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学重点
临床医学外科复习(完结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二章、水电代谢失调的护理一、体液组成及分布体液: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血浆5%、组织间液15%电解质: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 Na+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 K+渗透压:290~310mmol/L二、水与电解质平衡及调节1.电解质平衡:Na+代谢--主要经尿液排出,一部分可经汗液排出,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K+代谢--80%经肾排出,血清中钾的浓度为3.5~5.5mmol/L2.渗透压、体液容量的调节1)ADH的调节(ADH-保水或排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水潴留)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渗透压下降,使肾脏重吸收水增加,血容量增加(水增加为主),血容量下降→ADH分泌增加2)肾素-醛固酮的调节(醛固酮—保钠或排钠)血容量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脏重吸收钠、水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多。
(醛固酮增多症---钠水潴留---高血压)第二节水和钠代谢紊乱一、等渗性缺水1.等渗性缺水:钠水按正常比例丢失,血钠浓度和渗透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2. 原因:(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大量呕吐、肠外瘘等(2)皮肤丢失:如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大面积烧伤早期等3.临床表现:恶心、畏食、乏力、不感觉口渴、眼窝凹陷、尿少、口唇干、皮肤弹性低体液丧失达体重5% 血容量不足表现:心率增快、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降低、肢端湿冷体液丧失达体重6%~7% 休克表现明显4. 处理原则:处理病因,防止水、钠继续丧失。
一般选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尽快补充血容量5. 护理措施:维持充足的体液量:去除病因实施液体疗法准确记录液体输入量疗效观察减少受伤害的危险:监测血压;建立安全的活动模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二、低渗性缺水1. 低渗性缺水:水、钠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
血清钠<135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2. 病因:消化液持续性丢失致钠盐丢失过多大创面的慢性渗液治疗性原因输入、排出3. 临床表现:细胞外液减少所致血容量下降是本型的主要特点。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学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了解外科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外科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专业特点等方面阐述临床医学概论中的外科学基础知识。
一、外科的定义和分类外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疾病以及其治疗方法。
外科学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不同专科。
每个专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治疗方法,对应不同的疾病和病理情况。
二、外科学的历史发展外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时期就有外科手术的记录。
然而,外科学的发展真正起步是在现代医学科学的基础上。
19世纪末,随着无菌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开展了许多复杂的手术和技术。
三、外科学的专业特点外科学具有高风险、高技术和高复杂性的特点。
外科手术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进行精细的操作。
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外科学还需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密切合作,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实现全面的医疗效果。
四、外科学的重要概念1. 切口:外科手术时需要进行切口,以进入体腔或组织内部。
切口的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2. 缝合:外科手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
缝合材料的选择和缝合技术的运用对于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3. 手术器械:外科手术需要使用各种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钳子、剪刀等。
熟悉和正确使用手术器械是外科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4. 术前准备:外科手术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五、外科学的研究领域外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内外科各个专科。
例如,泌尿外科主要研究泌尿系统的疾病,神经外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心胸外科主要研究心脏和胸部的疾病等。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普外科.doc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普外科临床医学概论总结普外科乳房疾病1.急性乳腺炎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红肿热痛肿块;全身症状;脓肿治疗原则:应用抗生素,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引流乳汁使通畅。
2.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因:内分泌失调。
乳腺实质内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的异常。
诊断:乳房胀痛与与月经同步,呈局限性小结节,触诊显示结节圆韧,有触痛,有溢液,但腋下淋巴结不大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服用中药,治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3.乳腺癌临床表现:早期为无痛、单发小肿块。
“酒窝”征、乳头内陷或牵向一侧、“桔皮”征,转移(肺、肝、骨)途径1直接转移2淋巴转移3血性转移。
3)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辅助治疗手段有: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免疫和生物。
病理分类: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癌,浸润性非特殊癌乳腺癌分期:O(肿块OCG不显影结石直径超过2~3cm合并瓷化胆囊合并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控制时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胆总管探查术:指征。
三联征(97%)、扪到结石(99%)或造影有结石(85%)、胆管>15mm(35%)。
步骤:(造影)→穿刺→切开→取石→下端通畅→冲洗→胆道镜检查→置T管→造影。
2.急性胆囊炎1)临床表现:可突然发病,也可逐渐起病。
腹痛:油餐或午夜发病,右上腹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放射。
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及胆汁样物。
发热:38.3℃~39.4℃,一般无寒战。
