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原卷版)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原卷版)
(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_____,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_____,进而主动饮水。
(3)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
9.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 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
4.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B.
C. D.
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 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
(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_____(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
(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2个条带,其原因是_____。
(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_____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3种蛋白质中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

2024全国高考真题 新课标卷 生物+答案 纯Word版

2024全国高考真题  新课标卷  生物+答案  纯Word版
A.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
C.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D.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
7.某同学将一种高等植物幼苗分为4组(a、b、c、d),分别置于密闭装置中照光培养,a、b、c、d组的光照强度依次增大,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一段时间(t)后测定装置内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其中M为初始O2浓度,c、d组O2浓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4)光照t时间后,将d组密闭装置打开,并以c组光照强度继续照光,其幼苗光合速率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8.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导致艾滋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的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________。
(2)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1)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其中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是_____,原因是_____。
(2)光照t时间时,a组CO2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组
(3)若延长光照时间c、d组O2浓度不再增加,则光照t时间时a、b、c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王同学将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 均为黑刺雌性株, 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 ,能够验证“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3)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 产量高。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的杂交实验思路是________。
11.某研究小组将纤维素酶基因(N)插入某种细菌(B1) 基因组中,构建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B2)。该小组在含有N基因的质粒中插入B1基因组的M1与M2片段;再经限制酶切割获得含N基因的片段甲,片段甲两端分别为M1与M2;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将片段甲插入B1的基因组,得到菌株B2。酶切位点(I~Ⅳ)、引物(P1~P4)的结合位置、片段甲替换区如图所示,→表示引物5'→3'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生物真题2019年(6套)

高考生物真题2019年(6套)

[文件名]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解析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doc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201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文件总数= 12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2024年北京高考真题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年北京高考真题生物试卷(解析版)
【详解】A、图为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图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A正确;
B、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不一定含有与所示基因对应的基因,B错误;
C、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图所示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错误;
【详解】A、减数分裂I结束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单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 NhomakorabeaB错误;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面的有丝分裂做准备,C正确;
D、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DNA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A不符合题意;
B、DNA分子的核苷酸种类只有4种,B不符合题意;
C、每种DNA的碱基序列不同,“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DNA碱基序列有相似部分,证明“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是近亲,C符合题意;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详解】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A错误;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直接由细胞膜形成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B错误;

2014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北京卷)一、选择题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 均能进行有氧呼吸C. 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蚁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5. 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 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二、非选择题29. (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5)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

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分为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

结果见图2:(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的作用。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答案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答案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2018北京卷,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答案】D2.(2018海南卷,4)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B.光合作用中CO的固定2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答案】A【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光合作用中CO的固定2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即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

3.(2018江苏卷,1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A.横坐标是CO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2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浓度,乙表示较低CO浓度22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浓度,乙表示较低CO浓度22【答案】D4.(2018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答案】C【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2022北京高考真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

2022北京高考真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

2022北京高考真题生物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鱼腥蓝细菌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固氮能力。

关于该蓝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自养生物B.可以进行细胞呼吸C.DNA位于细胞核中D.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2.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3.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4.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

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5.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

由此不能..得出A.雄蜂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一半C.蜂王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6.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7.2022年2月下旬,天安门广场各种盆栽花卉凌寒怒放,喜迎冬残奥会的胜利召开。

2022北京高考生物真题

2022北京高考生物真题

2022北京高考生物真题第一节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不参与光合作用的有()。

A. 水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甲酸2.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放出氧气?()A. 葡萄糖B. ATPC. 氢氧化钙D. H2O3. 以下属于核糖核酸(RNA)的是( )。

A. 一分子是由几十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分子B. 里面含有氧C. 包括载体RNA和信使RNAD. 可以看成由若干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分子4. 以下属于含氧有机物的是()。

A. 脱氢酶、细胞膜B. 细胞膜、丙酮酸C. 乳酸型发酵、葡萄糖D. 丙二酯、ATP5. 下列蛋白质的某些酶活性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小的是()。

A. 胰蛋白酶B. 超氧化物歧化酶C. 丝裂酶D. 酪氨酸氨裂合酶第二节、主观题请解释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别。

答: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在于生长特点和浸润扩散能力。

恶性肿瘤具有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变态、浸润和异种浸润等特点,即恶性肿瘤细胞除了具有良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增生的特点外,还可能穿透基底膜进入周围组织、器官,通过血管、淋巴管播散形成转移,这一系列活动称为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而良性肿瘤则是细胞的恶态生长和变态增生,但能限定在原处生长,不具有浸润扩散的能力。

请说明DNA的复制是生物体生长增殖的基础。

答:DNA的复制是生物体细胞分裂增殖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必须准确复制,确保新生细胞与母细胞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NA的复制过程,首先由DNA解旋酶酶解旋DNA双螺旋,然后由DNA聚合酶依据模板链合成新链,最终将两条原DNA分子分离,形成两份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这一过程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从而实现了生物体的生长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新课标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
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29、(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
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3)图 2 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的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

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茎芽生长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
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倍,由此可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的量较高。

30、(16分)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好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

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所需植株丙(aab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

(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 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中基因型的植株。

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

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

带有C、R基因花粉粒能分别呈现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
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4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

通过比较丙和__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结构为评估某
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
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样就获得疫苗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极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极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

故A2组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____组,据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
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