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新进展(一)
抗肿瘤药物一医学的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抗肿瘤药物⼀医学的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278.抗肿瘤药物(⼀)⼀、A型题:题⼲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个为最佳答案。
1.属于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为A.阿霉素B.紫杉醇C.⽶托蒽醌D.来曲唑E.昂丹司琼正确答案:B2.以下哪个不属于烷化剂类的抗肿瘤药A.美法仑B.⽩消安C.塞替派D.异环磷酰胺E.巯嘌呤正确答案:E3.下列叙述不符合环磷酰胺的是A.在体外⽆活性,进⼈体内经代谢⽽发挥作⽤,因此本⾝是前体药物B.含⼀分⼦结晶⽔为固体,⽆⽔物为油状液体C.是根据前药原理设计的药D.可溶于⽔,但在⽔中不稳定,可形成不溶于⽔的物质E.属烷化剂类抗肿瘤药正确答案:C4.为⼆萜类化合物的紫杉醇,临床主要⽤于A.乳腺癌、卵巢癌B.脑瘤C.⿊⾊素瘤D.淋巴瘤E.⽩⾎病正确答案:A5.紫杉醇临床主要⽤于治疗A.⽩⾎病B.乳腺癌、卵巢癌C.脑瘤6.化学结构式为的药物名称是A.卡莫氟B.美法仑C.⽩消安D.环磷酰胺E.卡莫司汀正确答案:B7.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名称是A.硝瘤芥B.甲氧芳芥C.美法仑D.氮甲E.塞替派正确答案:C8.抗肿瘤药卡莫司汀属于哪种结构类型A.氮芥类B.⼄撑亚胺类C.甲磺酸酯类D.多元醇类E.亚硝基脲类正确答案:E9.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属于哪⼀类A.烷化剂B.抗肿瘤天然产物C.抗肿瘤⾦属配合物D.抗代谢药物E.抗肿瘤抗⽣素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药物是抗肿瘤抗⽣素A.⽶托恩醌E.羟基脲正确答案:B11.抗肿瘤药的药物类型为A.氮芥类,⼄撑亚胺类,抗代谢类,抗⽣素类,⾦属配合物,其他类B.氮芥类,亚硝基脲类,嘧啶拮抗剂,叶酸拮抗剂,天然抗肿瘤药物,⾦属配合物,其他类C.烷化剂,嘧啶拮抗剂,叶酸拮抗剂,植物来源药物,抗⽣素类,⾦属配合物,其他类D.烷化剂,抗代谢类,植物来源药物,抗⽣素类,⾦属配合物,其他类E.烷化剂,抗代谢类,天然抗肿瘤药物,⾦属配合物,其他类正确答案:E12.与卡铂的叙述不符的为A.为环丁基丙⼆酸与铂的配合物B.属第⼆代铂配合物C.理化性质,抗肿瘤活性与顺铂相似D.对膀胱癌,头颈部癌的效果不如顺铂E.为治疗睾丸癌和卵巢癌的⼀线药物正确答案:E13.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为A.卡莫司汀B.氮甲C.卡莫氟D.环磷酰胺E.⽩消安正确答案:D14.甲氨蝶呤属于哪⼀类抗肿瘤药A.抗肿瘤抗⽣素B.抗肿瘤⽣物碱C.抗代谢抗肿瘤药D.烷化剂E.抗肿瘤⾦属配合物正确答案:C15.下列叙述中哪项与巯嘌呤不符A.为黄嘌呤6-位羟基以巯基取代的化合物B.⽔溶性较差C.作⽤机制为抑制腺酰琥珀酸合成酶,阻⽌次黄嘌呤核苷酸转变为腺苷酸D.⽤于治疗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宫颈痈等E.磺硫嘌呤为其前体药物正确答案:D16.环磷酰胺经体内代谢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成具有烷化剂作⽤的是A.4-羟基环磷酰胺B.4-酮基环磷酰胺C.羧基磷酰胺D.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E.醛基磷酰胺正确答案:D17.下列叙述中哪项与⽶托蒽醌不符A.结构中含有羟⼄基⼰⼆胺的结构B.为蓝⿊⾊结晶C.作⽤机制可能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D.⽤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成⼈急性⾮淋巴细胞⽩⾎病复发E.为对阿霉素结构改造得到的有效药物,其抗肿瘤作⽤弱于柔红霉素正确答案:E 18.阿糖胞苷的化学结构是哪个正确答案:C19.下列药物中哪个不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A.喜树碱B.依托泊苷C.替尼泊苷D.阿糖胞苷E.长春新碱正确答案:D20.具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为A.来曲唑B.他莫昔芬C.来托蒽醌D.昂丹司琼E.喜树碱正确答案:B21.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在体内经肝脏代谢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成具有烷化剂作⽤的是A.磷酰氮芥,去甲氮芥,丙烯醛B.醛基磷酰胺C.4-羟基环磷酰胺D.4-酮基环磷酰胺E.羧基磷酰胺正确答案:A22.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为A.环磷酰胺B.异环磷酰胺C.卡莫司汀D.美法仑E.⽩消安正确答案:B23.⽩消安的化学结构为正确答案:B24.卡莫司汀的化学名为A.N,N-双(2-氯⼄基)-2H-1,3,2-氧氮磷杂环⼰烷-2-胺-2-氧化物B.1,3-双(β-氯⼄基)-1-亚硝基脲C.5-(3,3-⼆甲基-1-三氮烯基)-咪唑-4-甲酰胺D.顺-⼆氯⼆氨合铂E.(±)-N-甲酰-对-[双(β-氯⼄基)-氨基]苯丙氨酸正确答案:B25.昂丹司琼的化学结构为正确答案:B26.属于抗肿瘤的天然药物为A.阿霉素B.⽶托蒽醌C.昂丹司琼D.来曲唑E.他莫昔芬正确答案:A27.抗肿瘤药卡莫司汀按化学结构分类属于A.⼄撑亚胺类B.氮芥类C.亚硝基脲类D.甲磺酸酯类E.多元醇类正确答案:C28.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名称是A.替尼泊苷B.卡莫司汀C.塞替派D.替派E.环磷酰胺正确答案:C29.与下列化学名不相符的叙述为5-氟-2,4(1H,3H)-嘧啶⼆酮A.含有两个氮原⼦有两个pKa值B.固体及⽔溶液都很稳定C.在亚硫酸钠⽔溶液中较不稳定D.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是治疗实体瘤的⾸选药E.药品名为卡莫氟正确答案:E30.下列化学结构的药名为A.羟基脲B.卡莫司汀C.⽩消安D.塞替派E.氮芥正确答案:B31.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为A.来曲唑B.克霉唑C.他莫昔芬D.昂丹司琼E.咪康唑正确答案:A32.环磷酰胺的化学结构为正确答案:C33.下列叙述中哪项与⽩消安不符A.加氢氧化钠加热产⽣似⼄醚样特臭B.可以和DNA分⼦中鸟嘌呤核苷酸的N7烷基化产⽣交联C.可以和氨基酸及蛋⽩质的巯基反应D.化学名为1,4-丁⼆醇⼆甲磺酸酯E.具脂溶性易于透过⾎脑屏障,适⽤于脑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正确答案:E34.顺铂的化学结构为正确答案:E35.环磷酰胺属于哪⼀类抗肿瘤药A.烷化剂B.抗肿瘤抗⽣素C.抗代谢抗肿瘤药D.抗肿瘤⽣物碱E.抗肿瘤⾦属配合物正确答案:A36.下列叙述中哪项与阿糖胞苷不符A.为胞嘧啶与阿拉伯糖形成的苷B.具右旋光性,盐酸盐可溶于⽔C.其作⽤机制为抑DNA多聚酶,少量掺⼊DNA的合成D.在体内容易被胞嘧啶脱氨酶脱氨⽽失效E.⽤于治疗实体瘤正确答案:E37.与下列化学结构不相符的叙述为A.为亮黄⾊或橙黄⾊的结晶性粉末B.供药⽤的是含有⽢露醇和氯化钠的冷冻⼲燥粉C.需静脉给药D.⽔溶液不稳定,能逐渐⽔解和转化为反式E.⽤于治疗⼩细胞肺癌,对睾丸癌和卵巢癌的疗效不佳38.环磷酰胺毒性较⼩的原因是A.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成⽆毒代谢物B.烷化作⽤强,剂量⼩C.体内代谢快D.抗瘤谱⼴E.注射给药正确答案:A⼆、X型题:由⼀个题⼲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在前,选项在后。