腹部体征:右上腹腹膜刺激征、肿大胆囊、Murphy征。
黄疸问题:一般无。
炎性胆囊或哈氏袋内结石压迫胆总管可有黄疸,结石入胆管也可黄疸。
2)治疗:一般治疗:水电、抗生素、解痉止痛。
手术疗法:①胆囊造瘘术:适应证:医院条件、医生技术、病人条件。
②胆囊切除3.肝外胆管结石1)临床表现:典型者为胆道三联征(Charcot征)。
腹痛:剑突下绞痛、深压痛,多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肝区有叩痛(肝小胆管炎)。
寒热:感染逆行向上,细菌和毒素经肝窦状隙入血循环。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学)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Surgery
第四篇外科学
第一章外科学总论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无菌术
第三节麻醉
第四节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第五节输血
第六节外科感染
第七节损伤
第八节肿瘤概论
第二章普通外科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乳腺疾病
第三节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第四节门静脉高压症
第五节急性腹膜炎
第六节急性阑尾炎
第七节肠梗阻
第八节腹外疝
第九节结肠癌
第三章胸外科疾病
第一节食管癌
第二节胸部损伤
第三节脓胸
第四章骨科疾病
第一节骨折概论
第二节骨折各论
第三节关节脱位
第四节化脓性骨髓炎
第五节骨肿瘤
第五章泌尿外科疾病
第一节主要症状与检查方法
第二节泌尿系结石
第三节前列腺疾病
第四节泌尿系统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临床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包括外科手术、创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在内的外科学知识。
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各种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外科手术是通过人工手段介入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是医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和器官系统,外科可以分为多个专业,如普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疾病诊治特点和临床应用。
在临床医学概论外科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这包括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外科手术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及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学生还将学习外科病史和体检的基本技巧,以及一些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和辅助检查手段。
此外,临床医学概论外科还包括一些常见外科疾病的学习。
这些疾病包括腹部疾病、胸部疾病、头颈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在学习外科手术时,学生需要了解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这包括如何正确选择手术切口、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手术的风险评估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还对外科学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介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和介入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综合医院的外科科室也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临床科室合作,进行多学科综合诊疗。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是培养外科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外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以及手术的风险评估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未来,临床外科学还将继续发展,为医学进步和患者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第一篇: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第三十八章普通外科学第一节水、电解质与酸碱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掌握:1. 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
二、熟悉:1.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三、了解:学时安排: 理论课:1学时。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低血钾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1.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4.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第二节输血目的要求:一、掌握:二、熟悉:1.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 1.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
2.了解血液成分的用途。
学时安排: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自体输血。
二、主要教学内容:1.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2.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休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液成份的应用。
第三节外科休克目的要求:一、掌握: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熟悉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学时安排: 理论课:1学时。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1.休克的临床表现。
2.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的要求:一、掌握:二、熟悉:l. 熟悉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
三、了解: 1.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MOD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学时安排: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MODS,ARDS,AHF二、主要教学内容:1.多系统器官衰谒的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五节麻醉目的要求:一、掌握:1.掌握常见局麻方法。
临床医学外科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p244临床表现:颈粗、兴奋、突眼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②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综合症:性急、易激动、失眠、双手颤动、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反而消瘦、心悸、脉快、脉压增大、内分泌功能紊乱③眼征: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适应症p245①中度以上原发性甲亢②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③腺体大有压迫症状者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的甲亢④内科治疗复发者或难以坚持者⑤以上情况亦适合妊娠早、中期病人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p248①呼吸困难和窒息:是最危急的并发症②喉返神经损伤③喉上神经损伤④手足抽搐⑤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原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最常见。
