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显微镜鉴别的基本要点

中药显微镜鉴别的基本要点

中药显微镜鉴别的基本要点
中药显微镜鉴别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花类中药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如丁香,其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呈双凸镜形。

又如洋金花,其类球形或长圆形,表面有条纹状雕纹。

金银花则类球形,具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有3个萌发孔。

2. 叶类中药的粉末显微鉴别要点:如艾叶,其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形毛,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

腺毛表面观呈鞋底形。

3.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要点:如五味子,其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苦杏仁,其种皮石细胞橙黄色,侧面观大多呈贝壳形。

槟榔则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内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

砂仁的胞腔含硅质块。

4. 组织构造:在显微镜下观察根茎的组织构造,可根据中柱和维管束的类型、排列形式,区分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第一节取样、制片、染色一、取样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对照品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

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

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供试品中药材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

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粉。

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

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节一、取样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

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

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

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粉。

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

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 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 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中药制剂鉴别技术—中药制剂性状鉴别技术和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鉴别技术—中药制剂性状鉴别技术和显微鉴别技术

某市药监局对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抽检,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六味地黄丸项下标准进行鉴别检验
通过对该厂家某批次留样观察的样品经过多次薄层色谱检验,发现其中的 药味牡丹皮为伪品芍药的根皮
鉴于芍药根皮在功效上与牡丹皮有很大区别,因此通告厂家召回市面流通 药品,并对库存进行查封,依法对药厂责任人进行查处
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主要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的( )
A.眼看 B.水试 C.鼻闻 D.火试 E.口尝
形状或形态也各具特征,因此在描述时要结合剂型特征进行阐述
剂型 栓剂 液体制剂
形状或形态 球形、鱼雷形、圆锥形、卵形、鸭嘴形等形状
黏稠液体、澄清液体、澄明液体等形态
二、外观性状观测
2.色泽 系指制剂在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及光泽度。色泽与制剂所含的成分、生产
工艺、品种、原料、贮藏时间有关,一般较为固定,是制剂质量的重要标志
剂型
预处理方法
散剂、胶囊剂
直接取适量粉末(内容物为颗粒状应研细)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片剂、水丸、糊丸、水蜜丸等 片剂取2~3片;水丸、糊丸、水蜜丸等取数丸,分别置乳钵中研成粉末
蜜丸 含升华性成分的制剂
用解剖刀沿正中切开,从切面由外至中央挑取适量样品,置载玻片中央 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收集升华物进行显微观察
多年来该赛项的内容一直不断进行调整,但是中药显微鉴定一直是其中一 项重点考察项目,占总成绩的20%。比赛时要求参赛选手按规定操作进行显微 制片、显微观察、绘出主要的显微鉴别特征图,描述特征,写出2种粉末的鉴定 结论和鉴定理由
显微鉴别应如何操作?包括哪些步骤? 常见中药粉末包含哪些显微特征?
一、概述
中药制剂的鉴别是制剂核心检验项目 中的首要步骤。中药制剂检验首先应通过 多项鉴别试验综合判断制剂的真伪,符合 规定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的检查和含量测 定,否则直接定性为假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 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上,滴加 水合氯醛试剂1-2滴,搅拌均匀后, 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夹紧载玻片,置 酒精灯上做轻微的移动,慢慢加热至 近干,此为透化1次。重复此损伤1-2 次,加稀甘油1-2滴,装片镜检。
案例分析——
•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浸膏系取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 用盐酸调PH1-2,静置1小时,取沉淀,用水洗涤使PH值至5-7 ,烘干,粉碎成细粉。取大黄150g,粉碎成细粉;剩余大黄粉 末成粗粉,用3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 醇,并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细粉,盐酸小檗碱细粉,黄芩 浸膏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 ,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鉴别指标的选择
选用该药材在本制剂中易查见、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作为 鉴别指标
处方中每一味药多用一个最主要特征作为鉴别指标 排除相互干扰或因加工而消失的特征
供试品预处理
内容物为颗 粒状,应研 细,直接取 粉末制片
取2-3片研 细,混匀, 直接取粉末 制片
包衣者除去包 衣,取数丸或 1-2锭,置研 钵中研成粉末 ,取适量粉末 制片
取蜜丸切开, 从切面由外至 中央挑取适量 样品或用水脱 蜜后,吸取沉
淀物少量
散剂、胶囊剂
片剂
水丸、水蜜 丸、锭剂等
蜜丸
显微制片方法
➢ 一般与观察原药材粉末的该显微特征 方法相同
➢ 用甘油醋酸试液直接装片观察淀粉粒 ➢ 用水合氯醛试液直接装片观察菊糖 ➢ 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观察细胞组织
特征
水合氯醛透化法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 鉴别技术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pdf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pdf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pdf摘要:一、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简介二、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方法与步骤四、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应用与展望五、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与其他鉴定方法的比较正文: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是一种通过对中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以鉴别中药材真伪、纯净度及质量的方法。