肿瘤化疗新进展(精品课件)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科学的发展,使得不少生物制剂应 用于临床。单克隆抗体就是近几年 用于肿瘤临床的一类新的抗癌药物。 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两种药物: 美罗华和何塞停。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美罗华是用于CD20阳性的低度恶性 淋巴瘤病人,其总的有效率在50%左右。 如与CHOP方案合用,疗效会进一步 提高。其用法为375mg/m2,每周一次, 连用4周或6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 热、寒战,尤第一次使用时为明显,随 应用次数的增加上述反应可以减轻。
紫杉醇
紫杉醇的常用剂量为135-170mg/m2, 三周一次。目前也有每周方案在试用。 在临床上常与DDP、ADM等联合应用。
泰索帝是从非欧洲紫杉树针叶提取合成的, 与紫杉醇相比,水溶性较高,促使微管蛋白 聚合力较强。国外Ⅰ、Ⅱ期试验研究表明对 晚期乳腺癌有突出疗效,尤其对有肝转移的 病人。目前研究认为,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 作用比紫杉醇强2.5倍。
草酸铂
使用该药时应注意的是它的神经毒性, 其表现主要为外周神经的感觉迟钝和 异常、遇冷则加重。因此在使用时应 避免用冷水洗脸、洗手,亦应避免用 冷水刷牙及进冷饮。 在稀释本药时必须用注射用水或5%葡 萄糖,严禁用生理盐水。
希罗达
是一口服、选择性肿瘤激活的氟脲 嘧啶类药物。口服后可迅速被胃肠 道吸收,经代谢所产生的5-Fu选 择性的蓄积在肿瘤细胞内,从而发 挥较强的抗癌效果。 该药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 对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 癌亦可应用。
异长春花碱
骨髓抑制为NVB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静脉炎,其发生 率较高。中科院肿瘤医院内科报道 其发生率在40.5%。因此,在使用该 药的时候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采用锁 骨下静脉给药。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近年来,肿瘤的疾病对整个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因为肿瘤而死亡,而在国内的疾病结构中,癌症已经成为了首位的杀手。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也在不断呈现出全新的形态,这为全球的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靶向治疗传统的化疗方式无论是对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使患者常常受到副作用的困扰。
而靶向治疗是一项新型抗肿瘤药物技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化疗药物的作用范围,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副作用更小。
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进行的,比如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中,靶向治疗占据了重要地位,比如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等。
值得注意的是,靶向治疗并不是针对所有肿瘤都适用的,一些肿瘤没有明显的靶标,如此就无法对其施行靶向治疗。
同时,靶向治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只是相对于传统的化疗副作用而言可以减少一些。
二、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治疗方法。
它可以启动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免疫疗法有多种,比如癌症疫苗、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PD-1/PD-L1抑制剂。
PD-1/PD-L1抑制剂以“解封”免疫疗法的一把“钥匙”而声名大噪。
它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再次开始对肿瘤发动攻击。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种PD-1/PD-L1抑制剂,如PD-1筛选和筛选白蛋白(PAAS)、宝珀德(pembrolizumab)等。
此外,广泛运用于中国肿瘤临床的PD-L1产品包括:山东鲁抗PD-L1单抗(李莲英亦为发明人之一)、展盛PD-L1单抗、阳晟PD-L1单抗等。
三、新型载药系统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具有药效不稳定、溶解度差等缺点,而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医学研究: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医学研究:肿瘤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医学界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人员对肿瘤治疗的理解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着重介绍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包括免疫疗法、基因编辑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免疫疗法: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中最具前景的一种方法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通常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而免疫疗法则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1. PD-1/PD-L1 抑制剂的出现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是免疫疗法的重要突破之一。
