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城市道路桥梁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城市道路桥梁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道路桥梁的设计是桥梁建设的关键性工作。
本文对关于道路桥梁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道路桥梁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构造、材料等因素,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
此外,还应须知,环境不同、使用条件不同、设计对象不同,设计要求也就不同,桥梁结构体系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桥梁设计规范再详尽也无法也不可能涵盖应由桥梁设计人员解决的所有问题,桥梁设计规范更新再快也不可能完全适应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快速发展对桥梁设计提出的全新要求。
1、道路桥梁设计现状道道路桥梁在设计时不规范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均会成为道路桥梁的安全隐患。
道路桥梁的机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桥梁结构整体的牢固性以及构件的承载能力两个方面。
桥梁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在桥梁结构出现局部破坏时,要避免发生大规模倒塌,结构安全性好的桥梁,能够在应对地震、爆炸等灾害时发挥较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度。
桥梁构件的承载能力是指桥梁要具有承载一定车辆、地震、超载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力的能力,对桥梁承载能力造成最大威胁的就是负荷超载,负荷超载会造成桥梁承受应力变大,导致结构破坏,还有可能造成桥梁内部结构的损伤而不能恢复,使桥梁在正常负载情况下发生变化,桥梁的安全性遭到破坏。
桥梁结构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建和连接的设计,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关于桥梁安全性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设计上,设计师态度不严谨,计算失误等均会缩短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并出现安全隐患;设计人员常常只满足于规范对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对于桥梁的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之间的连接以及结构的维护往往被忽视;设计时对计算图式以及桥梁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的现象。
内河航道建设桥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河航道建设桥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12卷2012笠第2期2月中国水运OhinaWaterTransportV oI.12FebruaryNo22O12内河航道建设桥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慈红武(安徽省巢湖市港航管理局,安徽巢湖238000)摘要:桥梁是内河航道常见的跨河工程.文中从选址,规划,桥梁布置和通航孔净宽和净高,桥墩和防撞墩,助航标志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航道;桥梁;工程中图分类号:U6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2)02—0196—02桥梁是内河航道上常见的跨河建筑物,其通航尺度和通航安全设施可能对整个航道的通航能力造成影响.因此,桥梁建设时防止水域通航环境恶化,保障船舶航行,以及确保桥自身安全非常重要.对桥梁工程建设中通常存在的通航尺度,通航环境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在于选址和规划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等建议,以使桥梁工程在前期工作阶段有所借鉴,以此保障舶航行和桥梁自身安全,使桥梁和航道共同发挥最好的效益.一,选址桥址选择应当考虑自然条件,交通布局,城镇规划及水利,航道等诸多因素.选址应避开险滩,通航控制河段,弯道,分流口,汇流口或港口作业区及锚地,其距离上游不得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4倍或拖带船队长度的3倍;下游不得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2倍或拖带船队长度的1.5倍.两相邻桥梁或和其他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I~V级航道应大于代表船队长度与代表船队下行5rain航程之和,其余航道应当大于3rain航程之和.如选址确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下列相应措施.一是在洲滩易变河段建桥,可能引起航槽变迁,影响设计通航孔通航的,采取保持航道稳定的工程措施.二是在滩险,通航控制河段,弯道,分流口或汇流VI等航行困难河段建桥, 影响通航时实施整治工程满足通航条件.三是如果两座相邻桥梁的轴线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且所处水域没有碍航水流,可以就近布置,但相邻距离应控制在50m以内,通航孔相互对应.四是当采取工程措施不能满足通航条件时,应加大桥梁跨度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二,规划桥梁设计使用寿命多在50年以上,应当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桥位的确定应与航道自然条件和远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要与所在区域港口现状及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还必须满足桥区船舶通航安全,航道通畅的要求.在桥梁选址问题上要特别注意的规划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航道规划根据所在区域乃至国家航运发展战略规划,按照航道规划等级明确桥梁设计参数,这是及其重要的前提,也是关系桥梁和航道百年大计的重要设计依据.桥梁通航孔,净空和净宽等通航尺度相关参数均应该按照规划航道标准计算,设计和实施.2.城乡规划桥梁两侧接有道路,桥梁和路线平面线形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交通安全,高效便捷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在节约造价,节约土地,减少桥梁施工难度基础上,尽可能采用较高的平面技术指标, 缩短路线里程,节约营运成本.3.港口规划应避开规划的港口作业区,或者与规划的港口设施保持一定距离,满足内河港口设计规范的要求.4.防洪规划应当充分考虑防洪规划的要求.三,桥梁的布置桥梁应当垂直水流方向布置,其轴线的法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不应大于5.,如不能满足要求,通航孔应当适当加大. 