喉头水肿。
气管塌陷。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4.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p260⑥保持乳头清洁⑦纠正乳头内陷⑧养成良好哺乳习惯⑨保持婴儿口腔卫生⑩及时处理乳头破损*预防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5.乳腺癌的引流管护理p269①保持有效负压吸引②妥善固定引流管③保持引流通畅④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⑤拔管6.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p3697嵌顿性疝原则上应急症手术,有以下情况,手法复位指征p371①肿块大、病史长,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较松者;②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③老年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8.腹股沟疝术后护理p373①卧床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护理③防止腹内压升高的因素④预防阴囊水肿⑤预防切口感染9.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p381①腹痛:最突出,持续性,剧烈,原发病灶处显著②恶心、呕吐:反射性,溢出性③体温、脉搏变化:发热、脉搏加快④感染、中毒表现:感染性休克10早期倾倒综合征p413(一)表现①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②以循环系统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二)处理①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宜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②用餐时限制饮水喝汤;③进餐后平卧20分钟。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注意,知识点没有全部总结,有很多遗漏和不全的地方。
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
第三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基本检查法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
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浅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5.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诊法。
6.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正常人不会有)、鼓音、浊音、实音。
7.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8.嗅诊:是用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方法,嗅诊往往能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一般检查9.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与步态。
10.生命征(组成、正常值):是标志生命力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
包括:①体温:正常值36~37℃;②呼吸:13~18 次/分;③脉搏:60~100 次/分;④血压≤140/90mmHg。
11.体温测量常用方法:口测法(36.3 ~ 37.2℃)、肛测法(36.5 ~ 37.7 ℃)、腋测法(36 ~ 37 ℃ )。
12.体型分:①无力型②正力型③超力型。
13.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14.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15.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和胡须生长。
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16.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第三节头部及颈部检查17.头颅、眼、耳、鼻、口、颈部。
18.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P662
临床麻醉常用分类: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基础麻醉;
全麻并发症处理:喉痉挛——经环甲膜穿刺置管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
全脊髓麻醉/全脊椎麻醉: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并发症;
腰麻穿刺最常用的间隙:L3-L4;
全麻麻醉前用药目的:抑制腺体分泌,防止气道分泌物过多,通过给予抗胆碱药实现;
水电解质失衡P656
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变,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低渗性缺水分度:轻度缺钠时血清钠为130-135mmol/L,中度缺钠时血清钠为120-130mmol/L,重度缺钠时血清钠为低于120mmol/L;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低钾血症最早的表现是肌无力;
高钾血症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心电图的典型改变:T波高尖;
静脉补钾速度<20mmol/h,浓度<40mmol/L(3g KCl/L);
心肺复苏P284
检查患者有无循环现象:10秒内完成;
气囊面罩给氧频率12-15次/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频率:每5秒钟吹一次;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深度是:4-5cm,按压频率100次/分;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675
禁食期间机体首先动用的能源是糖原;
成人正常状态下所需要的热量为:25~35kcal/kg;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
肠外营养支持病人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拔除静脉导管;
外科感染P678
常见特异性感染: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真菌感染;
急性感染:3周内;慢性感染:2个月以上;
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病:多个疖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在全身各部位;
急性蜂窝织炎:病变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区别于丹毒);
深部脓肿的特点是:局部仅有水肿现象,压痛明显,穿刺可抽到脓液;
化脓性感染的典型症状是: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性感染治疗的关键是:主要处理原发病灶;
给破伤风患者静脉滴注大量TAT的目的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原则:开放性骨折,严重软组织创伤(大面积烧伤),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异物植入手术,腹腔脏器破裂。
甲状腺瘤手术后?