这些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肿瘤细胞无法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近年来,多个PD-1/PD-L1 抑制剂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改造的T细胞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抽取患者的T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随后,改造后的T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前,CAR-T细胞疗法已经在某些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极高的疗效,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因编辑:精确控制肿瘤细胞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精确操纵肿瘤细胞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肿瘤。
1. CRISPR-Cas9的应用CRISPR-Cas9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工具。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直接对肿瘤细胞中的异常基因进行精确修复或靶向删除。
通过这种方法,人们有望将肿瘤细胞中的致病基因修复或移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 基因编辑与免疫疗法的结合有趣的是,基因编辑技术与免疫疗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具有更好的免疫反应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疗法的效果。
这种综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治疗肿瘤,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简介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埃罗替尼(erlotinib,OSI-77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埃罗替尼
作用与用途: 抑制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R1/ EGFR)的活性,用于非小细胞性肺癌 (NSCLC)的治疗。
1、抑制癌细胞粘附的药物:蛇毒; 2、抑制肿瘤对ECM降解的药物: BB-94,人工合成 的小分子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3、抑制癌细胞运动的药物:失碳长春碱、紫杉醇能 明显抑制自分泌移动因子诱导的肿瘤细胞运动和肿瘤 细胞对ECM的粘附,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 4、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药物。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缺点:所需工作条件要求高、耗资大,不利于普 通研究室的开展。此外,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 缘故,各制药集团及研究机构常会对自己建立 起来的分子靶点分析技术采取保密措施,因而 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应用。
(三)抗肿瘤新药的筛选
3.体内筛选法: 以荷瘤动物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 许多物质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但在体内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Avastin):
为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结合,阻止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药物
前言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需要有相应的血管生成, 肿瘤及其周围细胞具有分泌刺激因子促进血管 生成的能力。
抑制血管生成可产生抗肿瘤作用。
刺激血管生成的物质大体有7类:
1、生长因子: VEGF、bFGF、HGF、PDGF; 2、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尿激酶、白明胶酶; 3、微量元素: 铜离子; 4、癌基因: c-myc、ras、v-raf、c-jun; 5、细胞因子: IL-1、IL-6、IL-8; 6、信号传导分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 7、内源性诱导物: 整合素、NO合成酶、血小板
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

’ 【 献 标识 码1 文 B 【 文章 编 号1 0 6 9 9 2 1 ) 7 0 1 —0 1 0 —1 5 ( 0 0 0 - 3 3 1
【 中图分 类号] 4 G6 2
临 床实 习 既是课 堂教 学 过程 的 必 要 延 续 , 又是 为 临 床 输 送 和培 养 合 格护 士 的启 蒙阶 段 ; 护生 临床 实 习质 量除 与 实 习医 院 的教学 管 理体 制 、 而 临床 师 资 队伍 的质量 有关 外 , 与 其 自身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密 切 相关 [l 也 1。由 于就 业 困难 、 学业任 务 重 、 环境 和 角 色 的 突 然改 变 , 之 护 生 的心 理 成 熟 加 明显 滞后 L 等原 因 , 2 使护 生 在实 习早 期 表现 为 恐惧 、 张 、 虑和 无 所 适 紧 焦 从, 中期 表 现 为 自满 和松 懈 心理 , 期 产 生 厌 倦 心 理 【 。为 此 我 院 采 用 后 3 ] 问卷 调查 的形 式 , 了解护 生 心理 状况 和 压力 源 , 进 行相 应 的护 理干 预 。 并 1 研 究对 象 与方法 1 1 研究 对象 :0 5 7月 一 2 0 . 20 年 0 9年 6月 在 我 院实 习 的护 生 6 2 0 名 , 中本科 生 1 8名 , 科 生 3 1 , 其 2 专 7 名 中专 生 1 3名 , 性 I 0 男 1名 , 性 女 5 1名 , 龄 1 ~2 9 年 7 3岁 , 习总 时 间均 为 1 个 月 。 实 0 1 2 研 究工 具 : . 采用 自编 压 力 源 量 表 对 实 习 护 士 进行 压 力水 平 评 估: 压力 源量 表 由作 者根据 访 谈 情况 , 考 相关 文 献 [] 计而成 , 有 两 参 4设 共 部 分组 成 : 1 分 为个 人 的 基本 信 息 , 第 部 如性 别 、 龄 、 教 育 程 度 ; 2 年 受 第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日益迅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您介绍几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首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它通过破坏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PD-1和PD-L1抗体,这些药物能够抑制PD-1与PD-L1信号通路,恢复肿瘤免疫耐受。