四,通航子L布置通航孔的布置应当满足双线通航的条件,故应当双孔单向布置,即上下行船舶分别从各自的通航孔通过.水域宽阔的河段应当为双孔以上多孔单向通航,以满足通航畅通和通航安全的需要.河段狭窄处可按照限制性航道标准设置单孔双向通航.五,通航子L的净宽和净高1净宽:桥梁轴线的法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不大于5.时应当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单孔单向通航净宽: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的富裕宽度(一到五级航道取航迹带宽的0.6倍,其余航道取0.6倍)+下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据航道等级和流速取5~40m);单孔双向通航净宽=2×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的富裕宽度(I~V航道取航迹带宽的0.6倍,其余航道取0.6倍)+下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据航道等级和流速取5~40m)+上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可取0.85倍的下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上下行船舶或船队会船安全距离(可取船舶或船队宽度).(下转第199页)收稿日期:20l1—12—23作者简介:慈红武,男,安徽省巢湖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工程师,长期从事水运基本建设工作.第2期付莉等:在一致与非一致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曲径桥的扭转响应分析199表3非一致输入的时滞效应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江油市一曲径桥的动力时程分析,重点探讨了两个单向地震动输入与双向地震动输入的一致地震激励与非一致地震激励六种工况上部结构的扭转响应,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非一致地震动输入对上部结构扭转响应的影响要大于一致地震动输入,因此对于大跨度桥梁和大型曲径桥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以求得到其上部构件的真实扭转响应.(2)双向地震动输入减小了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对于该地区而言,EW向和NS向地震动对结构上部构件的扭转效应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同时施加双向地震动有利于减小上部结构的扭转.(3)非一致地震动输入较一致地震动输入相比,到达响应峰值的时间有明显的时滞现象.(4)本文仅限于考虑在一致与非一致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曲径桥的扭转响应分析,从计算结果来看,在本文研究工况中,曲径桥的扭转响应比较小,该响应不是造成桥上石墩扭(上接第196页)船舶通过桥梁是否严格按设定的航线航行,与水流条件,船舶或船队操纵性能,驾引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当水流偏角小,流速缓慢,流态正常,船舶操控性能强,驾引技术高超,船舶航迹总宽度略等于航迹带宽度,基本不产生偏航距. 反之船舶将产生很大的偏航距.当桥梁轴线的法线与水流方向夹角大于5.通航孔应当适当加大.横向流速大于0.3m/s且小于0.8m/s的,通航净宽应当适当加大,具体为单向通航孔根据航道等级和流速情况加大8—140m,双向通航孔则再增加一倍.如横向流速大于0.8m/s应当一跨通过通航水域.2.净高即桥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至桥梁结构物上部结构底缘的距离,应当满足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通航净空必须考虑航道远景发展需求,按桥梁所在航道的规划标准计算.六,桥墩和防撞墩布置桥墩的墩柱不应过于缩小河道的过水面积,其纵向轴线宜与水流流向平行.通航孔桥墩的墩台不得影响通航且不得造成碍航水流.不得使通航孔附近产生碍航的不良水流.通航孔桥墩桩基承台顶高程应布置在桥区航道设计底高程以下,且另有0.5m以上的富裕深度以确保通航安全.通航孔周边的桥墩上下游需要设置防撞墩.防撞墩设计应和桥梁通航孔基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撞墩设计中,应当按照规划航道对应的船型计算横桥和顺转的主要原因;关于本文研究工况对曲径桥结构总的地震响应还有待研究.参考文献【i】何超,罗奇峰,洪钟.关于地震动转动分量的研究.地震研究U1.2011,34(1):81—87.[2】李宏男.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焦驰宇.城市曲线高架桥的计算模型与动力反应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4]LiHongnan,SuarezLE,SinghMP.RotationalComponentsofEa~hquakeGroundMotions.EarthquakeEngineeringand EngneeringVibration,1997,17(2):37—51.【5】赵灿晖.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中的非一致地震激励模型Ⅲ.西南交通大学,2002,37(3):227—231.[6】FanYang,Qi~ngLuo,WeiChe.Torsionalphenomenain2008greatWenchuanearthquake.Ea~hqSci,2010,23:79-85.[7】王新敏.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M1_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RorR.Craig,Jr.结构动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桥方向撞击力.防撞墩距离受保护的桥梁墩柱距离应大于5m,但应小于规划航道设计船型最小宽度.防撞墩的受撞击段高度推荐为:受撞击段高度≥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一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详见图1).图1水位示意图为了将船舶撞击防撞墩其自身伤害尽可能的降低,应在防撞墩受撞段设置防撞橡胶护舷或护木,厚度不少于300mm.七,助航标志通航孔须按照规定设置桥涵标,标志应当醒目直观,具备反光能力或者夜间发光.为提醒过往船舶提前做好通过桥区航道的准备,可在桥梁上下游500m~lkrn处分别设置警示牌,标明前方桥梁名称,通航孔数量和净宽净高,以及距离桥梁的距离,提示过往船舶即将通过桥区航道,小心驾驶, 减速慢行,引导船舶顺利通过桥梁通航孔.。
桥梁设计工作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与改进对策

桥梁设计工作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与改进对策摘要:桥梁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桥梁功能发挥、施工及运营阶段安全、成本控制。
