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2015二建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

2015二建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

2015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关于民用建筑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台、外窗、室内回廊等应设置防护B.儿童专用活动场的栏杆,其垂直栏杆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C.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应大于0.80mD.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的构造。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

参见教材p4。

2.关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砌体结构房屋构造柱的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四角构造柱的截面应适当减小B.构造柱上下端箍筋间距应适当加密C.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应放置在圈梁纵向钢筋外侧D.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宜大于两倍层高【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结构措施。

选项A房屋四角构造柱的截面适当增大;选项C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选项D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两倍层高。

参见教材P103.关于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向受拉钢筋应布置在梁的受拉区B.梁的箍筋主要作用是承担剪力的固定主筋位置C.梁的箍筋直径最小可采用4mmD.当梁的截面高度小于200mm时,不应设置箍筋【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当梁的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不应设置箍筋;箍筋主要是承担剪力的,在构造上还能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参见教材P20。

4.钢筋混凝土的优点不包括()A.抗压性好B.耐久性好C.韧性好D.可塑性好【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钢筋混凝土的优点: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整体性好、可模性好、耐火性好。

参见教材P19。

5.关于混凝土外加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掺入适当减水剂能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B.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掺速凝剂C.掺入引气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D.早强剂可加速混凝土早起强度增长【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的种类与应用。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 / 4 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

(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 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

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人行道路面上空:① 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② 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③ 3m 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2m④ 5m 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 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

(4)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

(5)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

民用建筑基本构造

民用建筑基本构造

民用建筑基本构造民用建筑是指用于居住、工作、娱乐等民生活动的建筑物。

在设计和施工民用建筑时,基本构造是至关重要的。

基本构造包括建筑的承重结构、外墙和屋顶结构以及建筑的地基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并探讨其相关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一、承重结构承重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支撑体系,承担负重和抗震能力。

常见的承重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桁架结构。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柱、梁和地板板梁组成的。

柱和梁承担建筑物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并通过节点连接在一起。

设计框架结构时,要注意柱和梁的尺寸和材料选择,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标准。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通过墙体的刚性和连接方式来承受水平地震力。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要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并使用适当的墙体材料和钢筋加固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由斜杆和节点组成,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桁架结构常用于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和会议中心。

设计桁架结构时,要考虑杆件和节点的受力性能,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二、外墙和屋顶结构外墙和屋顶结构是建筑物的保护层,具有隔热、防水和装饰的功能。

常见的外墙和屋顶结构包括砖墙、钢筋混凝土墙和预制板。

1. 砖墙结构砖墙结构由砖块和砂浆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音性能。

在设计砖墙结构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砖块和砂浆类型,并进行正确的施工工艺,保证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 钢筋混凝土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墙结构由混凝土墙体和钢筋骨架组成,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钢筋混凝土墙结构时,要合理计算墙厚、墙体布置和钢筋配筋,并加强节点和墙体连接处的抗震加固,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 预制板结构预制板结构是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的板材,然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预制板结构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

在设计预制板结构时,要根据板材的材料特性和尺寸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连接,确保结构的牢固和安全。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2A311011民用建筑构造要求考点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2A311011民用建筑构造要求考点

二级建造师考试分为基础科目与专业实务,《建筑工程》属于专业实务,掌握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相当重要。

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意整理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本文为: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2A311011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考点,希望能助列位二级建造师考生一臂之力!2A311011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1. 建筑分类2. 民用建筑高度分类3. 建筑的组成结构体系(受力):墙、柱、粱、屋顶、基础结构;围护体系(遮挡):屋面、外墙、门、窗;设备体系(生活):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强电、弱电)、供热通风系统;4. 建筑三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5. 建筑突出物规定记忆方式:与天气有关的允许突出。

6. 地下室要求①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话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②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该布置在地下室内;③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需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办法;④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该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⑤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入口地坪的高差不该大于10m。

7. 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知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

8. 屋面排水①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②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练习题】1. 建筑物按其利用性质分为( )和工业建筑。

A.民用建筑B.居住建筑C.超高层建筑D.公共建筑【答案】A2. 下列建筑中,属公共建筑的是( )。

A.宿舍B.宾馆C.住宅D.公寓【答案】B3. 建筑物的围护体系中,不包括( )。

A.屋面B.内墙D.窗【答案】B二级建造师考试分为基础科目与专业实务,《建筑工程》属于专业实务,掌握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相当重要。

