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操作规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操作规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
1、动态心电图检查需提前预约,预约时向受检者说明注意事项并登记患者地址、电话。

2、记录1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供分析动态心电图时参考。

3、用75%酒精棉球涂擦电极安置部位局部皮肤表面,并用小砂片轻磨皮面,以清洁皮肤,降低皮肤电阻。

4、将电极牢固贴粘在相应的位置上,最好贴于所选部位的胸骨或肋骨上,以减少呼吸运动影响及肌电干扰,并用胶布固定。

5、连接导联线记录盒,装上电池,将记录盒装进专用套子,背在受检者身上,调整背带长短。

6、嘱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及自觉症状。

7、24小时后,从病人身上按顺序取下电池、拆卸记录盒,擦净受检者身上的导电糊。

8、将记录盒连接电脑USB结头,打开软件,输入病人信息,分析报告。

温州曙光医院设备科。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检查心电图仪器是否正常运行,电极是否完好。

2. 获取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3.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心电图仪器、电极贴片、导联线等设备和材料齐全。

三、操作步骤1. 让患者保持肃静:告知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保持肃静,避免说话和活动。

2. 准备电极贴片:将电极贴片连接导联线,确保电极贴片表面干净。

3. 安装电极贴片:根据标准导联法,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

4. 进行导联连接:将导联线与电极贴片连接,确保连接坚固。

5. 开始记录心电图:启动心电图仪器,选择相应的记录模式和速度。

6. 观察心电图波形:观察心电图屏幕上的波形变化,确保记录到稳定和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7. 结束记录:记录时间达到预定时间后,住手记录心电图,并关闭心电图仪器。

8. 拆除电极贴片:谨慎拆除电极贴片,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心电图操作知识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患者应配合操作人员的指导,保持身体放松和肃静。

3. 在记录心电图时,应避免有干扰的因素,如电磁干扰和肌肉颤动等。

4. 检查前应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好,确保记录到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5.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心电图仪器和相关设备。

五、总结心电图操作规程是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记录到准确和可靠的心电图数据。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保持肃静和放松,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

通过遵循心电图操作规程,可以提高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和可靠性,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动态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原理】动态心电图可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 h或更长时间记录两个导联或多个导联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以记录并发现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而日常活动时可能发生的心电改变,发现各类心律失常及ST段异常改变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证】1.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检查。

2.疑似冠心病患者观察ST-T改变。

3.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4.评估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5.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评价。

6.起搏器功能评定。

【方法】1.临床资料的了解和记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地址、电话、病案号等一般情况。

2.导联选择各常用模拟导联解剖定位如下。

(1)模拟V1 (CMl):正极位于右第4肋闻胸骨旁2.5cm 处;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

(2)模拟V2 (CM2):正极位于左第4肋间胸骨旁2.5cm处;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

(3)模拟V3 (CM3):正极位于左第5肋间腋前线;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中1/3处。

(4)模拟aVF(MaVF):正极位于左腋前线肋缘;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内1/3处。

(5)无干电极:右锁骨下窝外1/3处,或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3.皮肤处理及电极安置用70%乙醇棉球涂搽电极安置部位的皮肤,并用小砂皮纸轻磨皮面,以清洁皮肤,降低皮肤电阻。

4.记录时间一般需记录24h,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为48—72h。

5.患者事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及时间,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及其起始、结束时间。

【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1.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性或缓慢性,例如室上性、室性早搏,各种心动过速或颤动,各种传导阻滞或停搏等,并与发作时的自觉症状对照;对心律失常危险性进行评估;评价药物、介入或手术等治疗对心律失常的疗效。

2.心肌缺血辅助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更有意义;指导合理选择抗心肌缺血药物、服药时间和调整药物剂量;对心肌缺血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心脏病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心电图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心电图机: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连接稳定,电极和导线无损坏。

