上更新统(Q2)残坡积成因的角砾;其下为太古界三屯营组(ArS1)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夹斜长角闪岩和伟晶岩脉等。
岩石硬度系数 f=7~12。
1.2.2水文情况(1)第四系含水层(段)0-9.0m第四系饱气带(非含水层):厚度为9.0m,岩性为耕土、粉质粘土、中粗砂、角砾,粉质粘土不透水,中粗砂和角砾透水不含水。
(2)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段)强风化-中风化岩构成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段),深度39.2-98.5m,厚度59.3m。
(3)基岩构造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含水层(段):①98.50~207.00m 构造裂隙含水层(段),厚度108.50m。
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参考文献
【】 GB5 0 6 3工程测量规 范 . l 0 2 -9 【】 J J 0 2 9 2 T 4 - 4公路隧 道施工技 术规范 . 【】J FS /l 0 4公路 工程质量检验评 3 TG 0 -2 0
定标 准 .
【】 4 过静 , 刘永明 . 土木 工程 测量 . 武汉 : 武汉理 工大学 出版社 , 0 3 7 20 ,. 【】 肖家坡 隧道( 5 两阶 段施 工设计 图) .
长隧道贯 通测 量 方案
陈瑾 ( 贵州省毕 节地 区融达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毕节 5 1 0 ) 5 0 7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 肖家坡隧道 的贯通测量 , 详细介绍 了贯通 测量的误 差预 计以及在贯 通测量 中的施 测方法 , 确保隧道 的顺利贯通 。 关键词 : 隧道 贯通 测量 中图分类号 : 4 7 9 F 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 0 80 () 0 5 - 2 1 7 - 9 x 2 0 ) lb - I 3 0
表 2。
4. 内外联测 4 洞 内外联测 , 应选在 阴天, 气温稳定 , 无风 情 况 下进行 。水平 角观测 在不 同时段 采用 方 向观测法测 2 , 组 每组 l 个测 回。测距采用对 5 向观测 , 中竖 直角观测四个测 回 , 距 6 , 其 测 次 边 长计算考虑 气象 改正 , 投影改 正 。投影 面高 度最好为隧道 中线 平均高程( P G S网投影高程 面) 。高程测量 严格按 照 《 工程测量规 则》四 等水准测量要求进 行 , 采用往返 不同线路进行 施测, 在往返 闭合差 满足要求 时 , 取往 返平均 值。 4 5 洞内控 制测量 .
4. 1 控 制 点 5.
隧道测量程策划书3篇

隧道测量程策划书3篇篇一《隧道测量程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精确的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策划书旨在对隧道测量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以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二、测量目标1. 准确获取隧道的各项空间数据,包括隧道中心线、横断面、纵断面等。
2. 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偏差。
3. 为隧道的设计优化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测量内容1. 控制测量: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为隧道测量提供基准。
2. 中线测量:确定隧道的中心线位置和走向。
3. 横断面测量:测量隧道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
4. 纵断面测量:获取隧道纵断面的高程变化。
5. 施工监测:对隧道开挖、支护等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四、测量技术与方法1. 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
2. 采用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测量。
3. 对于中线测量,可采用穿线法、拨角法等。
4. 横断面测量可通过全站仪或传统测量工具进行。
5. 施工监测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或安装传感器进行自动化监测。
五、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1. 测量工程师[X]名,负责测量方案制定和技术指导。
2. 测量技术员[X]名,执行具体的测量任务。
3. 配备高精度全站仪[X]台、水准仪[X]台、其他相关测量设备和工具。
六、测量进度安排1. 控制测量:[具体时间段 1]完成。
2. 中线测量:[具体时间段 2]进行。
3. 横断面测量:与中线测量同步开展。
4. 纵断面测量:[具体时间段 3]完成。
5. 施工监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七、质量控制措施1.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精度。
2.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测量工作。
3. 对测量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测量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贯通测量是在隧道建设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隧道的两端能够准确地连接在一起,保证隧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内容,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确地进行隧道贯通测量。
2. 测量方法2.1 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一种常用的隧道贯通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隧道两端的控制点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出两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在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控制点,并准确测量控制点的初始坐标和方位角;2.使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测量两端的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隧道的贯通距离和方位差。
2.2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隧道贯通测量方法,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不受地形和地物遮挡的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1.在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GPS接收器,并确定其初始位置;2.同时启动两个GPS接收器,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记录两个GPS接收器的位置数据;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隧道的贯通距离。
3. 仪器设备进行隧道贯通测量需要使用以下仪器设备:•全站仪:用于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GPS接收器:用于测量隧道两端的位置数据;•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此外,还需要配备适当的测量辅助工具,如三角架、测量杆、反光镜等。
4. 操作步骤4.1 全站仪法的操作步骤1.在隧道两端的控制点上设置三角架,并固定全站仪;2.启动全站仪,并进行标定和校准;3.使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并记录测量数据;4.在隧道贯通后,再次测量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5.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6.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隧道的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4.2 GPS测量法的操作步骤1.在隧道两端的GPS接收器上设置天线,并确定初始位置;2.同时启动两个GPS接收器,并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记录两个GPS接收器的位置数据;4.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5.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隧道的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一、引言隧道是一种地下交通管线建筑,是运输和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在建设时需要严格的测量和监控。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二、贯通测量的目的1. 确保隧道贯通的准确性和精度;2. 提供隧道施工地质的实时记录和控制;3. 为后续的施工和设备安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常用的测量方法1. 钻孔法:通过在隧道两端位置进行钻孔,然后测量钻孔的位置和深度来确定隧道的贯通情况。
