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络发展趋势(论述)

工业网络发展趋势(论述)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趋势。(论述)

(1)提高通信实时性,为满足用户对实时性要求,确定用哪种总线实现报文传输。

(2)提高通信可靠性,为满足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根据物理设备可靠性计算出总线系统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可加冗余的方法,。

(3)提高通信安全性,对信息加密可设置密码系统,还可以设置固定的操作指令,如果有某种权限才可以对设备进行读写。

(4)多现场总线集成,不同设备间需考虑集成、兼容问题。

(5)无线网络应用,采用屏蔽措施抗干扰,同时解决时延问题来提高效率。

(本人见解,仅供参考)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IT 和 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 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 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 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 络发展的目标,而 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 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 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 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 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 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 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 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 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 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 "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 (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 "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 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 商致胜的关键.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移动互联网创新
社交网站在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始于美国校园网站 Facebook,Compete 公司公开 数据显示,截止 09 年 1 月,由 Mark Zuckerberg 于 2004 年创建的社交网站仅美国国内 用户访问数达到 6850 万,全球用户人数已达 1.5 亿,全球活跃用户量已突破 1.75 亿。 在我国,国内第一个校园交友网站校内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超过 90%,51 网在 15~25 岁年轻人中也有较高的覆盖率,08 年迅速成长的开心网则成为年轻白领娱乐休闲 和打发时间的新宠,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发展了约 1500 万注册用户。 研究员:
社交业务经过短短 5 年的发展,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 高的 Web 2.0 业务。虽然全球社交网站存在个人隐私安全漏洞、业务应用雷同、用户流 失率高等诸多问题,但服务商正积极通过调整安全机制以及依靠平台开放来解决业务运 营问题。未来, “社交”的理念将逐步渗透、融合至更多的互联网业务当中,社交网站也 定将成为继搜索引擎业务之后又一改变互联网、改变网民生活的互联网业务。 我国电信行业重组的完成以及 3G 牌照的发放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激烈市场竞 争所导致的用户流失现象日益加剧。为增强用户粘性,我国电信运营商纷纷投身社交网 站的阵营当中,在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日益纵深的趋势下,社交网站定将成为未来黏住 用户、推广新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员:王亮
2009 年 8 月


2009 年 8 月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前言 ............................................................... 1 一、全球社交网站业务发展特点概述 ................................... 3 1.1 全球 SNS 业务蓬勃发展,网站流量进一步攀升 ......................3 1.2 全球社交网站产业价值 271 亿美元,商务社交网站逆市增长 ..........4 1.3 Facebook 用户规模赶超 MySpace,巴西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比重最高 ..6 1.4 激烈竞争环境下,社交网站平台化特征明显 ........................8 1.5 政府及官方媒体入驻社交网站,业务影响程度日益扩大 ..............9 二、我国社交网站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 11 2.1 市场快速增长,竞争进一步加剧 .................................12 2.1.1 用户规模达 1.6 亿,三类社交应用发展迅速....................12 2.1.2 社交网站业务市场将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14 2.2 开放平台成趋势,插件应用层出不穷 .............................16 2.2.1 大型社交服务提供商开放平台应对激烈竞争....................16 2.2.2 插件式社交游戏应用层出不穷................................17 2.2.3 平台开放促成多方参与的新型运营模式........................18 2.3 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19 2.3.1 业务盈利能力有限,网络广告依然是首选......................19 2.3.2 继续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联合运营有望成趋势..................21 三、社交网站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 3.1 信息安全制约社交网站良性发展 .................................22 3.1.1 不良及不法信息内容亟待规范................................22 3.1.2 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还需加强..................................22 3.2 同质化竞争严重,业务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24 四、社交网站发展趋势及对电信运营商的启示 .......................... 26 4.1.社交网站产业链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 .............................26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 52 号 TEL 6230413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第 1 页
版权所有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浅析社交网络的广告运作与发展趋势.