第二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是靶向药物,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特定的分子靶点,以精确地杀灭肿瘤细胞。
目前广泛应用的靶向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
例如,厄洛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内的EGFR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生长和分裂。
第三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是基因治疗药物,它们通过操纵和改变肿瘤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一种常见的基因治疗药物是嗜铬细胞瘤的治疗药物mIBG,它能够通过选择性地富集于肿瘤组织,释放放射性碘来杀灭肿瘤细胞。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其他新型抗肿瘤药物,如微环境调节剂、肿瘤代谢剂和免疫细胞疗法等。
微环境调节剂可以干预肿瘤细胞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环境。
肿瘤代谢剂则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途径来阻断细胞生长和分裂。
免疫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如CAR-T细胞疗法。
总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治疗策略和选择,为癌症患者提供了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物、基因治疗药物以及其他新型药物的开发和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突破。
但是,这些药物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应用价值。
抗肿瘤药物新进展

抗肿瘤药物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肿瘤治疗需求的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近年来,许多新的抗肿瘤药物相继问世,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探讨它们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成果中最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抗PD-1、抗PD-L1和抗CTLA-4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于多种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显著延长。
二、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根据特定肿瘤的表面标志物或分子机制,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许多靶向治疗药物相继问世,如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和BRAF抑制剂。
这些药物在特定的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三、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利用体外培养的自体或异体免疫细胞,经过基因修饰或激活后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免疫细胞治疗分为T细胞治疗和CAR-T细胞治疗两个主要类型。
尽管这种治疗方法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在某些恶性肿瘤如B细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四、新型化疗药物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副作用大、耐药性高等缺点,而新型化疗药物的出现填补了这些缺陷。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更加精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此外,靶向导入技术也为化疗药物的运输和释放提供了新的思路,使药物在体内更加稳定和持久。
这些发展为化疗药物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结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等新进展,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三)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相关的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三)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分类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包括烷化剂、蒽环类和铂类化合物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主要是抗代谢药,如吉西他滨 作用于 DNA模板影响DNA转录,或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而抑制RNA合 成的药物 如放线菌素 D 、阿克拉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如高三尖杉酯碱、紫杉类、长春碱类、鬼臼碱类等 其他类型的药物, 如激素类、门冬酰胺酶、维A酸类等
抗肿瘤药物对生物大分子作用机理(1)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干扰核酸、DNA及RNA生物合成的药物 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核酸代谢的必需物质结构相似,能分别在不 同环节阻断核酸,特别是DNA形成和利用,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 用。 根据药物主要干扰的生化步骤或所抑制的靶酶不同,又可分为: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药物(抗叶酸药):甲氨蝶呤 抑制胸苷酸合成酶药物(抗嘧啶药):氟尿嘧啶 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药物(抗嘌呤药):6-巯基嘌呤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药物:羟基脲 抑制DNA多聚酶药物:阿糖胞苷、双氟脱氧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健择)