2. 微震法:利用地震波检测地下岩层的变化,从而确定隧道的位置和贯通情况。
3. 雷达法:通过使用地质雷达来检测隧道位置和地层情况。
4. GPS定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测量隧道位置和贯通情况。
5. 激光扫描:使用激光扫描仪来获取隧道内部的三维数据,以确定隧道的位置和形状。
四、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贯通点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测量的最佳方法;2. 对待测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和勘测,确定地层情况和环境情况;3. 进行现场测量点的设置和标定;4. 确定测量设备和人员的分工和任务。
五、测量过程1. 采用地质勘探工具进行现场勘探,确定贯通点的位置和地质情况;2. 根据贯通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3. 对测量设备进行调试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4. 对贯通点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防止因测量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六、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1.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2. 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3. 将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并进行修正。
七、测量结果的应用1.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隧道施工和设备安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 测量结果还可以作为后续隧道维护和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八、总结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是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1、前言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
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有两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高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为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工程概况标段内隧道共1座,为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
隧道桩号范围为左线LK79+874 LK80+515路线总长为639m 右线RK79+880- RK80+490路线总长为610m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为V级,洞身段为V级、W级、皿级,设置人行横洞1处。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1)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隧道采用双洞单向开挖,由隧道左右洞出口向进口开挖,根据隧道左右洞进出口导线布设情况:左洞出口于Z4设站,以Z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1;右洞出口于Y4设站,以Y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2分别将GD006 1和GD006 GD006 2和GD006勺坐标、高程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所得差值即为隧道纵向和横向误差,测得两组高程之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
(2)误差规定隧道贯通误差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乩6. 2隧道工程的硼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画吴差’不应大于表8. 6. 2 W.«8.az |g道工程贯通限差注;作业时,可櫃18隧勇期工方法和随道用輦的不站肖贾通请菱的调整不会显著馬响Bi诡中线几何形狀和工程性獻1,躺向駅限差可适胡宽IF•曲.8,6, 3检宜控制测量隧道控量对贯诵中的影响值,不应大于表8. 6. 3的规定.* 8^3制测量对贯通申误羞辦ffl的限值5、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数据左洞进口导线实测数据右洞进口导线实测数据详细数据见附表1、26、贯通测量实测数据分析根据实测数据及:左洞:横向贯通误差为:8.0mm < 45mm高程贯通误差为:5.2mm < 25mm右洞:横向贯通误差为:0.0mm < 45mm高程贯通误差为:4.8mm < 25mm以上实测数据计算值与限差值对比得知,隧道左右洞横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没有超过限差。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根据给出的题目叙述隧道所在地概况、隧道长度、作业环境等1.2已知数据情况已知的三角点、控制点、水准点情况,如有明确点位应列表显示如下表2测量依据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2.4 隧道施工设计图纸2.5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3测量仪器及人员说明使用仪器及人员情况,人员应在6人以上,人员组成应有测绘工程师、测绘技师、司机等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4.1 选点埋石根据规范要求,洞外进出洞口处分别布设主控制点1个、方向点3个,共布设GPS 控制定8个,并在主控制点加测二等水准进行高程控制。
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硬质基岩上,埋设C级GPS标石或埋设顶部刻十字标志的φ22钢筋,并制作点之记,同时在附近用红油漆标明点号,以便于寻找。
4.2 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中的规定进行测设操作。
4.3线路首级控制网点检核利用已知三角点2各,高等级水准点1个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进行检核。
平面检核:按照C级GPS观测纲要,使用4台GPS接收机对2个三角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进行同步观测,检验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平面坐标。
高程检核:由已知高等级水准点起,经过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再闭合到高等级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环线,检验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高程。
检测合限后可利用2个线路首级控制点进行地面控制测量。
4.4平面控制①进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主方向控制点、出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主方向控制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处各放一台GPS接收机,共6台;组成GPS观测网,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测参数:观测时段2,时段长度4h,采样间隔10s,卫星截止高度角15°。
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科技创新导报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前言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
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水平面内)和上下的偏差(竖直面内)。
第一种偏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这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又称为贯通重要方向的偏差。
贯通的容许偏差是针对重要方向而言的。
2 工程概述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重庆至长沙公路(简称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1(b)-0153-02渝湘高速公路)D14合同段的肖家坡隧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和沙坝乡之间,为一座上、下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为ZK51+386~ZK54+105,全长2719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1+400~YK54+130,全长2730m。