但是就当前来看,桥梁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必须找出当前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将其优化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促进桥梁设计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就桥梁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对桥梁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桥梁设计工作;典型性问题;改进对策在桥梁设计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计、配筋设计和抗震设计三个方面。
所以必须切实做好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加强对其优化和完善,才能不断的提高桥梁设计水平,为整个桥梁工程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典型性问题分析(1)就基础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来看,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导致在桥梁基础设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设计时难以紧密结合实际,例如外部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考虑欠缺,导致所设计的方案难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因此影响桥梁基础设计质量。
(2)就桥梁配筋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来看,主要是在桥梁设计中浮筋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桥梁结构的纵向分布钢筋不足,而且在连续梁的中间支撑周边腹板内缺乏纵向加强钢筋,但是混凝土桥梁结构中则存在纵向钢筋距离设置不合理,且距离往往较大,加上中心线设置不合理,导致桥梁设计风险增加。
此外,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梁侧面保护层间距较小,导致保护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使桥梁安全性能降低,所以配筋设计不合理将极大的引发安全事故。
(3)就桥梁抗震设计这一典型性的问题来看,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是在功能和安全方面,就当前来看,一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的片面的按照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往往难以结合具体的情况针对性的分析桥梁的抗震要求。
因此当桥梁自身的抗震条件和要求发生变化时,往往难以对桥梁抗震设计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影响桥梁自身的抗震设计水平[1]。
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工所 用 的 车辆 载 重进 行 要求 , 这 样 在 施工 过 程 中能够 避 免 出现 过 度 的 碾压 出现裂 缝 。 在施 工 过程 中如果 出现裂 缝 要对 裂缝 产 生 的原 因 进行分析 , 然 后 找 到相 应 的修 补 方 案 , 这 样 能 够更 好 的保 证 工 程 的 施 工质 量 。 道 路 桥梁 设 计 的耐 久性 。目前 , 我 国道 路 和桥 梁设 计 中 , 对于 路 桥 耐 久 性设 计 并 没 有 实 际 的效 果 , 只存 在概 念 性 范 畴 , 这 是 一 些 道 路桥梁工程出现事故的主要原 因之一 ,而且从综合经济的角度看 , 其也是 十分不合理的。从对 当前反映的道路桥梁耐久性差来看 , 其 主要表现在水泥选用不合理 , 混凝土配合比不对 , 维护保养不 当以 及 预应 力 施 加不 合理 等 现 象 。 施 工 质 量 以及施 工 质 量管 理 。 施 工 质量 以及施 工 质量 管 理是 导 致 道 路 桥 梁 耐 久 度无 法 达 到 预 期 目标 的重 要 原 因 , 因此 , 为 了能 使 道 路 桥梁 达 到预 期 的使 用 寿命 , 必 须 严格 监 控施 工 质量 。 虽然, 这 些 缺 陷 在短 期 不会 对 道路 和 桥 梁造 成 明显影 响 ,但 是 从 长 期来 看 , 其 后 果 是 非常 严重 的 。因此 , 各 施 工 队有 必 要设 置 专 业 的质 量 监督 部 门。因此 , 在设计上应在满足经济合理 、 结构可行 的基础上, 保证材 料质量合格 、 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保证结构整体协调统一 , 进而使道 路桥 梁 实现 长 久安 全 。 道路桥梁设计的美观性。 目前 , 中国道路桥梁建设 已经 日 趋成 熟, 各种高难度作业工艺技术 已经获得突破 , 与此同时, 随着投资方 对工 程 审 美 要 求 的 不 断提 高 , 施 工 公 司在 保 证 质量 的前 提 下 , 亦 开 始追求道路桥梁 的美观性 。 对于道路桥梁的美观性一般工程公司都 会 参 照周 围建 筑 的 建 筑风 格 ,力 图 融人 整 个 建 筑 的 大 环 境 的前 提 下, 成为新的标志性建筑 。当然 , 在追求道路桥梁美观的同时 , 切不 可 以影 响质 量 为代 价 , 因小失 大 。 4 道路 桥梁 设 计 应考 虑 维护 的可行 性 从 道路 桥 梁 的关 键指 标 加 固性 和 耐久 性 来 看 , 道 路 桥梁 设 计 离 不开 施 工 的质 量管 理 ,尤 其 应 重视 桥 梁 和道 路 的维修 养 护 工作 , 因 为路 桥 面 的铺 装 层是 车辆 的直 接 碾压 和 受力 部 位 , 长 期 的碾 压 下 极 易 引起 路 桥 面出 现损 坏 。对 于 道路 桥 梁 的维 护 工 作 , 可采 取 相 应 的 措施 , 比如严 格 控 制 过往 车 辆 的载 重 , 坚 决 制止 超 载 现象 。另外 , 应 以桥 梁结 构 予 以重 点 维 护 , 进 行定 期 的维 护 和 保 养 , 并 进 行 有 效 的 监督 , 对 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 , 对已建好 的伸缩 缝, 应进行严格管理和保养 , 并加强 日常的养护工作 , 实施定期 的检 查, 若 在伸 缩 缝 中发 现有 杂 物 应及 时 予 以清 理 。 良好 的道路 桥 梁 维 护保 养工 作 , 不但 可 以延 长 道路 桥 梁 的使 用 寿 命 , 而 且 保 证 了道 路 桥梁质量一直 良好 , 同时大大降低了道路桥梁建设 的养护成本。 5 结束 语 道 路 桥 梁 施 工是 为 了更 好 的促 进 经 济 的发 展 和 满 足 人 们 的 出 行需 求 , 因此 , 在 进行 道路 桥 梁 施工 的时候 要保 证 其使 用 寿命 。 保 证 道 路 桥 梁 工程 寿 命 的重 要 因 素是 道 路 桥 梁 的设 计 , 因此 , 工 程 施 工 方一定在施工前要做好施工设计 ,在施 工过程 中要保证施工的质
桥梁设计常见荷载问题及处理措施

桥梁设计常见荷载问题及处理措施桥梁设计中常见的荷载问题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 活载荷载问题:活载是指桥梁上行驶的车辆及行人产生的荷载。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车辆及行人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处理措施包括根据不同车辆类型和行人分布的统计数据,确定设计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形式等。
2. 死载荷载问题:死载是指桥梁自身的重量和固定装置的重量。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精确计算桥梁自身的重量以及各部位的死载。