它在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炮制研究、制剂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简介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是基于中药材粉末的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细胞器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显微观察和分析,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评价。

它是一种客观、定量的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主要目的是鉴别中药材的真伪、纯净度及质量,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还有助于揭示中药材的内在品质,为中药材的炮制、制剂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方法与步骤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镜检法、制片法、染色法等。

镜检法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材粉末的形态特征;制片法是将中药材粉末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法是将中药材粉末染色,提高对比度,便于观察。

四、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应用与展望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在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炮制研究、制剂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于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与其他鉴定方法的比较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与其他鉴定方法相比,具有客观、定量、灵敏度高等优点。

中药显微鉴定法

中药显微鉴定法

中药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法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

适用于性状鉴定不易识别的药材、完整的、破碎的或粉末状药材以及含饮片粉末的各种中成药制剂的鉴定。

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矿物的光学特性和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或某些品种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等,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以及对中成药是否按处方规定投料进行鉴定。

显微鉴定时可根据检品的不同情况(完整药材、破碎药材、粉末或中成药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的显微鉴别项制作相应的制片,进行显微观察和鉴别。

(一)显微制片方法
1.横切面或纵切面制片 2.表面制片3.粉末制片4.解离组织片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6.磨片制片 7.含饮片
(二)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性质的鉴别
1.细胞壁性质的鉴别
2.细胞后含物性质的鉴别
(三)显微测量
(四)显微临时制片常用封藏试液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的应用
1.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
2.偏光显微镜。

粉末鉴定法川乌

粉末鉴定法川乌

粉末鉴定法川乌
川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在中药市场上,川乌的真伪和品质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大家准确识别川乌,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鉴定方法——粉末鉴定法。

一、川乌简介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其主要生长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

川乌药材呈圆锥形,表面灰褐色,断面呈类白色。

其粉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可用于鉴别真伪。

二、粉末鉴定法原理
粉末鉴定法是通过观察中药粉末的形态、颜色、细胞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川乌粉末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三、川乌粉末特征
1.细胞特征:川乌粉末细胞呈长圆形或类圆形,壁薄,胞腔较大。

2.组织特征:川乌粉末中含有丰富的草酸钙针晶,呈束状或散在。

3.颜色特征:川乌粉末呈类白色,色泽均匀。

四、鉴定步骤与方法
1.样品制备:将川乌药材干燥,粉碎,过筛,取得粉末。

2.显微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粉末的细胞形态、草酸钙针晶等特征。

3.对比鉴别:将待测粉末与已知川乌粉末进行对比,观察其形态、颜色、细胞结构等方面的一致性。

五、注意事项
1.川乌粉末鉴定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自行鉴定。

2.粉末鉴定法适用于川乌药材的真伪鉴别,不适用于提取物等制剂。

3.在鉴定过程中,注意保持观察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判。

总之,通过粉末鉴定法,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川乌的真伪。

在选购川乌药材时,不妨运用这一方法,确保用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第一节取样、制片、染色一、取样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对照品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

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

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供试品中药材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

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粉。

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

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除去脂溶性干扰物:将检品滴加适量氯仿,离心处理,取沉淀挥干氯仿后检查。

除去淀粉,糊化淀粉的干扰:将检品滴加蒸馏水研匀,置烧杯中煮沸、冷却,离心处理,取沉淀检查。

以上操作中,为防止某些显微特征的流失,应进行留样观察。

二、制片(一)制片1、载玻片与盖玻片载玻片与盖玻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因载物台下的聚光器是按使用一定厚度的载玻片设计的。