浅析社交网络的广告运作与发展趋势 ——以Facebook、Twitter为例工商管理学院贸易经济0901 雷贞莲0906020126 一、Facebook的广告运作 广告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一个主要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据eMarketer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Facebook显示广告营收总额达到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那么Facebook是如何实现如此迅速的增长?其广告又是如何运作的? 所谓的“Facebook Social Ads”(FSA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通过让企业在Facebook上建立主页并吸引消费者成为这家企业(或品牌的“fans”,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资料,面向更精准的目标消费群体投送广告(即定向广告或精准广告,另一方面可以将“fans”们的商业活动用各种方式通知“fans”们在 Facebook上的“朋友”,以达到口耳相传的效果(即口碑营销。 (一定向广告(精准广告 广告商可以基于Facebook用户个人资料上的内容提供广告,比如,年龄、性别、兴趣、婚姻个人状况、读书和音乐偏好,电影以及电视节目。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Facebook用于消费心理和人口结构的统计可以帮助品牌做好精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对即时更新的信息的分析以及对用户的追踪,可以使广告主在发布广告时随时改变价格和预算,以调整广告策略。用户在Facebook上的任何活动,比如与朋友分享的信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测试,甚至将自己的博客链接到Facebook上同步更新等,这些行为都成为Facebook收集用户信息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Facebook可以为使用其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客户提供精确的用户信息以支持其精准营销。 (二口碑营销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未来的网络营销总体发展趋势

未来的网络营销总体发展趋势 自2008年,网民受众数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网络媒体接触时间也在延长,网民更加信任网络媒体。网民网上消费能力也出现快速提升,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机会,网络营销也将成为更多企业的新营销战略。 网络营销探索 目前对网络广告的定义几乎被扩大化到“网络市场营销”的整个领域,但是在讨论互联网的营销价值时,却又仅用“网络显示广告”来衡量。这种概念的模糊,导致了网络广告地位的起伏。 互联网的市场营销行为大致有如下这些:网络显示广告,在网民浏览的信息中含有显示广告;效果分成广告,在那些营销效果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体现的行业普遍采用,如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文字链广告”则是一种特殊的效果分成广告,Google的Adsence最有代表性;网络公关,将营销信息转换为读者也需要的信息;网络口碑营销,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人际特性传播商品的口碑;网络活动营销,通过组织虚拟的网络活动达成营销目标。如果将上述内容都笼统地用“网络广告”来概括,容易引起混淆。 网络营销价值:中国网民的渗透率不足30%,美国则接近80%。网民渗透率和平均上网时间的同步复合增长,会让网络营销价值在未来10年出现多次爆炸性增长。 网络显示广告: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业界普遍采用“点击率”来衡量效果,这种错误的衡量标准最终导致了网络显示广告的相互干扰度高、骗取用户点击、甚至点击作弊等错误的营销行为。最可悲的是,使用点击率等于抹杀了网络媒体的品牌价值,这是营销业的倒退。 效果分成广告:看起来很公平,特别适合于那些“促销广告”,但这种模式没有占据主流,因为忽略了营销对品牌的贡献,对网络媒体略显不公平,强势的网络媒体不愿接受。其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影响品牌的品质内涵,业界普遍认为VANCL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这也将VANCL永久地钉在了“廉价”“促销”的定位上。 网络公关: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营销模式,通过内容化的营销信息来达成营销,非常有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网络公关的操作方式延续了传统媒体公关的手段,用“非常官方化的,单向灌输”来传递营销信息,与互联网的“自主选择”“海量信息”特征相悖。应该引入“点击率”来衡量。 网络口碑营销:是最近三年全球营销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与网络公关营销最重要的区别是口碑源于消费者,而公关信息源于广告主。因为网络的人际特性越来越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使口碑营销令人着魔。但口碑营销也正在被“口水营销”和“打手营销”干扰,亟待相关法律的完善。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申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有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 1.新规出台 据了解,目前多数专业直播平台没有许可证。业内分析认为,广电总局新规意味着直播行业或将面临较大调整洗牌。新规推出后直播平台或将面临分化,有直播资质的视频网站将获得更大益处。 根据《通知》,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广电总局官网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总局共颁发588张许可证。这些持证机构大多为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大型视频网站等。在直播领域,目前腾讯、优酷土豆、爱奇.