处理措施包括准确测量各部位的重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分布,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风荷载问题:风荷载是指风对桥梁产生的作用力。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风的大小、方向和分布情况,以及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点,来确定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形式。
处理措施包括根据气象数据和风洞试验结果,确定适用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并合理选取结构形式和采取风加固措施,确保桥梁的风固强度。
4. 温度荷载问题:温度荷载是指温度变化引起的桥梁结构变形和应力。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温度的变化范围和速率,以及桥梁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能,来确定温度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形式。
处理措施包括合理选取结构形式和材料,并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如设置伸缩缝和温度测量设备等,确保桥梁在温度变化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地震荷载问题: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地震力。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区的地震烈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形式。
处理措施包括进行地震烈度分析和地震反应谱分析,选取适当的地震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确保桥梁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桥梁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其他荷载问题,如冲击荷载、冰雪荷载、波浪荷载等。
针对不同荷载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取结构形式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中小跨径桥梁常用结构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跨径桥梁常用结构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承载能力设计方面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来进行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也称为强度极限状态,其计算是以钢筋砼塑性理论为基础,以构件的“破坏工作阶段”——即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足出继续承载的变形为计算依据,基本原则是荷载效应不大于结构拉力。
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是以弹性理论或弹塑性理论为基础,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的应力、变形、裂缝小于规定的限值,即结构或构件尚未丧失承载能力,但已达到不能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主要是为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和耐久性。
一般在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是重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控制,结构抗力都能考虑足够,但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指标往往不太重视。
而结构在整个使用周期中,最重要的正是其使用性能,使用性能的保证是长期保证结构安全的基本条件。
2、耐久性设计结构的耐久性要靠设计、施工和管理维护三个阶段的工作共同来保证,设计阶段的保证结构耐久性的措施是最基础的保证。
近年来,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在役桥梁使用性能急速降低甚至损坏,桥梁结构耐久性问题重新被认识和重视,但总体来讲,我国在保证结构耐久性方面的实际行动仍然是非常缓慢,以往的桥梁设计中(2004年之前),相当一部分根本未考虑结构耐久性方面的设计,即使有所考虑,也只是作为一种概念予以关注,比如全寿命周期成本,只有理念,在具体设计时并未充分予以考虑。
现行规范虽然在保证结构耐久性方面有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总体上较为粗略笼统。
结构耐久性考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使用过程中性能差、寿命短的不良后果。
具体在设计中,设计人员目前大多是按规范要求进行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只控制了抗力指标、变形指标,但对于影响耐久性的问题,却没有关注。
比如虽然满足了规范要求,但仍存在的构件截面尺寸过薄、分布钢筋过细、保护层过小等问题;关于桥梁使用环境对结构的影响,在中小桥梁设计中考虑不周或不考虑。
桥梁跨径设计与荷载分析

桥梁跨径设计与荷载分析桥梁是以预期的荷载和条件为基础设计和建造的道路设施之一。
桥梁的设计和荷载分析是桥梁工程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桥梁跨径设计和荷载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桥梁跨径设计桥梁跨径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桥梁跨径与桥梁的长度、宽度、支座类型等密切相关。
在桥梁跨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距离:桥梁跨度取决于桥墩之间的距离。
在设计桥梁时,应考虑到桥墩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2. 风力:在某些地区,强风可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因此,桥梁的跨径应考虑到当地的风力条件,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3. 水流:河流和其他水体的水流可能对桥梁产生影响。