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意整理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本文为: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2A311011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考点,希望能助列位二级建造师考生一臂之力!4. 下列设备系统中,( )不属于弱电系统。

2A31000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A31000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A311000 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2A311010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2A311013 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和配筋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箍筋间距和箍筋形式。
2A311014 掌握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构件 一、砌体的特点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预制板的支承长度。 (二)拉结筋的设置 (三)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 有抗震要求时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办法。
2A311022 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要求
三、结构适用性要求 (一)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 4 5ql 简支梁的跨中最大位移: f 384EI (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三个等级 四、结构耐久性要求 (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2A311022-2 (二)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表2A311022-3 (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保护层厚度:表2A311022-6(注意注解部分) 五、既有建筑的可靠度评定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抗灾害能力的评定。
例3:有一简支梁,受集中力如图所示,则支座的 反力RA为( )kN。
A. 1 B. 3/4 C. 1/2 D. ¼ 例4:下列( )不属于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A.结构在施工时不发生破坏 B.结构在遇到强烈地震时不倒塌 C.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 的各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D.在正常使用时,结构不能出现过大的变形
2A311000 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2A311010 建筑构造要求
2A311012 熟悉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三、室内热工环境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1.体形系数 2.围护结构的热阻与传热系数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的特点 2.围护结构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围护结构:控制窗墙比≤0.7 提高窗框保温性能 采用双层玻璃或中空玻璃 热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 3.防结露与隔热

浅谈民用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浅谈民用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结 构 的 整 体 性 连 接 包 括 : 梁 、 造 柱 、 体 、 ( 盖 ) 构 及 圈 构 墙 楼 屋 结 1 圈 梁 : 称 “ 箍 ”。设 置 圈 梁 可 以 增 强 房 屋 的 整 体 性 , 高 、 俗 腰 提 房 屋 的 抗 震 能 力 。抗 震 烈 度 在 6、 7度 以 上 的 的 砖 混 房 屋 应 每 层 设 置 圈 梁 。 并 应 符 合 下 列 要 求 : ) 梁 应 闭 合 , 有 洞 E 圈 梁 应 上 下 搭 1圈 遇 l
震 构 造要 求 。

( ) 面 布 置 , 震 缝 一 平 防 多 层 砖 混 房 屋 墙 体 的 布 置 应 当 均 匀 。 下 层 墙 体 对 齐 , 上 门 窗 上 墙

地 震 的 形 成 原 因
洞 I 小 尽 量 一 致 . 间 墙 应 等 宽 均 匀 分 布 , 同一 独 立 的单 元 内 : 1大 窗 有

定 范 孱 内引起 地 面 振动 的现 象 。 二 、 震 的 破 坏 形 式 地 地 震 的破 坏 形 式 可 分 为 垂 直地 震 力 的破 坏 和 水 平 地 震 力 的破 坏 。
当 L形 或 U 形 平 面 的 侧 翼 伸 出 较 长 时 ( 过 房 屋 宽 度 ) 则 应 以 超 , 防 震 缝 分 割 成 独 立 的 单 元 。另 外 , 屋 在 下 列 情 况 也 应 设 置 防 震 缝 : 房 1 房 屋 立 面 高 差 在 6 以 上 : 房 屋 有 错 层 , 楼 板 高 差 较 大 ; 各 ) M 2) 且 3)
立 面 体 形立 求 简单 因为造 型 复 杂 , 面 突 出物 较 多 的房 屋对 地 立
中 地 带 ( 北 / 、 县 、 邡 市 等 地 区 ) 由 于 垂 直 地 震 力 影 响 明 显 , 震 更 加 敏 感 . 少 做 或 不 做 地震 时易 倒 、 脱 落 的 门脸 、 饰 物 、 如 i 茂 I 什 , 应 易 装 女 挑 应 房屋 先 受颠 簸 , 结 构联 结 松 散 , 使 房屋 的整 体 性受 损 伤 接着 水 平 力 儿 墙 、 檐 等 。 如 必 须 设 置 时 , 采 取 措 施 在 变 截 面 处 加 强 连 接 。 使房 屋摇 晃 , 成严 重破 坏 , 至 垮 塌 。 造 甚 多层 砖 砌体 房 屋 对地 震 的敏 感 程 度 除与 平 面布 置 、 防震 缝 、 立面 结 还 垂 直 地 震 力 的 破 坏 一 般 在 震 中 和 在 高 烈 度 的 地 区 才 会 发 生 。 体 形 。 构 的 整 体 性 和 施 工 质 量 有 关 外 , 与 房 屋 的 总 高 度 有 直 接 而 在 离 震 中 较 远 的 地 区 , 直 地 震 力 的 影 响 往 往 可 以 忽 略 , 房 屋 的联系。多层砖砌体房屋高度 限值应符合《 垂 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要求。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则1总语2术3基本规定民用建筑分类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建筑与环境建筑模数防灾避难规划控制4防灾避难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建筑基地建筑突出物建筑连接体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建筑布局道路与停车场竖向化绿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平面布置层高和室内净高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台阶、坡道和栏杆楼梯梯楼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墙身和变形缝窗门建筑幕墙地面楼面屋顶吊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室内外装修境声环室内环境7境光环风通热湿环境境环声8建筑设备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气燃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总则1则总1卫生、环保等基本要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1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2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3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4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5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6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7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 8 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应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语术2civil building 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residential building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建筑。