隧道线形为:左线洞身为左偏.. 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右线洞身为左偏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进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4000m,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2600m;左右线纵面均为-1.950%的单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约460m;进出口地形较平缓,黔江端洞门依据地形左线设置为削竹式洞门,右线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彭水端洞门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在隧道内设置4处行人横洞,3处行车横洞。
该隧道施工采用导坑开挖及全断面开挖先墙后拱法施工。
由于本隧道较长,采用两头掘进,不可能主洞贯通后进行二衬,因此测量精度关系到整个隧道的施工进行及质量,故对测量的要求很高。
隧道的贯通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3 选择贯通测量方案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故该隧道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
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表2 RI对应值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表2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9〃?级测距仪边长测距作业技术要求气象数据测
定 温度最小 读数(?)1.0气压最小 读数(Pa)100测定时间 间 隔 每边观测 始 末 数 据 取 用 每边两端 平 均 值 一测回间 较差限值(mm)5测回间 较差限 值(mm)7表3往返观测 较差限值(mm) 2(a,bxD)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量,水平方向角按导线量测时的前进方向观测左右角,奇数站测左角,偶数站测右 角;边长进行对向量测,计算时对观测值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控制导线观测技术要求 见表2、to correcting misunderstandings advocate good cadre style. 2, to carry out the "double" of human activities.Bangkun will implement "on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roots, the people to worry, notification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promoting harmony activities, making the double work innovation system, the demands of the masses reflect back channels, help enterprise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s much as possible.3, visit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标段洞冲里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
书 目 录1编制依
据
工程概
况
平面控
希y
高程控
希y
施工放
木样Βιβλιοθήκη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洞内、
外水准高程测
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
中误差计算
8 9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
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 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 图); 1.6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2工程概况桃花江核 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
其中?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
7.331Km,
9 10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
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1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桃江核电厂
进厂道路?标段洞冲里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桃江核电厂
进厂道路?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1编制依据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
Y=598456.904,H=91.773。3平面控制3.1平面控制点布设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 坐标见表1,两
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
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 工艺的
X(m) 3157258.101 3157534.725
3158634.598 3158804.603 Y(m) 599508.712 599372.234 598078.325598066.140H(m)110.775 99.604 71.557 67.469表1距洞口水准路线长320
620硬质基岩上,沿隧道轴线用电钻垂直打眼入基岩40cm,埋设©22钢筋并用
混凝土浇注, 点顶部刻十字作为点之记且顶部高出隧道底板施工标高面5cm以 上,同时在洞壁用红油 漆标明点号,以便于寻找。3.3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中的
规定进行测设操作。导线观测仪器采用经过鉴定合格且符合本工程控制导 线测量 要求的日产R-322宾得全站仪(仪器编号853040)进行水平方向角及边长的测
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 隧 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 表 附表13。3.2选点埋石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 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 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 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2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 路?标段洞冲里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洞冲里隧道 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 表 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 点名GP01 GP02 GP05 GP06
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 K1+465,全长
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
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
标:X=3157775.546,Y= 599165.727,H=107.933;出 口坐标:X=3158177.782,
等级 四等 一级 测角中 误 差2.5〃5.0
通测量技术设计书4高程控制4.1已知地面控制水准点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在隧道 洞口附近各布测了两个四等水准点,其数据见表1。经复测 表 两点间高差准确可 靠,点位未发生沉降,水准点距洞口进洞投点(第一个洞内控制点)的距离见表
1。 表4.2水准点布测水准高程控制点布设在平面控制导线点上,采用已鉴定合 格的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 司生产的DSZ2水准仪(仪器编号209872)配3m木水准 尺按四等水准规范精度要求进行 往返观测,水准高程测设随工程施工的进度及时 跟进,并定期进行复测检核。4.3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5)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等 级四五MA (mm) ?5 ?10 MW (mm) ?10 ?20仪器 型号D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