颅脑损伤5 P692
颅底骨折致外伤性脑脊液瘘的处理原则: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
脑震荡头痛剧烈者忌用吗啡类药物止痛;
“熊猫眼”征是指眶周广泛淤血斑;常出现于颅前窝骨折;
颅内血肿分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的好发部位是颞部,病史中注意有无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史;
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脑脊液漏,收集流出液作葡萄糖定量;
烧伤P685
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
深Ⅱ度烧伤局部损伤的深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轻度烧伤:II°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Ⅲ°面积不足10%;
烧伤现场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热源,忌奔跑呼叫,以免风助火势,烧伤头面部和呼吸道;
腹部损伤P701
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腹部损伤诊断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确定有无内脏损伤,其次是什么性质的脏器受到损伤;腹部最易损伤的空腔脏器是:小肠;
空腔脏器破裂或穿孔,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是腹膜刺激征(腹膜炎);
腹部损伤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诊断腹腔内脏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是腹腔穿刺,阳性率90%左右;
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主要处理原则为抗休克同时手术探查止血;
阑尾炎P322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腔阻塞和细菌入侵;
急性阑尾炎典型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
急性阑尾炎最有意义的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点(麦氏点);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阑尾穿孔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行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阑尾炎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
肝胆疾病P327
胆囊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胆囊三角(Calot三角):在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间构成的一个三角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表现为Reynolds五联征,易引起感染性休克;
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的主要来源:胆道逆行入侵;
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主要鉴别点在于确定肝脏以外有无原发性癌肿病灶;
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记物是AFP;癌胚抗原(CEA)是胃肠道肿瘤标记物;
肝癌淋巴转移最常见的是肝门淋巴结;
泌尿系损伤P703
肾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多数肾挫裂伤可用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周,病情稳定,血尿消失后才可以允许
病人离床活动;
肾脏损伤中包膜下血肿: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保守治疗,不主张积极手术;
闭合性肾损伤要早期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
肾脏损伤合并其他内脏损伤时容易导致漏诊;
尿道损伤时,如果可以顺利置入导尿管,应将导尿管留置2周左右;
泌尿系损伤常见的器官是:尿道;
前尿道损伤大多有会阴部骑跨伤史;
尿道损伤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道出血(尿道外口滴血、血尿);
泌尿系结石P414
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终目标是:挽救并保护肾功能;
X线检查为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95%的肾结石均为不透X线结石;
右肾结石需与胆囊结石鉴别,可照侧位腹部X线片,胆囊结石位于脊柱前方,而肾结石常于脊柱重叠;
输尿管结石诊断的最主要手段:腹部X线平片;
膀胱结石最佳确诊方法是:膀胱镜检查,且同时可进行治疗;
骨折概论P706
稳定性骨折包括: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包括: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其中最不稳定的是斜形骨折;骨折的特有体征包括哪些: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整复的原则:远端对近端;
骨折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石膏或夹板固定后应注意血循环是否受阻;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两类:内固定和外固定;
坠积性肺炎是骨折的晚期并发症之一;
骨折后,反复整复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不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后骨痂的改造塑型决定于:肢体活动和体重所形成的应力;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P626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关节痛为急性发作,高热,红肿不明显,不能活动关节,白细胞高,关节穿刺液中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早期骨质破坏,坏死(死骨形成)为主,继而增生(反应性骨膜增生)为主;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形成大块死骨的主要原因是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死骨、窦道及死腔;如果有小死骨排出史或经窦道口可见死骨则基本可诊断;
颈肩痛、腰腿痛P636
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50~60%;
颈椎病的X线片表现: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不包括:椎体压缩变形;
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累及的节段:L4/5,其次为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放射痛常见于:坐骨神经分布区;
L4/5椎间盘突出典型痛区: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
骨肿瘤P647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最典型的X线片表现:骨质破坏,边缘不清,骨膜反应明显(反应性新生骨:Codman三角、日光射线征);
骨肉瘤治疗方式:截肢,化疗+根治性切除保肢手术;
骨软骨瘤又称骨软骨性外生疣,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附近,本身无症状;骨肿瘤的诊断是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病理三结合;其中定性极其重要的依据是病理切片(确诊依据)。
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