抗肿瘤药物对生物大分子作用机理(3)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嵌入DNA中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放线菌素类:放线菌素D(ACD) 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多柔比星,ADM),表阿霉素 (表柔比星,EPI)、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阿 克拉霉素A(阿柔比星,ACM-A)等。 人 工 合 成 的 DNA 嵌 入 剂 : 米 托 蒽 醌 ( MIT ) 、 安 丫 啶 (AMSA)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近百种,分类方法有: 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相关的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一)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相关的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动 力学密切相关,按其对细胞周期各期的影响,又将 抗肿瘤药物分为两大类: 周期特异性药物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二、抗代谢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替加氟、替加氟/尿嘧啶、氟尿苷 阿糖胞苷 卡培他滨(希罗达) 吉西他滨(健择) 氟达拉滨(福达华) 培美曲塞(力比泰)
三、抗肿瘤抗生素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丝裂霉素 平阳霉素、博莱霉素 柔红霉素 多柔比星(阿霉素,楷莱-脂质体) 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
抗肿瘤新药研究成果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细胞毒类药物 烷化剂、抗代谢药、铂类药、蒽环类药、微管稳定剂等 内分泌治疗药 免疫治疗药 基因治疗药 靶向治疗药 单克隆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 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其他
例如:环磷酰胺给药方法 单药,静脉注射,每次500~1000mg/m2,每周 一次,连用2次,休息1~2周重复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二)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相关的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类
抗肿瘤药物对生物大分子作用机理(2)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直接破坏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卡莫司汀、司莫司 汀、塞替哌、白消安、丙卡巴肼等 与DNA起烷化作用的抗生素:丝裂霉素 产生自由基而破坏DNA结构的抗生素:博莱霉素 抑制拓扑异构酶而引起DNA断裂的药物: 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羟喜树碱、托泊替康、伊立替康 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与DNA结合的金属化合物:铂类化合物
周期特异性药物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作用特点:疗效呈给药时间依赖性,作用慢而弱,杀 伤力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宜小剂量持续给药。
例如:氟尿嘧啶的给药方法
静脉注射,按体重一日10~20mg/kg,连用5~10日,每疗 程5~7g(甚至10g)。
静脉滴注,按体表面积一日300~500mg/m2,滴注时间不 得少于6~8小时,可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小时,连用 3~5日。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四)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相关的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分类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四)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细胞毒类药 改变机体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激素类) 生物反应调节药 单克隆抗体 作用于转导的抑制药(主要为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其他 细胞分化诱导剂(亚砷酸、维A酸) 细胞凋亡诱导剂(熊果酸)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恩度、沙利度胺)
六、其它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丙卡巴肼(甲基苄肼)、达卡巴嗪(氮烯咪胺)、替莫 唑胺(达卡巴嗪的前体物) L-门冬酰胺酶 去甲斑蝥素、甲基斑蝥素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伊马替尼(格列卫)、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替尼 (特罗凯)、索拉非尼(多吉美)、舒尼替尼(索坦)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西妥 昔单抗(爱必妥) 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二)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按照抗肿瘤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一般分成六类 烷化剂 抗代谢药 抗肿瘤抗生素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 抗肿瘤激素类 其它