艺、乐视等综合性网络视频平台与旗下直播平台共用同一个《许可证》。在专业直播平台中,只有少数具备《许可证》,且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名单》显示,这些专业直播网站宣称所持的许可证并非直接指向其网站域名,而是指向其母公司官网等。 直播平台和主播有了资质标准,涉黄赌博等擦边球事件将有效避免,若平台和主播在获取《许可证》后还出现打擦边球现象,《许可证》将会吊销。此外,持证上岗能够对平台和主播产生较大约束力,从而弥补行业自律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优质内容的发展。长期来看,直播市场将进入稳健发展轨道。 2.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大量资本进入。根据华创证券的预计,2020年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知名直播平台的投资2013年约为1.7亿元,2014年约为7.9亿元,而2015年增长到了23.7亿元,年均增长率在300%左右。 近两年来,直播行业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现象级风口。根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 直播的诞生2.1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华南师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面对用户对当前网络提出的越来越多的需求,传统的因特网架构开始遇到瓶颈,包括管控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业务和应用的进一步扩展受到限制,促使互联网向下一代网络迈进和发展。 本文将概括在未来网络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当前网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改良式”和“改革式”的两条研究路线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未来网络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出对未来网络的展望。 关键词:因特网架构,未来网络,改良式,改革式

目录 中文摘要 0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2) 2 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3) 3 国外研究现状 (4) 3.1 美国的GENI、FIND和FLA (4) 3.2 欧盟新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FIRE (4) 3.3 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5) 3.4 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5) 4 改良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6) 4.1 下一代IP协议IPv6 (6) 4.1.1 IPv6产生背景 (6) 4.1.2 IPv6介绍 (6) 4.1.3 IPv6的优点 (8) 4.2 Loc/ID Split名址分离网络体系 (9) 4.2.1 名址分离网络体系产生背景 (9) 4.2.2 LISP名址分离网络协议介绍 (9)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5 改革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11) 5.1 NDN命名数据网络 (11) 5.1.1 NDN命名数据网络产生背景 (11) 5.1.2 NDN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5.1.3 NDN体系架构具备优点 (14) 5.2 SDN软件定义网络 (15) 5.2.1 SDN软件定义网络诞生背景 (15) 5.2.2 SDN网络体系架构介绍 (15) 5.2.3 OpenFlow协议介绍 (16) 5.2.4 软件定义网络的优点 (17) 6 未来网络的发展 (18) 6.1 革命式和改良式架构的关系 (18) 6.2 未来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应遵循简单开放原则 (18) 6.3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应嵌安全等安全需求 (18) 6.4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多的面向服务 (19) 6.5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具有智能化特征 (19) 7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规模及趋势分析

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规模 及趋势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规模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网络直播商业化应用起步之年。有两件标志性事件狠狠地刺激了业界的神经。 第一,欧莱雅在美拍平台上,通过巩俐等明星直播戛纳电影节,吹响了娱乐明星进军直播圈的号角。 第二,小米通过直播发布了小米无人机,据说在各个平台上观看总人数累计达到1092万。在业内人士目瞪口呆还没缓过劲来的时候,被视为业外人士的王健林又直播了私人飞机斗地主。 这几件事均发生在今年5月。毫无疑问,2016年5月正是网络直播肇兴的大好时节。随着名人、明星和品牌公司的加持,一大批移动视频直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PC时代的秀场主播也脱下了长衣换上了app 短裙,显得绿漆永在青春焕发。 网络直播意味着内容生产力的又一次重大革命。但是,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大家需要警惕了。 在近两年直播平台数量爆发之后,产业整体临近吃水线,产业竞争已然红海化。这预示着秋风扫落叶般的行业大整合就埋伏在不远的前方。按照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未来剩者可能在三家左右。 环顾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在这个本来不大的市场上,独角兽企业已经出现,巨头已然整军出发。 一、直播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百亿。不同研究机构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规模测算有所不同,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2015年直播行业具有120亿的市场规模,艾媒咨询的报告认为该市场规模约为90亿。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包括广告、增值服务等在内的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级别。 根据文化部4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的网络直播企业约有200家(其中,北京目前有30多家网络直播企业,加上经营直播栏目的大网站,有40家左右),这一数量目前还在保持着增长,几乎每周都有1-2个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二、直播平台竞争激烈 不光如此,如果按动计算器快速的计算一下每家份额,还会吓一跳呢:假定2016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亿元,那么,平均每家平台获得