建筑构造民用部分

建筑构造民用部分

建筑构造民用部分在建筑领域中,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内部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它必须满足国家的建筑规划法规以及土木工程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知识。

而民用建筑是指用于人们生活或办公的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医疗院所等。

因此,建筑构造民用部分是指用于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与建造标准。

民用建筑的构造特点民用建筑的构造一般要求结构单纯、形式美观、安全可靠、易于施工等特点。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抗震安全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民用建筑的使用对象都是普通百姓,更需要考虑抗震能力。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并且建筑构造要符合地震专业的设规范,以提高建筑的自然震害降低能力,保证住户的生命安全。

2. 空间利用率高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调整房屋结构,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最大利用。

因此,民用建筑的设计构造应该具有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众多生活服务设施的需求,如停车位、照明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

3. 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的关键课题之一。

在建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民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时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并且选用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采用环保节能的供暖、供电、通风与照明设施。

民用建筑主要的构造基本要素1. 基础结构基础结构是建筑物的基础设施,是用来分散和承受重量的。

它是结构的基础,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土地上,以达到安全和稳定的目的。

其中,地基一般由浅基础和深基础两个部分组成。

2. 梁结构在建筑中,梁结构是建筑的主要横向支撑结构,作用是将重量从上面的区域传递到下面的柱子上。

梁结构应该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满足大跨度、大空间和高要求的特殊需要。

3. 柱结构在建筑中,柱结构是用来支撑和分配建筑重量的纵向支撑结构。

柱子必须按照重量分配规则坚固地地建造,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墙面结构墙面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本纵向支撑结构,不仅要承担重量负载,并且需要保证它们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以满足安全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一、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底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
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以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或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
高层建筑(不包含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4、建筑层数和建筑的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二、建筑高度的计算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
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或女
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面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物高度计算: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备和空凋冷却塔等。

3、建筑结构中非承重墙,附着于结构的装饰构件、固定在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非
结构的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重这些构件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

4、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
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外的其他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在人行道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凋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2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深度不宜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凋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

5、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如需要设置时。

宜靠外墙独立设置,其用材及构
造应符合规范规定;管道井、烟道、通风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
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6、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应小于该房间底板面积
8%,其他地区不应小于5%。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小于2m。

临空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m。

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低窗台,凸窗台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防护高度应从台面起计算。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外开窗。

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全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

开箱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设防撞提示标志;门的开启不应跨越变形缝。

7、残疾人使用的门应采用自动门、推拉门、折叠门和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
弹簧门;旋转门一侧另设残疾人使用的门,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
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轮椅通行门净宽应符合:自动门不小于1.00m;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不小于0.80m。

8、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楼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确定,并不少于两股人流,0~0.15为人流在进行中的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楼梯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每个梯段的踏面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无中柱螺旋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

9、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室内台阶踏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高度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不应超过0.70m,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宽度依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10、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要求: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 及24m以上的(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底层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面部分,栏杆高度应从可踏部分顶面起计算;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 高度内不应留空。

11、各类屋面面层均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不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

采用架空隔热层屋面,架空层不得堵塞;当其屋面宽度大于10m 时,应设通风屋脊。

与水平面夹角小于75°的屋面玻璃,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当屋面玻璃最高点离地面大于5m时,室内一侧必须使用夹层玻璃;两边支承的屋面玻璃,应支撑在玻璃的长边。

12、砌体墙应按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的侧面加设防潮层。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标高应略低于相邻楼地面标高;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翻边不应小于12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