首先应选择规格统一的载玻片(厚0.9mm-1.2mm)与盖玻片(厚0.12mm-0.17mm)。

使用前,将载玻片与盖玻片用无水乙醇浸泡后,用柔软的绸布或无纤维人造纸揩擦,至表面洁净无暇。

2、制片将供显微观察的粉末药材或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然后加入适宜的试液1滴,用玻璃棒搅匀,用镊子将盖玻片沿一侧轻轻放下,使液体自然展匀即可。

可用滤纸吸拭溢出的液体或从盖玻片边缘补充液体不足的空隙。

(二)制片按使用试剂分类1、稀碘液制片主要用于观察含淀粉粒。

2、斯氏试液制片试液由醋酸:甘油:水(1:1:1)组成。

用于观察包括淀粉粒在内的所有显微鉴别特征。

3、水合氯醛制片水合氯醛试液能渗透组织,使皱缩的细胞膨胀并能溶解淀粉粒、蛋白质、树脂、挥发油和叶绿素等,使细胞组织变得透明而清晰。

4、乙醇装片在观察的切片中有菊糖、粘液、树胶等时,使用95%以上的乙醇。

(三)制片按保存时间分类1、临时制片封藏介质一般为流动性液体,不耐久藏。

但制作简易、适用于一般的显微观察及显微化学反应。

2、半永久性制片在上述临时制片周围,直接使用加拿大树胶,将盖玻片周围封严,室温放置1天干燥后,置冰箱内,一般可供10年以上观察使用。

封藏介质还可以选用半固体的甘油明胶。

3、永久性制片封藏介质一般呈固态,可长期保存,但制作费时,多用于教学标本。

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粉末用无水乙醇浸润,随后沥去乙醇,用二甲苯浸润,再沥去二甲苯,滴加加拿大树胶的二甲苯溶液后,自然挥发干燥固定后即可。

三、染色为使标本片特征显著,可根据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加入不同染色剂染色。

常见的显微化学反应如下(所有试液的配制方法参见《中国药典》)。

(一)细胞壁性质的检定1、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滴-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序不同,显粉色、红色或紫红色。

此操作最好在水合氯醛透化后再进行,其效果较好。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III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

3、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检定1、淀粉粒加稀碘试液,呈蓝色或紫色。

2、糊粉粒(1)加碘试液,呈黄棕色。

(2)加硝酸汞试液,呈砖红色(材料中如含有多量脂肪油,宜先用乙醚或石油醚脱脂后进行)。

3、脂肪油、挥发油和树脂(1)加苏丹III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2)加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及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4、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80%硫酸1滴-2滴,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5、粘液加钌红试液,呈红色。

6、草酸钙结晶(1)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即溶解但无气泡发生。

(2)加硫酸(1-2)逐渐溶解。

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7、碳酸钙(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8、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第二节显微镜及显微摄影为能如实地记录,客观地反映中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掌握显微镜摄影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一、显微镜显微镜主要是由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组成,虽然新型显微镜不断面市,但其原理及各部分的构造均大同小异。

(一)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盘、焦距调节装置等。

1、镜座用于保持显微镜的稳定与平衡。

2、镜臂用于支持镜筒及取放显微镜时便于握持之用。

3、镜筒为一中空的金属圆筒,用以固定物镜与目镜用的距离。

现以双筒倾斜式为常见。

4、载物台用于放置载玻片之用,并有夹压片固定。

装置较完善的显微镜,载物台一侧附有旋钮,可控制载玻片前后左右的移动。

4、物镜转换盘具有3个-6个螺旋品,每个螺旋品配置有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

5、焦距调节装置通过镜筒与载物台的升降,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

主要包括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2个部分。

(二)光学部分主要由一系列的放大透镜组合而成。

除了主要用于放大的透镜组外,尚有光密度调节装置、滤光片、光源装置等。

1、物镜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分,内装有多组复式透镜。

2、目镜内装有一组放大率较小的透镜组。

其作用在于将物镜所成图像作进一步的放大。

3、光密度调节装置(1)聚光器:由数片透镜组成,位于载物台下方,用于将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器的一侧,尚装有升降调节轮,供会聚光线密度所用。

聚光器的光阑开孔最好为物镜数值孔镜的60%-70%。

(2)场光阑:位于光源的上方,主要功能是靠减少物镜反射光斑来控制图像的光。

二、显微摄影1、镜头的选择(1)物镜:显微照像时,必须选用平场消色差镜或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如带有广视野的物镜则更优。