下一代网络的现状及发展

学号:下一代网络的现状及发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姓名: 教师: 2011年10 月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以I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如安全性差、难以管理以及不可预测等一系列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挑战。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原有的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甚至阻碍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国家的特别关注,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意图掌握未来互联网核心技术。国家”九七三”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在探索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所面临的基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提炼出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4个基本科学问题;初步提出了一种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基本要素;从基于IPv6的规模可扩展、基于可扩展交换节点的性能可扩展、基于真实IPv6地址的安全可扩展、基于4over 6机制的功能可扩展和基于端到端无连接服务质量控制的服务可扩展等5个方面对新一代互联网多维可扩展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这5项基本要素将构成未来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 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业界为了解决目前互联网的地址瓶颈、质量、安全和管控等问题而提出的新一代互联网,截止到目前,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至少国际上公认美国的NGI项目和AMBIENT 项目、欧洲的GEANT2 项目和FIRE 项目、亚太的APAN 项目以及中国的CNGI 项目等都可以认为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试验项目。纵观所有这些称之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项目可以发现,除了IPv6 是其共有的基本特征,而且是可以期待的地址解决方案外,其他的特征都是理论上的或者不确定的或者局部性的或者有争议的或者短期难以实施的甚至还完全不靠谱的。但是,取得公认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将具有:更大(地址多)、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更有效、更具有管理性的特点。从速度看,它要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0倍以上。传输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在下一代互联网支持下,高清会议系统就会从一两路变成可以支持成百路、上千路,千家万户都可以用这个高清系统。效果就非常稳定、非常安全,大家都相信下一代互联网能够具备可控可管可扩可信能力,至少想对现有IPv4 互联网有相当程度的改进。 可见,尽管IPv6 协议并不能概括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但是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标准体系,是世界范围内惟一普遍认可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目前,业界一般泛指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往往就是指IPv6。 1.1选题背景 随着超高速光通信、无线移动通信、高性能低成本计算和软件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30年前发明的以IPv4 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

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在线直播行业恢复强势增长劲头 随着游戏市场的发展及移动互联用户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时代,且进入多维发展、多强并行的成熟阶段。2020年疫情期间,在“宅经济”的刺激下直播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主要针对在线直播行业发展现状、直播用户调研、行业直播平台分析以及未来趋势预测。 1、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5.26亿,“直播+”成为行业新模式 中国在线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历了2018-2019年的行业沉淀阶段,而2020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刺激下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政策的监管支持及5G、VR等技术的升级,也推动了在线直播行业的发展。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

目前,“直播+”成为直播行业的新模式,“直播+”模式以直播媒介输出社会价值,模式重构传统场景、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在线直播向细分领域拓展。主要包括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进一步提升直播渗透率,使在线直播更加生活化、日常化。“直播+”模式的高渗透性旨在培养用户长期习惯。 同时,“直播+”模式激活了社会就业生态,明星、主持人、知名CEO等跨界直播带货,主播跨界明星综艺以及各平台的主播扶持计划层出不穷。在内容上,直播行业也从UGC走向PGC,通过高质量的PGC内容来获得更多的泛用户并提高人口红利。 2、在线直播内容同质化泛娱乐,KK直播深耕内容寻求新机遇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未来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互联网 关键字:未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为王 摘要: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及内容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主旋律。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才人出”。纵观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曾经潮起潮落、夏日寒冬。互联网面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但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已经经历了巨大变化。它的前身是众多独立网络的“大杂烩”,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统一体。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 那么将来呢未来的互联网又是怎样的呢透过巫师的水晶球,我们又将看到互联网怎样的未来怎样的星空 “为SoLoMo而战”。 我想“移动互联网”必是那灿烂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在近年来的互联网大会上,各种议题、演讲过半都谈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大佬还是国内的大佬早就骚动起来了“互联网将迎来第四次变革,下一个主战场,将会是在移动互联网。” 今后的“战争”将围绕一个词——“SoLoMo”。“SoLoMo”是三种概念混合的产物,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