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到水流对桥梁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4. 地震:地震可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到地震对桥梁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桥梁跨度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条件的因素,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荷载分析荷载分析是桥梁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载荷载:除桥梁自重外,车辆和行人对桥梁的荷载也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对桥梁的荷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2. 风荷载:在某些地区,强风可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风力条件,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3. 地震荷载:地震可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地震对桥梁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4. 其他荷载:除了以上几种荷载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其他荷载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荷载分析是桥梁设计的重要环节。
荷载分析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荷载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桥梁跨度设计和荷载分析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桥梁跨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距离、风力、水流和地震等因素,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桥梁施工中的桥梁防撞设施设计难题

桥梁施工中的桥梁防撞设施设计难题在桥梁施工中,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不仅关系到施工期间的安全问题,还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直接相关。
本文将探讨在桥梁施工中,桥梁防撞设施设计所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案。
1. 设计要求在桥梁施工中,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1 安全性要求桥梁防撞设施需要能有效地防止碰撞造成的损坏,保护施工人员以及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同时,它还要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如吊装设备操作失误、材料滑落等。
因此,设计方案应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防止严重损害。
1.2 经济性要求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还需考虑经济性。
在施工过程中,预算通常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寻找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案。
设计应合理利用材料和资源,确保在预算内完成工程。
1.3 可维护性要求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维护成本。
由于施工后可能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维护工作的频率和费用。
而且,防撞设施的替换和修复应能够方便进行。
2. 设计难题在桥梁施工中,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面临一些难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设计参数选择在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诸如设备的重量、速度、冲击力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到设施的结构和材料选择。
然而,如何选择这些参数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施工环境、材料成本、施工周期等。
2.2 设计材料选择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材料选择也是一个难题。
设计师需要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之间进行平衡。
选用过于昂贵的材料可能增加项目成本,而选用质量不佳的材料可能影响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3 设计方案的适应性每座桥梁的特点都不尽相同,例如桥墩的高度、跨度和形状等。
因此,设计方案需要根据每座桥梁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防撞设施能够完全适应实际情况。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桥梁施工中的桥梁防撞设施设计难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提高桥梁防撞设施的吸能能力和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安全是桥梁结构设计的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城市车辆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十分繁忙,车速也在不断提高,桥梁结构不光要求结构自身的受力安全,而且要求桥梁构造的安全。
在作乐山市大渡河龚嘴电站大桥设计中,我们设计组也进行了许多方案比选,有河中设墩的连续箱梁,有连续刚构,有上承式拱桥等桥梁结构形式。
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地物,最后综合比较选择了中承式拱桥,一跨135米跨过,保证了急流的大渡河流水断面和桥梁结构自身安全(该桥验算荷载为特种荷载-300,已于1999年10月通车,并进行了动、静载实验,运行良好)。
又如在大营坡立交桥设计中,桥墩是采用圆柱还是方柱问题上,我们设计组也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讨论,最终一致选择用方柱,保证桥墩的结构刚度(因上部结构传下的偏心弯矩较大),方柱的四角采用了R15cm的圆角,以尽量减少桥下车辆对桥墩摩擦引起桥梁结构的不安全和增强桥梁建筑的美观。
2、经济是桥梁结构设计的保证一座桥梁建筑设计的再如何漂亮,若它的造价比看上去一般化的桥梁高出许多,这座漂亮的桥梁设计也是失败的。
在乐山市大渡河龚嘴电站大桥设计中,定下采用中承式拱桥后,拱圈是用钢筋砼呢,还是钢管砼?经过比选,我们设计组采用了变截面钢筋砼拱圈。
因为本桥地处偏远大山之中的大渡河上,当地的砂、石料比较丰富,可就地取材,而钢管拱不仅昂贵,且钢管运距也相当远。
故在桥梁设计中,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地考虑经济。
3、功能在桥梁结构设计中也不应忽视城市桥梁不同于公路桥梁,在城市交通日益剧增的情况下,桥梁方案设计中,交通组织功能也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尤其是立交桥,不光桥上有车辆,桥下车辆也川流不息。
如果不综合考虑交通功能,下行车辆撞击桥墩或有关桥梁部分,导致桥梁坍塌,这种事故在国内外都有发生。
作为桥梁设计人员必须注意这一点来进行桥梁方案比选,乃至方案确定后的桥梁分跨。
在贵阳市都司路高架桥跨越中华路的大南门交叉口位置,设计者在地面设置了交通导流环岛,一跨20米跨径的桥梁正好处于环岛内。