一、烷化剂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通过使肿瘤细胞内的DNA、RNA、核酸或蛋白质分子烷化或羟化,从而 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死亡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卡莫司汀(卡氮芥,BCNU) 尼莫司汀(宁得朗,NIDRAN,ACNU) 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 苯丁酸氮芥 六甲蜜胺 塞替派 ……
课程内容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第一部分:抗肿瘤药物的分类方法 第二部分:近年来进入临床应用的抗肿瘤新药 细胞毒类药物 基因药物…… ~~~~~~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单克隆抗体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抗血管生成药物…… 第三部分: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肿瘤新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第一部分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方法
四、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 羟喜树碱、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高三尖杉酯碱、三尖杉酯碱 托泊替康、伊立替康 紫杉醇、多西他赛
五、抗肿瘤激素类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来曲唑(弗隆)、阿那曲唑(瑞宁得)、依西美 坦(阿诺新) 托瑞米芬(法乐通)、氟他胺(福至尔)、比卡 鲁胺(康士得)、戈舍瑞林(诺雷德)、亮丙瑞 林(抑那通) 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抗肿瘤药物发展简史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1941年,应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奠定了肿瘤药物治疗的基 础,亦为烷化剂的研究揭开了序幕 1947年,甲氨蝶呤第二个成功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1953年,6-巯基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954年,放线菌素D治疗转移性儿童肾母细胞瘤 1963年,长春碱、长春新碱治疗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1972年,顺铂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他莫昔芬、门冬酰胺酶、足叶乙苷、替尼泊苷、多柔吡星… 1990s,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00s,靶向药物……
肿瘤治疗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肿瘤的综合治疗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 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 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学治疗: 宜联合使用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 案,杀灭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长和代谢。 抗肿瘤药物(antitumor drugs)定义: 可抑制肿瘤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执业抗药肿瘤师药物继的新续进展(教一)育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 药剂科/张艳华
肿瘤治疗手段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方法祛除局部肿瘤 手术、放疗、激光治疗、热疗、冷冻切除杀灭肿瘤 抗肿瘤药物、无水乙醇或某些病毒局部涂抹或注射杀灭肿瘤 针对肿瘤播散的内科治疗 各类抗肿瘤药物 针对机体抗病能力的生物治疗 封闭肿瘤表面特异性受体—靶向治疗 企图阻断新生血管的治疗 企图改变肿瘤调控的基因治疗 器官移植-肝癌,已取得一定成功 中医药治疗或辅助治疗 ……
抗肿瘤药研究新进展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逐步 深入,全球抗肿瘤药研发硕果累累。自2005年至今,美国食品 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MEA)正式 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有24个(孤儿药除外)。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全球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肿瘤新药达470多个,共 涉及2 760余项临床研究,其中Ⅲ期临床试验达231项,涉及新 药50多个。
抗肿瘤药物对生物大分子作用机理(4)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干扰微管蛋白合成药物 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解聚,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丝的形 成,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 春地辛(VDS)、长春瑞滨(NVB)、秋水仙碱类 促进微管聚合,阻止微管蛋白解聚:紫杉醇(TAX)、多西紫杉醇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使核蛋白体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 始阶段: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鸭胆子素、司帕霉素等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L-ASP)-可将门冬酰胺 水解,使肿瘤细胞缺乏原料L-门冬酰胺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对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及 G0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包括多数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和铂类药等 烷化剂:环磷酰胺、塞替派、氮甲、苯丁酸氮芥… 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阿霉素、柔红霉素、博莱 霉素… 铂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