(2)目镜:应选择生产厂家原配置的照像专用目镜。

2、取景与对焦现常用者多为专用的显微摄影装置。

这类装置主要由一个取景目镜和一个目镜照像机组成。

3、显微照明现一般的显微镜均附有透射式中心照明光源,即采用了柯勒照明法,以获得强而均匀的照明。

4、滤光片为减少显微镜观察所造成的疲劳,一般装在光圈上端的滤光片架内,放置一个中等密度的滤光片可以减弱图像的亮度,达到令人舒适的光亮程度。

5、曝光控制显微摄影的装置中,多具有自动曝光控制功能,以PM-10AD10全自动显微照像装置为例。

在曝光操作盘上,装有下列操作钮。

胶片尺寸与选择钮:可选择35mm胶片到大尺寸照片。

胶片感光度设定:ISO设定钮。

胶片倒易失效校正钮:参考微机处理机上所附有的常用牌号胶片倒易率失效特性数据,将旋钮拧到所用胶片的位置,即可自动地调节曝光时间。

标本暗视野补偿钮:根据视场内的标本分布的明暗反差状态,把胶片的有效感光速度在额度值的0.25-4之间转换。

摄影方式选择钮:选择自动或手动方式。

三、其他注意事项1、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当注意两先两后,即先低倍、后高倍、先粗调、后微调。

2、显微镜的维护应特别注意防尘、防潮与防腐。

避免载玻片上滴加过多的液体试剂,避免试剂流出引起腐蚀。

3、显微测量法鉴定药材粉末时,一般需要采用显微长度测量的方法。

长度的测量时,需要用2种标尺,即台测微尺与目测微尺。

台测微尺为显微长度测量的标准,用于校正目测微尺的长度。

全长1mm,分 10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为10个小格,故每个小格相当于10μm。

目测微尺为一圆形的小玻片,一面印有标尺,长度通常为1cm,分为100个小格,使用时注意将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4.胶片的选择显微标本一般都是静态的,所以胶片的感光度并不重要。

彩色胶片分日光型和灯光型,只要在光路中置一正确的滤光片使照明调节到日光光质,不论哪一类都能在显微摄影中成功地使用。

胶片的有效期限,在包装盒上印的有效期限之前使用,过期胶片易发生色平衡的变化。

5.冲扩冲扩为最后一步,把握不好,将功亏一篑。

自己冲洗时,应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送到照像馆扩印时,应同时附上样片,照片后一般自动记录有显影条件,可供调试冲扩条件时参考。

6.图像欠佳的原因图像不清晰时,应检查一下显微镜的微调焦方面是否有“滑轮”现象。

是否因按快门时过重或太快造成震动。

取景目镜中的双十宇线是否看清。

如有油迹出现在物镜前透镜上,或标本的载玻片上,则图像是模糊的。

照片亮度不匀时,应检查一下照明器及其里面的光源与显微镜是否成一直线,如照明不均匀,将对所拍摄照片有明显影响,其背景或检体的图像常一边偏暗。

中药材粉末及中成药的显微鉴别第一节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要点生物的各种组织形态均具有较为稳定的显微特征,中药材被粉碎时,其组织、细胞、内含物等依然可见。

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特征,是开展中药粉末鉴别的基础。

一、根及根茎类药材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粉末显微鉴别,以具有特征性的后含物、厚壁组织、分泌组织为观察重点,其次是导管、木栓细胞等。

1.细胞后含物(1)淀粉粒:其形态随植物种类而异。

观察时,应注意淀粉粒的多少,形状、类型、大小、脐点形状及位置,层纹等特征。

(2)菊糖:为菊科、桔梗科植物药所特有。

(3)结晶:大多为草酸钙结晶,偶有含硅质块的。

2.分泌组织如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等类型。

3、厚壁组织(])纤维:常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两大类。

其中木纤维又分为韧型纤维和纤维管胞。

(2)石细胞:多成群或单个散在,有的与木栓细胞或薄壁细胞相连接,如苍术等。

观察时,应注意石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壁增厚形态和程度,纹孔形状及大小、孔沟密度等特征。

4.导管导管多为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少为螺纹和环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