2. 心电图电极:检查电极是否完整,无脏污或者氧化物。

3. 电极贴片:检查贴片是否干燥,无损坏或者过期。

三、患者准备1.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合作。

2.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病史。

四、操作步骤1. 让患者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舒适和隐私。

2. 清洁患者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以确保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

3. 确定导联的安装位置,根据需要选择标准导联或者特殊导联。

4. 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贴片与皮肤贴合密切,无空隙。

5. 连接导联线到相应的电极贴片上,确保连接坚固,无松动。

6. 启动心电图机,根据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设置和校准。

7. 选择合适的心电图记录方式,如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者负荷心电图。

8. 在记录心电图之前,确保患者处于肃静和放松的状态,避免运动或者情绪激动。

9. 开始记录心电图,根据需要选择记录时间和速度,确保记录的完整和清晰。

10. 在记录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记录在心电图报告中。

11. 完成心电图记录后,关闭设备,将电极贴片和导联线清洁并归位。

五、心电图报告1. 心电图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时间、记录导联和记录速度。

2. 分析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ST段等,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3. 识别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异常心电图表现。

4. 根据心电图结果,提供相应的诊断和建议,如进一步检查、治疗或者随访。

5. 心电图报告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审核,并及时提供给临床医生。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为了保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心电图机:确保心电图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连接稳定。

2. 导联线:检查前检查导联线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的情况。

3. 电极贴片: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好,无损坏或过期的情况。

三、患者准备1. 通知患者:告知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解答其相关问题。

2.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胸部干燥和清洁。

3. 体位选择:患者可以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保持身体舒适。

4. 导联贴附:清洁患者皮肤,确保无油脂和污垢,按照正确的导联位置贴附电极贴片。

四、操作步骤1. 心电图机设置:打开心电图机电源,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电图模式(常规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2. 导联连接:将导联线正确连接到心电图机上,确保连接紧固、无松动。

3. 导联贴附:根据标准的导联位置,将电极贴片贴附在患者身上,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贴合。

4. 心电图记录:操作员按下心电图机上的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5. 观察记录:观察心电图信号是否清晰、准确,如有干扰或异常情况,可以重新调整导联或重复记录。

6. 心电图保存:记录完毕后,将心电图保存在心电图机或计算机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员要熟悉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正确、规范。

2. 导联贴附时要注意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或不适。

3. 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说话,以免干扰心电图信号的准确性。

4. 操作员要仔细观察心电图信号的波形和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心电图机和导联线,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状态。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心电图信号不清晰: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紧固、电极贴片是否贴附牢固,重新调整导联或更换电极贴片。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准备、患者准备、操作步骤、记录解读等内容,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心电图仪器:确保心电图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接通,各部件完好。

2. 导联线:检查导联线是否完好,无损坏和松动,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

3. 电极贴片:准备好干净、无损坏的电极贴片,确保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

三、患者准备1. 说明目的: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紧张和恐惧感。

2. 健康状况了解: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症状和既往心电图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进行判断和分析。

3. 患者安抚: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其放松和安静,以便获得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患者置于平躺位,暴露胸部和四肢,确保患者舒适。

2. 导联布置:按照国际标准导联布置(如四肢导联和胸前导联),将电极贴片粘贴到指定位置,保证导联的准确性。

3. 仪器连接:将导联线插入心电图仪器的相应插孔中,确保连接牢固。

4. 检查开始:操作员按下心电图仪器上的开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

5. 心电图记录时间:记录持续时间通常为10秒至5分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操作注意事项:期间操作员需保持安静,避免触碰患者和导联线,确保信号的稳定。

7. 检查结束:记录时间到达后,操作员按下停止记录按钮,结束心电图检查。

五、记录解读1. 心电图波形:根据心电图记录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心律判断:根据心电图记录的心律规律性、心率等指标,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

3. 异常判断:根据心电图记录的异常波形、间期延长或缩短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或其他异常情况。