桥梁建成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多,该交叉口经常塞车,不得已取消了地面环岛。
由于该交叉口的桥梁跨径较小,导致左转车辆的行车轨迹不顺畅,司机抱怨连天,这无疑是桥梁设计败笔。
4、美观是桥梁设计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城市桥梁建筑不仅是交通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而且也是美化环境的点缀品,所以设计必须精心方案比选、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期求得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条件下,取得桥梁美观的效果。
比如在城区建一座二、三十米跨度的立交桥,不管用钢还是预应力砼,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根等截面梁跨越,但由于人们的视觉有错觉,所以往往把这根梁看成是带下垂挠度的弯梁,看起来很不舒服,甚至有怕它掉下来的危险。
我们在贵阳市中心环南线朝阳洞路—玉厂路立交桥方案设计中,有意把梁底线作成反拱线,在桥墩支点处稍微增加一点材料,但给桥下车辆和行人一种安全美的感觉。
实际上呈反拱的下弦就等于是一根弧形托梁,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支承,它融合在梁体内,变得看不出,可它能起到美化桥梁的作用。
综合考虑以上四项标准来进行桥梁方案比选,最后的设计、施工将会变得容易,建成后的桥梁才是安全美、经济美、功能美与环境、视角美。
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
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
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
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
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 (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
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
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桥梁具有哪种程度的耐久性)。
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考虑结构建设、使用、维护等整个周期的费用)的要求。
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1)施工和管理水平低国内外多座桥梁的突然破坏与倒塌,已使工程界对桥梁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
一般的看法认为当前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所导致。
对于短期内发生的诸如突然破坏与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典型的问题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也有个别桥梁存在诸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的管理问题,更是对桥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
而大量的桥梁在远没有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时,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病害与劣化;特别是一些桥梁在只使用了几年、甚至刚建成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也与施工质量低下有重要关系,典型的问题有钢筋保护层不足及目前广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严重的构件开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不当及预应力施加不合理等)。
这些施工上的缺陷虽然短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会对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2)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耐久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不少桥梁、虽然满足了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为耐久性出了问题影响结构安全。
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
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都会对结构体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
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1)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
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构造上(也即设计上)的缺陷。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
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
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国外的桥梁设计有鉴于耐久性不足导致的严重损失,近年来十分重视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统一考虑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造细节,强调使结构易于检查、维修,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实际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
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
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疲劳损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由钢结构疲劳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
近20年来,疲劳损伤的研究已进入混凝土结构,但对于使用期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还需加强。
对疲劳损伤的研究不仅仅指对整个结构而言,事实上桥梁结构常常由于某些关键部位的局部疲劳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例如斜拉桥拉索锚固端的疲劳损害。
3)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
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