地的)、Mobile(移动的),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动。它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马化腾和曹国伟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不会做手机,但会做应用软件,提供第三方的服务;马云通过短信隔空撂下狠话:不要破坏性的建设,而要建设性的破坏,并表示对阿里云手机感兴趣;雷军从金山离职后,用小米的平台,迅速做了一款手机;李开复也是扔下狠话力“推SoLoMo”……我认为无线互联网不仅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平板电脑,包括各种移动设备,甚至包括家里的电视,这里面也会变成Andriod,或者iPhone 为主体。所以我觉得,以后笔记本会被Pad取代,PC会弱化,手机会非常重要。互联网五年到十年就会洗一次牌,原来的霸主可能没有跟上潮流,所以就会被洗掉。 网络安全是重点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正在重新思索从IP地址到DNS、路由表等关于的所有事情。想象一下,没有延时、没有、没有,整个社会充满诚信。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在线。这一乌托邦式的网络架构正是如今互联网工程师们所梦想的。从IP 地址到DNS,再到路由表单和互联网安全的所有事情。他们正在思索着,在没有目前和网络所具有的一些最基础特征的情况下,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工作。他们的目标极具创新精神,那就是创建一个没有那么多安全漏洞,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内建身体管理的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 发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2010-4-7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互联网的引擎作用,美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研究计划。同时,美国34所学校发起了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项目。随后,欧洲、日本等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 目前,世界上着名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组织)及其试验网主要包括:美国的Internet2计划的主干网Abilene、第二代欧盟学术网的主干网GEANT2、亚太地区先进网络APAN及其主干网、跨欧亚高速网络TEIN2及其主干网、中国的CNGI及其主干网、日本的第二代学术网SUPERSINET和加拿大新一代学术网CA*net4等。 1新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 现在我们用的Internet协议,也就是通常说的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其地址空间大约有43亿个,全世界每个人分一个地址都不够,同时还有组播地址、试验地址等不能用。预计在2012年前后,将不能够再申请到可以全球路由的IPv4地址。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是亿,虽然只占人口总数的27%,但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物联网、云计算、3G多媒体通信和三网融合等都将大量地使用IP地址。因此,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由表容量增长非常迅速,目前互联网的路由表条目已达30万条,庞大的路由表对路由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的互联网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解决方案,但由于TCP/IP协议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这些方案大都治标不治本。

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 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 2001 年底的统计,共有 8725 种,从数量上来说,在 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 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 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 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 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1 / 25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 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 21 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 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 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 8725 种杂志中,其中有 5300 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 10000 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 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 23 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 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 年将近 2 亿的收入中有 1.8 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 入只占 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
2 / 25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高级网络编程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姓名:万苗 学号:2011201589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得最为迅速的一门技术,把握该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网络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并简单地介绍当前网络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和新兴产物,如语义网、人工智能、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等。 关键词:网络、发展趋势、热点、新兴产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进入新的时代。网络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很多从事于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贡献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的好处,未来我们将看到计算机网络的跟多新变化。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开放、集成、高速、移动、智能以及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开放和集成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指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和操作系统调用界面与用户操作界面的开放。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即各种不同厂家的计算机或网络产品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向高层提供相应服务和对低层进行服务调用,而不管这些产品在软硬件上的实现细节。这使得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相连和互操作。集成则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溶于一个像Internet这样的全球性网络中,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集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各种产品的集成和各种应用与服务的集成。例如电信网的话音传输服务、广播电视的电视与广播的各种节目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等正在被集成在一个网络上来提供给用户。 下面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四个主要方面: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分别阐述其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网技术 用户接入网(从本地电信局到用户之间的部分)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上网工具的不断涌现,Interne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使电话线路的话务量急剧增加,给电话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电话网本身的限制,拨号上网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速的用户接入技术。虽然ISDN是一种综合了各种业务的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数字解决方案,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