4. 报告撰写:根据心电图记录的结果,撰写详细的心电图报告,包括波形描述、心律分析和异常判断等内容。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心电监护仪可对急、危重患者的心电及其他功能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与分析,并在生理参数超出正常设定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是医护人员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设备。

【基本结构与功能】临床配备的心电监护系统一般由4~6台床旁监护仪和中心台、中心显示系统、彩色显示系统、热显示记录仪共同组成。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1.心电信号输入心电信号输入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临床上前者最常用。

有线通过导线及电极片将患者心电信号输入监护仪内。

该方式受干扰程度轻,心电信号真实可靠,但是要求患者必须卧床;无线方式一般常用于观察患者动态活动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即将患者皮肤接触电极的心电信号通过导线引入一个小型携带式无线心电信号发射装置盒,再通过无线电将心电信号传至心电监护仪的接收器,通过解码并放大,还原为心电波。

该方式接收信号的范围宽,不受病房条件的约束,适用于可以起床活动的患者,但是心电信号容易受外界电波的干扰出现一定的伪差。

2.显示器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存储显示器,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并且存储信息。

心电图显示呈规则的滑动,一旦发生短暂的异常心电图时可以冻结,随时直接观察实时心电信号,增强发现异常心电图信号的机会。

3.记录器目前大多数监护仪都有记录装置。

常采用热笔型记录,也有采用热阵式记录,后者记录更为清晰、完整,还可以显示文字报告以及数据记录。

4、报警装置目前先进的心电监护仪不仅只对心率低于或者高于设定的上下限值进行报警,还能对某些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归类并予报警。

5.其他附属装置先进的心电监护仪还能对呼吸频率及呼吸波、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有创血流动学、体温、血pH值以及血钾、钠、钙等电解质浓度进行持续的监测。

【工作原理】通过特定的传感系统如电极、压力传感器、探头等来接收患者各种信息,感应患者各种生理变化,经导线输入到换能系统并且放大信息,经过进一步计算和分析,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功能模块中显示出来。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旨在规范心电图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心电图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源是否接通。

2. 检查心电图仪器的电极和导线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 准备心电图纸和打印机纸,确保纸张质量良好。

4. 检查心电图仪器的设置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患者准备1. 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3. 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将导联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贴合。

4. 提醒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说话和活动。

四、操作步骤1. 打开心电图机器,确保电源正常。

2.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如三导联、十二导联等。

3. 检查导联电极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导联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的插口连接牢固。

4. 点击心电图仪器上的开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5. 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心电图仪器上的波形图,确保波形清晰可见。

6. 在记录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呼吸和心率变化,记录相关信息。

7. 心电图记录结束后,点击心电图仪器上的停止按钮,停止记录。

8. 检查记录的心电图是否完整,如有不完整的情况,可重新进行记录。

9. 将打印机纸上的心电图剪下,并在心电图上标注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记录时间。

10. 将记录的心电图归档,确保保存完整和有序。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心电图仪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极导线的连接情况,确保准备充分。

2.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操作时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

4.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心电图记录和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操作规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状况。

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

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条:
1.做此项检查是在胸前部粘贴多个电极片,一般是10个。

2.如果医生的操作正确,盒子与导线及电极的连接应该是牢固,不会脱落的。

不影响活动,
只是动时要小心不要损坏。

3.从各个电极片上要连接导线到一个记录盒。

这个盒子上有背带,连接好后斜肩挎上,就可
以回家了。

4.做动态心电图时可自由任意活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5.医生会发给你一个记录本,让你把这24小时的情况记录下来,详细点为好。

如,何时上
楼,何时上厕所,何时吃饭,什么时候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不适感觉。

6.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像某些人那样,自从带了记录盒回家就不敢活动了。

否则该有的异常
都会不再出现。

做检查是要发现异常。

如果胸闷,胸痛等的出现是与活动有关,可有意去适量活动一下,以便记录到异常。

只有这时才需要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